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据《晶报》报道,2004年12月21日上午,中央教科所南山附属学校八年级四班的课堂举行了一场特殊的仪式,就曾在该班就读并于8月坠楼身亡的某同学进行“悼亡”。在《亡婴孔雀舞曲》播放时,学生们手捧鲜花和已点燃的蜡烛进场。领头的4位同学把鲜花放置在场地中央,其他同学在座位前站定后,再上前将蜡烛放在鲜花的四周,形成心形。

  • 标签: 死亡教育 情感教育 生命教育 中学 教育内容
  • 简介:韦应物的悼亡诗包含悲痛,缅怀,失意三个方面的情感内容,其艺术特色也体现在三个方面:意象的选择,时序的变化,语言的平淡自然.韦应物的悼亡诗既有对潘岳悼亡诗的继承,也有对元稹悼亡诗的影响,有着独特的思想艺术价值,应该引起学界的重视.

  • 标签: 韦应物 悼亡诗 悲怆美
  • 简介:《红楼梦》里有关“悼亡”的描写甚多。有浓墨重彩着意渲染者,有逸笔草草无心经营者,有似谐实悲者,有褒中寓贬者,有荒唐中见严肃者,有借彼庙供我佛者,各逞其妍,使人如行山阴道上。最排场、最显赫的莫过于对秦可卿的悼亡了。“灯明火彩。客送官迎”,“一应执事陈设皆系现赶新做出来的,一色光彩夺目”。官客送殡的尽皆簪缨之族,“诸王孙公子,不可枚数”。

  • 标签: 《红楼梦》 悼亡 经营者 秦可卿 荒唐
  • 简介:悼亡”,就是对已亡人的悼念。悼亡诗一般特指丈夫悼念亡妻的诗,这是历史过程中文人约定俗成的界定。悼亡诗传达的是一种悲情,抒发的是面对亲人离世的那份无可奈何的伤怀之情。西晋文学家潘岳最早以“悼亡”为名来写诗,他的妻子杨氏死后,他曾作悼亡诗三首,深情令人动容,后来的人们就以“悼亡”作为专名来表示悼念逝去的妻子。悼亡诗,作为抚存哀思、感今怀昔的诗,其内涵是极为丰富的,曾经的亲人之间的牵挂与联系,

  • 标签: 中学生 语文学习 阅读知识 课外阅读
  • 简介:关于李清照《声声慢》的创作年代,历来争议颇多。从词作本身的涵义解析此词,发现《声声慢》词情调过于抑郁悲戚,大雁、黄花、梧桐等意象与悼亡相关,“独自”一词凄哀欲绝,故此词应当创作于赵明诚逝世不久之后,为悼亡词。

  • 标签: 李清照 《声声慢》 悼亡
  • 简介:中国文化以人本为主体,西方文化以物本为主体,西方诗偏于阳刚,中国古代诗则偏于阴柔。若以爱情为经,死亡为纬,那么通过诗人微颤的手细密织成的就是一首首痛彻怀想的悼亡诗。美学激情既是包含着快乐,也包含着悲戚与恐惧。对物是人非的感伤,都充分显示了诗人对死亡的审视观点。

  • 标签: 文化 诗经 悼亡诗
  • 简介:悼亡诗在中西方的文学创作中都占有一席之地,因其所寄托和传达的特殊情感而被传诵。由于文化背景、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中西悼亡诗呈现出的审美取向有所不同。本文以弥尔顿《悼亡妻》和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梦记》为例,通过平行研究的方法比较分析二者之间存在的审美差异。

  • 标签: 悼亡诗 意象 审美差异
  • 简介:在中国文学史上,伤悼文学有着悠久的传统,纳兰性德的悼亡词则占据着突出的地位.他的悼亡词,不仅数量多,而且艺术成就高,既是悼念亡妻的血泪哀歌,又是词人对自身不得意命运的悲叹,具有深厚的社会人生内蕴和独特的艺术审美价值.

  • 标签: 纳兰性德 悼亡词 伤悼文学 命运 主体
  • 简介:乾隆一生作有44000多首诗,其内容包罗广泛,其中悼亡诗是乾隆御制诗中最具感情、最具艺术特色的诗歌之一。在众多后妃中,乾隆只为三位后妃写过挽诗,慧贤皇贵妃即其一。在乾隆的感情世界中,慧贤皇贵妃或许是他最深爱的女子之一,由于她的早逝,令乾隆的心口从此有了个缺,这是乾隆在爱情生活中第一次遭受挫折、痛苦。但由于他的特殊身份,故唯有借诗以抒发他的痛苦、思念之情。

  • 标签: 乾隆帝 御制诗 悼亡诗 慧贤皇贵妃
  • 简介:延安《解放日报》作为中共中央的机关报,详细记录了延安时期国家发生的一系列大小事件,寄托了党对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对人民的深切关怀.在《解放日报》刊发的旧体诗中,悼亡诗占有相当的比重.这类诗作不仅融入了党和人民对英雄的高度赞美,对外贼侵略的极度悲愤,也渗透出全民抗战的热情与积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抗日战争胜利的必然.

  • 标签: 延安《解放日报》 旧体诗 悼亡诗 精神价值
  • 简介:在中国文学史上,各类题材的诗词作品异彩纷呈,发展迅速;然而悼亡诗词自产生之日起就发展缓慢,滞后于其他题材的诗词。究其原因,既有传统社会环境及礼教制度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也有文学批评导向以及文体自身演变等文学内部因素的影响。虽然悼亡诗词的发展相对缓慢,但在明中期及清代各种因素的综合刺激下,还是迎来自身发展的一个小高潮。

  • 标签: 悼亡诗词 礼教制度 文学批评 词体演变
  • 简介:【摘要】用词写悼亡是苏轼的首创,开拓了词的创作内容,扩大了词的意境。苏轼之后,与苏轼类似的悼亡词还有贺铸的 《半死桐·鹧鸪天》及纳兰性德的《金镂曲·亡妇忌日有感》;毛泽东的悼亡词《蝶恋花˙答李淑一》境界超群,在表现手法上有明显突破,他将亡妻、同志、烈士、忠魂溶为一体,使哀悼的情感在崇高事业的大背景中升华,让人耳目一新;读这几首悼亡词,方感动于男儿的情深义重,“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爱,当是这样的一种情感:她不是朝三暮四的情感冲动,而是“执手一生,相看两不厌”的不离不弃;她不是花前月下的山盟海誓,而是平淡中见真情的相濡以沫。

  • 标签: 古及今 悼亡词  夫妻情
  • 简介:【摘要】用词写悼亡是苏轼的首创,开拓了词的创作内容,扩大了词的意境。苏轼之后,与苏轼类似的悼亡词还有贺铸的 《半死桐·鹧鸪天》及纳兰性德的《金镂曲·亡妇忌日有感》;毛泽东的悼亡词《蝶恋花˙答李淑一》境界超群,在表现手法上有明显突破,他将亡妻、同志、烈士、忠魂溶为一体,使哀悼的情感在崇高事业的大背景中升华,让人耳目一新;读这几首悼亡词,方感动于男儿的情深义重,“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爱,当是这样的一种情感:她不是朝三暮四的情感冲动,而是“执手一生,相看两不厌”的不离不弃;她不是花前月下的山盟海誓,而是平淡中见真情的相濡以沫。

  • 标签: 古及今 悼亡词  夫妻情
  • 简介:自西晋潘岳为亡妻写作《悼亡诗》以来,悼亡便有了专指悼念亡妻的意义。夫妻是人生最重要的关系之一,一旦死别,敏感的诗人当然会情难自禁,发之于诗词。所以,悼亡之作历代不绝,从而形成了中国诗词主题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在悼亡诗词中,回忆和伤感是不可或缺的元素,回忆来自往日的甜蜜,伤感则来自于残缺的现实。这是诗人写作的重要动机,也是祭奠逝者以及想象与亡人再次相见的方式。

  • 标签: 诗词 南窗 写作 诗人
  • 简介:摘要:悼亡诗写作发展至元稹为之一变,元稹通过描写亡妻日常生活的情境完成了悼亡诗的抒情表现,真实美、细节美是元稹悼亡诗令人称道之处。然而在元稹的悼亡诗中,却存在着与真实美、细节美相悖的失真写作,用以建构元稹在其悼亡诗中自比“潘岳”的身份形象。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