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 老年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老年性疾病,其特征是骨量减少和骨微结构退化,这不可避免地增加了骨折的敏感性。因此,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是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关键。老年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原因是衰老期间身体代谢调节功能下降或(和)紊乱,营养摄入和体力活动减少 ; 定期和适当的运动是预防老年骨质疏松症的非药物手段。一步一步,辅以一定程度的中等强度阻力运动。

  • 标签:
  • 简介:早在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就提出预防骨质疏松的3大原则:补钙、运动疗法和饮食。然而,更多的人却把眼光放在补钙和饮食上.忽略了运动疗法在预防骨质疏松上的重要作用。

  • 标签: 骨质疏松 运动疗法 预防 世界卫生组织 补钙 饮食
  • 简介:骨质疏松症是绝经后妇女常见的骨代谢失调性疾病,许多国家已将骨质疏松症的防治列入重要保健课题之中。中药在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方面具有其优势和特色,根据绝经后妇女体内雌激素缺乏导致骨密度降低的病理性特点,同时结合防治PMOP中药的使用频率,就近几年中药对PMOP的研究现状进行探讨。

  • 标签: 绝经 骨质疏松 雌激素 中药
  • 简介: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已经跃居常见病、多发病的第七位,近几年我国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呈整体上升趋势,总发病人数由1992年的6300万人,上升到2006年的9000万人,相关专家预计到2015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将超过1亿人,由此会产生巨大的经济负担,将会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 标签: 骨质疏松症 运动 治疗 预防 公共卫生问题 人口老龄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摘要:目的:比较双能X线吸收测量(DXA)和定量CT(QCT)对老年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于2022年6月-2022年12月在济南市中心医院对120例患者进行骨质疏松检查,包括50-60岁之间的60例患者,60例60岁以上患者分别进行定量CT和双能X线检查,通过比较两种技术的诊断效果,观察两种技术的优缺点以及两种不同诊断效果的差异性。结果:60例患者经诊断后,运用QCT对OP(骨质疏松症)检出率为44%(男性为32%,女性为45%) ,DXA 的检出率为17%(男性为14%,女性为24%),因此QCT的检出率高于DXA。结论:两种检查技术都能为骨质疏松症提供有效的诊断价值依据。特别是QCT对疾病的发展准确更高,医生可以更全面地判断患者的骨密度情况,并依据这些诊断结果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满足中国人群的需求,使测量方法的选择和应用更符合中国国情。综上所述,定量CT在临床实践中具有显著优势,有望逐步取代双能X线作为常用骨质疏松症检测的标准方法。

  • 标签: 双能X线吸收法 定量CT 骨质疏松症 骨密度 腰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脊椎是人体的中轴,它也是中枢神经,脊髓通过的地方,它能够起到保护内脏器官的作用.每一对椎间孔发出的神经,控制着全身的感觉,运动及控制,协调内脏器官的功能。脊椎是支撑整个身体骨架,保护并连接神经系统的重要组织,在整个身体中处于支配地位.所有器官和神经都是因为有了它的控制和协调,才能有条不紊地配合工作。

  • 标签: 脊柱 中枢神经 内脏器官 神经系统 配合工作 保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医生问病人是怎么骨折的,病人说:'我觉得鞋里有沙子,就扶着电线杆抖鞋。结果有个混蛋经过那里,以为我触电了,便抄起木棍给了我两棍子。'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柱外科手术中俯卧位的体位护理方法,避免因体位不当造成的损伤,预防并发症,使患者安全度过手术期。方法正确安置体位,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体位垫,并进行生命体征监测,注意皮肤、眼睛和器官的保护。结果36例患者手术顺利,无因体位放置不当导致的并发症。结论正确有效的体位护理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

  • 标签: 脊柱外科 体位
  • 简介:已嵌入骨质里的东西,对自己不仅算不得负担,甚至是一种欣慰。正是这种嵌入骨质里的东西不断更新、不断沉淀,才有了自己今日的成长。

  • 标签: 骨质 嵌入 教书育人 沉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R与多层螺旋CT在外伤肋骨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80例外伤肋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80位患者都已经接受了常规的CT扫描和CT三维重建,同时还进行了正斜位DR拍片,并且拥有了医师相对应的影像诊断报告。结果:根据临床数据统计,CT扫描(实验组)的诊断符合率达到了93.8%,而高于DR扫描(对照组)的诊断符合率有13.8%,两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CT检查能够更准确地检测隐匿性骨折,其检出率达到92.5%,而高于DR检查的检出率为17.5%,差距显著(P<0.05)。结论:在外伤肋骨骨折诊断中,虽然DR和CT都有各自的优缺点,但通过数据分析可以明显看出,CT在肋骨骨折检查方面表现更加准确,CT三维重建形成的图像更利于提高肋骨骨折诊断的阳性率。

  • 标签: DR CT 肋骨骨折 诊断
  • 简介:疏松砂岩油藏在开发的过程中会伴随着出砂问题,导致储层物性改变,在储层中形成高渗条带甚至大孔道,加剧油藏的非均质,影响油田的开发动态。综述了疏松砂岩油藏高渗条带识别技术的9种方法,讨论了大孔道的形成影响因素。运用生产特征方法和示踪剂方法对油田进行了实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这两种方法可以较好地判断高渗条带的存在和方向性。

  • 标签: 疏松砂岩 高渗条带 非均质性 示踪剂
  • 简介:去年10月的一个周末,我在小区玩耍,不慎从楼梯上摔了下来——手臂严重受伤。刚被送进医院的时候,听见我一个劲儿地喊疼,妈妈急得直掉眼泪,爸爸也焦急地从国外打回电话。

  • 标签: 《骨折后更坚韧》 小学生 作文 语文学习
  • 简介:     摘要:目的:探讨CT技术与MRI技术在的临床诊断价值,以提升临床诊断疾病的准确率降低看病时的误诊、漏诊的发生的状况,为临床上的治疗及术前的伤情评估提供科学的依靠证据。实验与方法:选取在单县中心医院2022年9月-2023年2月进行脊柱外伤CT检查与MRI检查的140例患者进行CT与MRI的扫查,扫描完成后将其分为CT组与MRI组,统一把图像交给两位副高级以上职称的影像诊断医师进行阅片,如果遇到诊断意见冲突的时候交给上级医师进行会诊给出参考意见,并对所选取的病理进行损伤检出率的对比。结果:本组140例脊柱外伤的患者中,男性71例,女性69例,年龄17-77岁,平均年龄(49±1.3)岁,发现在骨损伤中脊柱骨折140例,CT检出134例(95.71%)、MRI检出128例(91.43%);椎弓骨折106处,CT检出98处(92.45%)、MRI检出78处(73.59%);碎骨片132处,CT检出126处(95.45%)、MRI检出94处(71.21%)。在非骨损伤中140例患者中韧带损伤CT检出42例(30.00%)、MRI检出86例(61.43%),软组织损伤CT检出50(35.71%)、MRI检出134例(95.71%),另发现椎间盘损伤110处,CT检出62处(56.36%)、MRI检出106处(96.36%),脊髓损伤72处,CT检出44处(61.11%)、MRI检出66处(91.67)。结论:CT检查在骨损伤(椎弓骨折、碎骨片等)中有着较高的诊断准确率,MRI检查在非骨损伤(脊髓、软组织、韧带、神经根等损伤)中有着较高的诊断准确率;二者在诊断中各有优势,二者互为补充,临床根据目的、需要进行选择或者联用对患者进行有选择的诊断方法。

  • 标签: CT技术 MRI技术 脊柱外伤 脊柱骨折 影像学诊断
  • 简介: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多层螺旋CT检查与磁共振MRI检查分别在脊柱结核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7月到2021年2月来自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住院治疗符合纳入标准的60位脊柱结核确诊患者,所选患者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1]。分析患者入院时在本院做的CT检查和MRI检查,然后对影像学图像进行对比分析,得出诊断结果。结论:在脊柱结核临床诊断的过程中,对CT和MRI两种影像诊断进行了研究对比,综合分析得出两种检查方式综合应用可以有效提高诊断的准确和敏感性,能够为临床治疗医生提供更准确、更全面的诊断依据[3]。

  • 标签: CT MRI 脊柱结核 诊断价值
  • 简介:油井出砂是砂岩油藏开采过程中所遇到的主要问题之一,对已进入开发中后期的油田而言,如何解决出砂问题显得更为重要。胜利油区对于近年来油井普遍出现的粘土砂,通常粒径小于0.1mm的砂粒,一直没有较好的防砂方法。本文主要介绍了硅酸固化高分子防砂剂(SA-2)的防砂机理和现场应用情况,并且对其进行了适应分析,说明新型防砂剂能够有效地防住粘土砂,并且有明显的降水和增油效果。

  • 标签: 防砂剂 产液剖面 效果分析 适应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