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12~16岁在校青少年抑郁状态,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2018年3—6月,采用整群、分层、随机相结合的方法,抽取镇江市12所学校12~16岁的学生4 268名,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Achenh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进行抑郁因子测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调查青少年抑郁的影响因素。结果共发放问卷4 268份,回收有效问卷3 544份。12~16岁在校生3 544名,抑郁因子检出214名,总检出率为6.04%(214/3 544),其中男生检出率为5.14%(87/1 691),女生检出率为6.85%(127/1 853),男女生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50,P=0.032)。不同性别、学习情况、家庭教养方式、父母关系、与家人关系、与周围人关系以及父母期望的青少年抑郁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学习情况、家庭教养方式、父母关系、与家人的关系、与周围人的关系、父母对子女的期望是青少年抑郁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学习情况、与周围人关系不和以及与家人关系不和是造成青少年抑郁的重要原因。

  • 标签: 青少年 抑郁 行为问题
  • 简介:摘要中国15~24岁青少年占总人口的17.1%,由于初次性行为的年龄提前,而结婚、生育的年龄后移,使青少年人群一旦发生非意愿妊娠,多以人工流产为结局。为避免人工流产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不利影响,特制定《青少年避孕服务指南》,以促进青少年知情选择和持续使用高效避孕方法,有效避免非意愿妊娠。本指南建议由专门的医疗机构和接受过培训的服务提供者,遵循不歧视、保密和知情同意的原则,按照本指南建议的服务流程向青少年服务对象提供友好和规范的避孕服务。服务提供者应依据青少年选择避孕方法的原则,指导青少年优先选择并落实长效可逆避孕方法(宫内避孕或皮下埋植),特别是在人工流产后、产后和寻求紧急避孕等现场服务的时机。对选择短效复方口服避孕药或临时避孕方法(避孕套、外用避孕药等)的青少年,应指导坚持和正确使用,以降低使用失败率。本指南强调选择任何其他避孕方法的青少年均应同时坚持使用避孕套,以减少包括HIV在内的性传播感染的风险。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研究者普遍认为媒体对个体身体意象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然而相关研究在国内并不多见。为此,本文综述了大众媒体和社交媒体对身体意象满意度的研究进展。多数研究表明媒体使用对于青少年的身体意象有着比较负面影响,然而这种影响也因人而异。一些媒体素养水平比较高的个体能够少受媒体对于身体意象的不良影响,但是那些接受“以瘦为美”观念的青少年却容易受到媒体的负面影响。本文还介绍了旨在提高媒体素养水平的身体意象干预项目,并对将来的研究方向提出展望。

  • 标签: 身体意象 媒体 青少年 素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焦虑障碍(anxiety disorder,AD)青少年患者的注意偏向特点。方法收集符合DSM-5诊断标准焦虑障碍青少年患者40例,并同期收集性别、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匹配的正常对照组40例。采用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量表(the screen for child anxiety related emotional disorders,SCARED)进行症状评估,采用注意偏向任务对两组受试者进行注意偏向进行评估。采用SPSS 21.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注意偏向任务测试中,病例组负性反应时小于中性反应时[(647.14±94.44)ms,(661.08±112.07)ms],病例组注意偏向值大于正常对照组[(13.93±33.27)ms,(-0.13±18.49)ms],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在SCARED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中,SCARED总分与中性正确率成负相关(r=-0.38),分离性焦虑因子分与负性正确率成负相关(r=-0.52),社交恐怖因子分与负性正确率(r=-0.45)及中性正确率(r=-0.43)呈负相关(均P<0.05);躯体化、广泛性焦虑及学校恐怖与注意偏向测试分不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焦虑障碍青少年患者更快关注负性刺激,并难以将注意力从负性刺激转移,对中性刺激的回避可能是焦虑障碍青少年患者症状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

  • 标签: 注意偏向 负性刺激 焦虑障碍 青少年
  • 简介:摘要大多数焦虑障碍患者起病于儿童青少年期,早期识别是早期干预的基础。研究发现,焦虑障碍患者除了具有精神性焦虑、运动不安以及自主神经活动亢进等躯体、情绪和行为表现以外,还存在明显的对威胁信息的注意偏差及在工作记忆、抑制控制等执行功能方面的损害,并且这些表现早于症状出现,探索焦虑障碍在儿童青少年期的认知功能特征是近年来这一领域的研究热点。全面了解近几年儿童青少年焦虑障碍患者执行功能损害的特征及其相关因素,可为儿童青少年焦虑障碍的早期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焦虑障碍 执行功能 儿童青少年
  • 简介:摘要髌骨脱位主要发生于儿童及青少年,可分为急性髌骨脱位、复发性髌骨脱位、习惯性髌骨脱位、先天性髌骨脱位。目前对各种髌骨脱位的治疗方法尚无统一标准,且手术方式较多,疗效不一。本综述中,我们对近年来髌骨脱位的危险因素、影像学诊断及治疗方法的进展进行总结,以期为临床儿童及青少年髌骨脱位的诊治及个体化治疗提供一定的思路。

  • 标签: 髌骨脱位 内侧髌股韧带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青少年(一般认为13~18岁)腹股沟疝的发病原因多为先天性鞘状突未闭,亦有腹横筋膜缺损、疝囊较大的情况,单纯疝囊高位结扎复发率高。考虑到青少年处于发育阶段,合成补片无法随青少年成长而伸展,补片挛缩可能造成术后局部产生牵拉、异物感,发生慢性疼痛,甚至可引起精索黏连,影响生育,不建议用于青少年。而生物补片刺激机体组织再生修复缺损的同时,自身可被降解,术后局部不适和慢性疼痛发生率较低,因此比较适合应用于青少年腹股沟疝修补,但是对于其复发问题目前尚无结论,仍需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研究来证实远期效果。

  • 标签: 疝,腹股沟 青少年 生物补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父母饮酒与儿童青少年饮酒的关系,为儿童青少年饮酒的防控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济南市城区8~17岁儿童青少年,通过调查问卷获取儿童青少年及其父母饮酒的相关信息,共获得有效样本量2 785人。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父母饮酒与儿童青少年饮酒的关系。结果儿童青少年饮酒者占11.2%(311名),父亲饮酒者占58.6%(1 633名),母亲饮酒者占7.3%(204名)。与父亲从不饮酒者相比,父亲现在饮酒(OR=1.36,95%CI:1.03~1.80)和重度饮酒(OR=2.09,95%CI:1.44~3.05)与儿童青少年饮酒存在关联。与母亲从不饮酒者相比,母亲现在饮酒也与儿童青少年饮酒存在关联(OR=2.72,95%CI:1.89~3.91)。与父母均不饮酒者相比,父母仅一方饮酒(OR=1.58,95%CI:1.20~2.09)和父母双方均饮酒(OR=4.12,95%CI:2.73~6.20)与儿童青少年饮酒存在关联。按照性别、年龄组分层分析,男生组及13~17岁组的结果与总体结果类似,但是仅父亲重度饮酒或父母双方均饮酒与女生、8~12岁儿童饮酒存在关联。结论父母饮酒可能是儿童青少年饮酒的重要影响因素。今后儿童青少年饮酒的防控政策制定应该考虑父母饮酒因素。

  • 标签: 饮酒 父母 儿童 青少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儿童青少年经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测得的黄斑区以及视盘区相关参数的正常值范围,并分析个体因素对OCT主要参数的可能影响。方法:横断面研究。本研究为爱尔儿童青少年屈光发育队列研究的一部分内容,在2019年3─6月期间,使用OCT对湖南醴陵市及湖北宜昌市3所学校的913名中小学生(5~15岁)眼球黄斑区及视盘区进行扫描,以OCT自带软件导出视盘形态学指标、视盘及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和神经纤维层厚度(RNFL),分别以P2.5~P97.5及均值±1.96标准差定义其正常值范围,并通过Spearman相关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年龄、性别、屈光度和眼轴长度对OCT主要参数的影响。结果:糖尿病早期治疗研究小组黄斑部格子分区(EDTRS)中,黄斑中心区视网膜厚度及RNFL的正常值范围分别为193.72~262.68 μm和0.67~8.18 μm。内环区视网膜厚度依次为上方(288.07~340.29 μm)>鼻侧(283.89~340.53 μm)及下方(283.85~337.21 μm)>颞侧(275.32~326.32 μm),RNFL依次为下方(24.40~33.01 μm)及上方(24.52~33.24 μm)>鼻侧(20.89~28.35 μm)>颞侧(20.54~24.45 μm);外环区视网膜厚度依次为鼻侧(266.97~323.27 μm)>上方(254.81~305.03 μm)>下方(241.54~292.42 μm)>颞侧(238.45~286.59 μm),RNFL依次为鼻侧(42.38~63.03 μm)>下方(36.35~53.74 μm)及上方(36.19~53.64 μm)>颞侧(21.37~26.52 μm)。视盘视网膜厚度依次为上方(286.13~378.29 μm)及下方(283.20~375.82 μm)>颞侧(256.90~325.30 μm)>鼻侧(235.40~309.79 μm),RNFL依次为下方(122.07~193.79 μm)>上方(113.48~188.28 μm)>颞侧(71.51~146.15 μm)>鼻侧(45.99~112.26 μm)。视盘面积(DA)、盘沿面积(RA)、视杯容积(CV)、杯盘面积比(CDAR)、线性杯盘比(LCDR)、垂直杯盘比(VCDR)分别为1.37~3.16 mm2、0.79~2.64 mm2、0.01~0.51mm3、0.03~0.64、0.17~0.80、0.15~0.78。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等效球镜度与黄斑中心区、黄斑外环鼻侧、视盘鼻侧及视盘下方RNFL厚度和DA、CV、VCDR具有相关性(r=-0.197、-0.317、4.458、1.633、0.069、0.020、0.040,均P<0.05),年龄与黄斑中心区RNFL及DA、CV、VCDR呈负相关(r=-0.099、-0.020、-0.005、-0.007,均P<0.05),与黄斑外环鼻侧RNFL呈正相关(r=0.141,P=0.046),眼轴与CV、VCDR、黄斑中心区及外环鼻侧RNFL呈正相关(r=0.022、0.045、0.414,1.486,均P<0.05),与视盘下方呈负相关(r=-2.192,P=0.012),仅黄斑外环鼻侧RNFL与性别有相关性(r=-1.066,P=0.002)。结论:本研究提供了健康儿童青少年人群黄斑区以及视盘区相关参数正常范围,同时发现性别、年龄、屈光度以及眼轴均会对OCT的检查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提示临床中应用OCT评估及诊治儿童青少年眼底病变时,应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

  • 标签: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 全层视网膜厚度 视盘形态学指标 正常参考值 儿童青少年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切点诊断的血脂异常对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的预测能力,探讨适用于我国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诊断的适宜切点。方法利用2017年"儿童青少年心血管与骨健康促进项目"北京市基线调查数据进行分析,采用不同切点诊断血脂异常。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不同切点诊断的血脂异常对高血压、肥胖、体脂率偏高和空腹血糖受损的预测能力。结果共纳入14 390名儿童青少年进行分析,研究人群高TC、高LDL-C、低HDL-C和高TG通过"中国参考标准"诊断的检出率分别为2.7%、2.7%、14.4%和3.7%,经"中国专家共识"诊断的检出率分别为5.0%、3.7%、13.3%和3.5%。相比"中国专家共识","中国参考标准"提高了低HDL-C和高TG在男孩中的检出率,而降低了在女孩中的检出率。"中国参考标准"诊断的低HDL-C和高TG血症预测肥胖和体脂率偏高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在男孩中高于"中国专家共识"(P<0.001),而在女孩中低于"中国专家共识"(P<0.001)。结论"中国参考标准"提高了在男孩中预测肥胖或体脂率偏高的真阳性率,减少了其在女孩中的假阳性率,建议对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诊断切点采用全国代表性样本和前瞻性研究进一步验证。

  • 标签: 血脂异常 儿童青少年 诊断切点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7~18岁儿童青少年的饮食行为模式,并评估影响饮食行为模式的家庭因素。方法在北京市房山区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按城市、乡村、小学、初中进行分层,每层抽取4所学校,通过体格检查和问卷调查,共得到2 438份学生及其家长合格数据。通过因子分析得到儿童青少年的饮食行为模式;采用秩和检验和Pearson相关分析对家庭特征与饮食行为模式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混合线性模型分析饮食行为模式与不同家庭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确定了2种饮食行为模式,即风险饮食行为和保护饮食行为模式。母亲BMI是儿童青少年风险饮食行为模式的影响因素(P=0.011)。除父亲BMI外,独生子女、父母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父母生育年龄和母亲BMI均与保护饮食行为模式有关(均P<0.05)。调整儿童青少年性别、年龄、城乡和BMI z评分后,父母文化程度较低和有更高家庭月收入家庭的孩子更倾向于风险饮食行为模式(β=-0.10,95%CI:-0.16~-0.04;β=0.07,95%CI:0.02~0.12)。保护饮食行为模式与父母文化程度(β=0.08,95%CI:0.02~0.14)、家庭月收入(β=0.06,95%CI:0.02~0.11)和母亲生育年龄(β=0.02,95%CI:0.00~0.03)呈正相关。独生子女家庭的孩子更符合保护饮食行为模式(β=-0.13,95%CI:-0.22~-0.03)。结论不同家庭特征下儿童青少年的饮食行为存在差异,在饮食行为干预中应促进较低父母文化程度、低家庭月收入、低母亲生育年龄和多子女家庭孩子的保护饮食行为的建立,纠正低父母文化程度和高家庭月收入孩子的风险饮食行为。

  • 标签: 饮食 家庭特征 儿童 青少年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青少年胰头部肿瘤微创手术治疗的特点和难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胃肠胰外科因胰头部肿瘤行微创手术治疗的、年龄<28岁的15例患者资料。男性5例,女性10例。中位年龄20岁(范围:11~27岁),体重指数(19.8±2.3)kg/m2(范围:17.3~21.6 kg/m2)。结果12例患者接受标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其中腹腔镜手术9例,机器人手术3例;1例接受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联合结肠肝曲切除术;2例接受机器人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胰胃吻合。手术时间(269.0±65.1)min(范围:150~410 min),术中出血量(135.6±52.7)ml(范围:50~400 ml)。围手术期6例发生并发症,其中胰腺生化漏1例,胆瘘1例,胃肠吻合口出血及肠粘连梗阻1例,乳糜漏1例,切口感染1例,肝损伤1例。中位住院时间为13 d(范围:9~22 d)。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实性假乳头状瘤8例,神经内分泌肿瘤3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1例,胰腺囊性纤维瘤1例,胰腺浆液性囊腺瘤1例,尤因肉瘤1例。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37个月(范围:2~75个月),尤因肉瘤患者无瘤生存43个月,术后63个月死亡,其余患者均无瘤生存。3例发生远期胆道并发症。结论青少年胰头部肿瘤多为良性,适合微创手术,应尽量争取行保留功能的术式。患者及家属对手术安全性和生活质量要求高,要重视围手术期管理及沟通交流。

  • 标签: 胰腺肿瘤 青少年 腹腔镜 功能保留手术
  • 简介:摘要Andogsky综合征表现为患者全身性的特应性皮炎(AD)并发白内障,也称为皮源性白内障。除白内障外,还有睑缘炎、角结膜炎、圆锥角膜、葡萄膜炎、视网膜脱离等眼部并发症。本文报道了2例合并视网膜脱离的AD患者,共同之处在于均为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病情得到了控制,停药数年后出现眼部症状。笔者建议AD患者即使皮肤症状得到控制,眼科定期检查也很重要。(中华眼科杂志,2020,56:299-302)

  • 标签:
  • 简介:摘要青少年腹股沟疝腹腔镜手术方式有多种,主要可归纳为5类:(1)腹腔镜经皮腹膜外疝囊高位结扎术。该法将结扎线结埋于皮下组织内,按腹壁穿刺置线与出线操作程序可分为一步法和二步法两种技术。(2)腹腔镜疝囊荷包缝合关闭术。该法将结扎线结留置于腹腔内,可分为单操作孔缝合腹内与体外联合打结法和双操作孔缝合完全腹内打结法两种技术。(3)疝囊颈高位离断内环缩窄缝合术。切开内环口外侧缘腹膜,剥离或切除疝囊后,将内环口两侧近端腹膜缝合关闭。(4)利用脐内侧襞覆盖加强内环口。完成疝囊高位结扎术后,对于10~14岁、接近或达到中华Ⅱ型疝标准者,可将脐内侧襞直接缝合覆盖加强内环口;对14~19岁原发性腹股沟疝以及中华Ⅳ型疝,可将脐内侧襞制作成腹膜瓣片覆盖加强内环口。(5)利用生物补片施行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或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腹腔镜治疗青少年腹股沟疝极具前景,但目前尚未获得广泛认可。

  • 标签: 疝,腹股沟 青少年 腹腔镜 手术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正常儿童青少年黄斑厚度的分布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描述性研究。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8月就诊于昆明市儿童医院眼科的正常儿童青少年284例(568眼),年龄4~17(10.1±2.8)岁,屈光度为-8.00~+6.00 D。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对其黄斑部直径6 mm范围内9个区域(A1-A9)的视网膜进行扫描并测量厚度。根据性别、眼别、年龄(≤10岁组、>10岁组)及等效球镜度(SE) (近视:SE≤-0.50 D;正视:-0.50 D<SE<+0.50 D;远视:SE≥+0.50 D)不同进行分组。数据采用方差分析及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不同直径范围同一径向比较,双眼除了A7与A3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区域外环与内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同一直径范围内4个区域黄斑厚度比较,除了右眼A2和A3区、A7和A8区、A8和A9区,左眼A2和A3区、A6和A8区、A8和A9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区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左右眼间同一区域黄斑厚度比较除A2区、A8区外(t=-2.440,P=0.015;t=-2.220,P=0.027),其余各区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间黄斑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组间比较显示,左眼A1区及右眼A1、A2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22,P=0.001;t=3.240,P=0.001;t=2.274,P=0.024),其他区域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屈光度数组间比较显示双眼除A6、A8、A9区黄斑厚度远视组最厚,正视组次之,近视组最薄外,其余区域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正常儿童青少年的黄斑厚度并不是均一分布,中心区(直径为1 mm)厚度最薄,内环(直径1~3 mm)厚度最厚,外环(直径3~6 mm)次之;内外环黄斑厚度颞侧最薄;不同性别、眼别间黄斑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心区黄斑厚度随着年龄增长变薄;外环上方、下方、颞侧区域黄斑厚度远视组较近视组厚,其余区域无明显差异。

  • 标签: 儿童青少年 黄斑厚度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分布情况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青少年的抑郁症和焦虑症的发病率不断增加且具有明显遗传性,预防和治疗青少年抑郁焦虑已成为精神医学领域的重要问题。研究发现正念水平和自我同情水平与抑郁和焦虑症状具有显著相关性,通过正念认知治疗和自我同情练习可以有效的缓解青少年的抑郁焦虑。本文通过阅读和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阐述正念及自我同情水平对青少年抑郁焦虑的影响,以便今后能采用有效的干预方法让受抑郁焦虑困扰的青少年受益。

  • 标签: 正念 自我同情 青少年生活事件 抑郁 焦虑 遗传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青少年眼眶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特征,评估其手术修复的效果和植入材料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2015年2月至2018年6月青少年眼眶爆裂性骨折修复手术61例(61只眼)的临床资料。根据骨折缺损面积,其中57例术中植入可吸收材料(PolyMax Rapid),4例术中植入镶嵌钛网高密度多孔聚乙烯种植体(Medpor-Titan)。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临床效果。结果本组中男52例,女9例。年龄范围10~22岁,平均(16.98±4.45)岁,交通事故为最常见的骨折原因。术前有复视的55例中,术后53例(96.36%)复视完全矫正;术前有眼球运动障碍的52例中,术后50例(96.15%)眼球运动功能恢复正常。所有患者在随访期内均无与眼眶植入物相关的并发症。结论青少年眼眶爆裂性骨折复视和眼球运动障碍发生率高,使用可吸收材料作为植入物手术效果良好,对于大面积的骨质缺损,可以使用Medpor-Titan进行修复。

  • 标签: 骨折,爆裂性,眼眶,青少年 可吸收性植入物 眼球运动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描述3~17岁儿童青少年体成分(脂肪组织、非脂肪组织)的发育特征。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分别抽取南方和北方共计7个城市,包括长春、北京、天津、济南、上海、银川、重庆的3~17岁城市汉族儿童青少年10 867例。采用问卷调查收集研究对象基本信息,测量身高、体重,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DXA)测量身体脂肪组织质量、非脂肪组织质量等。计算BMI、体脂含量百分比(FMP)、脂肪质量指数(FMI)、非脂肪组织质量指数(FFMI)。采用SAS 9.4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逻辑核查,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收集10 867例3~17岁儿童青少年数据,其中男生5 512人(50.7%)。男生FMP在10~15岁组随年龄增长迅速下降[β=-1.811(95%CI:-1.987~-1.635)],15岁以后变化不明显;女生FMP在3~7岁组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β=-0.896(95%CI:-1.100~-0.691)],7~12岁变化不明显,12~15岁随年龄增长增速明显[β=0.989(95%CI:0.753~1.224)],15岁以后变化不明显。除9岁组和10岁组以外,女生FMP高于男生(均P<0.05)。男生FFMI在3~17岁各个年龄段均明显高于女生(均P<0.05),11岁以后,女生和男生的FFMI差异变大。男生和女生的FMI随年龄变化的生长曲线有交叉,略有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的趋势[男生:β=0.033(95%CI:0.018~0.048);女生:β=0.192(95%CI:0.181~0.204)]。脂肪重聚年龄肥胖组小于超重组和正常体重组;男生不同体重状态组BMI、FFMI随年龄变化情况类似;男生正常体重组FMI随年龄增长略有降低,一直保持在5 kg/m2以下,超重组[β=0.114(95%CI:0.091~0.136)]和肥胖组[β=0.211(95%CI:0.176~0.245)]的FMI有明显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的趋势;不同体重状态组男生FMP在10岁以后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正常体重:β=-0.836(95%CI:-0.924~-0.748);超重:β=-1.090(95%CI:-1.269~-0.910);肥胖:β=-1.144(95%CI:-1.321~-0.967)];不同体重状态组女生的BMI、FFMI、FMI随年龄变化情况类似,在8岁以后呈现随年龄增长而上升的趋势[正常体重组:β=0.174(95%CI:0.165~0.182);超重组:β=0.325(95%CI:0.304~0.346);肥胖组:β=0.447(95%CI:0.406~0.488)];女生FMP的变化12岁以后随年龄增长呈明显增加的趋势[正常体重组:β=0.963(95%CI:0.851~1.074);超重组:β=0.910(95%CI:0.695~1.125);肥胖组:β=0.895(95%CI:0.569~1.221)]。总体上来看,BMI和FMI的相关性很强(男生:r=0.767;女生:r=0.873),不同体重状态儿童青少年BMI和FMI的r不同。结论儿童脂肪组织和非脂肪组织发育特征不同,且存在性别差异。BMI生长曲线和体脂肪的发育特征不完全一致,且存在性别差异,有必要对生长发育中的儿童进行更精准的体成分评估。

  • 标签: 体脂肪组织 非脂肪组织 体成分 儿童 青少年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技术探讨青少年儿童近视与视网膜表层微血管密度及视网膜厚度的相关性。方法:横断面研究。共纳入2018年5─11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的7~14岁青少年近视患者105例(193眼)。对所有受检者进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和OCTA检查,量化分析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和各部位视网膜表层微血管密度。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低、中、高度近视组各部位视网膜微血管密度及视网膜厚度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探讨视网膜厚度与各部位视网膜表层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Spearman相关系数用于探讨等效球镜与中心凹、旁中心凹视网膜表层微血管密度以及视网膜厚度的关系;分段多项式函数分析等效球镜度与外环及直径6 mm完整视网膜表层微血管密度的关系。结果:旁中心凹、外环、直径6 mm完整区域视网膜表层微血管密度在低、中、高度近视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11.651、14.499、14.232,均P<0.001)。年龄与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之间有较弱正相关关系(r=0.187,P=0.011),与各部位微血管密度均无相关性。等效球镜度与旁中心凹视网膜微血管密度有相关性(r=-0.301,P<0.001),与外环、直径6 mm完整区域视网膜表层微血管密度呈曲线相关(r=-0.319,P<0.001;r=-0.307,P<0.001)。但与中心凹视网膜表层微血管密度及视网膜厚度无显著相关性。此外,中心凹处视网膜厚度与微血管密度呈正相关(r=0.691,P<0.001),与其余部位微血管密度无相关性。结论:青少年近视程度数与旁中心凹、外环及直径6 mm完整区域视网膜表层微血管密度呈负相关;中心凹处视网膜厚度与年龄、微血管密度呈正相关。

  • 标签: 青少年近视 表层视网膜微血管密度 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