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火器颅底穿透伤属于开放性颅脑损伤,多由意外事故或暴力等因素造成。由于术中需要严格保护受累的重要神经和血管,且术后常面临出血、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因此对这种损伤的处理相当棘手。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收治1例11月龄火器颅底穿透伤患儿。笔者总结该患儿的临床资料,探讨火器颅底穿透伤的手术方式和围术期管理要点,以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头部损伤,穿透性 感染 非火器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穿透性小梁切除术治疗特殊类型青光眼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武警河南总队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特殊类型青光眼手术65例(76眼)的临床资料。青光眼类型包括无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眼、玻璃体切除术后灌注液填充眼或高度近视眼伴发青光眼,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穿透性小梁切除术组(治疗组)35例(41眼)和复合式小梁切除手术组(对照组)30例(35眼)。术后随访1年,观察两组的视力、眼压及并发症。结果治疗组术后1周及1个月时裸眼视力优于对照组(χ2=5.86,4.30; P=0.018,0.038)。两组术后各时间点平均眼压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各时间点均无并发症发生;对照组术后1周内有11眼发生浅前房,其中3眼伴前房积血,2眼低眼压,1眼前房形成迟缓,均在术后2~4周内恢复正常。结论穿透性小梁切除术治疗特殊类型青光眼较复合式小梁切除手术安全性高,降眼压效果显著。

  • 标签: 小梁切除术,非穿透性 青光眼,特殊类型 眼压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穿透小梁切除联合缝线引导的近全周小梁切开术治疗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方法,纳入2019年1—11月在江苏省人民医院和南京市儿童医院诊断为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的患儿共29例50眼,其中男21例35眼,女8例15眼;年龄1个月~4岁,年龄中位数为6个月。采用穿透小梁切除的方法打开Schlemm管后,用麻花状6-0聚丙烯缝线引导完成近全周小梁切开术,并记录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和24个月的眼压、角膜直径、杯盘比和并发症,记录术中缝线成功穿过全周Schlemm管的患儿比例及术后手术成功率。结果缝线成功穿过全周Schlemm管的患儿比例为90%,未成功的病例改行Harms刀完成小梁切开术。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和24个月患儿平均眼压分别为(35.0±9.5)、(9.9±4.4)、(10.0±4.2)、(9.7±4.4)、(9.0±2.9)、(9.4±4.2)、(9.3±3.3)和(9.5±3.8)mmHg(1 mmHg=0.133 kPa),角膜直径分别为(13.7±1.4)、(13.3±1.4)、(12.9±1.4)、(12.8±1.3)、(12.7±1.2)、(12.6±1.1)、(12.6±1.1)和(12.8±0.4)mm,杯盘比分别为0.81±0.15、0.55±0.22、0.48±0.23、0.45±0.22、0.43±0.21、0.41±0.20、0.40±0.21和0.31±0.19,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41.56、4.55、21.07,均P<0.01)。术后不同时间点患儿眼压、角膜直径和杯盘比均较术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术后12个月,手术完全成功率为93.3%(42/45),条件成功率为100%(45/45)。所有患者术中及术后均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穿透小梁切除联合缝线引导的近全周小梁切开术能够有效治疗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且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

  • 标签: 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 非穿透小梁切除术 小梁切开术 缝线 眼压
  • 作者: 高建新 单毅 孙荣距 钟兆明 赵阳 黎檀实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22年第09期
  • 机构: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急诊科,北京 100853,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急诊科,北京 100048,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急诊科,北京 100091,南方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东广州 510280,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急诊科,北京 100048 华南理工大学医学院,广东广州 510006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稳定的破片模拟弹致长白猪肝脏穿透伤模型,评估深部组织损伤特点。方法根据瞄准点的不同定位方式将12只健康成年长白猪分为A组(瞄准点与描记线上的体表最高点的相对高度h设为5 cm)和B组(高度h设为6 cm),超声定位法确定破片投射方向,使用实验用弹道枪向瞄准点投射高速破片致伤动物。监测两组长白猪的生命体征并进行血常规、血气分析和肝肾功能等指标检测,对肝脏与临近器官的损伤情况以及出血量和生存时间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整体分析结果显示,破片模拟弹打击设定部位肝脏命中率为100%(以右前叶及右外侧叶损伤),腹腔其他器官命中率为25%(3/12),血胸或气胸发生率为8%(1/12)。肝脏创面主要表现为线状肝脏裂伤,肝叶远端全部或部分离断。A、B两组间创面长度和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创面长度(cm):9.8±1.7比11.2±3.8,出血量(g):597.0±477.1比1 032.0±390.3,均P>0.05〕。瞄准点更靠近前正中线的B组破片模拟肝脏实质裂伤深度明显大于A组(cm:2.8±0.4比1.9±0.6,P=0.015)。实验动物被破片击中后,平均动脉压(MAP)、pH值、动脉血碱剩余(BE)、血红蛋白(Hb)和血细胞比容(HCT)水平均呈下降趋势,在伤后1 h达谷值〔MAP(mmHg,1 mmHg≈0.133 kPa):87.0±33.6,pH值:7.26±0.15,BE(mmol/L):-6.65±8.48,Hb(g/L):9.86±1.10,HCT:0.309±0.029,均P<0.05〕;而血乳酸(Lac)、乳酸脱氢酶(LDH)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呈随时间升高的趋势,在伤后1 h达峰值〔Lac(mmol/L):10.21±4.40,LDH(U/L):1 417.0±223.3,AST(U/L):234.5(162.5,357.5),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提示,出血总量与肝脏实质裂伤的深度相关(r=0.684,P=0.014)。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A组3 h生存率高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3.3%(5/6)比33.3%(2/6),P>0.05〕。结论采用破片模拟弹在更靠近前正中线处打击长白猪的方法建立的高速破片致肝脏穿透伤模型重复性好,损伤程度具有可控性,适用于肝脏火器伤的相关研究。

  • 标签: 破片 肝脏穿透伤 火器伤 动物模型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了1例因挖耳勺刺入过深导致镫骨前庭脱位的患者,女,48岁,因鼓膜穿透伤后眩晕伴恶心呕吐1 d入院,结合患者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诊断为外伤性镫骨前庭内脱位(左侧),予以减轻水肿及抗眩晕、止吐等对症治疗后症状完全缓解。随访3个月无异常。

  • 标签:
  • 简介:摘要穿透性主动脉溃疡是主动脉内膜粥样斑块破裂形成的溃疡状病变,属于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的一类。其人群发病率较低,多数患者无症状,少部分患者急性起病,发展迅速,短时间内导致主动脉破裂或者其他严重的并发症而死亡。目前对于该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仍不十分清楚,对于其治疗仍存在争议。本文在已发表回顾性研究的基础上,对穿透性主动脉溃疡的流行病学、自然病程、干预时机与指征进行综述,并提出诊疗思路,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此疾病的认识和对诊疗时机的把握。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穿透素1(NPTX1)对滑膜肉瘤细胞侵袭性的影响并探索其机制。方法使用公共数据库资源(GEO)下载滑膜肉瘤转录组数据及相关临床信息(GSE40025),根据转移灶的有无将患者分为肺转移组及无转移组两组。使用R语言Limma数据包分析两组间差异表达基因,并使用Student’s T检验分析两组间NPTX1的表达。本研究使用KM plot数据库网站分析多个恶性肿瘤中NPTX1表达水平与临床预后的关系并绘制KM曲线。使用shRNA在SW982细胞系建立稳定敲低NPTX1的模型并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验证敲低效率。细胞中靶蛋白的表达利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进行检测。在体外培养的SW982细胞中,根据不同的处理方法将细胞分为对照组、NPTX1敲低组及NPTX1敲低加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过表达组,将3组细胞通过Transwell法检测不同处理条件下SW982细胞侵袭能力的改变,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生信分析结果表明NPTX1存在于肺转移组及无转移组两组转录组差异表达基因列表中,且其在肺转移组呈显著性高表达(4.373±0.546比6.771±0.666,t=2.784,P<0.01)。KM plot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NPTX1的高表达在多个恶性肿瘤中(包括胰腺癌、肉瘤、肾癌及膀胱癌)提示预后不良。本研究使用的shRNA可显著敲低SW982细胞中NPTX1的表达(对照组比shNPTX1_#1为1.000±0.019比0.270±0.001,t=9.000,P<0.01;对照组比shNPTX1_#2为1.000±0.019比0.340±0.003,t=7.858,P<0.01;对照组比shNPTX1_#3为1.000±0.019比0.320±0.003,t=7.979,P<0.01)且敲低NPTX1后细胞中MMP-2的蛋白水平明显下降。Transwell结果显示NPTX1敲低组细胞穿膜数量明显低于对照组(34.16±5.14比56.43±4.26,t=8.345,P<0.01),而NPTX1敲低加MMP2过表达组细胞侵袭性多于NPTX1敲低组(64.31±6.25比45.83±3.93,t=6.592,P<0.01)。结论NPTX1通过上调MMP-2增强滑膜肉瘤细胞的侵袭能力。

  • 标签: 滑膜肉瘤 肿瘤侵袭性 神经穿透素1 基质金属蛋白酶-2
  • 作者: 苗森 蔺琪 孙亚杰 宋耀文 李旭 潘志强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眼科杂志》 2022年第06期
  • 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眼科,北京 100029,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眼科 儿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45,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同仁眼科中心 北京市眼科研究所 北京市眼科学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73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婴儿先天性角膜混浊(CCO)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K)后角膜植片的透明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诊断为CCO并行PK的0~1岁患儿(42例,51只眼)资料。其中男性23例,女性19例;手术时年龄(5.7±2.2)个月;随访时间为(28.6±2.6)个月。记录患儿的基本信息、相关角膜疾病类型及角膜混浊形态。所有患儿均进行了PK术,术后定期随访角膜植片透明情况及出现的并发症,记录术后角膜植片存活情况。分类诊断、手术年龄以及联合手术等不同影响因素与植片生存之间采用Kaplan-Meier存活曲线及Log-rank检验分析,不同影响因素与透明角膜植片率之间的比较采用χ²检验。结果术后6个月时透明角膜植片率为84.3%(43/51),12个月时下降至78.4%(40/51),至末次随访则进一步下降至60.8%(31/51)。A-R综合征及先天性小眼球术后透明角膜植片率(0)低于Peters异常(62.2%,23/37)和角膜巩膜化(8/11)(P<0.01),联合白内障摘除手术后透明角膜植片率(3/9)也低于单纯行PK者(66.7%,28/42)(P=0.039)。混浊角膜组织中有新生血管者术后透明角膜植片率低(43.5%,1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5.264,P=0.022)。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为眼压升高(7只眼,13.7%)和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7只眼,13.7%),其次为并发性白内障(4只眼,7.8%)和后发性白内障(2只眼,3.9%)。结论1岁及以下的CCO患儿在行PK治疗后,随随访时间延长透明角膜植片率有下降趋势,但术后2年透明角膜植片率尚好。影响PK术后透明角膜植片率的因素主要包括角膜混浊组织中有新生血管、疾病类型及是否联合白内障摘除手术等。

  • 标签: 角膜混浊 角膜移植术,穿透性 移植物存活 治疗结果 婴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穿透性胎盘植入致自发性子宫破裂的临床特点及早期识别要点。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19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例穿透性胎盘植入致自发性子宫破裂孕妇的临床资料,对其年龄、发生孕周、孕产史、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子宫手术史、破裂发生部位、手术方式、治疗及转归进行分析。结果(1)一般情况:孕妇中位年龄为37岁(范围:30~43岁),发生子宫破裂的中位孕周为29周+6(范围:18周+3~36周+3)。(2)临床表现:12例孕妇中,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腹痛者9例;胸闷伴腰酸、腹部坠胀者2例;1例无症状,为择期剖宫产术时发现子宫破裂口。术前彩超提示12例孕妇中9例有腹腔积液,其中6例行诊断性腹腔穿刺或阴道后穹隆穿刺抽出不凝血。(3)子宫手术史及破裂发生部位:12例穿透性胎盘植入致自发性子宫破裂孕妇中,10例有剖宫产术史,其中,原剖宫产术子宫切口处破裂4例、子宫下段前壁胎盘穿透性植入处破裂3例、穿透性胎盘植入达子宫底部致子宫底部破裂2例、穿透性胎盘植入发生于右侧宫角部肌瘤剔除部位致右侧宫角破裂1例;2例无剖宫产术史的穿透性胎盘植入致自发性子宫破裂孕妇中,1例多次流产、刮宫术史,子宫破裂发生于宫底部,1例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除术后胎盘穿透性植入破裂,子宫破裂口在子宫下段前壁。(4)母儿结局:11例孕妇输注悬浮RBC,1例未输注血制品;行子宫修补术9例,子宫次全切除术3例;孕产妇存活11例,死亡1例;围产儿存活7例,死亡6例。结论穿透性胎盘植入致子宫破裂对母儿危害极大,临床表现的异质性易导致误诊。对存在胎盘植入高危因素的孕妇,孕期应尽早明确诊断;对已诊断为胎盘植入者,当出现子宫破裂典型或不典型表现时,都应警惕子宫破裂的发生。

  • 标签: 穿透性胎盘植入 子宫破裂 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穿透性Schlemm管成形术联合晶状体摘出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安阳市眼科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穿透性Schlemm管成形联合晶状体摘出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34例(34眼)的临床资料。观察术前、术后眼压及视力、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随访时间为6个月。结果术前眼压为(38.21±10.93)mmHg(1 mmHg=0.133 kPa),术后3 d、1个月及6个月的眼压依次为(14.63±5.34)mmHg、(16.72±6.48)mmHg及(15.56±4.24)mmHg,术后均低于术前(t=8.35、8.52及8.46,均P<0.001)。术后6个月:视力提高1行以上者25眼(73.53%),维持术前视力者5眼(14.71%),视力下降者4眼(11.76%);基本痊愈率为94.12%(32/34)、痊愈率为88.24%(30/34)。手术并发症包括前房积血7眼(20.59%)、浅前房3眼(8.82%)、滤过口阻塞2眼(5.88%)、一过性高眼压12眼(35.29%)。结论穿透性Schlemm管成形联合晶状体摘出术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比较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其短期降眼压效果显著。

  • 标签: 青光眼,闭角型 成形术,管,Schlemm 摘出术,晶状体 眼压 效果,手术
  • 简介:摘要心脏穿透伤属于严重的胸部损伤,院内少见且病死率极高,其中复杂性心脏穿透伤合并肺穿透伤更为少见,及时转运、快速准确诊断、尽早手术及多学科团队配合是救治成功的关键。笔者结合我院2018年7月成功救治的1例钢筋完全贯通致左房-室间隔心大静脉及左肺穿透伤患者,探讨此类损伤的诊疗要点,供临床医师借鉴以提高该损伤的诊断和救治水平。

  • 标签: 心脏损伤 肺损伤 钢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光眼患者穿透性Schlemm管成形术后短期高眼压发生率及时间分布特征。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15年6月至2020年3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接受穿透性Schlemm管成形术的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短期高眼压定义为术后1周至3个月眼压升高至21 mmHg(1 mmHg=0.133 kPa),并在随后的3个月内下降至21 mmHg以内且保持稳定。观察手术前后眼压、降眼压药物用药数量、短期高眼压的发生时间和持续时间。主要采用广义估计方程进行统计学分析,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Q1,Q3)表示。结果研究期间共277例(315只眼)患者行穿透性Schlemm管成形术,其中299只眼(94.9%)完成术后6个月随访,34只眼(10.8%)术后眼压持续升高,判定为手术失败,最终纳入234例(265只眼)患者,其中男性161例(184只眼)、女性73例(81只眼),年龄为42(26,54)岁,术前眼压为(37.7±11.1)mmHg,使用降眼压药物3(2,4)种。术后短期高眼压发生率为43.0%(114/265)。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发育性青光眼和继发性青光眼患者穿透性Schlemm管成形术后短期高眼压的发生率分别为42.7%(35/82)、37.8%(17/45)、27.7%(13/47)和53.8%(49/91)。其中91.2%(104/114)术眼术后短期高眼压时间集中发生在术后第1~4周,88.6%(101/114)术眼眼压峰值发生在术后1~5周内,眼压峰值为(32.4±8.2)mmHg(21.3~54.8 mmHg)。69.3%(79/114)术眼术后高眼压持续时间≤4周。结论穿透性Schlemm管成形术后短期高眼压的发生率可达40%以上,其中继发性青光眼患者的发生率较高,发育性青光眼患者的发生率相对较低。术后短期高眼压发生时间和峰值多出现在术后1~4周。

  • 标签: 青光眼 Schlemm管 小梁切除术 高眼压 发病率 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不同点/线间距、不同激光能量的飞秒激光蘑菇状穿透性环切角膜对环切口光滑度及内皮细胞的影响,并与普通穿透性环切进行比较。方法根据点/线间距及爆破能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8只猪眼角膜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8只,其中A、B、C、D和E组点/线间距分别为4/4、4/4、8/8、8/8和4/2 μm,爆破能量分别为1.5、2.0、1.5、2.0和2.0 μJ;F组为负压环钻进行穿透性环切。使用200 kHz的飞秒激光在猪角膜上制作相应的蘑菇状穿透切口,并与环钻环切组进行比较。分别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激光扫描电子显微镜评估各组环切口光滑度。采用飞秒激光对4片人角膜进行蘑菇状穿透性环切,参数为点/线间距4/2 μm,爆破能量为1.5 μJ,作为实验组;3片采用负压环钻进行穿透性环切,作为对照组。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角膜内皮细胞的丢失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飞秒激光蘑菇状穿透性环切口完成率均为100%。光学显微镜下可见,A组和E组环切口剖面最光滑,激光扫描电子显微镜下可见E组环切口表面最光滑。光学显微镜下各组猪角膜环切口表面光滑度评分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75,P<0.01),其中A组切口光滑度较B组高,C组切口光滑度评分较D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激光扫描电子显微镜下各组猪角膜环切口表面光滑度评分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2.33,P<0.01),其中A组切口光滑度评分较B组高,C组切口光滑度评分较D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角膜内皮细胞形态规则,连接紧密,对照组角膜内皮细胞形态欠规则,连接疏松。实验组平均内皮细胞丢失率为(2.2±1.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7±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69,P<0.05)。结论飞秒激光可制作完美蘑菇状穿透环切口,环切口光滑度明显优于环钻切割。飞秒激光环切对角膜内皮损失更小。

  • 标签: 飞秒激光 蘑菇状穿透性环切 环切口质量 内皮细胞丢失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双通道视觉质量分析系统(OQAS)评估圆锥角膜患者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KP)和板层角膜移植术(LKP)后的客观视觉质量。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青岛眼科医院因圆锥角膜行角膜移植的患者40例进行研究,其中PKP组23例(24眼),LKP组17例(19眼),术前2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和临床分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并应用OQAS检查术后的客观视觉质量,检查指标包括客观散射指数(OSI)、调制传递函数(MTF)截止频率、客观对比度视力和泪膜质量OSI变化。分类变量比较采用χ2检验,组间连续变量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术后随访23~25个月,PKP组和LKP组患者角膜植片均保持透明状态,2组间最佳矫正视力、球镜度和柱镜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PKP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明显低于LKP组(t=3.91,P<0.001)。PKP组的斯特列尔比、20%对比度视力、9%对比度视力以及OSI与LKP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KP组的MTF截止频率和100%对比度视力较LKP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8,P=0.01;t=2.66,P=0.01)。泪膜质量OSI在LKP组明显高于PK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8,P<0.001)。结论:双通道OQAS测量结果表明圆锥角膜患者行PKP术后的客观视觉质量优于行LKP术后,PKP术后的MTF截止频率和对比度视力高于LKP术后。

  • 标签: 圆锥角膜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 板层角膜移植术 客观视觉质量
  • 简介:摘要近年来,围手术期脑卒中在我国发病率呈升高趋势,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因此备受临床医师尤其是麻醉医师的关注。然而,围手术期脑卒中的识别和诊断较为困难,有效的术前预防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关键。文章就围手术期脑卒中的定义、病因及危险因素、预防、术中管理、诊断和早期治疗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麻醉医师全面认识围手术期脑卒中的概念、了解其发生原因、掌握围手术期预防措施和麻醉管理原则,并对术中和术后可疑脑卒中进行初步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围手术期 脑卒中 麻醉,全身 治疗 预防
  • 简介:摘要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已成为我国慢性肝病和健康体格检查时肝功能异常的首要原因。鉴于大多数NAFLD患者为亚临床的单纯性脂肪肝,且缺乏治疗NAFLD的有效药物,通过控制饮食和增加运动等药物治疗方法减轻体质量是目前治疗NAFLD及其并发症最重要的措施。现就近年来NAFLD的药物治疗进展作一概述和评价。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饮食 运动 非药物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不具备穿透性角膜移植材料的应急情况下,应用改良的部分穿透深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重度感染性角膜溃疡(角膜感染全层受累)和穿孔的临床疗效以及不同角膜供体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20年1至12月在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眼科就诊的23例(23只眼)严重感染性角膜溃疡患者,其中男性14例,女性9例;年龄(58.4±15.0)岁,按使用角膜植片类型分为生物角膜组(11例)及甘油角膜组(12例)。采用了改良的、应急性板层角膜移植术,即部分穿透深板层角膜移植术,进行手术治疗和回顾性分析。对两组感染治愈率、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植片上皮愈合时间、植片中央厚度、植片透明度、植片新生血管化和并发症进行观察。采用参数秩和检验或χ²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原发感染治愈率为91.3%(21/23)。生物角膜组和甘油角膜组分别为10/11和11/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4,P=0.949)。末次随访时,生物角膜组和甘油角膜组的最佳矫正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961,P=0.061);甘油角膜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有改善。术后3个月时,生物角膜组和甘油角膜组的术后植片中央厚度分别为(1 029±64)和(1 026±53)μm(Z=-0.741,P=0.468);术后6个月时,分别为(973±62)和(921±49)μm(Z=-1.799,P=0.07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周后甘油角膜组的植片透明度评分优于生物角膜组,术后3个月两组植片的新生血管评分相近,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在无新鲜供体角膜的情况下,应用生物工程角膜和甘油冷冻保存角膜材料,并采用部分穿透深板层角膜移植的手术方法,对感染已经累及角膜全层或已穿孔的重症感染性角膜溃疡,能有效控制原发感染,并延长临时植片的生存时间。仅在角膜透明度改善和新生血管程度上,甘油冷冻保存人角膜略优于生物角膜。

  • 标签:
  • 简介:摘要LncRNA是由200多个核苷酸组成的转录产物,缺乏蛋白质编码能力。近年来lncRNAs已成为多种生物过程的重要调控因子,广泛参与了许多生物学过程,包括细胞分化、肿瘤发生、免疫反应、肝脏脂代谢和其他生物学过程。LncRNA可以调控多种基因表达,影响肝细胞内脂代谢,进而参与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生、发展,包括通过影响肝脏脂质合成、脂肪酸β氧化、通过microRNA调节某些靶点以及对肝脏基因的表观遗传调控来发挥作用。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长链非编码RNA 甘油三酯脂肪酶 类固醇受体RNA激活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