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病区护理工作建立科学合理的排班模型,达到人力、物资协同高效调度,并为计算机排班提供算法基础及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人力优化调度提供借鉴。方法采用定性访谈法了解新冠肺炎定点医院护理人力调度中面临的挑战及存在问题,并结合疫情期间轻症病区护理人员排班实际运作情况,在满足不同班型人数需求及患者救治所需的前提下,以最大限度减少护理人力资源和防护用品的消耗为目标,确立目标函数、约束条件及相应的参数,通过MATLAB软件建立多目标整数规划模型并运用CPLEX求解器求解。结果结合访谈结果和实际运作情况,确立了2个目标函数、3个硬约束条件、2个软约束条件及相应的参数。通过构建的模型计算得出,28天所需总人数最少为62人,污染区最少需要52人,其中重症医学科护士、传染科护士和呼吸科护士各7人,能综合考虑且满足疫情救治所需。而疫情期间,轻症病区2020年2月手工排班所需护理人员总数为69人,污染区所需为61人,且不能满足所有约束条件。结论通过多目标整数规划模型能够解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医疗救治中班型较多、不同班型护理人员需求不同、人员结构复杂等排班问题,且节约人力和物资,能够为人力优化调度提供参考。

  • 标签: 卫生人力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排班模型 多目标 软约束 硬约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对生态城市这一概念进行介绍的基础上,本文将针对生态化城市规划过程中所应遵循的原则及促进生态规划与城市规划融合深度的方法进行讨论。

  • 标签: 生态规划 城市规划 融合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对炎症性肠病(IBD)发病机制的深入了解、疾病评估手段的不断发展及生物制剂和小分子药物的竞相问世,IBD的治疗目标从改善症状和临床缓解,逐渐向内镜应答、内镜缓解以及组织学改善方向演变,更有透壁愈合和组织学缓解等更高的治疗目标被提出。2015年由国际炎症性肠病组织(IOIBD)发起讨论并投票达成的炎症性肠病治疗目标选择(STRIDE)共识明确了IBD的治疗目标,2021年更新的STRIDEⅡ共识提出了更系统更深层次的IBD治疗目标。本文就当前IBD治疗目标的最新定义及其演变和局限性作一论述,供临床医生参考。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溃疡性结肠炎 克罗恩病 治疗目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对基于反觇标定方法的目标坐标转换进行了精度分析。首先对反觇标定的导引流程进行了分析,然后对流程中每个坐标转换步骤中所需的数据信息和转换方法进行了说明,最后通过对一条航路进行导引过程仿真,得到的仿真结果为工程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撑。

  • 标签: 反觇标定,目标导引
  • 简介:摘要Eleanor Chatburn阐述了一次年度哮喘复查是如何成为她运动目标起点的。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标温度管理(TTM)是具有脑保护作用的重要治疗措施,其包括治疗性低温、正常体温控制和发热治疗。本共识介绍了TTM分类、适应证及禁忌证、方法、操作流程及并发症的防治,以推动TTM的同质化管理。

  • 标签: 神经重症 目标温度管理 共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30年来,国内外多数指南类文件均将<140/90 mmHg(1 mmHg=0.133 kPa)作为多数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目标值,对于老年患者则更为宽松。然而,自2015年SPRINT研究发表以来,先后公布的多项研究结果提示应更为严格地管控血压,将其降至<130/80 mmHg可使高血压患者获益更多。而且新近发表的一系列研究结果也从不同侧面论证了强化降压治疗的安全性。基于这些新证据,建议今后在修订高血压防治指南及临床实践过程中更为严格地管控血压。

  • 标签: 高血压 血压控制目标值 强化降压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无人机及蜂群类目标快速发展成为政府、机场、军事区域等地的主要威胁,根据当前反无人机及蜂群类目标系统采用的不同技术手段对反无人机系统进行了分类,对反无人机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对现有反无人机技术体系的组成及相关系统的优缺点进行了综述。

  • 标签: 反无人机,蜂群,防空
  • 简介: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将疫苗分为免疫规划疫苗和非免疫规划疫苗。正确理解两类疫苗的概念和分类,对实际预防接种工作中疫苗选择和应用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从专业角度对免疫规划疫苗和非免疫规划疫苗进行了简单介绍,并针对目前两类疫苗在选择和应用上存在品种多、接种程序复杂且暂无统一选择标准等问题予以分析,提出建议以供基层医生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目标导向镇静(EGDS)策略用于急性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可行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9年3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110例急性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EGDS组和按需镇静组。EGDS组患者入组后立即持续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镇静,以0.2 μg·kg-1·min-1为起始剂量,连续72 h;按需镇静组则静脉推注丙泊酚按需镇静。采用Richmond躁动-镇静评分(RASS)和脑电双频指数(BIS)持续监测镇静深度。所有患者均给予舒芬太尼维持镇痛,并依据病情需要给予甘露醇脱水降颅压、止血或抗血小板等综合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镇静前及镇静24、48、72 h的生命体征、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BIS和动脉血气分析,以及机械通气时间、镇痛药物用量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① 110例患者中剔除脑出血再次手术、脑疝病情恶化、家属放弃治疗、中途退出试验患者后,最终有105例完成治疗,其中EGDS组56例,按需镇静组49例,两组性别、年龄、颅脑损伤类型、基线APACHEⅡ和GCS评分及机械通气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与镇静前比较,两组镇静后心率(HR)均显著下降直至72 h,以EGDS组降低更显著(次/min:70.49±7.53比79.83±9.48,P<0.05)。除HR外,按需镇静组APACHEⅡ和GCS评分于镇静72 h较镇静前明显改善,其余指标均无明显变化。与镇静前比较,EGDS组于镇静24 h起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即明显升高,48 h起平均动脉压(MAP)明显降低、GCS评分和BIS明显升高,直至72 h,且各指标均较按需镇静组明显改善〔72 h PaCO2 (mmHg,1 mmHg=0.133 kPa):40.30±5.98比31.57±8.20,72 h MAP(mmHg):85.01±8.26比89.54±9.41,72 h GCS评分(分):8.62±3.34比7.89±2.74,72 h BIS:60.87±24.79比56.68±33.43,均P<0.05〕;EGDS组APACHEⅡ评分仅于镇静72 h明显低于镇静前,且与按需镇静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17.10±7.05比18.90±3.32,P>0.05);EGDS组氧合指数(PaO2/FiO2)仅在镇静24 h较按需镇静组显著升高(mmHg:261.05±118.45比226.45±96.54,P<0.05)。③与按需镇静组比较,EGDS组机械通气时间显著缩短(h:20.56±9.03比27.75±11.23,P<0.05),舒芬太尼总量显著减少(μg:79.16±26.76比102.46±35.48,P<0.05)。④与按需镇静组比较,EGDS组心动过缓发生率显著升高〔10.71%(6/56)比6.12%(3/49),P<0.05〕,心动过速发生率显著下降〔14.29%(8/56)比38.78%(19/49),P<0.05〕,而低血压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36%(3/56)比4.08%(2/49),P>0.05〕;按需镇静组意外拔管发生率为4.08%(2/49),而EGDS组无一例意外拔管事件发生。结论EGDS可提高急性脑损伤患者GCS评分和BIS,提示该镇静策略可能有助于改善急性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且方法安全、可行。

  • 标签: 早期目标导向镇静 脑损伤,急性 脑电双频指数 右美托咪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目标性培训方法在消毒供应中心岗位人员器械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21年4月至7月在揭阳市人民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从事手术组工作的20名33~45岁女性岗位人员作为培训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名。对照组应用传统的培训方法,观察组应用目标性培训方法。培训后比较两组人员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培训满意度、负责清洗包装腹腔镜基础器械包的清洗质量和包装质量合格率。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或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考核成绩、培训满意度及其负责清洗包装的腹腔镜基础器械包清洗质量、包装质量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0.2±6.1)分比(77.0±7.5)分、(90.0±6.0)分比(72.1±9.8)分、487(97.4%)比453(90.6%)、492(98.4%)比472(9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在消毒供应中心岗位人员器械培训时应用目标性培训方法,可有效提高岗位人员考核成绩及培训满意度及其负责清洗包装的腹腔镜基础器械包清洗质量、包装质量合格率,保障患者安全。

  • 标签: 目标性培训 消毒供应中心 腹腔镜基础器械包 考核成绩 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