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部分精神障碍患者感染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以及新冠肺炎患者在疾病的发展和治疗中继发严重的精神症状,均影响了新冠肺炎的系统治疗,因此需要积极治疗新冠肺炎的同时维持或开始使用精神药物进行治疗,以控制精神症状。由于新冠肺炎患者的躯体基础状况较差,因此对精神药物的耐受性变差,精神药物和新冠肺炎治疗药物联合应用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风险。本文中汇总了现有的数据和防治指南,对新冠肺炎患者使用精神药物的耐受性情况、精神药物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以及在特殊人群中使用的注意事项进行详细介绍,希望能为一线医生提供参考。

  • 标签: 精神症状 精神药物 治疗建议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2019新型冠状病毒
  • 简介:摘要以再灌注为核心优化救治策略是改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预后的关键。目前所有指南均推荐,在有效的时间窗内进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作为STEMI患者的首选治疗手段。然而,对于不能第一时间就诊于PCI医院的患者,药物介入联合再灌注治疗提供了一种合理、可行的选择。因此,将溶栓与介入进行良好的结合,在基层医院尽早对STEMI患者进行溶栓,其后尽快转运到大型医院实施直接PCI,是一个有前景的治疗策略。

  • 标签: 心肌梗死 心肌再灌注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溶栓
  • 简介:摘要下咽癌的治疗理念多为延长生存期、保留喉功能、改善生存质量。诱导化疗后根据患者反应情况进行放化疗或手术的个性化、综合化治疗模式是临床研究关注的热点之一,靶向药物的加入可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注意的是,因人种、患者身体状况等差异,药物的选择及用药剂量存在争议。本文分析以往的临床试验资料,总结诱导化疗在下咽癌中的治疗历程,探讨诱导化疗及靶向治疗的应用价值,为未来下咽癌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 标签: 分子靶向治疗 下咽肿瘤 诱导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Rotarex减容联合药物球囊治疗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的手术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友谊医院2016年11月至2018年9月经Rotarex减容联合药物球囊治疗的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共34例患者,病变长度(216.7±110.0)mm,病程(169.3±303.0)d。其中原发性病变14例(41.18%),支架内闭塞8例(23.53%),原发性病变+支架内闭塞11例(32.35%),原发性病变+人工血管血栓形成1例(2.94%)。技术成功率97.06%(33/34),辅助置管溶栓(CDT)后技术成功率100%。切除后残余病变行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TA)30例(88.24%),后行支架置入6例(17.65%)。临床成功率97.06%(33/34)。术中远端血管栓塞2例(5.88%),无穿刺点出血、动脉破裂。术后踝肱指数(0.86±0.13)明显高于术前(0.40±0.28)(t=8.851, P<0.01)。术后一期通畅率3个月94.12%(32/34),6个月87.88%(29/33),12个月75.76%(25/33)。围手术期无死亡,随访期无踝关节以上截肢,免于临床驱动靶病变重建率93.94%。结论Rotarex减容联合药物球囊治疗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且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

  • 标签: 动脉闭塞性疾病 血管外科手术 下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药物治疗脊柱术后谵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8年9月入住临沂市中心医院骨科的脊柱术后谵妄患者124例,依据患者或其家属的意愿分为高压氧加药物组和单纯药物组各62例。单纯药物组进行常规药物治疗,高压氧加药物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增加高压氧治疗,2组治疗7 d后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和临床总体印象量表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高压氧加药物组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临床总体印象量表评分与单纯药物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高压氧加药物组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评分为(20.2±2.7)分,临床总体印象量表评分为(2.05±0.73)分,均明显低于单纯药物组[(29.7±4.7)分、(3.99±1.7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药物治疗脊柱术后谵妄能够更好地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高压氧 术后谵妄 脊柱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药物治疗及药物治疗联合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155例突发性耳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药物治疗组(对照组)及药物治疗联合高压氧治疗组(观察组),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0.83%比59.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纯音听阈值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均P<0.001),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耳鸣、耳闷、头晕改善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听力损伤程度与疗效的比较结果表明听力损伤度与临床有效率有关,听力损失程度越轻临床有效率越高。两组发病年龄、性别分别与疗效的比较结果均示与临床疗效无明显关系(P>0.05)。观察组不同氧疗次数与疗效的关系比较结果显示:治疗次数>10次组总有效率高于治疗次数<10次组(76.92%比63.6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治疗联合高压氧治疗可以提高治疗突聋的疗效,明显降低纯音听阈值,提高听力水平。

  • 标签: 突发性耳聋 药物 高压氧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家长对儿童使用抗菌药物的知识、态度和行为,以促进抗菌药物在儿童中的合理使用,减少细菌耐药和不良反应在儿童中的发生。方法2018年1月1日至6月30日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塘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预防保健科对482名家长关于儿童使用抗菌药物的认知、态度和行为状况进行调查,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对儿童家长认知和自行使用抗菌药物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在认知方面,89.0%(429/482)的家长认同普通感冒不需要用抗菌药物治疗;88.8%(428/482)的家长知道抗菌药物有不良反应;82.0%(395/482)的家长知道抗菌药物的过度使用会使致病菌产生耐药性的可能增加。相关知识获取途径69.7%(327/482)来自医生。在态度方面,84.1%(405/482)的家长对我国民众存在过度使用抗菌药物的现象表示认同;68.2%(405/482)的家长认同孩子患病应听从医生方案不向医生提要求;30.7%(148/482)的家长认为自己足够了解抗菌药物知识;24.7%(148/482)的家长在孩子患病时愿意使用价格比较贵的抗菌药物。在行为方面,13.9%(67/482)的家长会自行购买抗菌药物;35.7%(172/482)的家长在家里备有抗菌药物。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年收入高的家长能够更好地了解抗菌药物(OR=2.619,95%CI:1.431~4.793);家长在家里备有抗菌药物(OR=4.713,95%CI:1.964~11.309),自行购买过抗菌药物(OR=2.768,95%CI:1.237~6.194)都会增加自行给孩子使用抗菌药物的可能性。结论塘桥社区家长对儿童使用抗菌药物的知识、态度和行为存在一定问题。需要进一步普及儿童抗菌药物的宣传教育,以促进抗菌药物在儿童中的合理使用

  • 标签: 抗菌药物 儿童 家长 城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提高治疗性抗菌药物使用前标本送检率的有效方式,为医院感染管理改进提供参考。方法基于PDCA循环法,从计划、实施、检查、处理4个方面对标本送检率不达标的科室进行管理,增加标本送检率。结果通过10个月的改进措施,目标科室治疗性抗菌药物使用前总体送检率(含限制类、特殊类)分别由26.93%、32.07%、72.70%上升至70.92%、77.11%、92.31%,均达到并超过国家相关要求,患者平均住院时间由原有的9.11 d缩短至8.28 d。结论PDCA循环法的运用显著提高治疗性抗菌药物使用前标本送检率,从整体缩短了住院时间,促进医院感染管理水平的提高。

  • 标签: PDCA循环法 治疗性抗菌药物 标本送检率 医院感染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应用血流灌注联合药物治疗的效果。方法抽取2019年2月至2020年3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0例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n=35例)和观察组(n=35例)。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血流灌注。观察比较两组临床恢复时间、生化指标、炎症因子水平及存活率。结果观察组昏迷至清醒时间、胆碱酯酶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存活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流灌注联合药物可快速恢复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有效改善其血清生化指标,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对病情好转具有促进作用,存活率得到显著提高。

  • 标签: 血流灌注 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防性使用止吐药物对多模式镇痛下剖宫产患者发生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2016年2月1日至2020年1月31日5 530例剖宫产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预防性使用止吐药物的不同分成四组:昂丹司琼4 mg组(A组,2 712例)、地塞米松5 mg组(B组,39例)、昂丹司琼4 mg复合地塞米松5 mg组(C组,413例)、未给予任何药物(空白)组(D组,2 366例)。所有药物在手术结束前给予。比较四组PONV的发生率。结果四组患者身高、体重、年龄、术后24 h NRS≥6的比例、术后羟考酮使用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四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2.29%(62/2 712)、0(0/39)、1.45%(6/413)、1.90%(45/2 366),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63)。结论预防性地使用止吐药物似乎不能降低多模式镇痛下剖宫产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 标签: 止吐药 药物预防 剖宫产术 手术后恶心呕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靶向药物联合立体定向放疗(SBRT)治疗肾癌骨转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20年4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80例肾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24例接受单纯靶向药物治疗(A组),男19例,女5例。年龄17~73岁。病理诊断为透明细胞癌17例,非透明细胞癌7例。国际转移性肾细胞癌联合数据库(IMDC)预后评分低危2例,中危14例,高危8例。初诊骨转移21例。同期转移18例。行原发灶切除7例。56例接受靶向药物联合骨转移病灶SBRT治疗(B组),男45例,女11例。年龄21~86岁。病理诊断为透明细胞癌36例,非透明细胞癌20例。IMDC评分低危14例,中危32例,高危10例。初诊骨转移45例。同期转移31例。行原发灶切除56例。54例SBRT治疗前伴骨痛,疼痛数字评分法(NRS)中位评分6(2~9分)。一线治疗药物分别为舒尼替尼44例,索拉非尼10例,阿昔替尼22例,培唑帕尼4例。5例因无法耐受不良反应更换二线药物治疗,65例因肿瘤进展改二线及以上药物治疗。靶向药物治疗时间均>6个月。SBRT患者采用仰卧位,根据治疗目的、肿瘤位置、肿瘤大小以及危及器官的耐受性决定放疗剂量,常用SBRT处方为30~45 Gy/5F。比较两组的疗效及预后情况。结果本研究80例,中位随访时间20.7(4.8~115.7)个月。随访期间,A组和B组分别有3例和12例接受了靶向药物联合免疫治疗。B组中54例放疗前有骨痛症状,46例SBRT治疗后对止痛效果满意,12例骨病灶放疗后达完全缓解,32例达部分缓解。随访期间,40例因疾病进展死亡。A组和B组的中位总生存时间分别为20.7个月和未达,2年总生存率分别50%和62%,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19%和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6)。B组仅2例(3.6%)发生3度放疗相关不良反应。结论在靶向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骨转移灶SBRT,可以有效提高肾癌骨转移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延长生存时间。

  • 标签: 癌,肾细胞 骨转移 靶向药物治疗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评估靶向药物联合体部立体定向放疗(SBRT)治疗转移性肾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8年间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接受靶向药物联合SBRT治疗的58例转移性肾癌患者资料,79.3%患者根据国际转移性肾细胞癌联合数据库评分为中高危,中位生物有效剂量为147 Gy (67~238 Gy)。结果分别有32、13、7、5、1例患者接受了1、2、3、4和6处共105个病灶的SBRT治疗,71%为骨转移灶,放疗期间未停用靶向药。SBRT治疗后中位随访9.4个月(2.7~40.1个月),18例患者死亡。1年局控率为97.4%,1年无进展生存率为50.3%,1、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2%、53%。85%患者放疗后疼痛减轻。放疗后肿瘤退缩患者1年总生存优于放疗后疾病稳定或进展患者(83%∶48%,P=0.021)。全组患者共6例发生3级不良反应,4例为3级骨髓抑制,1例为放射性神经炎,1例为放射性皮肤损伤。结论初步显示靶向治疗基础上联合局部转移病灶的SBRT治疗晚期转移性肾癌安全有效。

  • 标签: 肿瘤转移,肾/靶向疗法 肿瘤转移,肾/立体定向放射疗法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溶栓后行双重抗血小板联合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治疗轻型缺血性卒中的疗效。方法选取瑞安市人民医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确诊的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1例)和观察组(n=41),对照组静脉溶栓后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双重抗血小板和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治疗,两组疗程3个月,比较两组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情况、日常生活能力及回归社会的能力变化,并观察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12%(39/41),高于对照组的78.05%(32/41)(χ2=5.145,P<0.05)。治疗后,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评分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RS)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分别为(0.34±0.18)分、(92.15±6.73)分、(0.87±0.36)分,对照组分别为(0.92±0.35)分、(76.05±4.86)分、(1.64±0.52)分,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592、11.308、7.099,均P<0.05);观察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4.13±0.36)mPa/s、(1.39±0.31)mPa/s、(32.35±2.61)%,均低于对照组的(8.65±0.72)mPa/s、(1.62±0.47)mPa/s、(39.07±3.25)%(t=32.740、2.382、9.400,均P<0.05)。两组均未出现脑出血和病死病例,两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65,P>0.05)。结论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给予静脉溶栓治疗后,行双重抗血小板联合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治疗能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生活能力及血液流变学指标。

  • 标签: 卒中 血栓溶解疗法 阿司匹林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 药物疗法,联合 血液流变学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CPT联合5-氟尿嘧啶(5-Fu)、奥沙利铂(L-OHP)对胃癌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选取MGC823、SGC7901胃癌细胞株培养传代。两细胞系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CPT组、5-Fu组、L-OHP组、5-Fu+CPT组、L-OHP+CPT组。空白对照组不给予任何药物,CPT组给予CPT 1 000 μg/ml 2倍稀释直至0.004 μg/ml;5-Fu组给予5-Fu 2.5×106 ng/ml 10倍稀释直至2.5×10-4 ng/ml;L-OHP组给予L-OHP 1 000 μg/ml 2倍稀释直至0.002 μg/ml;5-Fu+CPT组给予5-Fu阶梯浓度2.5×106 ng/ml 10倍稀释直至2.5×10-8 ng/ml,并联合CPT 300 ng/ml给药;L-OHP+CPT组给予L-OHP阶梯浓度1 000 μg/ml 2倍稀释直至0.24 μg/ml,并联合CPT 300 ng/ml给药。检测细胞在药物作用后的抑制效果。分析药物的半抑制浓度(IC50)和联合用药的药物协同作用。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5-Fu+CPT组较5-Fu组抑制率显著提高,在MGC823、SGC7901细胞系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0.009)。L-OHP+CPT组较L-OHP组的抑制率也显著提高,在MGC823、SGC7901细胞系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7、0.040)。5-Fu+CPT组、L-OHP+CPT组较5-Fu组、L-OHP单药组IC50值显著降低,在MGC823细胞系、SGC7901细胞系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5-Fu与L-OHP分别与CPT联合作用于MGC823细胞系、SGC7901细胞系的存活分数低于70%采用Weeb系数计算的预估效应。结论5-Fu、L-OHP与CPT联合应用可明显提高对胃癌MGC823、SGC7901细胞系的抑制效果。5-Fu、L-OHP与CPT可产生良好的协同作用。

  • 标签: 胃肿瘤 药物筛选试验,抗肿瘤 TNF相关凋亡诱导配体 药物协同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药物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 herpetic neuralgia, PHN)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6年4月至2018年8月在海军安庆医院神经内科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8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托里消毒散加味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高压氧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疗效、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生活质量评分以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5.0%(38/40),对照组患者的有效率为70.0%(28/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与治疗前相比,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VAS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2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工作学习、日常生活、治疗影响方面更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BDNF水平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托里消毒散加味可以发挥补益气血、促进血行、祛瘀止痛的功效,降低患者疼痛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BDNF表达水平,有助于患者康复。

  • 标签: 药物 高压氧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人分泌性中耳炎治疗过程中常规药物联合物理治疗(包括捏鼻吞咽/按压耳屏)的疗效和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诊治的123例成人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诊治过程,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根据是否遵医嘱联合物理治疗分为实验组(常规药物联合物理治疗)和对照组(单纯常规药物),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病程、并发症及后遗症、手术干预几率及复发率。结果联合物理治疗的实验组的总有效率98%,高于对照组93.15%;在平均病程方面,实验组(12.74±13.00)d,短于对照组(47.79±116.66)d,而实验组手术干预率(4%)低于对照组(16.44%),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复发率(6.00% vs 6.85%)方面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随访过程中没有发现明确并发症及后遗症。结论在成人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日常治疗过程中,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重视联合物理治疗(捏鼻吞咽/按压耳屏),可能有助于患者获得良好疗效,缩短患者的病程、加速康复,降低未来手术干预的可能性,是一种简单、有效、可行的联合治疗手段,值得在诊治过程中加强宣教和推广。

  • 标签: 中耳炎,伴渗出液 药物疗法 物理疗法 加速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基层医疗机构就诊的心血管病危险人群他汀类药物使用依从性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及导致依从性差的原因,为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提供依据。方法以2017年6—10月天津市某社区全科医生签约服务的186例需要服用他汀类药物的心血管病危险人群为研究对象,使用中文修订版服药依从性Morisky量表,调查患者服药依从性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及导致患者服药依从性差的原因。结果被给予他汀类药物处方者占64.0%(119/186),而未服用该药物者占7.6%(9/119),服用者占92.4%(110/119)。110例被给予处方且服药的患者中,根据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10年发病危险评估,"中危组"18例,"高危组"92例;服药依从性良好占30.0%(33/110),依从性差占70.0%(77/110)。单因素分析显示,文化程度、职业、服药种类数对患者服药依从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938、10.097、16.503,P<0.05)。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较高、服药种类数量较少者具有更好的依从性(OR=3.530、0.388,P<0.05)。9例患者不服药的原因:担心药物不良反应6例(6/9),自觉无症状而认为不需要服药3例(3/9)。77例患者服药依从性差的原因:自觉无症状而认为不需要服药31例(40.2%),自觉服药无效28例(36.4%),担心不良反应16例(20.8%),经济压力2例(2.6%)。结论他汀类药物服用依从性差者所占比率较高。患者文化程度、服药种类数量是其影响因素,导致依从性差的最主要原因是患者对心血管病预防的认识不足,应针对其影响因素及原因进行干预和规范化管理。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一级预防 他汀类药物 依从性 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