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边缘检测能够发现数字图像中哪些地方的灰度值变化剧烈。检测图像的边缘对特征的检测以及模式的识别都有重要得意义,若一幅图片的直方图灰度分布越均匀,迭代次数越少,二阶微分Laplacian算子检测的边缘最细,但是不能很好的消除噪声带来的负面影响。

  • 标签: 算子 迭代法 边缘检测
  • 作者: 谢莉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2-12-22
  • 出处:《教育研究》 2012年第12期
  • 机构:〔摘要〕新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十年之久,它不仅颠覆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传统教学理念,更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从单一的“满堂灌”到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从教师一味的传授知识,到引导学生学会质疑、主动探究。新课改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强调把时间、权利、个性等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回顾过去的课堂教学,新课改确实活跃了课堂、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提高了课堂实效性,但,作为教师,在实施过程中也要根据具体情况有所选择,不断反思,不断调整,才能使新课改达到真正的成功。但作为改革中的我,一直还在爱与痛的边缘挣扎。
  • 简介:在我国当代的中学课堂中,有一群被边缘化的学生,他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逐渐淡出教师的视线,从课堂的中心退缩在课堂教学活动的角落里,最后完全游离于课堂教学之外,成为被教育遗忘的群体。对边缘化学生的教育,不应以功利化的态度无视他们的现状,而应从基础教育的公平性原则出发,使其享受到原本应该得到的教育资源,并且跟上课堂教学的步伐。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可以通过采取开设个性成长空间、施行个性化辅导、培养自我教育能力、灵活运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等各种措施,帮助他们走出“边缘”,重新融入课堂学习活动之中。

  • 标签: 边缘化学生 课堂境遇 课堂学习
  • 简介:课堂教学中的边缘人是在课堂教学中未被师生接受或因种种原因疏离于课堂教学活动之外的人。课堂教学中边缘人现象的形成主要受“精英主义”课堂教学价值观的宰制、课堂教学资源分配不公及教师期望的负向效应的影响。在教学实践中可通过“具体人”意识促进教学价值观重建、进行课堂教学资源的合理分配、促进教师期望正向效应的发挥等,以促进边缘人向教学中心的回归。

  • 标签: 课堂教学 边缘人现象 应对策略
  • 简介:当下,国民经济飞速发展,我国正追求高水平的经济均衡发展状态,但目前我国各地区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另外,受文化、政策等条件的限制,这一目标的实现任重而道远。在此环境下,部分经济学家提出以投融资带动经济发展的模式,为城镇化注入资本支持,满足其巨大的资金需求后再谋求可持续发展的更高目标。但投融资作为一种难以控制的经济因素,难以把握对其的约束与调控,用什么来吸引资金,如何能留住融资才是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当前,城镇化建设的融资模式是高等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 标签: 投融资研究 城镇化建设 高等教育研究 模式探索 经济均衡发展 地区发展水平
  • 简介:中小学校恶性安全事故频发,使得学校安全问题和学校安全管理工作日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要使学校安全现状得到根本改观,学校安全管理的边缘化运作状态应当引起重视,专门化与专业化要求必须尽快提上议事日程并及早付诸实践。实现学校安全管理的专门化与专业化,必须设立学校安全管理的专门机构、配备学校安全管理专业人员,并从政策层面获得法律和经费的双重保障。

  • 标签: 学校管理 学校安全 学校安全管理 《校园安全法》
  • 简介:<正>我国现有3,500多个小城镇和53,000多个乡属小集镇。它们星罗棋布于城乡之间,成为城乡联系的天然枢纽。近几年来,我国各地的小城镇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情况虽然不一,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这就是:小城镇企业的资金积累日益增多,常住人口日

  • 标签: 教育质量 教育结构改革 教育资源 教育经费 农村中小学教育 办学条件
  • 简介:文章利用SYS—GMM法,基于1992—2012年城市动态面板数据,就职业教育对中部地区城镇化质量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发现职业教育促进了中部地区城镇化质量的提高。其中,是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而非初等职业教育发挥了积极影响,且2001年前中等职业教育的促进作用最大,但到2001年后则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促进作用最大。分城市看,职业教育有助于提高省会城市和地级市的城镇化质量,但在县级市却未表现出现类似影响。其中,职业教育在2001年前对省会城市城镇化质量的促进作用最大,2001年后则是在地级城市中发挥较重要的影响。相对于地级城市,省会城市的中等职业教育在2001年前对城镇化质量的促进作用更显著,而在2001年后高等职业教育则表现得最显著。样本期内,省会城市、地级市和县级市的初等职业教育均未在提高城镇化质量方面有明显影响。

  • 标签: 职业教育 城镇化质量 中部地区
  • 简介:本文采用国家统计局"城市住户基本情况的调查"数据对城镇居民家庭义务教育负担状况进行了实证研究,结论表明:有在校生的城镇家庭是一类经济状况处于相对弱势的群体;城镇居民家庭的义务教育负担随着家庭收入的上升而下降,且低收入阶层家庭的教育负担远高于高收入阶层家庭的教育负担;在校生的教育层级越高,家庭教育负担程度越高;在影响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义务教育负担总量和结构的诸多因素中,家庭收入、子女受教育的层级、父母的行业和职业等变量具有显著性影响.为了促进义务教育乃至整个教育的公平,政府应该为义务教育提供更充分的财政支持,并切实完善和实施义务教育资助制度.

  • 标签: 义务教育 教育负担 教育公平
  • 简介:推进教师交流轮岗制度是当前缓解中国义务教育阶段城乡教师资源配置不均衡的一项重要举措。这一制度的核心在于设计合理的激励机制,促进城镇教师自发参与交流轮岗的积极性。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对城镇教师参与交流轮岗的补助原则,然后采用选择实验方法基于对河南省三个县城镇教师的抽样调查数据估算了补助标准。研究发现,城镇教师参与交流轮岗的平均补助标准是1.59万元/年/人,河南省用于执行教师交流轮岗制度的政策成本为3.15亿元/年,占年度财政性教育经费总额的0.24%。采用职称类激励和荣誉类激励措施可以适度降低政策成本,但不能完全替代货币补助。个体特征和家庭特征因素导致不同教师参与交流轮岗的补助标准存在显著差异。

  • 标签: 教师交流轮岗 义务教育 激励机制 选择实验
  • 简介:本文利用2011年地级市层面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验证区域高等教育是否在人才培养、科技研发和社会资本培育三个方面提升了“人的城镇化”水平。基于对“人的城镇化”的内涵阐释与指标测度,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本科教育和专科教育的促进作用因城市规模而异,科技研发的促进作用没有充分实现,社会资本培育的促进作用在小城市更强。本文建议构建省内协同发展的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模式,地方高等教育机构参与制定城镇化发展规划,大中城市的高等教育注重高级化与普适性,非大中城市注重特色化与实用性。

  • 标签: 高等教育 人的城镇化 区域发展
  • 简介:借鉴台湾地区心理辅导三级预防机制实践经验,确立了“自主辅导一全员参与”城镇重点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三级预防机制,提出了学生自主辅导与教师全员参与并重的模式。具体来说:①在省内率先建立城镇重点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三级预防模式,该模式具有很强的操作性。②尝试通过指导学生运用行动研究提升自我心理素质,取得显著效果。③率先尝试运用工作坊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校本培训,教师的教育理念得以更新,心理辅导技能和心理素质有了显著提高。

  • 标签: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辅导 三级预防 学生自主 重点高中 全员参与
  • 简介: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是我市加快工业化、城镇化的必然选择,本文在对我市科教状况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深刻分析了科技教育与工业化、城镇化的关系,指明了我市之所以发展滞后的深层次原因就是科教的落后,并为我市加快科教发展提出了若干合理化建议.

  • 标签: 工业化 城镇化 科教兴市 人才强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