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为继承和发扬穆青的优良新闻工作传统,深入研究穆青的新闻思想和新闻实践,2005年7月,我们郑州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重走穆青路”采访团一行七人,带着对人民记者穆青的崇敬,带着对农村和农民的感情,奔赴安阳、新乡、辉县,去追寻穆青的足迹……

  • 标签: 采访团 穆青 新闻工作 新闻实践 新闻思想 新闻传播
  • 简介:新闻论文较多地引证了社会、历史学、政治学、哲学的知识,这些学科成为新闻研究的重要学术资源,但是它们对新闻研究的影响并不稳定。从整体来看,新闻论文的外部引证率比较低,这说明新闻研究还处于较为封闭的状态。

  • 标签: 新闻学论文 引证 外部引证 外部引证率
  • 简介:2005年新闻传播研究中出现了一些新话题,或由新闻事件而聚焦,或是在屏幕热映之后引发。这年的新闻传播理论研究中也有一些前两年的热点,在2005年继续得到关注。新话题引起人们对新现象的深层思考,丰富了原有研究领域的内涵;老话题则由于有了新角度或新的切入点,加深了人们对原有问题的认识。本文通过翻阅2005年国内较重要的10余种新闻传播学刊物中的近千篇文章,归纳了这年新闻传播研究的10个较为集中的话题,以期能对过去一年的研究动态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观照。

  • 标签: 传播学研究 新闻事件 新闻传播理论研究 新闻传播研究 新闻传播学 深层思考
  • 简介:<正>科学是种种知识单元通过其内在联系而建立起来的知识体系。人们的知识可以是点点滴滴的,甚至是互不联系的,但它不能概称为科学。只有当这些知识单元的内在逻辑特征和知识单元间本质联系弄清楚后,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时才可称为科学。譬如工匠在从事某项生产活动中,会在大量实践经验中形成认识,这种点滴认识是反映客观实际和规律的,它能提高工效,但是这种认识在没有形成理论体系以前,还不能称为科学,只能称为经验或前科学。

  • 标签: 研究现状 新闻学 知识单元 人文与社会科学 不可重复性 知识体系
  • 简介:2005年新闻传播研究中出现了一些新话题,或由新闻事件而聚焦,或是在屏幕热映之后引发。这年的新闻传播理论研究中也有一些前两年的热点,在2005年继续得到关注。新话题引起人们对新现象的深层思考,丰富了原有研究领域的内涵;老话题则由于有了新角度或新的切人点,加深了人们对原有问题的认识。本文通过翻阅2005年国内较重要的10余种新闻传播学刊物中的近千篇文章,归纳了这年新闻传播研究的10个较为集中的话题,以期能对过去一年的研究动态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观照。

  • 标签: 理论研究 新闻传播学 研究综述 2005年 热门话题
  • 简介:《英语语言导读》一书不仅通俗易懂,并且兼顾了知识系统的连贯性。全书分为14个章节,在每一个章节的开始都有相应的热身练习,以便读者对章节的重点有整体的了解,便于读者接下来的深入阅读。在每一章节的最后总结出了章节所需要掌握的重点,便于学生能准确把握重点内容。《英语语言导读》在内容方面涵盖了语音、形态、语法、语义等基础理论知识,同时增加了“概念隐喻”这一知识点,让学生能了解到当前语言领域的最新研究热点。

  • 标签: 英语语言学 导读 教学研究 建构主义 基础理论知识 知识系统
  • 简介:“补偿网络”是作者在讨论我国新闻改革过程时提出的一个概念。在分析中,作者受到传播社会研究的启发,感到我国正在展开新闻改革,触及到一些新闻体制的基本点,正在形成一种新的社会资源在新闻生产过程中的分配形态;由于这种资源形态的变化,新闻作为反映社会现实的工具,它所构筑的现实也在发生巨大变化。“补偿网络”概括的就是这种变化,它包括两个方面:资源—首先是经济资源—分配的形态及其相关的社会关系,以及这种形态和关系在新闻媒介内容中的反映

  • 标签: 补偿网络 传播社会学 新闻生产过程 新闻改革 新闻体制 新闻从业人员
  • 简介:<正>科学史表明,一门学科生命力的大小,不仅取决于社会对这门学科的需要程度,而且还取决于这门学科的基础理论的扎实、深厚程度。传播一开始就是为了解决人们的实际问题而产生、发展起来的,所以在应用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另一方面,却因此渐渐滋长了一种价值取向:传播研究要解决实际问题,要有经济效益才是

  • 标签: 传播学 基础理论研究 心理学 社会需要 传播功能 研究对象
  • 简介:符号和传播都是20世纪下半叶以来在国际范围内发展得很快的学科。就其性质而言,两者之间存在着许多相似之处,但又有着显著的不同。最大的不同在于,符号不仅是一个研究领域,而且还是一种综合的跨学科的方法论。这种不同使得符号……

  • 标签: 大众传播学 研究方法 话语分析学 大众传播研究 符号学
  • 简介:任何一门新兴学科的建立,都是根据实践的需要所提出的.总结自己近20年来从事教育新闻报道的经验,进行理论提升,感到颇有必要建立一门新兴学科,即教育新闻,作为对进一步搞好教育新闻报道实践的指导.

  • 标签: 教育学 新闻学 教育新闻报道 学科建设 教育新闻学
  • 简介:本文首先搜集梳理了自20世纪80年代初人机互动产生后,西方传播学界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并按照相关研究呈现的时间顺序和所关注的问题,将其进行归类与分析,从而对西方传播学界在人际互动领域的研究轮廓与贡献有一个整体的认知,进而把脉其研究规律与趋向,最后,本文探讨了西方传播学界相关的研究对于国内传播学者在人机互动领域继续探索的启示。

  • 标签: 人机互动 西方传播学 媒介 变量
  • 简介:西方的城市传播城市既拥有着由街道、建筑、围墙等所建构的可视、可触的地理系统,同时也拥有着无形的、只能存在于想象中的空间。长期以来,前者的重点在于城市空间的非社会性,强调城市的可触性要素和经济层面;而后者则随着芝加哥学派对城市中社会变迁、空间结构的关照,逐渐进入了社会、人类和传播研究视野,在这一过程中,“空间”这一概念呈现出了全新的意义。

  • 标签: 城市形象 传播学研究 芝加哥学派 地理系统 施拉姆 传播机制
  • 简介:本文以1987年中国的深度报道为研究对象,从主题、文本、报道思维等角度总结了当年深度报道的主要特征,进而考察作为内部因素的职业意识与作为外部因素的社会环境对新闻生产的复杂影响。文章以媒介社会研究视角,采用个案研究法、文本分析法,在对“深度报道年”特征及动因进行描述的基础上,试图揭示职业意识、新闻生产与社会环境之间相互影响、复杂交错的互动关系。

  • 标签: 新闻生产 职业意识 社会环境 深度报道
  • 简介:本文以2016年中文新闻传播期刊中传播方向的论文为基础,旨在展示这年中国的传播的重要议题与主要成果。这年我国传播研究集中在以下十个领域或话题:传播理论、政治传播、互联网政治、媒介事件与社会抗争、性别传播、城市传播与媒介地理学、媒介话语、新媒体使用与效果、网络集体行动和跨文化传播。整体而言,这年的传播研究大多兼顾独创性与规范性、兼具理论意义和现实启发;一些常规话题得到新的阐释,得出新的认识,同时一些具有新意的研究话题得到开拓,新的研究方法得以引介。

  • 标签: 传播理论 政治传播 互联网政治 城市传播 媒介地理学 话语研究
  • 简介:2002年是中国传播研究的进程中值得纪念的一年.社会的进一步的发展和传媒业的进一步壮大,使传播作为一门"显学"的地位日益突出;研究者与传媒业的密切互动、国内与国际的频繁交流,则使2002年的传播研究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在这一年里,中国传播学会(全称:中国新闻教育学会传播研究分会)的成立,为中国传播学界提供了一个全国性的交流和合作平台;同时,中国传播学者首次组团参加国际性传播研讨会,完成了一次"破冰之旅"[1].中国传播学界以一种空前团结、振作的姿态走过了2002年,给相关人士带来兴奋和企盼,以至于有学者宣称"中国传播发展的黄金时期业已到来"[2].为追踪学术发展的轨迹,本中心自去年始,逐年记录每上一年度的研究状况,此文承接去年的工作,对中国传播研究的2002年度状况作一综述,以资参考.

  • 标签: 2002年 中国 传播学研究 学术活动 研究课题 传播学教育
  • 简介:研究基于对224篇被SSCI、A&HCI和CPCI-SSH三大引文数据库收录的国际核心期刊论文和国际会议论文的计量分析,认为在过去二十年中新媒体在传播领域中呈现以下的研究态势:相对于其他学科,传播学者更加关注新媒体研究;论文发表数量和被引次数在1997年后开始稳步提高;欧美是新媒体研究重镇,中国领先于亚洲其他国家;基本形成主题研究领域的核心期刊,但核心机构和作者尚不明晰;用户使用行为是传播学者研究新媒体的主要内容。

  • 标签: 新媒体 传播学 研究进展
  • 简介:沂源,沂水之源。山东海拔最高的地方,有"山东屋脊"之称,境内山川秀美,多情的沂河滋润和依偎着古老的沂源。沂水环山绕崮,款款南行,两岸芳草鲜美,绿树成茵,碧水青山,天光云影,林果葱郁,稻花飘香的旖旎风光。

  • 标签: 沂河 沂源县 基层环保 环保工作 排污企业 环境监察
  • 简介:西方经济中有一个观点,“百分之八十的财富是由百分之二十的关键人创造的。”在许多地市报中,人们不难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一家报纸大多数的获奖作品是由一部分骨干编辑、记者拿到的,大多数的广告创收是由一部分尖子人才完成的,这些骨干编辑、记者,这些尖子人才就是新闻单位的“关键人”。襄樊日报在努力创办一流报纸的过程中,创造性地采取激活“关键人”的办法推动报社的发展,进而造成全员竞争的氛围,以好的机制搅活“池水”,激发每一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着力造就一支跨世纪的高素质新闻队伍,为新闻事业的发展不断注入着强劲的动力。以激活“关键人”打开局面1994年,襄樊日报社一度陷入困境,由

  • 标签: 襄樊日报 地方报纸 办报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