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黄金射频治疗腋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在局部浸润麻醉下用黄金射频治疗46例腋臭患者,参数采用:治疗深度3.5~4.2 mm,切断温度95℃,维持时间2 000 ms。术后局部冰敷和包扎,随访和复诊3个月。结果参与研究的46例腋臭患者,评估术后3个月的总有效率为95.65%,患者满意度调查显示89.13%的患者表示对治疗结果表示满意。本研究所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和术后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黄金射频治疗腋臭有效率高,创,恢复时间短,伤口护理简单,安全性佳,值得推广。

  • 标签: 腋臭 射频 黄金微针 治疗效果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射频治疗寻常痤疮的疗效。方法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在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和汕头潮南民生医院皮肤科就诊的寻常痤疮患者393例(男192例,女201例;年龄15~38岁),分为射频组201例,火组192例;均每2周1次,共3次;第8周评估两组疗效。结果实际完成试验患者378例,射频组196例,火组182例。第8周评估结果显示,射频组有效率81.12%,火组有效率70.4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2,P<0.05)。结论射频治疗中度寻常痤疮疗效优于火治疗,患者耐受性好,恢复期短,不良反应少,依从性高,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寻常痤疮 疗效比较研究 微针射频 火针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黄金射频联合注射器瘢痕松解术治疗痤疮凹陷性瘢痕效果。方法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到海南省第五人民医院、江苏省泗洪县顾医生皮肤美容诊所就诊的凹陷性痤疮瘢痕患者58例,其中男33例、女25例,年龄18~35 (20.42±3.16)岁,分为试验组30例、对照组28例。试验组在每次黄金射频治疗前先行瘢痕松解术,对照组直接行黄金射频治疗。每3个月治疗1次,共3次。在每次治疗结束后对患者痤疮凹陷性瘢痕效果、患者误工时间进行评价。结果试验组、对照组治疗情况经两个独立样本Wilcoxon秩和检验(Z=2.742,P=0.006),两组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效果(平均秩34.74)优于对照组(平均秩23.88)。两组误工时间经t检验,3次治疗后两组误工时间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金射频联合注射器瘢痕松解术治疗痤疮凹陷性瘢痕效果确切、操作简单,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寻常痤疮 凹陷性瘢痕 黄金微针射频 注射器 瘢痕松解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微波和黄金治疗腋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8年5月至2019年3月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皮肤科门诊收集不同程度的腋臭患者116例,分别用miraDry微波仪(56例)和黄金(60例)治疗,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临床疗效、并发症和复发率。结果经12个月随访,微波组有效率为94.64%(53例),复发率为5.36%(3例);黄金组有效率为93.33%(56例),复发率为6.67%(4例),两组有效率和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均为0.088,P值均为0.767)。但是,微波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0,黄金组为6.67%(2例皮肤烫伤和2例瘢痕形成),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67,P=0.049)。结论黄金与微波治疗腋臭临床疗效相当,但微波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 标签: 臭汗症 微波 脉冲射频术 黄金微针
  • 简介:摘要比较应用射频与小切口皮下修剪技术治疗臭汗症的效果。2016年3月至2017年6月,选取杭州市余杭区第一人民医院手外整形科臭汗症患者62例(男26例,女36例,年龄14~38岁,平均23岁);分射频组及小切口组,各31例,参照Young-Jin Park疗效评定标准,进行治疗结果评价,术后随访2~3年。射频组31例中优19例,良11例,优良率96.8%;其中差1例为14岁男性患儿,术前臭汗症为3级,治疗后6个月,臭汗症为2级,再次进行射频治疗后6个月,臭汗症为1级。小切口组31例中优11例,良18例,优良率93.5%,其中差1例患者术后发生单侧皮瓣缝合口周缘皮肤小部分坏死,另差1例单侧术后血肿,均给予积极换药、2次清创缝合及血肿清除,术后均达治愈标准.患者术后均无复发。射频与小切口皮下修剪技术治疗臭汗症,术后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射频技术更易于掌握,注意选择手术的适应证,两种方式都是安全有效的创手术方法。

  • 标签: 臭汗症 微电凝 射频 顶泌汗腺 小切口修剪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局部麻醉结合神经阻滞麻醉在黄金改善面部老化的镇痛疗效。方法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南充市中心医院烧伤整形美容外科将黄金治疗面部老化女性患者60例(年龄30~58岁,平均45.2岁)分为A组(表面麻醉)30例,B组(局部麻醉结合神经阻滞麻醉)30例。比较A组、B组在术中、术后疼痛评分、手术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术中疼痛评分,A组(6.90±0.96)分、B组(3.63±0.72)分,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93,P<0.05)。术后30 min疼痛评分,A组(2.03±0.62)分、B组(0.77±0.73)分,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8,P<0.05)。术后24 h疼痛评分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93,P<0.05)。术后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麻醉结合神经阻滞麻醉对黄金改善面部老化镇痛效果较好,明显缩短治疗时间,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皮肤衰老 黄金微针 局部麻醉 神经阻滞麻醉 面部老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刀联合超声引导下脉冲射频治疗腕管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2018年5月至2020年10月疼痛科收治的腕管综合征住院患者7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刀组(NK组,n=40)和刀联合脉冲射频组(NKP组,n=36)。NK组在超声引导下行刀治疗,NKP组在超声引导下联合脉冲射频治疗。治疗前、治疗后1、3、6个月,收集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测量腕部相同距离的正中神经远端感觉潜伏期(Mndsl)和尺神经的远端感觉潜伏期(Undsl);并在治疗后1、3、6个月时评估比较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不同观察时点,组间比较:NK组有效率为85%(34/40例),与NKP组有效率100%(36/36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3、6个月时,两组临床各项症状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NKP组临床各项症状评分显著低于NK组(P<0.05)。治疗后1、3、6个月时,NKP组患者VAS评分随访均显著低于NK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KP组治疗1、3、6个月时的Mndsl水平均显著高于NK组。Undsl治疗前后各时间段,组内比较、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刀联合超声引导下脉冲射频治疗腕管综合征近期疗效较好,疼痛程度显著降低,正中神经的远端感觉潜伏期指标恢复较好。

  • 标签: 腕管综合征 正中神经 尺神经 针刀 超声引导 脉冲射频
  • 简介:摘要目的设计并制备以明胶为针尖、透明质酸为底座的可分离式微,探讨其实现透皮载药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模板法制备,选用明胶作为载药针尖,透明质酸作为基座。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微观形貌,万能拉力机检测其力学性能,穿刺实验证明其结构可分离。结果制备的形貌完整,呈圆锥形针状阵列;力学测试结果表明,当应变为300 μm时,应力为(25.72±8.07)N;透皮实验结果表明,明胶可穿透新西兰大白兔耳朵,透明质酸底座被少量清水溶解。结论可分离式微制作简单,使用方便,可穿透皮肤角质层,具有潜在的透皮载药应用前景。

  • 标签: 分离微针 明胶 透皮 给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腰椎脊神经后支射频与腰椎脊神经后支射频联合刀治疗关节源性慢性腰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在武汉市中医医院疼痛科确诊为关节源性慢性腰痛患者72例,年龄49~70岁,男42例,女30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射频治疗组(RF组,n=36)与射频联合刀治疗组(RFA组,n=36)。两组患者均在超声引导下行腰椎脊神经后支治疗,RF组单纯行射频治疗,RFA组采用射频联合刀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3、7 d、1及3个月时VAS评分;对两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时疗效进行评估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和疼痛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治疗前比较,RF组和RFA组患者术后各时点VAS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RF组比较,RFA组患者术后1、3个月VAS评分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8±1.5)分比(2.6±1.4)分,(1.6±1.1)分比(2.8±1.2)分,P均<0.05]。治疗后6个月时RFA组优良率88.9%(32/36例)明显高于RF组63.9%(23/3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腰椎脊神经后支射频联合刀治疗腰椎关节源性腰痛,患者疼痛改善明显,且安全有效。

  • 标签: 射频 针刀 腰椎关节源性腰痛 脊神经 超声引导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多双电极适形射频消融技术治疗肝脏巨大血管瘤的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9年8月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肝脏巨大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手术方式将接受多双电极适形、腹腔镜以及开腹射频消融技术患者分别纳入适形组(n=23)、腹腔镜组(n=19)以及开腹组(n=18)。比较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围术期相关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患者技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适形组患者完全消融比例(23/23)高于腹腔镜组(14/19)及开腹组(11/18),P<0.05;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患者完全消融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适形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住院支出少于腹腔镜组和开腹组,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住院支出少于于开腹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适形组、腹腔镜组以及开腹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比例分别为1/23、6/19、10/18,适形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比例低于腹腔镜组和开腹组(P<0.05)。结论多双极适形射频消融技术治疗肝脏巨大血管瘤的效果较好,并发症较少,安全性较高,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血管瘤 肝脏 多针双电极适形射频消融技术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观察CT引导下茎突后双双极与单射频热凝术治疗舌咽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6年8月至2019年12月于嘉兴学院附属医院疼痛科、丽水中心医院疼痛科、杭州市红会医院疼痛科、宁波市第一医院疼痛科及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疼痛科就诊的舌咽神经痛患者共19例,以抛硬币法随机分入单单极射频治疗组即单组(n=10)和双双极射频治疗组即双组(n=9)。全部患者均于CT引导下将射频穿刺针穿刺至术前设计的治疗靶点,单组穿刺至患侧茎突中点后缘,双组则用两根射频分别穿刺至茎突中内、中外1/3交界处后缘。随后用50 Hz、2 Hz频率电流(0.5~1)mA进行测试,咽部有异感而无迷走神经、副神经受激惹征象时,给予90 ℃、180~300 s射频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穿刺深度与角度、治疗操作时间和首次治疗的有效率,并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后1、3、6、12个月时的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在CT引导下将射频穿刺至靶点,两组患者穿刺深度、穿刺角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单组治疗操作时间[65.5(58.5,114.7)]min较双组治疗操作时间[55.9(43.6,84.3)]min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88,P<0.05);首次治疗后单组和双双极射频组疗效优良率[50%(5/10例)]比[77.8%(7/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14,P<0.05)。结论CT引导下茎突后双双极射频治疗舌咽神经痛,效果优于单单极射频治疗,双双极射频能缩短操作时间,还能提高对舌咽神经痛射频治疗的有效率。

  • 标签: 舌咽神经痛 射频热凝术 茎突 CT引导下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与腔镜创手术在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八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1 000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组(594例)和腔镜创手术组(406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前后6个月甲状腺功能变化情况,手术前后12 h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射频消融术组术后IL-6、CRP和TNF-α质量浓度水平显著低于腔镜创手术组(t=-67.827、-117.340、32.192,均P<0.001);射频消融术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腔镜创手术组(t=85.135、67.418、65.475,χ2=169.568,均P<0.001)。结论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与腔镜创手术在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治疗中均对甲状腺功能损伤较小,且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安全性好、创伤小、术后并发症较少。

  • 标签: 甲状腺结节 导管消融术 消融技术 外科手术,微创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创治疗对肝癌患者临床疗效、肿瘤体积、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肝癌患者78例,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9例。对照组应用开腹肝癌切除术治疗,研究组应用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创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肿瘤体积、预后效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53.8%比48.7%,P<0.05);研究组肿瘤体积小于对照组[(2.13±0.11)cm3比(3.35±0.21)cm3、(0.13±0.01)cm3比(1.33±0.03)cm3,均P<0.05];研究组预后效果好于对照组(82.1%比74.4%、59.0%比51.3%、17.9%比10.3%,均P<0.05)。结论在肝癌患者治疗过程当中,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创治疗可以有效改善肿瘤体积,增加疗效,改善预后,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微创治疗 肝癌 肿瘤体积 预后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面部皮肤注射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对皮肤年轻化的效果。方法2021年7—12月,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医疗美容科招募志愿者25例,男1例、女24例;年龄30~58(38±9)岁,体质指数(22.23±1.36)kg/m2。面部注射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分别在治疗前及结束治疗后1、2、3个月采集图像,用VISIA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对比分析,对受试者满意度进行评估,对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记录。结果VISIA图像分析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各维度分值,斑点(32.06±6.92)比(27.59±7.69)分、红色区(32.79±11.80)比(27.74±9.49)分、毛孔(17.66±9.79)比(14.60±7.07)分、棕色斑(43.61±11.93)比(37.59±16.22)分,疗程结束后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44、4.21、7.47、7.11,均P<0.05);疗程结束后1个月,患者满意21例,占84%;结束后3个月,患者满意20例,占80%;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面部注射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对皮肤年轻化有较好效果,受试者满意度较高、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面部 年轻化 Ⅲ型胶原蛋白 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 微针注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等离子体射频技术治疗窄波中波紫外线(narrow band ultraviolet B,NB-UVB)诱导下豚鼠皮肤色素沉着动物模型的效果。方法选择普通级健康豚鼠10只,对豚鼠棕黄色毛发皮肤区域脱毛后行NB-UVB照射,建立UVB诱导下豚鼠皮肤色素沉着模型。每只豚鼠造模成功区域随机分为4组,A组为空白对照组,不进行治疗;B、C、D组均为等离子体射频治疗组,以不同能量参数的等离子体射频技术进行治疗,B组输出功率10 W,每个发射点治疗能量0.06 J;C组输出功率20 W,治疗能量0.12 J;D组输出功率30 W,治疗能量0.18 J。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2、4、6周,取材进行黑色素细胞染色(表皮分离-多巴染色法),观察酪氨酸酶活性的黑色素细胞数目,黑素颗粒染色(Masson-Fontana法)观察黑素颗粒面积占表皮面积百分比,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kit蛋白)观察黑色素细胞活性的改变。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结束后2、4、6周,等离子体射频治疗的B、C、D组酪氨酸酶活性的黑色素细胞数目较A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黑色素细胞数目减少与等离子体射频治疗能量增加呈正相关。治疗结束后2、4周,等离子体射频技术治疗的B、C、D组色素沉着皮肤表皮黑素颗粒较A组低,治疗结束后6周,仅D组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皮肤表皮黑素颗粒减少与等离子体射频能量增加呈正相关。实验设置的等离子体射频治疗组能量未引起c-kit阳性细胞数目增加,治疗结束后2周各组间c-kit阳性细胞数目,A组较B、C、D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D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等离子体射频照射后4、6周A、B、C、D组均未见c-kit阳性细胞。结论等离子体射频可加速豚鼠皮肤色素沉着的消退,对改善NB-UVB照射后豚鼠皮肤色素沉着的动物模型有效。

  • 标签: 紫外线 豚鼠 色素沉着 微等离子体射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刀联合督脉滞针疗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海宁市人民医院2019年2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110例,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55例、观察组55例,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观察组采用刀联合督脉滞针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压痛积分、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压痛积分、VAS评分分别为(0.81±0.11)分、(2.36±0.25)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31±0.10)分、(3.34±0.19)分(t=24.943、23.146,均P<0.001)。观察组有效率为98.18%(54/55),高于对照组的81.82%的(45/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82,P<0.05)。治疗后,两组臀中肌、腰方肌、多裂肌压力疼痛阀值均改善,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t=3.937、2.963、3.633,均P<0.05)。结论刀联合督脉滞针疗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腰肌 背部肌肉 疼痛 微针刀 滞针疗法 督脉 电针 视觉模拟量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纳晶联合5%米诺地尔酊对男性雄激素性秃发的疗效。方法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浙江省嘉善县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将60例(18~47岁)男性雄激素性秃发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单纯外用5%米诺地尔酊治疗,试验组在外用5%米诺地尔酊基础上加用纳晶治疗,每周治疗2次,每次10 min,6个月进行疗效判定。结果试验组有效24例,有效率80.00%,对照组16例,有效率53.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07,P<0.05)。皮肤镜下观察>20%毛发直径变细、毳毛增多、局部无毛征、黄点征等各项指标的改善,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纳晶联合5%米诺地尔酊治疗雄激素性秃发安全、有效,推荐临床应用。

  • 标签: 秃发 米诺地尔酊 治疗结果 纳晶微针 雄激素性秃发
  • 简介:摘要射频消融因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成为乳腺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回顾近十余年发表的相关文献,对射频消融治疗乳腺肿瘤过程中所涉及的技术流程,如适应证、禁忌证、引导方式、消融工具、消融时间、疗效评价等做一综述。

  • 标签: 乳腺肿瘤 消融技术 导管消融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胸脊神经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术联合密集型银质治疗胸背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7年7月至2020年1月由云南大学附属医院疼痛科收治的159例胸背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53):单纯口服药物组(A组),脉冲射频治疗组(B组),银质治疗组(C组)。A组采用口服盐酸曲马多缓释片、加巴喷丁胶囊、甲钴胺片与艾司唑仑片。B组在A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相应胸脊神经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治疗参数为42 ℃,频率2 Hz,脉宽20 ms,电压26~56 V,治疗时间180 s,间隔15 s,连续两个周期;5 d后再以同样参数重复治疗1次,两次为1疗程。C组在B组基础上于射频治疗后1~2 d给予胸腰椎密集型银质肌肉松解治疗,40~44 ℃,加热20 min;3 d后以同样方法再治疗1次。观察并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 d、l、4及12周时的NRS评分、AIS评分,并记录3组患者治疗结束后12周时优效、良效、可效、无效的例数、优效率、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NR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下降,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12周时NRS评分B组(2.8±1.1)分、C组(1.0±0.5)分较A组的(4.2±1.3)分均下降(P均<0.05),C组下降更为显著。治疗后12周AIS评分B组(2.3±1.0)分、C组(0.8±0.3)分与A组(3.7±1.2)分比较均降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胸脊神经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术联合密集型银质可有效治疗胸背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 标签: 背根神经节 脉冲射频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银质针
  • 简介:摘要目的研发制备一种可负载硫化铜(CuS)的改性葡聚糖水凝胶贴片,探讨其对SD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合成改性葡聚糖后进行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以确定改性葡聚糖水凝胶的改性情况,进而合成可分离式负载CuS的改性葡聚糖水凝胶贴片,评估其力学性能及穿刺能力。在12只雄性SD大鼠(200~250 g),每只背部造2个12 mm全层皮肤缺损创面,伤口分别用空白水凝胶贴片(DeXMA MNs)和负载硫化铜水凝胶贴片(CuS MNs)覆盖治疗,评价CuS MNs对创面修复的影响。治疗后3、7、14 d,每组各取4只SD大鼠,拍照记录创面愈合面积并计算创面愈合率,取创口及创周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Masson染色,观察分析组织新生胶原沉积、血管形成和再上皮化情况。多样本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采用t检验对比组间计量资料。结果红外光谱展示出2900 cm-1附近的吸收峰为Dex的-CH2-拉伸振动吸收峰,表明DexMA以Dex为主体进行修饰的产物。力学性能评估显示不载药时水凝胶针尖的力学性能到达0.35 N,负载有CuS的针尖甚至达到0.55 N,表明制备的DexMA水凝胶针尖对皮肤具有良好的刺穿能力。在动物创面模型中,证明了负载有CuS的MNs能够在早期促进创面的修复。在伤后第3、7天CuS MNs组的创面愈合率[(70.80±2.86)%、(90.70±1.50)%]明显高于DexMA MNs组[(45.60±2.52)%、(81.30±3.14)%,t=22.420,F=1.179,P<0.01;t=7.276,F=4.984,P<0.01]。在伤后第3天、第7天CuS MNs组的再上皮化率分别为(54.20±11.51)%、(70.80±6.29)%,均明显好于对照组[(33.30±8.70)%、(57.30±2.94)%,t=5.000,F=1.750,P<0.01;t=5.508,F=4.571,P<0.01]。组织学HE和Masson染色检测结果说明CuS MNs具有促进新生胶原沉积和血管形成,促进皮肤再上皮化。结论负载硫化铜的改性葡聚糖水凝胶贴片可促进胶原沉积和血管形成及皮肤再上皮化,是一种有前景的组织工程新型水凝胶敷料。

  • 标签: 创面愈合 葡聚糖 水凝胶 微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