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9 个结果
  • 简介:随着企业所处经济环境变化速度的加快,外部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相关性的要求越来越高。本文就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动因和内容作一分析,并提出了强化我国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具体思路。

  • 标签: 自愿披露 市场价值 思路 动因
  • 简介:随着业绩预告制度的实施和演进,我国资本市场上逐步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自愿业绩预告,这对于缓解管理层与投资者、机构投资者与中小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具有重要意义。那么,是什么因素激励上市公司管理层自愿披露业绩预告?通过借鉴西方的自愿信息披露理论,并结合我国转轨经济的制度背景,本文提出了我国上市公司自愿业绩预告的三类动机:资本市场交易、管理层股票收益和管理层能力信号传递,并以2001-2008年我国上市公司业绩预告数据为研究样本对此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显示,融资需求高、管理者利益协同程度高、会计业绩好的上市公司更有动机自愿披露业绩预告,并且国有相对于非国有上市公司自愿披露动机更弱。

  • 标签: 业绩预告 管理层盈余预测 自愿信息披露动机
  • 简介:基于上市公司中期财务报告审计,本文对公司自愿审计行为进行了考察。研究发现,股权结构和董事会等治理机制显著影响了公司自愿审计的动机。具体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中报审计间呈先减后增的非线性关系;由于大股东间的“合谋”,股权制衡类公司更不会进行中期财务报告审计;随着董事会独立性的提高,公司审计中报的动机增强;最后,董事会规模适中的公司具有较优的治理效率,更易进行中期财务报告审计。就经济后果而言,上市公司自愿实施的中期财务报告审计降低了公司盈余管理的水平,提高了公司盈利反应系数。

  • 标签: 公司治理 自愿审计 盈余管理 盈利反应系数
  • 简介:自愿性披露动机以及自愿性披露的上市公司特征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的热点话题。本文选取2004-2006年数据,考察自愿性披露行业竞争分析信息的上市公司特征。结论发现上市公司自愿性披露行业竞争分析信息与盈利能力和公司治理特征没有显著相关关系,而与上市公司所处的市场竞争状况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这一结论与公司竞争战略理论对处在不同竞争态势中的公司竞争战略选择的解释相一致,即随着成长期向成熟期过渡,自愿性披露行业竞争分析信息的意愿和动机逐渐增强。本文结论对从披露的信息内容入手,探讨自愿性信息披露动机提供了启示。

  • 标签: 自愿性披露 竞争战略
  • 简介:公司治理和信息披露问题不仅在中国内地普遍存在,在中国香港和其他亚洲国家同样存在。在一个经济实体中,公司治理是透明度(指自愿披露加法定披露)的主要指标。为提高透明度。1993年香港股票交易所和香港会计师协会提出了新的公司治理要求,即在董事会中设立审计委员会和董事会中家族成员不得超过一半。新的董事会治理要求在理论上需要更多的证据支持,于是香港的两位学者对公司治理的四大主要因素与香港上市公司自愿披露信息的程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审计委员会的存在与自愿披露的程度之间有重要和积极的关系。同时董事会中家族成员所占百分比与自愿披露信息的程度之间是负相关关系。这项研究给两个新的治理要求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证据。新要求适应了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它是否适合中国内地的实际情况还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审计人员应结合审计工作的实际.正确看待这些问题,不能全盘照搬。

  • 标签: 香港 上市公司 公司治理结构 自愿披露 会计信息质量 财务审计
  • 简介:文章探讨了自愿性会计变更对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的影响。研究发现,自愿性会计变更降低了净利润的价值相关性,但显著提高了净资产的价值相关性,在控制了相关公司特征变量后,结论依然成立。这表明,自愿性会计变更能够影响资本市场投资者决策,在股票定价过程中,投资者关注并运用了企业自愿性会计变更信息,进一步反映到企业清算价值和会计盈余的定价功能中。进一步研究发现,当公司分析师跟踪人数越多或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时,自愿性会计变更对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的影响越弱;而当公司业务复杂程度越高时,自愿性会计变更对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的影响越显著。

  • 标签: 自愿性会计变更 价值相关性 资本市场参与者 业务复杂度
  • 简介:在我国证券市场,有一些上市公司选择对中期报告进行自愿审计或审阅。以审计需求的信号传递理论为基础,根据2008—2015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研究财务信息自愿鉴证保证程度驱动因素及后果,结果显示:代理成本、公司业绩与财务信息自愿鉴证程度显著负相关,股权集中度与财务信息自愿鉴证程度显著正相关;同时,市场对上市公司财务信息自愿鉴证程度有一定的正面反应。

  • 标签: 财务信息 自愿鉴证 信号传递理论 有限保证 合理保证 中期报告鉴证
  • 简介:不管是国外的管理层盈余预测,还是我国的业绩预告,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管理层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成为资本市场上重要的信息来源。深入理解上市公司管理层业绩预告披露行为,对于投资者和监管者来说都十分重要。传统代理理论将管理者视为同质的,忽略了管理者个人对决策的影响。本文突破传统代理理论研究的缺陷,以高阶梯队理论为基础,从高管背景特征角度出发,研究上市公司业绩预告自愿披露行为。

  • 标签: 业绩预告 自愿披露 背景特征 高阶梯队理论 代理理论
  • 简介:明晰自愿性变更审计师行为与审计意见二者深层次关系可以更好地把握审计产品质量。之前一些关于上期非标准审计意见将会导致本期公司变更审计师的观点有失偏颇。在关于上期审计意见对本期变更审计师、本期变更审计师对后期审计意见类型影响的研究中,相对于被出具标准审计意见的公司而言,上期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公司不仅不会倾向于本期变更审计师,而且当公司上期被出具的是持续经营非标准审计意见时,本期发生变更审计师的可能性会显著降低。本期变更审计师行为显著提高了公司后期被出具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显著降低了公司被出具持续经营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变更审计师的决策依据是预期审计意见的改善而不是上期审计意见类型。

  • 标签: 自愿性变更审计师 非标准审计意见 标准审计意见 审计市场 持续经营
  • 简介:本文在深入分析我国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现状的基础上,从监管部门、证券中介机构以及企业自身三个视角探讨提升我国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水平的对策,以促进资本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

  • 标签: 上市公司 自愿性信息披露 政府监管 证券中介服务
  • 简介:本文以2008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的764家公司为研究样本,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自愿性披露的动机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股权集中度高、财务杠杆水平高、高固有风险、外部独立董事占所有董事比率高以及审计质量高的公司具有较强的自愿性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动机。研究还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在自愿性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方面总体上并不乐观,因此我国应当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机制。

  • 标签: 内部控制 信息披露 自愿性披露 披露动机 代理理论 信号传递理论
  • 简介: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能否给企业带来益处是近几年国际会计的研究热点。强制性使用和自愿选择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应用效果是不同的。基于此,本文对现有研究中自愿选择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企业特征和应用收益进行研究梳理,旨在考察研究结论中哪一类企业预期会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应用中受益,以及是否确实受益。现有研究表明企业因素和国家因素对企业选择会计准则的倾向性产生显著影响,但就应用收益方面并未达成共识。

  • 标签: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自愿选择 企业特征 应用收益
  • 简介:近日,日本金融厅在企业会计审议会上披露的一份报告草案称,日本企业从2009财年年报起可自行选择使用国际会计准则。对于是否强制上市企业执行国际会计准则,草案表示必须观察欧美等动向,于2012年左右再作出决定。金融厅将就该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并在审议会上汇总报告,修改相关规定。不过因使用国际会计准则需要企业方有相应准备并存在国际性财务活动,因此,

  • 标签: 国际会计准则 日本企业 自愿 企业会计 上市企业 征求意见
  • 简介:统计表明,2011-2015年,48.46%的公司自愿披露内部控制审计费用,但披露内部控制审计缺陷的公司仅占实施内部控制审计公司总数的3.8%。Dye(1991)认为,当企业披露审计费用时,审计师的审计独立性会提高。一个有趣的问题是:内部控制审计费用自愿披露是否提高了内部控制质量?以2011-2015年我国A股实施整合审计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内部控制审计费用自愿披露对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是否随着产权性质的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研究发现,内部控制审计费用自愿披露显著提高了内部控制质量,相比于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审计费用披露显著提高了民营企业内部控制质量。

  • 标签: 内部控制审计费用 自愿披露 内部控制质量
  • 简介:一、管理会计的基本特性由于股份公司的产生,在世界上一些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企业经营方式发生了一个重大的变化,就是经营权与所有权的明显分离。作为股份公司所有者的股东,广泛分散于社会各个角落,其中绝大多数已远离经济实体,失去了支配企业经营的权利。它们与债权人的性质越来越相似:它们都同企业有经济利益联系,但不参与企业管理。这种经营者与所有者的分离,最终导致

  • 标签: 管理会计 投资风险报酬原则 效益最大化原则 例外管理原则 会计原则 货币时间价值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