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该展是自罗伊·利希滕斯坦1997年逝世后第一次全视觉展示其创作,旨在对这位波普艺术家提供一种新的学术评价。波普艺术在上个世纪50年代产生于英国,却在60年代发展于美国。二战以后,未经战争洗劫的美国国内社会,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很快便出现了艺术上的繁荣。在当时的美国工业化时代,人们聚集于现代都市,商贾云集,城市的广告、杂志、电视、卡通、漫画等宣传媒介造就了波普艺术的问世,波普艺术一开始就与大众文化和都市生活发生了紧密的联系。在这场伟大的波普艺术运动中,美国著名画家罗伊·利希滕斯坦作为波普艺术的美国先锋,用他独特的视觉艺术语言,借助美式漫画,选择美国大众生活中的通俗题材,突出表现“精确印刷”的网点风格,运用纯净的原色对比,将商业化的大众图像转变为风格独特的艺术大餐。

  • 标签: 波普艺术 大众文化 风格独特 工业化时代 艺术家 学术评价
  • 简介: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瑟·刘易斯提出了二元经济模型,美国经济学家拉尼斯和费景汉对刘易斯模型作了改进,强调了农业在促进工业增长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作用,他认为农产品出现剩余是农业劳动力向工业流动的先决条件。单纯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会因为农产品价格的过快上涨,非农产业人力成本的加大而出现停滞。而解决的出路在于加快农业科技的创新和应用。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第一次将“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写进党的文件,可以说抓住了当前“三农”问题的关键。

  • 标签: 刘易斯-费景汉-拉尼斯 人口流动模型 农业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