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SMILE手术取出的角膜基质透镜联合结膜覆盖用于修补角膜穿孔的效果。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3月在金华市中心医院诊治的角膜穿孔32例(32眼),以近视SMILE术中取出的角膜基质透镜为植片联合结膜覆盖修补角膜穿孔。术后随访3~6个月,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视力及眼压。结果无术中并发症发生。术后角膜基质透镜植片与植床贴合良好,无结膜移位、角膜再穿孔、植片移位、植片排斥或继发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视力提高18例(56.3%),视力不变13例(40.6%),视力下降1例(3.1%)。最佳矫正视力(logMAR)术后较术前提高(t=3.266,P=0.003)。术后3例(9.4%)眼压升高,其余29例(90.6%)眼压均正常。结论SMILE手术取出的角膜基质透镜用于角膜穿孔修补安全有效。

  • 标签: 移植术,透镜,基质,角膜,SMILE 修补,穿孔,角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和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下磨镶术(LASEK)矫治薄角膜近视眼的远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8月至2009年12月收治于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准分子激光治疗中心行角膜屈光术的186例(337眼)薄角膜近视患者的临床资料,男92例,女94例,年龄(22.8±5.2)岁,年龄范围为18~44岁。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薄LASIK组(n=158,283眼)和LASEK组(n=28,54眼)。薄LASIK组行薄LASIK,LASEK组行LASEK,术后3、5、10年对患者进行随访,行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BCVA)、裂隙灯、验光、眼压以及角膜地形图等检查。结果所有患者术中均未出现影响视力的并发症,术后视力稳定,无明显视力下降。术后10年,两组患者行角膜地形图检查均未见角膜扩张。术后3、5、10年薄LASIK组裸眼视力的平均值(1.09±0.23、1.08±0.17、1.06±0.22)优于LASEK组裸眼视力的平均值(1.01±0.21、0.93±0.16、0.90±0.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ASEK组裸眼视力术后10年与术后3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0,P<0.05)。术后5、10年薄LASIK组屈光度的平均值[(-0.16±0.49)DS,(-0.19±0.52)DS]优于LASEK组屈光度的平均值[(-0.49±0.61)DS,(-0.64±0.57)D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64、64.54,P<0.05)。LASEK组屈光度术后10年与术后3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6,P<0.05)。结论在符合手术适应证,谨慎术前设计以及合理术式选择的基础上,准分子激光矫治薄角膜近视是安全有效的,在远期稳定性方面,薄LASIK优于LASEK。

  • 标签: 准分子激光 薄角膜 近视 远期治疗效果
  • 作者: 冯希敏 温臣婷 张凤妍 祁颖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2022年第01期
  • 机构:新乡市中心医院眼科,新乡医学院第四临床学院眼科,河南 新乡 453000,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眼科,上海 200035(原单位: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眼科,湖北 十堰 442008),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郑州 450002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异体角膜基质在青光眼阀植入术中对降低引流管暴露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从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通过青光眼阀植入术治疗的53例61眼难治性青光眼,按照手术方式分为常规巩膜隧道组(常规组)和常规巩膜隧道加异体角膜基质覆盖组(改良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6、12及24个月的手术累计成功率、术前眼压(IOP)及术后末次门诊随访的IOP,术前最佳矫正视力(BCVA)及术后末次门诊随访BCVA、引流管暴露及手术并发症。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术后6、12、24个月累计成功率:常规组分别为89.7%、86.2%及69.0%,改良组分别为90.6%、90.6%及71.8%,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内术后末次随访IOP及BCVA均较术前有明显好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4眼(13.8%)发生引流管暴露,暴露者再次行手术治疗,术中用异体角膜基质和羊膜覆盖暴露的引流管,恢复良好。改良组未见引流管暴露,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724,P=0.030);两组其他手术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160,P=0.689)。术中及术后未观察到与角膜基质相关的并发症。结论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中应用异体角膜基质覆盖引流管,可以有效降低术后引流管暴露率且临床安全性好。

  • 标签: 角膜基质瓣 青光眼引流阀 难治性青光眼 眼显微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WaveLight FS200飞秒角膜瞳孔中心偏离与飞秒激光辅助制的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FS-LASIK)术后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方法,纳入2017年6月至2018年7月在中山大学附属东华医院眼科中心应用Wavelight FS200进行FS-LASIK治疗近视的患者125例125眼,依据飞秒激光制作的角膜是否偏离瞳孔中心分成无偏离组57眼和偏离组68眼,2个组年龄、性别构成比、裸眼视力(UCVA)、球镜度、中央角膜厚度(CCT)的基线资料匹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追踪观察2个组术后1周、1个月的UCVA、散光、球镜度、角膜曲率及高阶像差情况。结果术后1周和1个月,2个组视力、角膜曲率、残留球镜度数及球差、彗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周,无偏离组≤-0.50 D和>-0.50 D的眼数分别占87.7%(50/57)和12.3%(7/57),偏离组≤-0.5 D和>-0.5 D的眼数分别占73.5%(50/68)和26.5%(18/68),2个组间不同散光度数眼数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02,P=0.048);术后1个月,2个组间不同散光度数眼数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31,P=0.068)。术后1周和1个月,无偏离组的三叶草差分别为0.05(0.04,0.08)和0.05(0.03,0.07),均低于偏离组的0.06(0.04,0.10)和0.06(0.05,0.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245,P=0.022;Z=-2.370,P=0.018);术后1周和1个月,2个组球差和彗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Wavelight FS200飞秒激光制作角膜过程中的瞳孔中心偏离对于远期视力及散光等视觉质量未发现有意义的影响,术后早期散光及部分高阶像差可能会影响患者术后早期视觉体验。

  • 标签: 激光/治疗用途 飞秒激光 角膜瓣 角膜曲率 高阶像差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用带蒂转移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中应用丝裂霉素治疗翼状胬肉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康市中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原发性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带蒂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手术130例(130眼)的临床资料。收集同期翼状胬肉切除联合游离角膜缘干细胞移植124例(124眼)为对照组,术后随访6个月~1年。观察术后治疗效果、复发率及愈合时间。结果研究组130例移植角膜缘干细胞全部成活。其中有6眼复发,复发率为4.6%,低于对照组的12.1%(χ2=4.648,P=0.039)。研究术后愈合时间7天者明显多于对照组(χ2=5.048,P=0.023)。结论翼状胬肉带蒂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中应用丝裂霉素复发率低,安全有效。

  • 标签: 翼状胬肉 转移术,干细胞,角膜缘,带蒂 丝裂霉素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绷带式角膜接触镜在翼状胬肉切除游离结膜移植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盐城市大丰区第二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原发性翼状胬肉50例(50眼),采用翼状胬肉切除游离结膜移植术。患者分为两组:A组25例(25眼),术后佩戴绷带式角膜接触镜,B组25例(25眼),术后未戴绷带式角膜接触镜。术后随访1年,观察眼部症状评分及复发率。结果两组术后当天、1天、3天眼部症状评分,A组优于B组(P<0.05)。术后1年,两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绷带式角膜接触镜应用于翼状胬肉手术能减轻术后不适症状,提高舒适度。

  • 标签: 切除术,翼状胬肉 移植,结膜瓣,游离 镜,接触,绷带,角膜
  • 简介:摘要圆锥角膜是一种不伴随炎症的慢性进展性疾病,其特征是形态正常的角膜逐渐变薄并缓慢膨胀成锥形,角膜胶原交联术通过提高角膜生物力学性能从而阻止圆锥角膜的进展,已成为该病重要治疗方法和有效阻止其进展的方法。400 μm的角膜厚度限制了很多超薄圆锥角膜进行角膜交联治疗,近年来,诸多学者在原有标准方案的基础上尝试新的治疗方案:如跨上皮及保留上皮岛等手术方式的改进,利用低渗透性核黄素、角膜接触镜及使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中取出的透镜等方式增加角膜总厚度,个性化调整术中能量使用等,这些技术均旨在克服400 μm的限制,从而对超薄圆锥角膜实现安全有效的角膜交联治疗。(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242-246)

  • 标签: 圆锥角膜 超薄角膜 角膜扩张 角膜胶原交联术
  • 简介:摘要总结2019年4月至10月期间使用J-Valve介入瓣膜成功完成介入技术治疗3例三尖生物瓣膜毁损的临床经验。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术前评估提示外科常规开胸体外循环手术中/高危风险,EuroSCORE Ⅱ评分为19.50%~25.45%。手术成功率100%,1例术中输送器撤离时出现瓣膜轻度移位,同时置入第2枚瓣膜。围手术期无死亡,无脑血管事件,无介入移位或脱落。术后抗凝方案使用华法林抗凝6个月,6个月后改为口服阿司匹林100 mg/天。定期复查超声心动图监测心脏功能、瓣膜流速和反流情况。术后随访26~32个月,无死亡事件,无脑血管事件,无感染性心内膜炎等不良事件。术后患者自觉症状明显改善,心功能分级≤Ⅱ级。肋间切口右心房穿刺使用J-Valve介入技术可成功治疗三尖生物毁损,为再次开胸手术风险高的患者提供了相对安全可行的选择。

  • 标签:
  • 简介:摘要男,68岁。于2020年10月9日以"心脏术后5年,间断胸闷1年,加重1周"为主诉入院,入院后完善检查,诊断为:(1)心脏瓣膜病:二尖生物置换术后;(2)二尖重度关闭不全、三尖中度关闭不全;(3)肺动脉高压重度;(4)心功能保留心衰;(5)心功能Ⅳ级;(6)重症肌无力;(7)消化道出血;(8)气管狭窄;(9)脑梗塞;(10)肺叶切除术后;(11)心房颤动;(12)2型糖尿病。考虑患者一般情况差、病情重、合并症多,于2020年10月21日全麻下行经心尖二尖置入术,术后患者恢复好,术后7天康复出院。

  • 标签:
  • 简介:摘要如今圆锥角膜的诊疗理念不断更新,人们不仅关注于如何延缓圆锥角膜进展,也在努力提高患者的视觉质量。随着准分子激光和飞秒激光技术在眼科的应用,角膜胶原交联术联合不规则角膜准分子激光切削术的治疗方案已成为圆锥角膜治疗的新策略。然而已逐渐变薄的圆锥角膜患眼是否可再进一步行准分子激光切削、该方案两种手术同期和分期执行孰优孰劣等关键问题尚无定论,本文基于这两个关键问题展开论述,以期为临床合理选择最优化的解决方案提供指导。(中华眼科杂志,2021,57:251-253)

  • 标签: 圆锥角膜 胶原 交联试剂 激光,准分子 屈光性角膜切削术
  • 简介:摘要圆锥角膜的传统治疗方式包括早期至中期通过配戴框架眼镜、隐形眼镜或角膜基质环植入术以矫正视力,晚期进行角膜移植术。18岁之前儿童圆锥角膜的病情较成人更严重。对儿童圆锥角膜及早诊断和治疗可以有效改善其生活质量,延缓角膜移植术的时间。角膜交联是阻止或延缓该疾病进展的有效手段,近年来广泛应用于儿童圆锥角膜。本文对儿童圆锥角膜常见的角膜交联治疗方案进行综述,评估其手术效果,为儿童圆锥角膜的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圆锥角膜,儿童 交联术,角膜 进展,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新型光学低相干反射仪Lenstar和Pentacam眼前节综合分析系统测量角膜屈光手术近视患者术前角膜厚度、角膜曲率的差异性与一致性,为临床使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3月1日至4月30日近视激光手术患者159例(159眼),均选取右眼,分别应用Lenstar和Pentacam测量中央角膜厚度(CCT)和平均角膜曲率(Km)。对2种仪器测量的结果差异性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一致性比较采用Bland-Altman法。结果Lenstar测量CCT、Km的平均值分别为(538.27±27.97)μm、(43.44±1.30) D,均低于Pentacam (541.41±26.39) μm、(43.51±1.28)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种仪器测量CCT、Km的95%一致性区间(LoA)较小,其上下限最大的绝对值分别为14.29 μm、0.43 D,一致性好。结论Lenstar、Pentacam测量近视激光手术患者的中央角膜厚度、平均角膜曲率结果有一定差异,但是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可用于临床近视患者眼前节参数的测量。

  • 标签: Lenstar Pentacam 中央角膜厚度 角膜曲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角膜直径对Pentacam角膜地形图中Belin/Ambrósio增强扩张显示(BAD)系统关于角膜扩张分析结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研究对象为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在陆军特色医学中心和重庆眼视光眼科医院已行角膜屈光手术或拟行角膜屈光手术但已完成术前检查的近视眼患者6 744例,其中男性3 341例,女性3 403例;年龄(23.74±5.73)岁。所有患者排除圆锥角膜,采用计算机随机法纳入单眼进行研究。患者按角膜直径进行分组,A组为角膜直径≤11.1 mm者,共630例(630只眼);B组为角膜直径11.2~11.8 mm者,共4 063例(4 063只眼);C组为角膜直径≥11.9 mm者,共2 051例(2 051只眼)。所有患者术前采用Pentacam角膜地形图中的BAD角膜扩张分析功能检测角膜前表面高度偏差值(Df)、后表面高度偏差值(Db)、平均厚度进展偏差值(Dp)、最薄点厚度偏差值(Dt)、Ambrósio厚度最大变化率偏差值(Da)和总偏差值(Do)等参数。术前3个组的角膜地形图指标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各指标的正常、可疑及病理情况分布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A、B、C组BAD系统相关指标结果分别为Df:0.73±1.14、0.48±1.02、0.11±0.91、Db:1.09±1.07、0.23±0.83、-0.34±0.62;Dp:1.57±0.91、1.14±0.86、0.68±0.75;Dt:-0.11±0.84、-0.02±0.82、0.03±0.78;Da:0.78±0.61、0.64±0.64、0.48±0.64;Do:1.65±0.64、1.24±0.60、0.86±0.55。3个组BAD系统相关指标Df(F=129.549)、Db(F=829.491)、Dp(F=344.373)、Dt(F=7.249)、Da(F=68.637)、Do(F=524.877)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个组Df(χ²=161.8)、Db(χ²=611.75)、Dp(χ²=478.84)、Da(χ²=44.636)、Do(χ²=553.11)可疑和病理的比例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均是A组占比最高。结论角膜直径对BAD系统关于角膜扩张分析的结果影响显著;与大角膜者相比,小角膜者分析结果出现假阳性的比例较高。(中华眼科杂志,2020,56:761-767)

  • 标签: 角膜地形图 角膜测厚 近视 扩张, 病理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深板层角膜移植联合自体角膜层间垫片术治疗角膜穿孔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眼科就诊的角膜穿孔患者14例14眼,所有患者均行深板层角膜移植术,术中取自体角膜基质片填垫于角膜穿孔处。分别于术后第1、7、14天,第1、3、6、9、12个月记录患者视力、眼压、角膜上皮愈合时间、感染是否复发、角膜植片及前房情况;术后第1、6、12个月行眼前节OCT检查,查看角膜植床植片层间结构及前房与虹膜结构。根据术后1年的随访情况评估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术后角膜上皮愈合时间为2~4 d,平均(3.01±0.59)d。术后第1天,所有患者前房形成良好,无双前房出现。角膜植片与植床贴服良好,植片轻度水肿。术后2周,无角膜感染溃疡复发,14例患者角膜溃疡愈合,前房形成良好。术后3个月,角膜移植片透明,眼前节OCT示角膜植床植片层间贴附良好,前房情况稳定。术后1年,9眼最佳矫正视力≥0.3,所有患者视力显著提高,术后未见难治性青光眼出现。结论深板层角膜移植联合自体角膜层间填垫可以安全、有效地治疗角膜穿孔。

  • 标签: 角膜穿孔 板层角膜移植 治疗
  • 简介:摘要角膜混浊可由创伤、感染、水肿和营养不良等多种病因引起,传统主观评估角膜混浊程度的方法是裂隙灯显微镜检查,近年来采用分光光度法、散射计、Scheimpflug断层扫描系统、相干光断层扫描、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等方法进行评估,但尚缺乏被广泛采用的标准化量化评估方法。(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310-317)

  • 标签: 角膜混浊 评估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圆锥角膜患者及其亲代的角膜地形图特征及对应指标相关性。方法病例对照研究。选取于青岛眼科医院就诊的圆锥角膜患者父母48人(96只眼)为试验组,男性23人,女性25人,年龄(44.14±1.70)岁;纳入无圆锥角膜的屈光不正患者父母44人(88只眼)为对照组,男女各22人,年龄(42.81±4.03)岁;并进一步在两组中按性别进行分组。另将试验组子代26例(49只眼)圆锥角膜患者纳入研究,男性15例,女性11例,年龄(18.83±2.74)岁。两组受试者及圆锥角膜患者均行视力及Pentacam角膜地形图检查,并做Belin分析。收集基础指标包括:平坦曲率K1、陡峭曲率K2、最大曲率Kmax及散光,角膜最薄厚度(TP)及前/后表面高度(Ef/Eb);及Belin分析指标:角膜前/后表面高度偏差值(Df/Db)、厚度进展偏差值(Dp)、最薄点偏差值(Dt)、相关厚度偏差值(Da)、总偏差值(Do);最小/最大/平均厚度进展指数(PPImin、PPImax、PPIave),及Ambrósio平均/最大相关厚度指数(ARTave/ARTmax)。并行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差异的统计意义;对比两组诊断指标异常值的比例,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对比各诊断指标对圆锥角膜亲代的鉴别价值。采用偏相关分析发现圆锥角膜患者与其亲代间参数的相关性,二分类Logistics回归分析通过亲代指标推测子代患病情况。结果试验组中筛查出1例(2.08%)阳性患者;试验组与对照组在前表面参数K1、K2、Kmax、散光度数、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角膜厚度分别为522.00(493.00,542.75)、540.00(523.25,559.50)μm,角膜后表面高度分别为8.00(4.00,11.00)、5.00(3.00,8.00)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415,-3.307;P<0.05)。另外,两组除Df外,其余Belin分析指标如Do(Z=-4.551,P=0.000)、PPImax(Z=-3.959,P=0.000)、ARTave(Z=-4.792,P=0.000)等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elin分析指标中试验组可疑指标比例为对照组的1.5倍,病理指标则近3.0倍。ARTave指标对圆锥角膜亲代人群的整体鉴别价值最大(ROC曲线下面积为0.705),而PPImax灵敏度最高(0.854),Eb特异度最高(0.837)。圆锥角膜患者与其亲代间多个角膜地形图指标具有强相关性,二分类回归分析发现母亲Do、Eb 、TP指标及父亲Do、Kmax指标是影响子代患病的主要影响因素,在子代中表现出85.6% 的诊断率。结论圆锥角膜患者亲代的角膜地形图检查结果中角膜前表面指标正常,但角膜厚度较薄、后表面高度增高;Belin分析指标除Df外均出现异常,可疑及病理指标占比升高;该人群角膜地形图检查结果拥有亚临床期圆锥角膜的特征。相对传统指标,ARTave对该人群的亚临床圆锥角膜鉴别价值最高。圆锥角膜患者与其亲代之间的多个角膜地形图指标强相关,母亲指标的Do、Eb、TP与父亲指标中Do、Kmax预测子代患病情况价值较高。(中华眼科杂志,2020,56:456-464)

  • 标签: 圆锥角膜 角膜地形图 眼前半段 角膜 成像 三维 角膜测厚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在生物衰败患者采用J-Valve瓣膜行二尖手术的经验和早期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1年3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外科采用J-Valve瓣膜行二尖手术的29例患者临床资料。男16例,女13例,平均年龄(72.0±11.6)岁。既往手术置换HancockⅡ瓣膜17例,Edwards SAV瓣膜7例,Edwards Perimount瓣膜3例,佰仁思瓣膜1例,Mosaic瓣膜1例。瓣膜型号25号8例,27号17例,29号4例。手术于杂交手术室完成,在X线透视和TEE监测下经左侧肋间和心尖,将反向安装的J-Valve瓣膜在导丝的引导下置入二尖生物内。结果1例患者因介入瓣膜移位,紧急转正中开胸,在体外循环心脏停搏下经右心房及房间隔切口复位。28例完成经心尖手术,死亡1例,手术操作成功率96.6%(28/29)。二尖平均跨压差(7.6±2.2)mmHg(1 mmHg=0.133 kPa),术后随访无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J-Valve介入瓣膜在生物衰败损毁的患者中行二尖手术可获得良好的早期效果,即使患者在前次手术置换的是小号生物,仍可取得满意的血流动力学效果。

  • 标签: 二尖瓣 生物瓣衰败 经心尖二尖瓣瓣中瓣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前,角膜塑形镜控制近视的有效性已得到验证,但由于其紧贴角膜,可能会对角膜产生一定影响。首先,它会对中央区角膜产生一定的压力,这种压力会对镜片下的泪液流动造成影响,继而影响角膜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供给,角膜相对缺氧导致其抵抗力下降。此外,镜片磨损划伤角膜,清洁不彻底导致微生物聚集引起角膜病变,严重者将导致角膜感染。再者,角膜经过塑形后形状会发生一定的改变,厚度会产生变化,进而影响到角膜各层结构之间的作用力。最后,长期的压迫还将导致角膜神经发生改变,敏感性降低。角膜塑形镜对角膜的影响一直是研究的热点,现对此进行总结。

  • 标签: 角膜塑形镜 角膜 角膜生物力学 角膜敏感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圆锥角膜患者快速角膜胶原交联术后角膜光密度的变化。方法前瞻性研究。收集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18年1至12月进展期圆锥角膜67例(89眼)纳入本研究。患者均接受快速角膜胶原交联手术,以Pentacam眼前段分析系统观察术后角膜光密度变化。结果交联术后所有层次及区域的角膜光密度均立即升高。术后12个月,角膜中心区直径2.0 mm内及2.1~6.0 mm的角膜前层光密度高于术前(t=2.479,5.703;均P<0.05)。术后12个月角膜中心区直径2.1~6.0 mm的角膜前层光密度与角膜前表面最大曲率值存在负相关(r=-0.632,P<0.05),与裸眼视力及最佳矫正视力均无相关性(P=0.881,0.647)。结论角膜胶原交联术后角膜光密度增高,特别是角膜浅基质层中央区。角膜光密度的增高与术后角膜形态变化存在一定相关性,与视力无相关性。

  • 标签: 圆锥角膜 胶原交联术,角膜 光密度,角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