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讲学功能,作为书院的本质所在;而祭祀作为一种规范的展礼、学礼活动,历来受到古代教育者的高度重视。基于对“考亭书院”、“鳌峰书院”、“叔圭精舍”这三所书院所奉祭主的考察,分析书院所奉祭主的发展脉络和主要特征。

  • 标签: 闽北书院 祭祀 祭主
  • 简介:正学书院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本为宋张载倡道之地,后省臣建议改为书院。合祀张载、许衡及其他乡贤,并聚徒讲学其间。朝廷赐以经籍,给之学田。张养浩为之作记。入明百余年,遗址为兵民所据,而坊名尚存。弘治九年(1496)提学副使杨一清卜地重建。

  • 标签: 书院 西安市 陕西省 张养浩 杨一清 张载
  • 简介:一场车祸后,一位现代女孩穿越到了刚丧父的古代女孩桃月儿身上。没想到刚继承了父亲的桃源书院,桃月儿就发现书院面临严峻的考验:唯一的夫子辞世,面临倒闭。桃月儿决定自任夫子,教授学生现代知识。为了招生,桃月儿想尽办法,通过桃菜大赛好不容易收到了学生陶升。而正在此刻,对面的一家新书院开张了,又一个挑战到来。

  • 标签: 桃源 书院 现代知识 女孩 学生 教授
  • 简介:象山书院,首创于南宋谆熙十四年(公元1187年),当时称作“象山精舍”。贵溪应天山“陵高而谷邃,林茂而泉清”,陆九渊登而乐之,乃建精舍居焉。学生也悄悄结庐其旁。早晨鸣鼓“揖升讲座”,从容授学。讲授五年,求学者超过数千人。当时已负盛名的理学家朱熹写信给陆九渊说:“闻象山垦辟架凿之功益有绪,来学者亦甚,恨不得一至其间观奇揽胜”。

  • 标签: 象山 书院 陆九渊 求学者 理学家 学生
  • 简介:董仲舒的思想对其故里影响深远,元明清时期家乡人建祠堂和书院以纪念董仲舒。所建书院主要有衡水景县的董子书院、沧州泊头的董子书院、衡水枣强县的大原书院和敬义书院。景县的董子书院建于元朝至正年间,由当时的总管王思诚于衡水景县广川镇大儒董仲舒乡祠基础上修建而成;沧州泊头董子书院由明朝致仕回到家乡的冯时雍所建,位于今泊头李冀北村;大原书院,建于明代嘉靖33年,由枣强知县罗廷唯在原社学的基础为纪念董仲舒而建;敬义书院是由枣强知县方宗诚于清同治13年为纪念姜子牙和董仲舒而建,是在大原书院遗址上修建的,是对大原书院的恢复。

  • 标签: 董仲舒 董子书院 大原书院 敬义书院
  • 简介:“名山福地世应稀,楼观巍峨倚翠微”。年代最为久远的中国最早书院——光石山书院,就建在麒麟山中,故址在今湖南攸县莲塘坳镇凉江的阳升观村。

  • 标签: 光石山书院 教育事业 教育学 教学管理
  • 简介:东林书院创建于北宋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当时为北宋理学家程颢、程颐嫡传高弟、知名学者杨时(号龟山)长期讲学之地。后废。“东林书院”名称来历与杨时游庐山时所写“东林道上闲步”这首诗有关。南宋时,邑人建杨时祠堂于此。元至正十年(公元1350年)。

  • 标签: 东林书院 知名学者 名称来历 理学家 杨时 北宋
  • 简介:应天府书院又称睢阳书院,前身南都学舍,原址位于河南省商丘县城南。应天府书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五代时的后晋,当时有邑人杨悫“乐于教育”,在将军赵直的支持下,聚徒讲学。杨悫去世后,他的学生楚丘人戚同文继承师业,继续办学,培养出诸如宗度、许骧、陈象舆、高象先、

  • 标签: 应天府 书院 河南省 历史 教育 学生
  • 简介:很早就想写写岳麓书院,但一直不敢轻易下笔。我曾说:一个再没有文化的人,一到了岳麓书院,就显得文化了起来。我又说:一个再有文化的人,一到了岳麓书院,就变得没有文化了。这两句话看起来似乎矛盾,但实在又是"实事求是"的,因为岳麓书院的亭、台、楼、阁、廊、轩,甚至庭院之中的一块石头一棵树,都是文化的结晶。

  • 标签: 岳麓书院 实事求是 江堤 文化 讲堂 宋真宗
  • 简介:中国书院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开始它集收藏书、读书、校对书、修书、著书、刻书于一身,从其兴起之日起,就进行教学活动,并且书院的教学活动在南宋以后得到加强.清朝末期,书院改为学堂,中国书院的教学方法被废弃,民国学者对此进行诟病,从胡适对书院教育的肯定言论中可以看到中国书院教学的优势.今天效仿西方建立的大学在教学方法中存在许多弊端,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必要的,本文通过书院式经典阅读的调查问卷,对教学方法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以开设的书院式经典阅读课程为例详细阐释了书院式经典阅读的教学方法.

  • 标签: 书院教学 书院式经典阅读 教学方法 取代
  • 简介:在晋城市区北部,有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村庄,名叫古书院。这里是940年前,北宋大理学家程颢在晋城当县令、办书院渐渐形成的村落。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程颢调任泽州晋城县令,在晋城县四年,很有作为。刚满40岁的他退出仕途,与兄弟程颐专心研究理学,奠定了理学基础。

  • 标签: 古书院 程颢 程朱理学
  • 简介: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书院是中国封建社会一种特有的教育组织和学术研究机构,对我国古代教育、学术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都产生过重要影响。书院的兴起、文化教育的发展,成就了新余名人荟萃,人才辈出。通过考察新余历史上著名的书院及部分现存书院,介绍了新余书院的兴起、发展等基本情况,梳理了新余书院和新余历史名人的关系,提出了重现古书院的建筑魅力和人文气息,打造书院文化强市的几点建议。

  • 标签: 新余书院 文化 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