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腹平面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于腹膜透析置管术的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8月至2020年9月于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行腹膜透析置管术患者11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与B组,每组55例。A组予以气管插管全身麻醉,B组予以超声引导下腹平面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应激反应[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氧化应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不良反应发生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舒适度(BCS)评分。结果麻醉后10 min,B组MAP、HR水平高于A组(P<0.05);麻醉后10 min及手术结束后3 h时,B组血清MDA水平低于A组,血清SOD水平高于A组(P<0.05)。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9.09%,5/55)与A组(14.55%,8/55)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6、12 h,B组BCS评分均高于A组(P均<0.05),VAS评分均低于A组(P均<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腹平面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于腹膜透析置管术患者,能改善其应激反应,维持血流动力学,调节氧化应激,缓解术后疼痛,提高舒适度,具备安全性。

  • 标签: 腹膜透析 超声引导 腹横肌平面神经阻滞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前锯平面阻滞-后鞘阻滞-全身麻醉用于肝癌切除术的优化效果。方法择期全麻下行肝癌切除术患者100例,年龄30~64岁,体重指数18~30 kg/m2,ASA分级Ⅱ或Ⅲ级,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或B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50):前锯平面阻滞联合后鞘阻滞组(S组)和胸椎旁神经阻滞组(T组)。S组采用0.375%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行前锯平面阻滞(20 ml)联合后鞘阻滞(10 ml),T组采用0.375%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行T7和T9椎旁神经阻滞(各15 ml)。静脉注射咪达唑仑、丙泊酚、舒芬太尼和顺式阿曲库铵诱导麻醉,静脉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间断静脉注射顺式阿曲库铵维持麻醉,术中维持BIS值40~60。术毕采用舒芬太尼和氟比洛芬酯行PCIA,VAS评分>3分时静脉注射羟考酮5 mg补救镇痛。记录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和操作时间;记录术中舒芬太尼、瑞芬太尼用量和切皮后30 min内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记录术后48 h内PCA有效按压次数和补救镇痛情况;分别于术前24 h、术后24和48 h时行40项恢复质量量表(QoR-40)评分;分别于术前24 h、术后24 h和7 d时抽取外周静脉血标本,测定血清IL-17和干扰素γ的浓度。记录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记录术后48 h内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皮肤瘙痒、穿刺部位感染和气胸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T组比较,S组神经阻滞操作时间缩短,术中低血压发生率降低(P<0.05),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术中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用量、术后补救镇痛率、PCA有效按压次数、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各时点QoR-40评分和血清IL-17、干扰素γ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相对于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而言,前锯平面阻滞-后鞘阻滞-全身麻醉用于肝癌切除术,神经阻滞操作时间缩短,术中低血压发生率降低。

  • 标签: 肺肿瘤 麻醉,全身 神经传导阻滞 腹直肌 前锯肌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平面(TAP)阻滞联合喉罩通气(LMA)用于老年患者腹腔镜手术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择期行腹腔镜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n=20):Ⅰ组采用气管插管全麻,Ⅱ组采用肋缘下TAP阻滞联合LMA全麻、并控制呼吸,Ⅲ组采用肋缘下TAP阻滞联合LMA全麻、并保留自主呼吸。比较三组患者术中呼吸参数、应激反应和全麻药用量,记录术后镇痛药用量和拔气管导管/喉罩时间、麻醉后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康复指标。结果与Ⅰ组比较,Ⅱ组和Ⅲ组术中的气道峰压更低,全麻药和术后镇痛药的用量更少,拔气管导管/喉罩时间、PACU停留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更短(P均<0.05);Ⅲ组的气道峰压、潮气量、拔气管导管/喉罩时间和PACU停留时间低于Ⅱ组(P<0.05)。围术期应激反应(血糖和乳酸)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3例患者术中因松效果不满意(2例)或自主呼吸通气不足(1例)改为控制呼吸,麻醉方案成功17例。结论TAP阻滞联合LMA全麻控制呼吸或保留自主呼吸,可作为老年患者腹腔镜手术的理想麻醉方法,能有效控制手术应激和加快术后恢复,并有肺功能保护作用。

  • 标签: 腹腔镜检查 老年人 腹横肌平面阻滞 喉罩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平面(TAP)阻滞在肥胖产妇行剖宫产手术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于阳江市人民医院行剖宫产手术的肥胖产妇共50例,随机分为处理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处理组术前应用超声引导下腹平面阻滞,每侧注射0.375%的罗哌卡因20 ml,对照组常规治疗;对比两组产妇术后24 h、48 h通过自控静脉镇痛给予的舒芬太尼剂量,记录初次追加镇痛的时间,对比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的疼痛评分、Ramsay镇静和BCS舒适度评分,记录两组的不良反应。结果处理组自控静脉镇痛中24 h、48 h的舒芬太尼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处理组术后首次追加镇痛时间显著大于对照(P<0.01),且处理组术后4 h、8 h、12 h、24 h和48 h其静息及活动时的疼痛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处理组术后12 h和24 h的BCS舒适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术后的Ramsay镇静和PONV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P阻滞在肥胖产妇行剖宫产术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能显著提高产妇的术后舒适度,安全性良好。

  • 标签: 腹横肌平面阻滞 肥胖 产妇 剖宫产 镇痛 舒适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椎旁神经阻滞(thoracic paravertebral nerve block, TPVB)与多点肋缘下腹平面阻滞(transverse abdominal plane block, TAPB)在开肝脏手术术后镇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拟行开肝脏手术的患者60例(手术切口均为经典反"L"型切口),ASA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TPVB组(TP组)和多点肋缘下TAPB组(TA组),每组30例。两组均在术前行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TP组行双侧T7-T8和T8-T9 TPVB, TA组行双侧肋缘下和经典肋缘与髂前上棘之间的TAPB,共4个阻滞点。记录并比较两组阻滞操作时间,记录切皮前(T0)、切皮后(T1)、上腔静脉阻断时(T2)、肝切除时(T3)、缝皮时(T4)的MAP和心率,记录手术时间、术中液体入量、瑞芬太尼消耗量、术后PACU停留时间,记录术后即刻(患者拔管苏醒后,可进行正常语言交流)、术后2h、术后6h的静息及运动VAS评分,记录术后6h内给予阿片类药物的例数、术后第1次给予阿片类药物的时间。结果TA组的阻滞操作时间短于TP组(P<0.05)。两组患者T0时MAP和心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在T1、T3、T4时TP组的MAP和心率均低于TA组(P<0.05)。TP组术中瑞芬太尼消耗量、术后PACU停留时间、术后即刻和术后2h的静息及运动VAS评分也明显少于TA组(P<0.05),但术后第1次给予阿片类药物的时间,TP组长于TA组(P< 0.05)。其余观察指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开肝脏手术中,TPVB较多点肋缘下TAPB能提供更加平稳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减少阿片类药物的用量,提供更完善的围手术期镇痛。

  • 标签: 开腹肝脏手术 胸椎旁神经阻滞 腹横肌平面阻滞 术后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复方利多卡因胸平面阻滞(TTPB)-胸神经阻滞(PECS)-全身麻醉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优化效果。方法择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女性患者90例,年龄40~64岁,ASA分级Ⅰ或Ⅱ级,体重指数<30 kg/m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30):单纯全麻组(C组)、复方利多卡因TTPB-PECS-全身麻醉组(L组)和罗哌卡因TTPB-PECS-全身麻醉组(R组)。采用喉罩全凭静脉麻醉,L组和R组喉罩置入后依次进行PECSⅠ、PECS Ⅱ和TTPB,在上述3点分别注射0.4%复方利多卡因15、15、10 ml(L组)和0.375%罗哌卡因15、15、10 ml(R组)。术毕采用舒芬太尼行PCIA,PCA剂量2 ml/次,锁定时间15 min;VAS评分≥3分时,静脉注射舒芬太尼5 μg补救镇痛。记录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苏醒时间和拔除喉罩时间;记录拔除喉罩后10 min时Ramsay评分和术后镇痛持续时间。记录术后48 h内舒芬太尼用量、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实际按压次数比值(D1/D2比值)、补救镇痛情况和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心动过缓、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R组和L组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减少,苏醒时间和拔除喉罩时间缩短,Ramsay镇静评分降低,术后VAS评分降低,镇痛持续时间延长,D1/D2比值升高,舒芬太尼用量减少,补救镇痛率和恶心呕吐发生率降低(P<0.05);与R组比较,L组术后镇痛持续时间延长,D1/D2比值升高,舒芬太尼用量减少,补救镇痛率降低(P<0.05)。结论相对于单纯全身麻醉而言,复方利多卡因TTPB-PECS-全身麻醉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有助于实现低阿片类药物麻醉模式,更有利于抑制术后痛敏反应和促进术后早期恢复,且其优化效果较罗哌卡因更显著。

  • 标签: 利多卡因 胸肌 胸神经 神经传导阻滞 麻醉,全身 乳腺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平面阻滞联合右美托咪啶对全身麻醉(全麻)剖宫产术后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0年9月长沙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20例全麻剖宫产产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右美托咪啶组(D组),平面阻滞组(T组),平面阻滞联合右美托咪啶(TD组)和对照组(C组)。所有产妇切口处行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采用丙泊酚和罗库溴铵全麻诱导,剖出胎儿后,静脉输注舒芬太尼和咪达唑仑,泵注丙泊酚维持麻醉。同时D组和TD组泵注右美托咪啶,T组和C组泵注生理盐水。T组和TD组缝合后鞘后,放置细导管至两侧腹筋膜处,各注入0.33%罗哌卡因10 ml。术毕送麻醉复苏室(PACU)。记录术毕至拔除气管导管的时间,记录术前(T1)、诱导后(T2)、术毕(T3)、拔管时(T4)、拔管后10min(T5)及出PACU时(T6)六个时间点的HR、平均动脉压(MAP),记录T4、T5、T6时的Steward苏醒评分,记录拔管时躁动情况[镇静-躁动评分(SAS评分)]、PACU停留时间及疼痛VAS评分。结果T4、T5、T6时C组HR、MAP高于其他三组(P<0.05);四组在T4、T5、T6时Steward苏醒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TD组SAS评分[(4.0±0.4)分]最低,术毕至拔管时间[(10.1±1.5)min]和PACU停留时间[(21±4.2)min]最短(P<0.05),术后TD组[(0.5±0.5)分]和T组[(1.1±0.4)分]VAS评分低于D组[(4.1±0.3)分]和C组[(5.3±0.5)分](P<0.05)。结论全麻剖宫产产妇术中腹平面阻滞联合应用右美托咪啶术后苏醒质量较好。

  • 标签: 右美托咪啶 腹横肌平面阻滞 麻醉,全身 剖宫产术 麻醉苏醒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平面阻滞联合右美托咪啶对全身麻醉(全麻)剖宫产术后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0年9月长沙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20例全麻剖宫产产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右美托咪啶组(D组),平面阻滞组(T组),平面阻滞联合右美托咪啶(TD组)和对照组(C组)。所有产妇切口处行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采用丙泊酚和罗库溴铵全麻诱导,剖出胎儿后,静脉输注舒芬太尼和咪达唑仑,泵注丙泊酚维持麻醉。同时D组和TD组泵注右美托咪啶,T组和C组泵注生理盐水。T组和TD组缝合后鞘后,放置细导管至两侧腹筋膜处,各注入0.33%罗哌卡因10 ml。术毕送麻醉复苏室(PACU)。记录术毕至拔除气管导管的时间,记录术前(T1)、诱导后(T2)、术毕(T3)、拔管时(T4)、拔管后10min(T5)及出PACU时(T6)六个时间点的HR、平均动脉压(MAP),记录T4、T5、T6时的Steward苏醒评分,记录拔管时躁动情况[镇静-躁动评分(SAS评分)]、PACU停留时间及疼痛VAS评分。结果T4、T5、T6时C组HR、MAP高于其他三组(P<0.05);四组在T4、T5、T6时Steward苏醒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TD组SAS评分[(4.0±0.4)分]最低,术毕至拔管时间[(10.1±1.5)min]和PACU停留时间[(21±4.2)min]最短(P<0.05),术后TD组[(0.5±0.5)分]和T组[(1.1±0.4)分]VAS评分低于D组[(4.1±0.3)分]和C组[(5.3±0.5)分](P<0.05)。结论全麻剖宫产产妇术中腹平面阻滞联合应用右美托咪啶术后苏醒质量较好。

  • 标签: 右美托咪啶 腹横肌平面阻滞 麻醉,全身 剖宫产术 麻醉苏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腹平面阻滞(TAPB)联合阻滞(RSB)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6月东部战区总医院择期行全凭静脉麻醉下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120例。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全凭静脉麻醉组(C组)、全凭静脉麻醉复合TAPB组(T组)、全凭静脉麻醉复合RSB组(R组)、全凭静脉麻醉复合TAPB和RSB组(S组),每组30例。比较四组麻醉药(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术后48 h静息状态下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变化、术后48 h镇痛泵按压次数、麻醉满意度评分及苏醒期躁动发生率。结果S组瑞芬太尼用量、丙泊酚用量和术后48 h镇痛泵按压次数明显少于T组、R组和C组[(1.09 ± 0.23) mg比(1.49 ± 0.21)、(1.47 ± 0.26)和(1.48 ± 0.23) mg,(543.53 ± 41.78) mg比(618.96 ± 37.21)、(598.67 ± 37.86)和(607.87 ± 36.93) mg,(3.52 ± 2.03)次比(5.47 ± 1.83)、(6.63 ± 2.08)和(9.77 ± 2.16)次],麻醉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R组和C组[(18.13 ± 3.22)分比(21.43 ± 2.42)和(21.44 ± 2.5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组拔管时及术后12、24、48 h静息状态下VAS明显低于C组和R组,术后12、24、48 h静息状态下VAS明显低于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6.67%(2/30)比26.67%(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PB联合RSB可减少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中麻醉药用量,降低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减轻围手术期疼痛,效果优于全凭静脉麻醉及全凭静脉麻醉复合TAPB或RSB。

  • 标签: 神经传导阻滞 腹肌 子宫切除术 腹腔镜 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腹平面阻滞(TAPB)联合阻滞(RSB)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6月东部战区总医院择期行全凭静脉麻醉下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120例。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全凭静脉麻醉组(C组)、全凭静脉麻醉复合TAPB组(T组)、全凭静脉麻醉复合RSB组(R组)、全凭静脉麻醉复合TAPB和RSB组(S组),每组30例。比较四组麻醉药(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术后48 h静息状态下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变化、术后48 h镇痛泵按压次数、麻醉满意度评分及苏醒期躁动发生率。结果S组瑞芬太尼用量、丙泊酚用量和术后48 h镇痛泵按压次数明显少于T组、R组和C组[(1.09 ± 0.23) mg比(1.49 ± 0.21)、(1.47 ± 0.26)和(1.48 ± 0.23) mg,(543.53 ± 41.78) mg比(618.96 ± 37.21)、(598.67 ± 37.86)和(607.87 ± 36.93) mg,(3.52 ± 2.03)次比(5.47 ± 1.83)、(6.63 ± 2.08)和(9.77 ± 2.16)次],麻醉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R组和C组[(18.13 ± 3.22)分比(21.43 ± 2.42)和(21.44 ± 2.5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组拔管时及术后12、24、48 h静息状态下VAS明显低于C组和R组,术后12、24、48 h静息状态下VAS明显低于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6.67%(2/30)比26.67%(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PB联合RSB可减少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中麻醉药用量,降低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减轻围手术期疼痛,效果优于全凭静脉麻醉及全凭静脉麻醉复合TAPB或RSB。

  • 标签: 神经传导阻滞 腹肌 子宫切除术 腹腔镜 镇痛
  • 作者: 罗杰 张云芳 曾德望 肖洁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21年第05期
  • 机构: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 510120 现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花都医院(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南方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肾病学科 510800,南方医科大学附属花都医院(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南方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肾病学科 510800,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 51012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肋缘下入路(mLS)行平面阻滞(TAPB)联合阻滞(RSB)用于外科切开法腹膜透析置管术(PDC)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拟行择期PDC慢性肾脏病5期患者40例,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采用mLS行TAPB联合RSB 13例(TAPB联合RSB组),侧边入路联合臀部入路(LP)行TAPB 13例(TAPB组),局部麻醉(LA)14例(LA组)。记录切皮(T0)、分离(T1)、置入腹膜透析导管(T2)和缝合皮肤及做皮下隧道(T3)时平均动脉压、心率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手术和麻醉操作总时间、补救麻醉例数、手术医生对麻醉满意度及手术和麻醉相关并发症。结果TAPB联合RSB组和TAPB组T0~T3 VAS明显低于LA组[(1.92 ± 0.95)和(3.00 ± 1.08)分比(5.07 ± 0.62)分、(1.31 ± 0.63)和(2.54 ± 0.66)分比(3.86 ± 0.77)分、(0.85 ± 0.69)和(1.77 ± 0.93)分比(3.71 ± 0.61)分、(1.38 ± 0.77)和(1.38 ± 0.87)分比(3.64 ± 0.17)分],TAPB联合RSB组T1 VAS明显低于TAP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APB联合RSB组和TAPB组T0~T3手术医生对麻醉满意度均明显高于LA组[(3.12 ± 0.76)和(3.11 ± 0.65)分比(2.09 ± 0.61)分、(3.09 ± 0.82)和(2.68 ± 0.75)分比(1.99 ± 0.66)分、(3.35 ± 0.82)和(3.31 ± 0.75)分比(2.37 ± 0.73)分、(3.02 ± 0.82)和(3.01 ± 0.75)分比(2.35 ± 0.63)分],TAPB联合RSB组T1手术医生对麻醉满意度明显高于TAP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A组术中2例需要实施补救麻醉。TAPB联合RSB组手术和麻醉操作总时间明显短于TAPB组和LA组[(45.08 ± 9.62)min比(74.46 ± 7.29)和(69.71 ± 13.25)min],LA组明显短于TAP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均未观察到手术或麻醉相关并发症。结论采用mLS行TAPB联合RSB用于外科切开法PDC,术中麻醉效果确切,操作用时短,手术医生满意度高,血压和心率平稳,安全性高。

  • 标签: 腹膜透析 麻醉,局部 神经传导阻滞 导管,留置
  • 作者: 罗杰 张云芳 曾德望 肖洁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5-30
  • 出处:《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21年第05期
  • 机构: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 510120 现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花都医院(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南方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肾病学科 510800,南方医科大学附属花都医院(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南方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肾病学科 510800,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 51012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肋缘下入路(mLS)行平面阻滞(TAPB)联合阻滞(RSB)用于外科切开法腹膜透析置管术(PDC)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拟行择期PDC慢性肾脏病5期患者40例,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采用mLS行TAPB联合RSB 13例(TAPB联合RSB组),侧边入路联合臀部入路(LP)行TAPB 13例(TAPB组),局部麻醉(LA)14例(LA组)。记录切皮(T0)、分离(T1)、置入腹膜透析导管(T2)和缝合皮肤及做皮下隧道(T3)时平均动脉压、心率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手术和麻醉操作总时间、补救麻醉例数、手术医生对麻醉满意度及手术和麻醉相关并发症。结果TAPB联合RSB组和TAPB组T0~T3 VAS明显低于LA组[(1.92 ± 0.95)和(3.00 ± 1.08)分比(5.07 ± 0.62)分、(1.31 ± 0.63)和(2.54 ± 0.66)分比(3.86 ± 0.77)分、(0.85 ± 0.69)和(1.77 ± 0.93)分比(3.71 ± 0.61)分、(1.38 ± 0.77)和(1.38 ± 0.87)分比(3.64 ± 0.17)分],TAPB联合RSB组T1 VAS明显低于TAP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APB联合RSB组和TAPB组T0~T3手术医生对麻醉满意度均明显高于LA组[(3.12 ± 0.76)和(3.11 ± 0.65)分比(2.09 ± 0.61)分、(3.09 ± 0.82)和(2.68 ± 0.75)分比(1.99 ± 0.66)分、(3.35 ± 0.82)和(3.31 ± 0.75)分比(2.37 ± 0.73)分、(3.02 ± 0.82)和(3.01 ± 0.75)分比(2.35 ± 0.63)分],TAPB联合RSB组T1手术医生对麻醉满意度明显高于TAP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A组术中2例需要实施补救麻醉。TAPB联合RSB组手术和麻醉操作总时间明显短于TAPB组和LA组[(45.08 ± 9.62)min比(74.46 ± 7.29)和(69.71 ± 13.25)min],LA组明显短于TAP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均未观察到手术或麻醉相关并发症。结论采用mLS行TAPB联合RSB用于外科切开法PDC,术中麻醉效果确切,操作用时短,手术医生满意度高,血压和心率平稳,安全性高。

  • 标签: 腹膜透析 麻醉,局部 神经传导阻滞 导管,留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平面(TAP)阻滞联合静脉麻醉在老年患者腹股沟疝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南石医院收治的腹股沟疝老年患者104例,根据手术麻醉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椎管内麻醉复合静脉麻醉)和观察组(罗哌卡因TAP阻滞联合静脉麻醉),每组52例。比较两组麻醉前、麻醉诱导后10 min、手术结束时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以及术后镇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后24 h内镇痛药物应用情况。结果由麻醉前至麻醉诱导后10 min、手术结束时,两组MAP、HR逐渐降低,但观察组麻醉诱导后10 min、手术结束时MAP和HR高于对照组(F=3.28、4.82,P均<0.05)。术后6、8、12 h,两组VAS评分随时间延长依次减少(U=125.49,P<0.05,P调整后<0.017)。术后24 h内,观察组镇痛泵按压次数、镇痛药物总剂量均少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罗哌卡因TAP阻滞联合静脉麻醉可稳定老年腹股沟疝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缓解术后疼痛,减少术后镇痛药物剂量。

  • 标签: 腹股沟疝 罗哌卡因 腹横肌平面阻滞 静脉麻醉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右美托咪定滴鼻联合平面(TAP)及髂下-髂腹股沟(ⅢH)神经阻滞对行全身麻醉疝手术患者的疗效及血流动力学等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3月于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1例行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患者。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41例患者采用常规全身麻醉方式,研究组40例患者均在全身麻醉治疗基础上联合右美托咪定滴鼻联合TAP-ⅢH神经阻滞治疗。检测所有患者的麻醉相关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应激反应指标以及生活质量评分。计量资料及计数资料分别用t检验及连续校正卡方检验。结果术后研究组患者的丙泊酚用量、瑞芬太尼用量、术后视觉模拟评分、躁动现象等麻醉相关指标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242,29.361,15.233;P<0.05;χ2=4.336,P<0.05)。T2时研究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应激反应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 2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较好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右美托咪定滴鼻联合TAP-ⅢH神经阻滞对行全身麻醉疝手术患者的疗效更为显著,同时可减轻患者的应激反应并能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最终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滴鼻 腹横肌平面神经阻滞 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 血流动力学 应激反应
  • 简介:摘要疼痛是导致应激的重要因素之一。合理的围术期疼痛管理有利于减少外科手术导致的应激,减少由疼痛引起的不良事件,加快术后恢复进程,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成本,是加速外科康复(ERAS)理念强调的重要内容之一。平面阻滞是区域神经阻滞的一种,操作简单,成功率高,镇痛效果可靠,广泛地应用于腹部手术疼痛管理,在ERAS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对平面阻滞解剖基础、临床应用、阻滞效果影响因素及局限性等方面进行综述,为优化腹部肿瘤患者围术期疼痛管理提供参考。

  • 标签: 腹部肿瘤 疼痛 麻醉和镇痛 腹横肌平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浓度舒芬太尼联合平面阻滞对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福田)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择期在椎管内麻醉下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共150例,年龄21~35岁,身高151~169 cm,体质量54~75 kg,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B组和C组,分别予0.25 μg/ml、0.50 μg/ml和1.00 μg/ml舒芬太尼行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联合平面(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TAP)阻滞。观察和记录剖宫产术后2、6、12、24、48 h的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记录48 h内按泵次数、舒芬太尼使用总体积及总质量;记录镇痛48 h内头晕、恶心呕吐、皮肤瘙痒、未排气、尿潴留和TAP阻滞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卡方检验等统计学方法统计数据。结果3组产妇按泵次数和舒芬太尼总体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B和C组舒芬太尼总质量分别为(17.59±3.65)μg、(33.35±6.30)μg、(65.39±6.98)μg,逐渐增多(F=123.24,P<0.001)。3组产妇术后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B和C组未排气的发生率分别为6.2%(3/48)、8.5%(4/47)、22.4%(11/49),与A和B组相比,C组未排气的发生率升高(χ2=6.951,P=0.031),其余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TAP阻滞后PCIA中舒芬太尼浓度为0.25~0.50 μg/ml时镇痛效果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 标签: 剖宫产 术后镇痛 腹横肌平面阻滞 舒芬太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腹平面阻滞(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 block, TAPB)与腰方阻滞(quadratus lumborum block, QLB)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5例):TAPB组和QLB组。术后患者清醒并拔除气管导管后分别行TAPB和QLB,两组均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 PCIA),术中记录手术时间、失血量、补液量、瑞芬太尼消耗量及使用阿托品的患者例数;观察两组冷感觉消失的平面;记录术后0~6 h、6~12 h、12~24 h及24~48 h PCIA按压次数及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补液量、瑞芬太尼消耗量及使用阿托品的患者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APB组多数患者冷感觉消失的平面在T10~L1 ,QLB组多数患者冷感觉消失的平面在T7~L1;与TAPB组比较,QLB组患者术后0~6 h、6~12 h和12~24 h时段PCIA按压次数明显减少(P<0.05),术后恶心呕吐、眩晕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 0.05)。结论与TAPB相比,QLB可以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提供更好的镇痛效果,且镇痛持续时间更长。

  • 标签: 结直肠癌 腹腔镜治疗 腹横肌平面阻滞 腰方肌阻滞 术后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连续平面阻滞(CTAP)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在腹部外科术后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以"连续平面阻滞,连续筋膜阻滞,病人自控镇痛,continuous/modified,transversus/transverse abdominis plane block,TAP block,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A/PCIA/IV-PCA"等为检索关键词,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NKI等数据库从建库以来至2021年2月的中英文文献。按照镇痛治疗方法分为连续平面阻滞组(CTAP组)及患者自控静脉镇痛组(PCIA组)。使用Review Manager 5.4软件,对腹部外科术后恶心呕吐、头晕、疼痛评分、康复情况等结局指标进行Meta分析。计数资料使用风险比(RR)合并统计量,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Mean±SD)合并统计量。使用I2评价研究的异质性,使用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文献检索结果:纳入6项随机对照试验,其中英文研究2篇,中文研究4篇,共包括479例患者。(2)Meta分析结果:与PCIA组相比,CTAP组术后恶心呕吐(RR=0.22,95%CI:0.08~0.62,P<0.01)、头晕(RR=0.27,95%CI:0.09~0.79,P=0.02)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术后24 h(MD=-0.75,95%CI:-1.42~-0.08,P=0.03)、48 h(MD=-0.68,95%CI:-1.05~-0.31,P<0.001)活动状态时的疼痛评分较低,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MD=-0.49,95%CI:-0.69~-0.30,P<0.001)和首次排气时间(MD=-10.47,95%CI:-13.53~-7.41,P<0.001)较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术后24 h(MD=-0.25,95%CI:-0.57~0.08,P=0.14)、48 h(MD=-0.15,95%CI:-0.39~0.09,P=0.22)静息状态时的疼痛评分及住院时间(MD=-1.01,95%CI:-2.28~0.26,P=0.12)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连续平面阻滞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镇痛方式,更符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可推荐其作为一种患者自控静脉镇痛的替代方法。

  • 标签: 腹部 外科手术 神经传导阻滞 Meta分析 镇痛,病人控制 加速康复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平面阻滞在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术后快速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行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100例,年龄≥45岁,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T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各50例。T组患者全身麻醉后行患侧腹平面阻滞(TAPB),给予0.375%罗哌卡因20 ml。记录所有患者术后2 h(T1)、6 h(T2)、12 h(T3)、24 h(T4)、3 d(T5)静息和运动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记录术中镇静药物和镇痛药物使用量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记录术前、术后1、3、7 d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分结果和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结果。结果T组患者术后T1、T2、T3、T4时点静息和运动VAS评分显著低于C组(P<0.05),T5时点运动VAS评分显著低于C组(P<0.05);T组患者术中镇静药物、镇痛药物使用量较C组显著减少(P<0.05),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也显著降低(P<0.05);T组患者术后1 d HADS评分显著低于C组(P<0.05);T组患者术后1、3 d MMSE评分均显著低于C组(P<0.05)。结论TAPB可安全应用于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提供完善的术后镇痛效果,同时减少术后不良情绪的发生,预防术后认知水平的下降,符合术后快速康复的理念。

  • 标签: 疝,腹股沟 疝修补术 腹横肌平面阻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平面阻滞(TAPB)复合右美托咪定(DEX)对老年腹股沟斜疝手术患者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9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44例老年腹股沟斜疝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22例)和观察组(22例),2组均行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其中对照组术中给予局部浸润麻醉,观察组术中给予TAPB复合DEX麻醉。比较2组麻醉效果及麻醉起效、持续时间;对比2组麻醉后2 h的神经阻滞、镇痛及镇静评分;统计2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45%,高于对照组的77.27%(P<0.05)。观察组感觉神经阻滞、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维持时间均长于对照组(P<0.05)。麻醉后2 h,2组Bromage、Ramsay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Prince-Henry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09%,低于对照组的36.36%(P<0.05)。结论TAPB复合DEX对老年腹股沟斜疝手术患者镇痛作用较好,可提高其麻醉效果,且具有较高安全性。

  • 标签: 腹股沟斜疝 腹横肌平面阻滞 右美托咪定 镇痛 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