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以2006年证监会出台"再融资企业20%分红要求"作为中国上市公司半强制分红"实质监管"的分水岭,考察了强制分红政策的总体效应。结果表明,股权再融资上市公司(SEO组)在"实质监管"后现金分红并未增加,非股权再融资的上市公司(非SEO组)在"实质监管"后现金分红则显著增加。这说明我国2006年之后的半强制分红政策有一定的"分红文化"倡导效应。

  • 标签: 再融资 半强制分红政策 现金股利
  • 简介:以2007-2011年A股非金融保险业上市公司为样本,从政治关联与审计契约角度揭示独立董事与其他高管在公司治理中的差异。研究发现:在审计师选择方面,独立董事存在政治关联的企业倾向于选择高质量的审计服务,其他高管存在政治关联的企业倾向于选择低质量的审计服务。结合对审计费用考察发现,其他高管存在政治关联的企业选择较低质量审计服务的同时却支付相对较高的审计费用,但又并没有支付显著高于独立董事存在政治关联的企业选择高质量审计服务时支付的审计费用。

  • 标签: 政治关联 公司治理 独立董事制度 审计契约 审计意见 审计费用
  • 简介:次贷危机暴露出公允价值会计存在顺周期效应和金融监管不足,逆周期监管政策巴塞尔协议Ⅲ应运出台。本文选取66家中国商业银行2007~2013年的相关数据作为样本,实证检验巴塞尔协议Ⅲ对我国商业银行公允价值会计顺周期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商业银行的公允价值会计具有顺周期性;相较于非上市银行,上市商业银行的公允价值会计的顺周期性表现更强;巴塞尔协议Ⅲ的颁布减弱了公允价值会计顺周期性,并且对上市商业银行的减弱效果更为明显。

  • 标签: 公允价值 顺周期性 巴塞尔协议Ⅲ 银行业监管
  • 简介:文章通过考察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应循程序的有效性,对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准则制定的独立性进行评价。以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2006年概念框架讨论稿征求意见截止时所收到的179份评论意见为样本,考察了这些意见来源,并对比了讨论稿、评论意见和2008年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发布的征求意见稿,得出结论: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收集的评论意见来源广泛,并且对国际会计概念框架的改进具有显著的影响,建议我国各方积极参与评论。

  • 标签: 国际会计准则 应循程序有效性 概念框架
  • 简介:本文采用国内60家寿险公司的公开披露信息和年度报告在2014年的截面数据,从样本总体和中外资公司分类两个层面研究寿险公司治理结构对其偿付能力的影响。研究中在对数据进行可选筛选和分类后建立模型做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治理结构改善对寿险公司偿付能力的提高有显著影响,但不同类型公司的具体影响机制不同。在“偿二代”背景下,各公司应关注股权集中程度、监事会规模、股东大会与董事会专业委员会建设等方面改善内部治理,这对提高其偿付能力充足率、满足新一代监管要求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 标签: 寿险公司 公司治理偿付能力 “偿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