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2 个结果
  • 简介:<正>对话人:尚扬: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委会委员怀一:《画风》主编尚扬(以下简称"尚"):有一年我去南京,到朱新建家看逸的画。我说逸画得好,朱新建坐在一旁很得意。我们稍微观察就可以看得出逸的那种爽直的性情,单纯

  • 标签: 尚扬 艺委会委员 中国美术家协会 油画家 朱新 一幅画
  • 简介:2005年10月17日,一个令世人瞩目的日子,一个令中国人感到无比欣喜的日子。因为这一天,在太空邀游了115个多小时,总行程325万余公里的航天英雄费俊龙、聂海胜回家了。作为中国航天报社的记者,能有机会亲身到“神六”返回舱着现场采访,目击这一历史性的时刻,我在感到兴奋和激动的同时,更有一种自豪感,因为这种难得的经历,是其他行业报记者梦寐以求而不可得的。

  • 标签: 新闻采访 行业报 中国航天报社 新闻记者 “神州六号”载人飞船 返回舱
  • 简介:据北京日报:在纸质书阅读日益受到电子阅读冲击的今天.一些有先见之明的从业者却借助新媒体开辟了新的商机。作家余秋雨的新版《文化苦旅》签名本在微信上预售,三天之内就卖出了4000本。几乎与此同时,著名出版品牌读库的“微店”也宣告开张。

  • 标签: 出版机构 售书 《文化苦旅》 电子阅读 北京日报 出版品牌
  • 简介:36岁的英国学者李爱德和35岁的英国记者马普安,于2002年10月19日从江西于都出发,沿着当年中央红军长征时行经的路线重走长征,2003年11月3日抵达陕北吴旗县城(红军当年抵达时名叫“吴起镇”)。其间经历383天,行程6100多公里,而李爱德因为徒步走完全程,成为继当年共

  • 标签: 英国人 红军 长征 新闻采访
  • 简介:2015年8月14日,50集网络微视频《辽宁抗战往事》在东北新闻网首播。《辽宁抗战往事》以短纪录片的形式,展示辽宁从1894年甲午战争开始到1964年改造并遣返日本战犯的全景历史,着重突出中国共产党在辽宁抗战中所起到的中流砥柱作用,突出辽宁这块土地上发生的可歌可泣的抗战故事,突出短小精炼、易于传播的网络特点。制作团队希望用这部微视频,

  • 标签: 英雄 网络特点 中国共产党 日本战犯 甲午战争 辽宁
  • 简介:我从事农村基层武装工作已经5个年头了,以前总是老部长手把手教我写作,可老不入门。自从今年我参加了军报第14期新闻函授后,通过学习教材、《军事记者》杂志、函授月刊和老师们的指导,使我更加热爱写作了。今年3月份,我的处女作《邵岗民兵成为计生模范户》终于登上了省、市级党报,使我踏上了新闻报道之路。

  • 标签: 《军事记者》 杂志 函授教育 记者 新闻学教育
  • 简介:在很多人看来,副刊是名副其实的“副”,在整份报纸中处于次要地位。所在报社也不把主要人力物力投进去,读者反映也逐渐冷淡。许多报纸进行改版时,容易出现一种偏向——过分膨胀新闻版,过分弱化副刊。碰上广告多或其它原因冲版,首当其冲也是副刊。种种原因致使副刊在整份报纸中占据的分量越来越轻。

  • 标签: 副刊 报纸 新闻版 报社 改版 读者
  • 简介:1929年8月8日,罗纳德·比格斯出生在英国南部伦敦的兰贝斯。原本只是一名普通小偷的比格斯,因曾参与震惊英伦三岛的火车抢劫案而扬名天下。

  • 标签: 逃亡 传奇 抢劫案 震惊
  • 简介:近几年,洛阳日报社的报道面不仅向国内辐射,还逐渐向国外扩展,报道视角越来越远,并不断开拓海外报道领域。世界是平等的。美国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的精辟概括,形象地勾画出了电脑、互联网等科学技术普及后,世界竞争格局产生的新变化:地域上的远近概念淡化了,每个国家、每个企业、每个人开始站在同一平台上展开新的竞争。

  • 标签: 采访 玄奘 科学技术普及 竞争格局 报道视角 报道领域
  • 简介:重走长征──读者与我们同行樊克宁,周方平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羊城晚报和广州军区战士报精心策划并实施了"手拉手重走长征,心连心齐奔新世纪"大型系列采访活动,以及旨在为老区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牵线搭桥的"重走长征─-播火者行动"。从今年3月28...

  • 标签: 红军长征 长征精神 播火者 大读者 采访活动 羊城晚报
  • 简介:这是她正在身体力行的事,也是她的梦想——把中国音乐唱出来,传下去,一辈子——唱出来,当然是希望在国际上有更多人了解中国音乐。打扬琴的熊俊杰嫌"萝卜头"这个名字拗口,叫他"老罗"。但老罗说他不姓罗,所以改为锣鼓的"锣"。老锣,一个特别中国化的昵称,讲一口流利的中国话,对中国文化和音乐如数家珍,其实是个如假包换的德国人。他的真名叫RobertZollitsch。2002年,一场名为"北京谈话"的音乐会上,龚琳娜与老锣相遇了。

  • 标签: 中国音乐 如假包换 德国人 法海 《白蛇传》 常静
  • 简介:中国大电视娱乐节目发端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娱乐节目成为电视台获取收视率的主流节目,然而一直没有解决创新意识缺乏等问题。台湾电视娱乐节目兴起于上世纪60年代,至今已有四十多年的发展历史,台湾娱乐节目极为盛行,且花样翻新,奇招迭出,无论从节目的策划,内容、形式的创新,还是主持人的风格以及对观众心理的把握,都有大电视娱乐节目可以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 标签: 电视娱乐节目 中国大陆 台湾省 九十年代 创新意识 60年代
  • 简介:“钢城公路通八方,千家万户奔小康。百业兴旺人欢笑,大把钞票兜里装。”这是舞钢市实现“村村通”后,在群众中传诵的顺口溜。这里边包含有对舞钢市委、市政府和市交通局局长梁佑臣的感激之情。

  • 标签: 舞钢市 交通局 局长 市政府 梁佑臣
  • 简介:为继承和发扬穆青的优良新闻工作传统,深入研究穆青的新闻思想和新闻实践,2005年7月,我们郑州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重走穆青”采访团一行七人,带着对人民记者穆青的崇敬,带着对农村和农民的感情,奔赴安阳、新乡、辉县,去追寻穆青的足迹……

  • 标签: 采访团 穆青 新闻工作 新闻实践 新闻思想 新闻传播
  • 简介:1932年,曹禺刚刚23岁。他在写《雷雨》的时候,是这样想的——“在我个人光怪离的境遇中,我看见过、听到过多少使我思考的人物和世态。无法无天的魔鬼使我愤怒,满腹冤仇的不幸者使我同情,使我流下痛心的眼泪。我有无数的人像要刻画,不少罪状要诉说。我才明白我正浮沉在无边惨痛的人海里,我要攀上高山之巅,仔仔细细地望穿、判断这些叫作‘人’的东西是美是丑,究竟有怎样的个性和灵魂。”如果说写《雷雨》有什么初衷的话,这就是。虽然,一个青年人由于经验和阅历都还不足,尚属于人生的模糊阶段,但是曹禺老师却有着对“人”的特殊

  • 标签: 《雷雨》 美学观点 曹禺 不幸者 文学创作 1932年
  • 简介:被誉为中国足球首席评论员的张.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在南非世界杯1/8决赛进入1/4决赛难得的间歇中,我们采访到了“大忙人”张

  • 标签: 访谈录 快乐 中国足球 评论员 世界杯 决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