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8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以偿付能力二代为基准,基于内控视角分析财产保险公司历史经验数据,并进行数据清理和测算,对符合要求的42家财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充足率和影响因素指标进行灰色关联分析。从实证研究结果中得到结论,中资财险公司应重视资金运用管理,外资公司应更偏重再保信用风险管理。具体到中资国企,其风险控制要点还应关注承保业务质量和成本管理,中资民营财险和外资公司需要特别关注风险管理专业化人才的引进和培训,以便更好地管理自身的偿付能力风险。

  • 标签: 财产保险公司 偿付能力 灰色关联分析 内控
  • 简介:导致医保基金存量减少的原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由客观原因导致,并且难以避免,另一类是由主观或人为因素造成的恶意挤占医保基金的行为。本文针对后者造成的恶意挤占医保基金的行为,从经济学角度,首先运用产权理论来分析制度本身的缺陷,再通过建立两个博弈模型来分析当事人的投机心理驱动力,并提出强化监督和加大处罚力度等具体措施。

  • 标签: 医保基金 经济学分析 行为 经济学角度 人为因素 产权理论
  • 简介:论文首先采用区位熵从银行、证券、保险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国金融集聚程度,发现东部地区的金融集聚程度要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然后采用2003~2007年区位熵的省际数据检验了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发现金融集聚对我国经济增长存在明显的促进作用,银行业对经济增长弹性系数明显大于证券业集聚与保险业集聚的弹性系数,而且其弹性系数呈现比较明显的上升趋势。最后,论文通过建立东、中、西部地区的面板数据模型,同样得出银行业集聚对经济增长作用最明显。

  • 标签: 金融集聚 金融辐射 区域经济增长
  • 简介:国外货币危机理论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979年的第一代模型认为,货币危机的基本原因是经济基础状况恶化,20世纪90年代后的“自我实现”的货币危机理论注意到政府政策目标的多重性及其珠非线性,并详细地探讨了政府与其它经济主体之间的搏弈过程,该理论为为:即使宏观经济基础没有恶,市场预期的突然改变也可能经上发货币危机,1997年以来的第三代货币危机理论则强调金融危机的传染和对微观层次的研究,金融传染学说的主要代表为信息不对称理论和流动性危机导致清偿力危机的理论,货币危机微观成因研究的代表人物克鲁格曼(1999)则认为,经典的MF模型忽略了实际汇率对投资的影响,因为企业投资水平受制于它的财务杠杆和所有者权益的净值,而国内关于货币危机的论述更是众说绘绘。

  • 标签: 虚拟经济 实物经济 货币危机
  • 简介:春节前后,外资金融机构大多公开发布了其2002年的经济和市场研究预测报告,和往年有所不同的是,由于加入WTO给中国带来了全新的发展前景,外资金融机构将更多的笔墨和关注留给了中国,对2002年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改革作了乐观的判断和预测。

  • 标签: 外资金融机构 中国 经济
  • 简介:保险业全面实施《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2号》,是中国保险业和保险会计准则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它的实施必然会产生一定的经济后果。人们在对经济后果思考的同时,也对新准则的执行效力和是否能推动中国保险业持续与稳定发展表示担忧。本文首先归纳和总结非寿险业实施保险新会计准则的预期正面经济后果,其次探讨其实施新准则的预期负面经济后果,最后基于经济后果给我们的启示,提出了相关建议。

  • 标签: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2号 经济后果 会计信息质量 非寿险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