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2 个结果
  • 简介:<正>当代中国,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推进,逐步形成了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格局,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同时发生作用,融资体系引入了竞争机制。专业银行商业化、企业化的经营方针的确立,一定会将金融广告宣传纳入银行的整体市场营销规划之中。金融广告在当代中国的大众传媒已初见端倪,历史会不会再现“惊人相似的一幕”:一度火爆、闹猛于30年代中国报刊的金融广告又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传媒上流行起来?笔者认为,探讨30年代的金融广告宣传状况,不失现实意义和借鉴价值。

  • 标签: 《生活》周刊 金融广告 中国报刊 市场细分 三十年代 30年代
  • 简介:<正>没有人知道大危机何时结束,我们只能耐心等待。或许,直到隔了许多年之后,这些现在年轻的面孔苍凉了,青春散尽了,一切才能终止。他们并不想当时代的纪念碑,一点也不想。他们出生在1990年泡沫前的虚假繁荣时代,享受历代人类未曾拥有的物质"富裕童年",然后在浑然不觉中,繁荣的门关上了。光阴真的如同故事,等他们长成,2008

  • 标签: 虚假繁荣 门关 万五 国家公园 活着 不动地
  • 简介:<正>动荡的七十年代《朝日新闻》一九七○年一月一日在版面上安排了一个特辑,题为《日本的七十年代》。它从各界著名人士中间挑选了二百人(年令在四十岁以上、五十岁以下)进行了民意测验,询问他们什么是七十年代的特点。在二百人当中有六十二人回答说“动

  • 标签: 七十年 日本人 八十年代 社论 新闻报道 日本政府
  • 简介:中国的新闻改革爆出了一个令人瞩目的事实:报纸副刊散文以其前所未有的鲜活与敏感,吸引了广大读者的目光,并与当前中国散文走俏的大背景成呼应之势,成为散文世界里一块美丽的绿洲。笔者从事副刊散文编辑工作,现就90年代以来副刊散文的新面孔、新气象作一试描和分析。(一)关于副刊大战与散文走俏的背景时间进入20世纪90年代,报纸的改革首先从周末版开始,然后又有人注意到周日版。“周末”和“星期刊”开始仅仅几家办,但很快就蔓延开去。到1993年,全国几乎所有的省报、省会市报和沿海大的城市报纸多由原来的对开四版扩为对开八版,有的甚至扩

  • 标签: 报纸副刊 汪曾祺 周末版 个人笔调 编辑工作 创作思想
  • 简介:林语堂是中国20世纪30年代著名的期刊编辑家。他在期刊的编辑思想方面,注重向西方现代杂志学习,特别重视刊物的个性与特色,提倡办期刊要"公开地盘",努力克服当时同人杂志盛行的时代局限,在经营中注重把"诚信"的儒家之道和现代市场经济理念相结合。这些期刊编辑思想在那个时代具有相当的进步性,对现代期刊的编辑活动也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 标签: 林语堂 编辑思想 办刊风格
  • 简介:本文以文献分析和口述史访谈为研究方法,以文化研究理论为分析工具,旨在探讨20世G80年代的中国媒体如何将电视呈现为富裕的现代生活和较高社会地位的象征,以及在谁拥有电视这一问题上媒体所赋予电视的理想化涵义。具体而言,本文分析其他媒介形态,主要是印刷媒介,如何让电视传播一种与人们的经济和政治现实相去较远的“新”文化价值——迈入现代化和变得富裕。实际上,电视所象征的内容源自各种因素的复杂性。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电视在本质上类似于其它现代技术产品,因为它对中国人的现代化未来作出了同其它现代技术产品一样的承诺。经济因素和文化因素的紧密结合激发了中国人拥有电视,然后通过他们观看的节目为其提供现代化的信息。尽管拥有电视不能证明人们生活富裕或现代化,但是它为人们学习或模仿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创造了一条路径。这种学习或模仿会自觉和不自觉地发生,并同政府的意识形态宣传一道,在多个维度上影响了中国人。电视的普及首先由政府政策发起,电视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影响逐渐演变成为一种复杂而有趣的现象。这种现象展示了技术和意识形态的大环境如何使电视观看活动成为可能,电视如何与人的能动性相互作用,以及普通民众的生活如何成为由西方技术和文化塑造的现代化的合法部分。

  • 标签: 中国电视 媒介形象 20世纪80年代 现代生活 社会地位
  • 简介:1955年4月11日中午12时15分,参加亚非会议的中国代表团成员和随同采访的中外记者共11人,乘坐印度国际航空公司的包机“克什米尔公主号”从香港起飞途经雅加达转赴万隆。当飞机飞越北婆罗洲沙捞越附近海面上空时爆炸起火,机身坠入海中。新华社记者沈建图、黄作梅、李平、中国代表团工作人员石志昂、李肇基、钟步云、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杜宏、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摄影师郝风格以及同机的三名分别来自波兰、奥地利和越南的记者

  • 标签: 1955年 亚非会议 印度国际航空公司 飞机失事 新闻记者
  • 简介:1920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不久,新生。.的美国第一次以强大的胜利者姿态迎接着属于自己的时代,科技、工业、商业、艺术、教育、文化空前繁荣。这个十年。共和党人柯立芝凭借“秩序与繁荣”的竞选口号当选总统并成功连任,上任不久他就说“美国人的头等大事就是做生意”;这个十年,芝加哥的黑帮头子艾尔·卡彭凭借着自己在禁酒令时期的私酒生意大发横财,在整个美国中西部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这时离他1931年被关在旧金山的恶魔岛监狱还有将近十年;

  • 标签: 年代 第一次世界大战 美国人 芝加哥 中西部 旧金山
  • 简介:遇罗锦(1946一),北京市人。1961年考上北京工艺美术学校。1965年毕业。1966年文革开始,因日记和其兄遇罗克事受牵连,被拘留,后被判到河北茶淀站清河劳动教养三年。1969年结束劳动教养后分配到河北临西县一小村插队落户。1970年迁至北大荒落户,并在那里与当地一知青结婚。1979年遇罗克被平反昭雪,随后返回北京。作品主要有《一个冬天的童话》及姊妹篇《乾坤特重我头轻》

  • 标签: 离婚案 劳动教养 北京市 婚后 大讨论 人民法院
  • 简介:引言本文要讨论的中国纪实摄影,在1980年代中后期初显端倪,在1990年代中期左右形成规模并延续至今,成为中国当代摄影的一个主要方面。而纪实摄影,在本文中是指以持续的观察某个社会现象,通过系列作品的方式,来记录摄影者对于发生于中国当代社会的某个社会现象,发表摄影者个人对于此社会现象的评价与思考的摄影样式。

  • 标签: 90年代以来 纪实摄影 中国当代 社会现象 想象 记忆
  • 简介:走进市场走进生活经济日报总编辑杨尚德1994年将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推进、重点突破的关键性一年。今年将有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陆续出台,如何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鸣锣开道,使改革和建设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是我们面临的最重要的任务。...

  • 标签: 杨尚德 经济体制改革 社会环境 理论联系实际 新闻报道 现代经济
  • 简介:大学毕业做新闻报道已经有十年的时间,这十年的一线采访当中,接触最多的就是民生新闻,有时候为了寻找有价值的新闻线索要走街串巷,有时候为了倾听更真实的百姓声音要接听栏目热线电话,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为自己的职业感到骄傲和自豪,因为自己一直努力地践行着走基层的新闻采访工作。

  • 标签: 幸福生活 以小见大 新闻采访工作 新闻报道 大学毕业 民生新闻
  • 简介:幸福生活是平均出来的。这可不是我瞎掰,是国家统计局告诉我的。人家说了,全国城镇居民半年的工资收入就达到了一万多块。另外,我的"人均"住房面积已经达到了26平方米,照此算来,我们家已经拥有了一套一百多平方米的宽敞住宅了。此外,我还有一千多美元的人均GDP收入,而物价上涨幅度非常低,还不到5%。经过一番仔细研究,我又惊奇地发现,除了这些之外,我还有不少"隐形收入"。比如:我拥有0.11辆汽车。我每年出国旅游0.02次。

  • 标签: 幸福生活 品牌时装 汽车 平方米 旅游 人均
  • 简介:<正>新中国新闻学术发展的道路是十分曲折的,在这条曲折的道路上人们所作的每一次探索和努力,同样为后人留下有益的启示。五十年代中期,复旦大学新闻系编辑出版的《新闻学译丛》就是这样一次积极探索。除系统介绍苏联、东欧各国的报刊工作经验以外,它比较早地集中引介了西方国家新闻理论与实践的有关资料。在我国新闻学学科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期待着新的飞跃的今天,有必要对其作一介绍,重新认识、评价它在中国新闻学术史上的地位。

  • 标签: 新闻学原理 新闻事业 学习与借鉴 五十年代中期 中国新闻 译丛
  • 简介:有关媒介与日常生活的讨论一直受到媒介之外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是来自媒介信息时不时的侵扰。这大概源于人们对内容的习惯性关注,以至于忽视了形式本身的影响和作用。而正是麦克卢汉为我们指出了错误,指明了方向,他在上个世纪60年代提出“媒介即信息”的论断,强调媒介引起了“人间事物的尺度变化、速度变化、模式变化”,媒介本身比媒介所承载的信息更应该被我们关注。遗憾的是,半个世纪以来,麦克卢汉的观点不但常常被人们忽视和曲解,就连麦克卢汉本人也曾被斥为“疯子”、“狂人”。然而从媒介乏善可陈的日常生活到媒介无处不在的日常生活,人们经历了对信息的从容应对、潜心研究到无暇顾及、疲于应付,事物发展到极端往往意味着转机,人们试着放弃对媒介所承载的信息固有的关注,转过头来研究媒介本身对我们生活的影响。用一个通俗的例子来说,无论电视播出的是超级足球联赛或是世界小姐选美都是无关紧要的,而电视参与日常生活的塑造这一点更应受到关注。

  • 标签: 媒介信息 日常生活 麦克卢汉 事物发展 电视播出 速度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