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为了了解西北地区农民外出务工空间行为与定居意愿,项目组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访谈方式对西北五省不同地域典型农村地区外出务工人员的个人特征、家庭特征以及其他特征等进行抽样调查,并运用SPSS20.0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西北地区农民了解外界信息的渠道狭窄,个人因素、家庭因素以及其他因素综合影响其外出务工决策行为,务工主要集中在本省一些劳动密集型行业,超过90%的人员有改善生活质量和迁居城市意愿。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 标签: 农民工 务工空间 定居意愿 西北地区
  • 简介:农民主观剥夺感会引发集体行动参与,但集体行动意向和城市生活适应在农民主观剥夺感和集体行动的关系间是否具有中介作用?农民的主观剥夺感能否引发他们集体行动的参与?本文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验证了集体行动意向和城市生活适应的中介作用假设。为了预防农民集体行动的发生,最重要的是降低他们的主观剥夺感;建立健全利益表达和心理疏导机制,弱化农民群体认同和集体行动意向,防止意向转化为行为。与此同时,还要提高农民城市生活适应水平,增强其对城市的心理认同。

  • 标签: 农民工 集体行动 中介机制
  • 简介:本文构建了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完全情形下企业和求职者的双边搜寻均衡工资模型。最终实现工资由潜在工资水平和劳企双方的搜寻成本综合确定,它对潜在工资的偏离程度反映不完全信息给工资定价带来的效率损失。双边随机前沿分析表明,信息不完全导致的搜寻成本可解释最终实现工资离散度的62%,农民和企业综合搜寻成本使实现工资水平相对于潜在工资水平上升幅度达6.54%。这些印证了2008年前后珠三角地区“民工荒”“招工难”等问题。

  • 标签: 不完全信息 搜寻成本 双边随机前沿
  • 简介:本文通过构建一个三部门Rosen—Roback空间均衡模型,探寻大城市存在“工资溢价”的逻辑,并利用2002年中国家庭住户收入项目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在控制城市生活成本之后,中国的城市存在工资溢价现象,城市集聚对于劳动力尤其是高技能劳动力的工资水平有促进作用,而工资水平的提高主要通过“增长效应”实现。短期内,高技能劳动力组别的增长效应高于低技能劳动力组别;在长期,这一趋势将发生逆转,各层次劳动力均可以从城市集聚中获益。

  • 标签: 集聚经济 工资溢价 异质性劳动力
  • 简介:本文采用中国工业企业2004年普查数据,从行业和企业两个层面研究了出口与工资不平等的关系及影响机制。本文的研究发现:在行业层面上,出口密集度与工资不平等程度呈现显著的负向关系,即出口活动的参与会降低工资不平等;教育水平是解释工资差异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以往的基于中国工业企业层面的研究未予以重视;在企业层面上,我们通过分位数回归模型分析发现,国际贸易主要是通过提高低工资企业的工资来降低不平等,即出口主要通过相对地提高低工资企业的技能溢价从而缓和工资分布的不平等。基于此,本文提出了针对出口对工资收入优化的相关政策建议。

  • 标签: 出口 工资不平等 技能溢价 工业部门 影响机制
  • 简介:近年来,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解决“三农”问题上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发展过程中,农民专业合作社也遇到了一些棘手问题,包括管理上的不规范、申请贷款难及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从调研中发现,专业合作社需要一个平台来解决他们存在的问题。供销社是一个平台,也是一个网络系统,利用这个平台及系统可进入更大的市场。

  • 标签: 云南腾冲 农民专业合作社 基本做法 困难 对策
  • 简介:"文化惠民工程"是党中央实施的惠及广大百姓精神生活的文化建设项目。组织好、实施好、落实好文化惠民工程是当前推动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大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按照中央的要求内蒙古启动了文化惠民工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但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加以巩固和完善。

  • 标签: 内蒙古 文化惠民 实施状况 巩固完善
  • 简介:2010—2015年北京市抓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头三年出台政策,发展、扶植、支持和评选出150家市级示范社。后三年开展动态监测,不能达标的合作社取消称号收回优惠政策,继续评选出新的达标的示范社。这些举措收到了成效。

  • 标签: 农民专业合作社 示范社 建设状况
  • 简介:本文采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分析模型测算了中国工业行业的工资扭曲程度,然后采用倍差法考察了《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工业部门工资扭曲程度的影响,通过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之后发现,我们的实证分析结果是可靠的。2008年开始实施的《劳动合同法》引起工资扭曲程度年均下降0.4403%,表征要素投入结构的劳动资本比每下降1%,工资扭曲程度下降0.4902%,我们的研究结论表明政府的政策干预可以缓解工资扭曲现象,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同时政府充分发挥辅助作用也至关重要。

  • 标签: 劳动合同法 工资扭曲 随机前沿分析 倍差法 工业行业
  • 简介:本文探讨研究生教育扩张后,研究生教育报酬的组成与工资不平等的来源。本文设立大学毕业生与研究生两种劳动市场,并利用台湾"人力运用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实证发现,研究生教育扩张对于两类劳动报酬均有显著的正向效果。高等教育劳动的工资不平等主要是两类劳动的组内不平等所致;世代效应是各组工资分配不平等的主要来源,惟年轻的研究生世代之不平等效果已减低。基于分配平等的观点,研究生教育扩张于社会整体有利。

  • 标签: 教育扩张 教育报酬 工资不均度
  • 简介:在我国的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导致了郊区农民原有的土地大多都被征用为国家建设用地,农民的土地也转化为非农业用地。与此同时,农民失去了地皮之后,成为了一个边缘群体,他们既有别于之前的农民,又不同于都市的住户,也就是被大家称之为“失地农民”的一个群体。如何解决这一群体的再就业问题是目前社会关注的热点。本文以河南省安阳市西郊乡的三个农村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走访和问卷,了解并记录了三个村庄失地农民的再就业现状,运用SPSS软件对得到的数据进行了分析,以学历水平、就业观念、就业信息和政府政策为变量,构建了失地农民影响因素理论模型,并运用实证方法分析了各因素对失地农民再就业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可行性建议。

  • 标签: 新型城镇化 失地农民 再就业
  • 简介: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非农建设用地也大幅度增加,每年由于征地而形成的失地农民数量不断增长。文章将失地农民的状况与下岗职工进行比较,由此分析失地农民在失业保险和收入保障中存在的问题即失地农民失业保险制度的缺失,并借鉴下岗职工的做法,提出了建立和完善失地农民新型失业保险制度的构想。

  • 标签: 失地农民 下岗职工 现状分析 失业保险 比较
  • 简介:农民起义对于中国的历史进程与王朝周期都有重要影响,但目前对于农民起义的定量研究还比较缺乏。本文首次构建了一个涵盖中国北方的王朝面板数据集,以王朝为横截面,时间跨度为公元25—1911年。研究结果表明,严重饥荒及王朝年龄都与农民起义显著正相关;而作为政府能力的代理变量,政府救灾能有效地降低农民起义的概率。负向气候冲击(比如严重旱灾、蝗灾)主要通过严重饥荒这个渠道影响农民起义。入口密度、气温及其他气候变量(比如水灾、黄河决堤、雪灾与霜冻灾害)的作用不显著或不稳健。

  • 标签: 农民起义 气候冲击 政府能力
  • 简介:本文通过分析西部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现状,寻找西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成员利益诉求中面临的诸多问题,构建困境模型,基于利益诉求视角分析西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成员如何做出选择会获得更多收益,从而寻找出保障西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成员利益联结机制的支撑体系,以期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成员在利益诉求方面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 标签: 西部地区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利益诉求 困境模型
  • 简介:农民对国家扶贫政策的满意度不仅关系到扶贫资源的有效配置,更关系到党和政府在农民心中的形象,关系到农民战胜贫困的信念,决定着国家扶贫事业的成败。文章利用来自武陵山区的598个农户样本,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了农民对国家扶贫政策的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当地的"义务教育质量"、"医疗服务状况"、"农民收入增长情况"、"扶贫资金的使用情况"、"低保公平"、"农户对扶贫政策的了解"、"非政府组织扶贫参与情况"等7个变量皆对农民对国家扶贫政策的满意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 标签: 民族贫困地区 扶贫政策 满意度 多元线性回归 影响因素
  • 简介: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收入差距经历了先下降后上升的"V"形趋势转变。现有研究主要从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行业之间收入差距角度来考察我国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问题,较少从行业内收入差距的角度进行考察。本文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数据库1998—2007年数据考察了集聚的不同模式对地区行业内收入差距的影响。本文发现地方化经济会拉大地区行业内收入差距,而竞争经济、行业多样性会降低行业内收入差距。行业的主要特征如行业内外资比例以及资本密集度会拉大行业内收入差距,行业内出口比例以及行业内市场化程度会降低行业内收入差距。经济集聚对收入差距的影响并非完全不利。

  • 标签: 集聚 城市化经济 地方化经济 竞争经济 多样化经济 行业内收入不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