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老年髓肿瘤患者的分子遗传特点。方法采用高通量DNA测序技术检测26例急性髓白血病(AML)及55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49种靶基因突变;采用基因组DNA-PCR联合Sanger测序法检测CALR基因9号外显子、NPM1基因12号外显子、FLT3-ITD及CEBPA的TAD、BZIP两个功能结构域的突变发生情况。结果(1)77例患者中,总的基因突变发生率为91.0%,每例患者平均突变2次,其中≥3种基因突变共存发生率为42.9%;最常见的基因突变依次为:NPM1,U2AF1,RUNX1,TET2,ASXL1,TP53,DNMT3A,IDH2,BCOR,FLT3-ITD,其余基因突变发生率<10%。(2)双基因突变在AML中的发生率高于MDS组,≥3个基因突变在MDS组的发生率高于AML组(P=0.003,0.011)。NPM1、FLT3-ITD、CEBPA双突变在AML中的发生率高于MDS患者,BCOR、ASXL1突变在MDS组发生率高于AML组(P<0.05)。功能归类后显示,酪氨酸激酶受体基因突变主要发生于AML组,而染色质修饰基因突变主要发生于MDS组,(P=0.004,0.007)。(3)有效随访MDS患者51例,9例在随访过程中发生白血病转化,平均转化时间为6.5个月,其中,伴RUNX1、U2AF1突变者转白率为44.4%,高于其他基因突变。结论老年髓肿瘤有独特的基因突变谱,常见髓肿瘤基因突变类型及频率在AML及MDS中分布不同,MDS患者中部分基因突变与白血病转化有一定相关性。

  • 标签: 白血病,髓样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DNA突变分析
  • 简介:摘要肾小球膜细胞作为肾脏内最为活跃的细胞,参与并维持肾脏的多种功能。因多种肾脏疾病的发生发展都与膜细胞息息相关,这也使其成为近年研究的热点。以下将从膜细胞在肾小球毛细血管形成中的作用,膜细胞与膜基质的关系,膜细胞与肾小球基底膜的相互作用等方面描述膜细胞的相关功能,同时还会介绍部分膜细胞相关的信号通路,进一步阐述膜细胞在肾小球中的重要作用。

  • 标签: 肾小球系膜细胞 肾小球毛细血管网 系膜基质 基底膜
  • 简介:摘要表观遗传改变包括染色体易位、多梳蛋白(polycomb)功能和非编码RNA异常等,对儿童急性髓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基因组的研究表明,这些相关异常在其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并且表观遗传异质性与AML预后不良及易复发相关。目前儿童AML的总体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有所提高,但难治性或复发AML(refractory/relapsed acute myeloid leukemia,r/r AML)患儿的预后及治疗效果仍然不佳,表观遗传相关的治疗方法有望进一步提高AML的疗效。儿童AML表观遗传异常的特点与成人不同。针对表观遗传改变的相关药物,如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IDH抑制剂等已经用于儿童AML的治疗。该文拟就儿童AML中表观遗传调控异常的研究及临床应用方面的相关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儿童 急性髓系白血病 表观遗传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2个Sjögren-Larsson综合征(SLS)家系的临床和ALDH3A2基因突变情况,指导家长合理妊娠。方法对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2个家系SLS患儿进行临床研究及ALDH3A2基因突变分析、综合康复治疗,并系统分析国内已经报道的16例患儿的临床研究及8例ALDH3A2基因突变位点,为早期诊断、治疗、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本研究2例SLS患儿均有典型鱼鳞病样皮肤改变,存在痉挛性双瘫或四肢瘫,不能独立行走,合并智力障碍及语言发育落后。基因检测结果显示2例患儿均为ALDH3A2基因复合杂合型突变,其父母及其未受累的姐姐均为该突变的杂合携带者。结论在SLS可疑患者中检测ALDH3A2基因,对早期诊断、康复治疗、提高疗效具有指导意义,指导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更有价值。

  • 标签: Sjögren-Larsson综合征 先天性鱼鳞病 智力障碍 痉挛性截瘫 ALDH3A2基因突变
  • 作者: 蔡素萍 张达人 罗小玲 黄龙翔 王婷婷 许婷婷 刘旭阳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2年第10期
  • 机构:暨南大学附属深圳眼科医院,深圳 518040,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厦门 361016,深圳市人民医院眼科 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深圳 518020,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福州 350005,四川大学华西厦门医院眼科,厦门 361021,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厦门 361016 深圳市人民医院眼科 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深圳 51802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国汉族Wagner综合征一家的临床特征及致病原因,分析VCAN基因变异与患者表型的关系。方法采用家系调查研究方法,于2020年1月在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收集中国汉族Wagner综合征一家共3代3名成员,其中患者5例,各代均有发病。所有家系成员均接受全面的病史采集和眼科常规检查,包括视力、眼压、裂隙灯显微镜眼前节检查、直接检眼镜检查等;先证者和部分患者采用眼前节照相检查眼前节情况,经彩色眼底照相、光相干断层扫描检查眼底情况,采用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房角情况。采集所有成员外周静脉血并提取基因组DNA,通过高通量目标区域捕获测序和Sanger测序进行致病基因变异分析验证,采用美国医学遗传与基因组学学会(ACMG)指南对变异位点进行评分,通过蛋白结构和功能预测网站PredictProtein对变异位点结构和功能进行预测。结果该Wagner综合征家系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方式,所有患者均无全身病史和其他异常表现,眼部病变共同特征为悬韧带异常、早发白内障、玻璃体空腔、玻璃体浓缩、玻璃体腔中面纱状增生膜、视网膜脉络膜萎缩变薄、牵拉性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色素沉着。先证者已行双眼白内障手术,术后出现双眼人工晶状体脱位。遗传学分析发现该家系中VCAN基因上的1个杂合剪接位点变异c.9265+1G>A,与疾病表型共分离,ACMG指南评级为可能致病性变异。蛋白质功能预测结果显示,该变异碱基对取代可引起截短1 754个氨基酸的蛋白质产物形成,导致单倍体剂量不足,糖胺聚糖附着位点严重减少,使得Versican蛋白功能出现异常。结论本研究在国内首次报道了中国Wagner综合征一家,通过分子遗传学分析确定了该家系存在VCAN基因c.9265+1G>A杂合变异。

  • 标签: Wagner综合征 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遗传学分析 表型 家系 VCAN基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热带海岛人群中高尿酸血症的流行情况,分析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患者并发泌尿结石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接受年度体检的638例热带海岛人群样本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一般资料、肾功能指标及泌尿超声检查资料,采用组间对比及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热带海岛人群的高尿酸血症发生率为36.4%,痛风发生率为1.3%。泌尿结石在尿酸正常、单纯高尿酸血症和痛风人群中的发生率分别为14.3%、23.9%和72.7%。人群中肌酐与尿酸水平呈正相关(r=0.25,P<0.001),而尿素氮随着尿酸的升高而略有上升(r=0.07,P=0.051)。血尿酸升高(OR=1.0,P=0.013)和痛风发作史(OR=7.9,P=0.004)是热带海岛人群发生泌尿结石的危险因素,两者联合预测泌尿结石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01,略高于血尿酸水平单独预测时的0.598(P=0.158)。结论热带海岛人群中尿酸异常升高比例显著高于其他地区人群,且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变化与尿酸水平变化呈正相关。血尿酸升高和痛风发作史是热带海岛人群发生泌尿结石的危险因素,两指标联合应用对于泌尿结石的发生具有一定预测性。

  • 标签: 热带海岛 高尿酸血症 痛风 泌尿系结石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泌尿结石的存在及外科处理有诱发急性肾损伤(AKI)的风险。AKI与许多不良结果的风险增加有关,早期发现和干预是降低AKI危害的关键。生物标记物肾损伤分子-1(KIM-1)、人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神经导向因子(Netrin-1)、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人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等对早期发现泌尿结石相关AKI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 标签: 肾结石 尿路结石 急性肾损伤 肾损伤分子-1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结节性硬化症(TSC)的临床特征及遗传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及4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基因诊断明确的2个TSC家系,归纳其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结果,通过对先证者及家系成员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和家系突变验证,查明遗传病因。结果2个家系先证者分别为1岁7月女性、2岁4月龄男性;出生时均正常,学龄前期出现癫痫发作。先证者的姐、妹及母亲均出现多块散在色素脱失斑,无癫痫发作;父亲表型均正常。2名先证者及部分家系成员头颅CT示颅内多发钙化影,MRI提示脑实质皮层下及双侧侧脑室旁多发异常信号。先证者1及姐姐、母亲为TSC2基因c.5024 C>T(p.Pro1675Leu)错义杂合突变,心脏、肝脏、双肾彩超提示存在错构瘤,双肾实质内囊性暗区。先证者2及妹妹、母亲为TSC1基因c.737+1(IVS8)G>A移码杂合变异,内脏器官无错构瘤。结论TSC临床表现中癫痫发作常见,可出现皮肤异常改变,以及累及头颅、心脏、肝脏、肾脏等多部位的错构瘤;致病基因为TSC2时患者临床表型较重。

  • 标签: 结节性硬化症 基因突变 癫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具有不典型形态表现的急性髓白血病(AML)的诊断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2019年2月收治的1例具有不典型形态表现的AML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该患者的骨髓细胞形态检查结果倾向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或淋巴瘤白血病,而流式细胞术检测免疫表型提示为AML微分化型。细胞遗传和分子遗传的检测并未对疾病的诊断给出明确的结论。结论AML微分化型在临床中比较少见,形态诊断相对困难,应注意鉴别AML微分化型与ALL或淋巴瘤白血病,应用各种实验室检测技术明确诊断,避免误诊误治。

  • 标签: 白血病,髓系,急性 免疫表型分型 形态学 染色体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2个眼咽型肌营养不良(OPMD)家系的临床、影像及致病基因特点。方法安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6年8月、2018年5月发现2个OPMD家系,对其全部成员展开详细调查,并对先证者临床及影像资料进行分析;采集22名成员的外周静脉血进行PABPN1基因分析。结果家系1成员4代,患者共4例;家系2成员3代,患者共4例。2例先证者分别于50岁、55岁以后出现双眼睑下垂、吞咽困难;家系1先证者伴复视、肌肉萎缩及四肢无力,肌电图提示神经源性改变,肌肉病理可见镶边空泡样变肌纤维,胸部CT提示吸入性肺炎,头颅MRI可见脑干对称性白质病变;家系2先证者伴眼肌麻痹及偏侧肢体无力,无复视及肌肉萎缩,肌电图提示肌源性改变,胸部CT正常,头颅MRI提示双侧顶叶、右侧额叶腔隙性梗死。PABPN1基因分析发现2家被检测患者PABPN1基因三核苷酸(GCN)重复突变,由正常的(GCG)6(GCA)3(GCG)扩增为(GCG)6(GCA)3(GCG)2(GCA)3(GCG)。结论OPMD具有临床异质性,头颅MRI可出现脑干对称性白质病变。国内OPMD患者存在PABPN1基因突变,具体表现为(GCG)6(GCA)3(GCG)2(GCA)3(GCG)重复突变。

  • 标签: 肌营养不良 眼咽型 影像学 PABPN1基因 突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国汉族全色盲一家的临床特征和致病基因变异。方法采用家系调查研究方法,收集2010年7月至2019年7月于北京协和医院眼科就诊的中国汉族全色盲一家,纳入该家系2代5名成员,包括2例患者和3名表型正常者。询问病史并进行详细眼科检查,包括视力、色觉、彩色眼底照相、眼底自发荧光(FAF)、光相干断层扫描(OCT)、视野及视网膜电图(ERG)检查。采集2例患者及家系成员外周血并提取DNA。利用全外显子测序(WES)技术筛选致病基因变异,进行Sanger验证及家系共分离分析。通过1000 Genomes、人类基因突变数据库(HGMD)、ExAC、ClinVar以及OMIM等数据库对变异位点进行注释,判断是否为单核苷酸多态性或已报道变异;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和基因组(ACMG)遗传变异分类标准与指南进行致病性评估。结果先证者父母近亲结婚,家系遗传特点符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2例患者均为男性,均自幼双眼视力低下伴有畏光和色觉障碍。眼底表现为黄斑中心凹处反光不明显。FAF显示黄斑中心凹处弱荧光。OCT显示未见明显黄斑中心凹结构,且相应区域椭圆体带和交接带缺失。视野检查显示中心暗点伴或不伴周边视野缺损。ERG显示暗适应0.01、3.0及10.0反应波形大致正常;振荡电位振幅下降;明适应3.0及30 Hz闪烁光反应未记录到波形。随诊9年,患者的临床表现显示疾病未见明显进展。测序结果显示2例患者均携带纯合ATF6基因新发致病变异c.947insA(p.Asn316Lysfs*46),先证者母亲携带杂合变异,未患病的胞兄弟未携带变异,符合家系共分离。ACMG遗传变异分类标准与指南评级为致病性变异。结论ATF6基因c.947insA(p.Asn316Lysfs*46)为该全色盲家系的致病基因变异位点,该变异位点为首次报道。

  • 标签: 全色盲 家系 基因检测 全外显子测序 ATF6基因
  • 简介:摘要近年来,多媒体设备的类型日益多样,音频功放也逐渐成为多媒体设备设计和制作中的重要器件。本文首先介绍了防破D类音频功放设计方面的具体内容,并且探讨了实际的应用效果,希望能够为相关的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防破音 D类音频功放 调节
  • 简介:摘要男性患儿,以急性耳痛、面神经麻痹为首发症状,行面神经减压术后面神经功能恢复。术后4个月病变累及颞骨及上颌骨,经颞骨肿块活检,病理确诊为髓肉瘤,最终诊断为急性髓白血病。经规律化疗3次后,颞骨MRI提示病变范围较前缩小,化疗4次后患儿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未见排异现象,半年后复查血常规及骨髓象已恢复正常。

  • 标签:
  • 简介:摘要自噬是真核细胞重要的物质降解系统之一,自噬小体将待降解物质包裹于其中并与溶酶体融合,以自噬-溶酶体的方式完成对物质的降解。自噬作为一个动态循环系统参与细胞内物质和能量的代谢并维持细胞稳态。自噬在内耳发育异常、衰老、耳毒性药物、噪声暴露等多种因素引起听力损伤过程中均可能发挥保护作用,有成为感神经性听力损失治疗靶点的潜力。但也有研究指出耳蜗细胞中的自噬亦是导致细胞死亡的原因之一。我们回顾了自噬与感神经性听力损失的相关文献,总结自噬在感神经性听力损失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探讨自噬作为干预靶点在感神经性听力损失防治中的潜在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设计一种应用于现场减压病监护的多普勒气泡听辨训练系统,解决潜水减压病实际发病案例及多普勒音频数据不足导致的受训困难问题。方法基于客户服务器架构模式设计训练系统,实现客户端训练、服务器管理训练样本及统计训练数据的系统功能;基于后台调用算法的方式,生成多普勒气泡血流仿真音频作为训练样本库;通过调节仿真音频对应的体积数量、噪声水平等参数,量化评价受训人员的减压病诊断成功率。结果本研究设计的训练系统,可提供大量仿真训练样本的多普勒气泡听辨训练前端平台,对训练效果具有量化考评功能,同时对多人训练以及综合训练的数据具有管理功能。结论本系统可应用于援潜救生基层部队人员的多普勒气泡听辨能力训练,提高基层部队医学保障人员的现场减压病监护诊断能力,并为承担潜水现场医学保障任务人员的选拔提供依据。

  • 标签: 减压病监护 训练 超声多普勒血流
  • 作者: 唐秋雨 张皓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22年第14期
  • 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福建医院(福建省儿童医院,福建省妇幼保健院,福建医科大学妇儿临床医学院)呼吸科,福州 350014,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呼吸科,上海 200127
  • 简介:摘要喘息是临床常见的儿童呼吸道疾病表现之一。然而,因其体征波动变化,医师难以听诊时随时抓捕异常呼吸音,家长更无法识别,造成了临床诊断和治疗过程的较大困难。因此,一种可随时采集儿童呼吸音并进行分析判断的数字监测装置对患儿的家庭治疗和疾病诊治有重大意义。近年来,数字监测装置的发展结合人工智能技术为呼吸音听诊提供了客观依据,提高了疾病诊断的准确率。现阶段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呼吸音听诊技术主要侧重于人工智能算法研究,包括了对声谱的图像处理和支持向量机等算法的应用。现就现阶段基于数字监测装置的呼吸音人工智能算法研究及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数字监测装置 人工智能 呼吸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CAG方案治疗初次诱导缓解失败的急性髓白血病(AML)的转录组机制及其临床疗效。方法以"decitabine"为检索词在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中检索2021年8月28日前使用地西他滨前后AML细胞转录组数据,使用R语言包对数据进行差异表达分析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采用STRING在线分析网站进行蛋白质互作网络(PPI)分析。利用基于逻辑组学理论设计的表观精准治疗预测平台(EpiMed)进行药物-疾病-靶点关联分析。检索并分析2015年10月8日至2018年7月9日在解放军第三○五医院使用标准蒽环类药物和阿糖胞苷方案("3+7"方案)诱导缓解失败后使用D-CAG方案治疗的18例AML患者临床资料,评价患者疗效,并分析各药物使用剂量和使用时间对疗效的影响。结果最终选择GPL5188平台GSE40442数据集中地西他滨使用前后AML细胞转录组数据,更新时间为2014年7月10日。共筛选出差异基因366个,其中表达上调的基因201个,表达下调的基因165个。差异基因主要与细胞周期调节,骨髓白细胞迁移、分化,转录调控和骨髓造血等信号通路相关。PPI分析筛选得到ANXA5、IL-10、THBS1、TLR4、JUN和CXCL12等10个核心基因。药物-疾病-靶点分析发现地西他滨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血小板减少症、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AML等多种血液疾病具有潜在治疗作用。18例患者初次诱导缓解后获得部分缓解(PR)7例(38.8%),未缓解(NR)11例(61.2%);再次诱导缓解方案1个疗程后完全缓解(CR)9例,PR 5例,NR 4例,总有效率(ORR)77.8%(14/18)。初次诱导获得PR者较NR者在二次诱导时CR率高,分别为85.7%(6/7)和27.3%(3/11),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49)。CR患者阿糖胞苷中位使用时间低于NR患者[10 d(7~14 d)比5 d(2~8 d),Z=3.89,P=0.002];CR患者骨髓原始细胞数与阿糖胞苷使用时间的比值中位数少于NR患者[2.29(0.89~9.10)比8.10(3.00~38.50),Z=-2.19,P=0.006];CR患者阿糖胞苷的中位剂量低于NR患者,分别为50 mg·m-2·d-1(30~150 mg·m-2·d-1)和100 mg·m-2·d-1(50~500 mg·m-2·d-1),差异无统计意义(Z=-1.80,P=0.074)。结论初次诱导达PR的初次诱导缓解失败的AML患者使用D-CAG方案治疗可能更易达CR,这种改变可能与地西他滨的表观调控作用相关。

  • 标签: 白血病,髓样,急性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地西他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