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散发性克-病是一种罕见的致死性中枢神经系统朊蛋白病,在临床工作中诊断与鉴别诊断极具挑战。文中主要介绍散发性克-病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与防护及预后。

  • 标签: 克-雅病,散发 诊断 辅助检查
  • 简介:摘要克-病是一种罕见的致命性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克-病临床早期症状不典型,症状多样且异质性较大,给该病早期识别和诊断带来了很大困难。为了提高中国临床医师对于克-病的早期识别和诊断的能力,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感染性疾病与脑脊液细胞学学组成立朊蛋白病诊断指南制订专家委员会,在国内外克-病相关指南和临床实践标准的基础上,全面分析国人克-病的临床特征和辅助检查结果,同时结合国内外现有证据,编制适合国人的克-病诊断指南。

  • 标签: 克-雅病 诊断 指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基孔肯病毒(Chikungunya virus,CHIKV)隶属披膜病毒科的甲型病毒属,可通过埃及伊蚊和白蚊伊蚊传播,主要引起以高热、皮疹、多发性关节炎/多关节痛为主要临床症状的基孔肯热(Chikungunya fever,CHIKF),是全球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威胁。目前仍无针对基孔肯病毒的疫苗和有效的抗病毒药物。本篇综述简要概述基孔肯病毒的基因组与流行病学特征、主要抗原的免疫应答特点及疫苗的最新研发进展。

  • 标签: 基孔肯雅病毒 感染 抗原 疫苗 临床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对2017年北京市一起疑似输入性基孔肯热病例进行处置及分析。方法对疑似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疑似病例唾液和尿液标本,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基孔肯病毒的核酸。结果核酸检测结果显示基孔肯病毒核酸阳性,证实为输入性病例。指导酒店进行消毒,宣教防控知识。结论北京有潜在风险,应加强监测。

  • 标签: 基孔肯雅热 输入性病例 唾液
  • 简介:摘要近些年,基孔肯病毒(chikungunya virus, CHIKV)由地方流行继续向非本土栖息地传播,逐渐变成全球大范围流行。中国等非流行地区也逐渐成为CHIKV流行的潜在地,CHIKV的血清学检测是诊断以及控制流行的关键。本文主要综述了E蛋白在CHIKV血清学检测的进展,为CHIKV的血清学检测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基孔肯雅病毒 血清学检测 E蛋白
  • 简介:摘要基孔肯热是一种蚊媒传染病,因检测手段的局限,常被误诊和漏诊。本文报道了义乌确诊的6例输入性基孔肯热病例,并对比国内外文献,比较了临床症状的差异,重点阐述了以往文献,特别是国内文献极少关注的淋巴细胞减少的特征。

  • 标签: 基孔肯雅热 输入性 蚊媒传染病 淋巴细胞减少
  • 简介:摘要本例散发型克-病患者首发临床症状表现为精神行为异常、癫痫发作,但病程中出现快速进展性痴呆、肌阵挛、锥体束症状,最后发展为无动性缄默,脑电图有周期性的尖慢复合波,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可见额顶枕叶皮质花边样高信号,根据欧洲磁共振-克-病多中心研究推荐标准,最终临床诊断为克-病。对疑似克-病或多脑叶皮质受累患者,首选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及脑电图检查作为早期、无创性、准确诊断的重要手段。

  • 标签: 克-雅病 精神行为异常 癫痫发作
  • 简介:摘要目的确认湖南省首起输入性基孔肯热(Chikungunya fever, CHIK)疫情。方法采集病例和同行人员的血清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登革病毒(Dengue virus, DENV)、黄热病毒(Yellow fever virus, YFV)、基孔肯病毒(Chikungunya virus, CHIKV)核酸检测,对核酸检测阳性病毒标本进行基因序列测定,对测序结果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病例血清标本CHIKV核酸阳性,5名同行人员中有1人血清标本CHIKV核酸阳性。基因序列Blast比对显示与CHIKV序列同源性>99%。系统进化树显示感染CHIKV属于ECSA基因型。结论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病原学检测,确定了湖南省首起输入性CHIK疫情。

  • 标签: 基孔肯雅热 基孔肯雅病毒 系统进化树 基因型
  • 简介:摘要目的阐明2019年位于中缅边境地区的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瑞丽市基孔肯热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收集病例个案调查表,采集患者急性期血清,用PCR-荧光探针法检测基孔肯病毒核酸。结果2019年瑞丽市共确诊基孔肯热病例121例,其中本地病例98例(80.99%,包括2例孕妇及其母婴传播的3例新生儿病例即胞胎男婴2例和1例女婴),缅甸输入性病例23例(19.01%,木姐11例、南坎6例、曼德勒3例、九谷2例、腊戌1例)。疫情主要发生在瑞丽市主城区(勐卯镇)和口岸地区,主要流行期为9~11月份,高峰为10月份(74.38%,90/121)。除母婴传播的3例新生儿病例外,病例年龄最小为3月龄,最大72岁,以20~59岁组为主(77.69%,94/121)。男女性别比为1∶1.28(53:68)。职业分布以商业服务(33.06%)、家务及待业(21.49%)和离退人员(11.57%)居多。结论2019年瑞丽市发生输入性病例和本地病例并存的基孔肯热流行,来自缅甸的输入性病例是引起本地流行的主要原因。此为云南省首次报道本地基孔肯热流行,应加强中国—缅甸边境地区基孔肯热跨境传播的防控。

  • 标签: 基孔肯雅热 流行病学特征 暴发
  • 简介:摘要目的报道8例散发型克-病(sCJD)患者的实时震动诱导蛋白扩增(RT-QuIC)检测结果及其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5月诊断为临床很可能的sCJD,且送RT-QuIC检测的患者的住院病历。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首发症状、主要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头颅磁共振成像(MRI)、脑电图、脑脊液 14-3-3 蛋白、朊蛋白基因、皮肤组织RT-QuIC、自身免疫性脑炎和副肿瘤综合征相关抗体]检查结果,并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记录其存活情况。根据脑电图、14-3-3蛋白、病程长短、MRI结果对患者进行分组,比较组间RT-QuIC结果中荧光达峰时间和荧光峰值的差异。结果入组8例患者,其中7例患者为亚急性起病,1例慢性起病。主要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有进行性认知下降(8/8)、锥体束征(5/8)、走路不稳(4/8)、精神行为异常(4/8)、肌阵挛(4/8)、无动性缄默(4/8)、头晕(3/8)、肢体抖动(2/8)、构音障碍(2/8)、视幻觉(1/8)、视力下降(1/8)。所有患者脑电图检查结果均异常,其中 5 例可见典型的周期性尖慢复合波(PSWCs)。7例患者头颅MRI弥散加权成像示大脑皮质和(或)基底节的异常高信号,其中6例累及双侧基底节。8例患者中2例脑脊液14-3-3蛋白阳性;全部患者RT-QuIC检测结果均为阳性;随访结果显示4例患者死亡。RT-QuIC荧光达峰时间在PSWCs阳性组[(7.617±2.164)h]及MRI总评分高组[(7.600±1.907)h]比PSWCs阴性组[(10.602±2.247)h,t=2.84,P=0.010]及MRI总评分低组[(9.760±2.457)h,t=2.26,P=0.032]更短。结论RT-QuIC检测是早期诊断sCJD的可靠方法。RT-QuIC结果与脑电图出现PSWCs和MRI受累程度可能有关。

  • 标签: 克-亚综合征 脑电描记术 磁共振成像 实时震动诱导蛋白扩增 周期性尖慢复合波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天津市1例输入基孔肯热病例开展病毒基因分型,确定基孔肯病毒(CHIKV)与全球主要流行株的关系。方法提取临床症状疑似为CHIKV感染患者血清中RNA,采用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CHIKV核酸。两步RT-PCR法扩增编码CHIKV包膜糖蛋白E1的基因,扩增产物经测序后开展测序分析。将测序结果与全球其他地区流行毒株一同构建系统发生树。结果天津市输入型CHIKV基因分型属于能够感染白纹伊蚊并在其体内繁殖的东/中/南非基因型印度洋亚型(ECSA-IOL)。系统发生树分析表明,此次输入的CHIKV与2016-2017年在巴基斯坦、意大利、孟加拉国等国家流行的CHIKV毒株高度同源,序列的同源性高达99.4%,并与这些国家流行的CHIKV毒株共同组成1个基因分型簇。结论此次输入性基孔肯热病例感染的毒株更容易在人群中传播,提示应加强对基孔肯热输入性病例的防控工作,以防止该蚊媒传染病在我国发生本地聚集性传播。

  • 标签: 基孔肯雅病毒 基孔肯雅热 输入病例 蚊媒传染病 系统发生树分析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基层的文化建设也得以不断的深入,从而有力的提高了群众文化精神的层次。在新时期的背景下,有关文化部门必须要提高对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要深入到基层来了解群众文化方面的需求,从而不断提升基层文化建设的水平。本文简述了基层文化建设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就解决惠民的措施进行了探讨。

  • 标签: 文化建设 文化惠民 探究
  • 简介:摘要中华医学会和欧莱雅集团在2003—2018年间联合启动了"中国人健康皮肤/毛发研究项目",该项目在助力提高中国皮肤科医生科研能力的同时,获得了大量宝贵的基于中国人群样本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成果,并以期刊论文、会议报告等形式多次参与国内和国际学术交流。本文作者通过整理项目资料和已发表文献,对头皮和毛发相关研究项目的主要成果做一总结。

  • 标签: 头皮 毛发 中国 研究报告
  • 简介:摘要幽默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运用形式,它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中西方文化最大的差异就是幽默,每一个国家的文化都是独特的,而独特的民族文化造就了不同的幽默文化。通过对中西幽默文化的分析,我们能更好地看到中西文化的差异,消除沟通障碍,减少文化差距,从而达到良好的沟通效果。

  • 标签: 幽默文化 东西文化 差异 沟通效果
  • 简介:摘要中国是茶的故乡,是茶文化的发源地。茶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咖啡在越南人生活中的地位正如茶在中国人生活中的地位一样。越南虽不是咖啡的发源地,但咖啡在越南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地位。由法国人带来的咖啡在越南生根发芽并演变成越南独有的咖啡文化。中国和越南都是历史悠久的国家,并且都具有丰富多样的饮食文化。饮茶和喝咖啡都是两国人民离不开的生活习惯,两者之间存在着很多异同之处。两种文化的碰撞,一定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

  • 标签: 茶文化,越南咖啡,异同。
  • 简介:摘要在群众文化文化馆发挥着至关重要的文化宣传作用,尤其是在群众文化实践中文化馆可为其提供良好的实践平台。现阶段,人们的文化需求有了很大的改观,要想发挥文化馆的职能作用,就必须认清当前的发展形势并且结合自身的发展实力,对文化馆的服务内容和服务形式进行调整,使其能够满足大部分群众的文化实际需求。作为文化馆的从业者也应积极探究文化馆在群众文化实践中的重要职能,深入挖掘文化馆在文化实践活动中的潜在作用,进一步提升文化馆的文化服务水平,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

  • 标签: 文化馆 文化实践 职能
  • 简介:摘要目的验证评价培i1000SR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使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检测硫酸脱氢表雄酮(dehydroepiandrosterone sulfate,DHEA-S)、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ex hormone-binding globulin,SHBG)的性能。方法根据ISO15189《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要求,同时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 EP系列文件以及相关标准,本研究使用培i1000SR于2020年3月对各质控品和临床样本进行DHEA-S、SHBG的非随机对照实验性研究,对DHEA-S、SHBG进行精密度、正确度以及线性范围验证,最后将验证结果与厂家声称性能指标进行相比。结果DHEA-S浓度水平1和水平2验证的批内CV、总CV分别为1.20%、3.68%和1.48%、1.70%,SHBG浓度水平1和水平2验证的批内CV、总CV分别为4.00%、0.80%和4.94%、2.03%,二者均小于厂家声明的6.25%的批内CV和8.33%的总CV,精密度验证通过。DHEA-S的5份质控品其验证偏差结果分别为-7.0%、-6.8%、-4.8%、4.7%和-2.5%,SHBG的5份质控品其验证偏差结果分别为-4.5%、-3.7%、-1.4%、-2.5%和-2.1%,结果均小于±12.5%,即总允许误差(TEa)的1/2,正确度符合实验室要求;DHEA-S、SHBG验证的线性范围是5.10~1 301.07 μg/dL和1.90~221.13 nmol/L,均在厂家线性范围内,二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DHEA-S的R2=0.999 3,SHBG的R2=0.996 6,相关系数R2>0.95);测定结果准确可靠,精密度较高,准确度较高,线性范围宽,以上性能指标均符合厂家声称的性能要求。结论培i1000SR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检测DHEA-S、SHBG的性能验证的结果均符合临床的要求,可用于大批量临床标本的检测,DHEA-S、SHBG对性激素相关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性能验证 雅培i1000SR 硫酸脱氢表雄酮 性激素结合球蛋白
  • 简介:摘要文化馆当中的文化资源与文化场所、设备都非常的丰富,而且还能为群众文化工作者提供指导帮助,促使群众文化发展的能动力进一步增强。因而要积极运用文化馆的资源,为群众文化活动提供助力。本文对如何发挥文化馆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作用进行分析。

  • 标签: 文化馆 群众文化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丹尼森和沙因组织文化模型进行医院文化测量,以全面评估医院文化,为提升医院文化建设奠定基础。方法2019年10月,采用两种组织文化模型对某医院进行文化测量,其中应用丹尼森组织文化模型,以文化测量量表开展全员问卷调查进行医院文化测量;应用沙因组织文化模型以文献资料法、实地观察法、个人访谈法、小组访谈法、专家讨论法等方法,通过分析和描述,从表层、中层、核心层对医院文化进行测量。结果案例医院文化为外部关注型,具有灵活性。表层文化和中层文化存在一致和冲突,对此推断和描述其深层假设,呈现了核心层文化。结论两种组织文化模型分别从定性、定量角度测量了医院文化的概貌和细节,各有其特点和应用场景。

  • 标签: 组织文化 医院 丹尼森文化模型 沙因文化模型 文化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