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药物胸腔内注入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滨州市人民医院2014年6月至2017年3月治疗的恶性胸腔积液患者214例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单纯引流组26例、顺铂组55例、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组58例、榄香烯乳组30例、红霉素组45例,比较各组患者近期治疗效果、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住院费用及远期生存情况。结果单纯引流组、顺铂组、恩度组、榄香烯乳组、红霉素组近期总有效率分别为23.1%(6/26)、49.1%(27/55)、70.7%(41/58)、46.7%(14/30)、73.3%(33/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20,P<0.05),恩度组、红霉素组的近期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其他组;单纯引流组、顺铂组、恩度组、榄香烯乳组、红霉素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好转率分别为30.8%、58.2%、84.5%、56.7%、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20,P<0.05),恩度组、红霉素组好转率均明显高于其他组别;恩度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仅少数患者出现胸痛、乏力、恶心、发热等(其发生率分别为3.4%、8.6%、5.1%、3.4%),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40、10.40、36.60、15.00,均P<0.05)。恩度组治疗费用[(3 863.2±163.3)元]明显高于其他组(F=124.48,P<0.05);单纯引流组、顺铂组、恩度组、榄香烯乳组、红霉素组1年生存率分别为11.5%、32.7%、65.5%、36.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70,P<0.05),两年生存率分别为3.8%、5.5%、13.8%、6.7%、1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28,P=0.26);四组注入药物患者的生存期均高于单纯引流组(F=54.40,P<0.05),恩度组及红霉素组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结论胸腔内注入恩度或红霉素可明显提高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近期疗效及远期生存率,并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注入红霉素住院费用较低,但胸痛、发热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注入恩度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但治疗费用较高。

  • 标签: 胸腔积液,恶性 引流术 注射,胸腔内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 顺铂 榄香烯乳注射液 红霉素 疗效比较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胸腔热灌注化疗治疗恶性胸腔积液(MPE)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外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之日至2020年9月1日,纳入胸腔热灌注化疗与灌注化疗治疗MPE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RCT),再对本研究纳入的RCT进行方法学文献质量评价,使用Revman 5.0和Stata 14.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次研究总共包含有23项研究,共有1 624例患者,胸腔热灌注化疗组(观察组)815例,胸腔灌注化疗组(对照组)809例。Meta分析结果证明:胸腔热灌注化疗组治疗MPE在治疗效果(OR=3.92,95% CI:3.07,5.00,P<0.001)、消化道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OR=0.71,95% CI:0.53,0.96,P=0.02)、骨髓抑制(OR=0.54,95% CI:0.40,0.73,P<0.001)等方面均优于胸腔灌注化疗组。结论就治疗MPE的疗效上及安全性而言,热灌注化疗均优于胸腔灌注化疗。然而,本次研究受到文献质量的限制,具有其局限性,因此仍需研究设计更严谨的、大样本的随机临床试验研究来证明。

  • 标签: 胸腔积液,恶性 胸腔灌注化疗 胸腔热灌注化疗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胸腔热灌注化疗治疗恶性胸腔积液(MPE)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外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之日至2020年9月1日,纳入胸腔热灌注化疗与灌注化疗治疗MPE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RCT),再对本研究纳入的RCT进行方法学文献质量评价,使用Revman 5.0和Stata 14.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次研究总共包含有23项研究,共有1 624例患者,胸腔热灌注化疗组(观察组)815例,胸腔灌注化疗组(对照组)809例。Meta分析结果证明:胸腔热灌注化疗组治疗MPE在治疗效果(OR=3.92,95% CI:3.07,5.00,P<0.001)、消化道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OR=0.71,95% CI:0.53,0.96,P=0.02)、骨髓抑制(OR=0.54,95% CI:0.40,0.73,P<0.001)等方面均优于胸腔灌注化疗组。结论就治疗MPE的疗效上及安全性而言,热灌注化疗均优于胸腔灌注化疗。然而,本次研究受到文献质量的限制,具有其局限性,因此仍需研究设计更严谨的、大样本的随机临床试验研究来证明。

  • 标签: 胸腔积液,恶性 胸腔灌注化疗 胸腔热灌注化疗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恶性胸腔积液(胸水)的病理类型、组织来源及临床特点。方法选取启东市人民医院2017年5月至2019年10月经液基细胞学检查发现异型细胞后制成细胞块并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明确诊断为恶性胸水的细胞块105例,分析病理形态特征、免疫组织化学特点及临床特点。结果胸水恶性细胞经免疫组化证实为肺腺癌来源的共94例,占89.52%,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天冬氨酸蛋白酶A(Napsin A)、癌胚抗原(CEA)阳性;肺小细胞癌来源1例,占0.95%,神经细胞黏附分子1(CD56)、突触素(Syn)阳性;肺鳞状细胞癌来源2例,占1.90%,细胞角蛋白5/6(CK5/6)、P40阳性;卵巢来源腺癌1例,占0.95%,癌抗原125(CA125)阳性;乳腺来源腺癌4例,占3.81%,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囊泡病液蛋白15(GCDFP-15)阳性;胃肠道来源腺癌2例,占1.90%,肠特异性转录因子2(CDX-2)阳性;胰腺来源腺癌1例,占0.95%,癌抗原19-9(CA199)阳性。结论肺腺癌是引起恶性胸水的最常见原因,TTF-1、NapsinA、CEA对于肺腺癌来源的肿瘤细胞呈阳性表达,3种标志物联合应用有助于明确诊断,同时应与其他类型肺癌及其他部位来源的肿瘤鉴别。

  • 标签: 胸腔积液,恶性 肺肿瘤 腺癌 免疫组织化学 组织细胞学制备技术 肿瘤标记,生物学 诊断,鉴别 病理学,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胸腔积液中白细胞介素27(IL-27)浓度对于结核性胸腔积液(TPE)和恶性胸腔积液(MPE)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纳入2015~2018年收住北京朝阳医院诊断为TPE或MPE的患者,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胸腔积液及血浆中IL-27浓度。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获取胸腔积液中IL-27的浓度、胸腔积液与血浆IL-27浓度的差值和比值的诊断价值。结果143例患者中TPE组78例,MPE组65例。TPE患者中胸腔积液IL-27浓度显著高于MPE患者,胸腔积液IL-27诊断TPE的诊断界值为499.71 ng/L,敏感度为93.6%,特异度为95.4%,曲线下面积为0.952(95%CI:0.913~0.991),Z统计分析显示,胸腔积液与血浆IL-27浓度差值和比值的诊断价值不高于胸腔积液IL-27浓度。结论胸腔积液IL-27浓度是鉴别TPE和MPE的理想生物标志物。

  • 标签: 胸腔积液,恶性 白细胞介素27 结核性胸腔积液
  • 简介:摘要恶性黑色素瘤发病率逐年递增,但以胸腔积液为首发表现至呼吸科就诊相对少见。2021年10月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发现1例,报道如下。

  • 标签: 恶性黑色素瘤 胸腔积液 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自拟逐水方外敷联合胸腔热灌注的疗效及安全性,为该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临床研究,将48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4例,自拟逐水方外敷联合胸腔热灌注治疗)和对照组(24例,单纯胸腔热灌注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疗效、卡氏评分和安全性。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0.83%,观察组有效率为87.50%,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27);治疗后两组卡氏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升高显著(P=0.015);对照组58.33%的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观察组33.33%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P<0.05);对照组54.17%的患者出现骨髓抑制,观察组25.00%患者出现骨髓抑制(P<0.001);对照组25%患者出现肾功能异常,观察组未出现明显肾功能异常(P<0.05);对照组发热率33.33%,观察组发热率12.50%(P>0.05);对照组41.67%患者出现胸痛,观察组12.5%患者出现胸痛(P<0.05);对照组58.33%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观察组29.17%患者出现恶心呕吐(P<0.05);治疗后两组均未出现明显心电图异常。结论自拟逐水方外敷联合胸腔热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

  • 标签: 胸腔积液,恶性 逐水方 热灌注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自拟逐水方外敷联合胸腔热灌注的疗效及安全性,为该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临床研究,将48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4例,自拟逐水方外敷联合胸腔热灌注治疗)和对照组(24例,单纯胸腔热灌注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疗效、卡氏评分和安全性。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0.83%,观察组有效率为87.50%,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27);治疗后两组卡氏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升高显著(P=0.015);对照组58.33%的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观察组33.33%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P<0.05);对照组54.17%的患者出现骨髓抑制,观察组25.00%患者出现骨髓抑制(P<0.001);对照组25%患者出现肾功能异常,观察组未出现明显肾功能异常(P<0.05);对照组发热率33.33%,观察组发热率12.50%(P>0.05);对照组41.67%患者出现胸痛,观察组12.5%患者出现胸痛(P<0.05);对照组58.33%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观察组29.17%患者出现恶心呕吐(P<0.05);治疗后两组均未出现明显心电图异常。结论自拟逐水方外敷联合胸腔热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

  • 标签: 胸腔积液,恶性 逐水方 热灌注化疗
  • 简介:摘要为了观察内科胸腔镜在无胸腔积液或少量胸腔积液胸膜疾病患者中的诊断价值及安全性,本研究分析10例患者的临床表现、手术过程和病理结果,结果显示无胸腔积液患者4例,少量胸腔积液患者6例,9例患者术后获得明确的病理诊断,术中及术后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内科胸腔镜可用于无胸腔积液或少量胸腔积液的胸膜疾病患者。对于无胸膜粘连者,术前通过胸部CT评估穿刺点位置,具有较高诊断价值及安全性。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顺铂序贯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2月茂名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小口径导管微创引流联合顺铂胸腔灌注,研究组给予小口径导管微创引流联合顺铂序贯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胸腔灌注。比较两组患者疗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疼痛程度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0%(36/40)比75%(3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4,P<0.05)。治疗后研究组胸腔积液及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304±106)pg/ml比(598±159)pg/ml,(103±43)pg/ml比(189±49)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62,P<0.001;t=6.23,P<0.001)。治疗后研究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3.7±0.3)分比(4.4±0.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0,P<0.05)。两组患者胸痛、发热、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顺铂序贯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胸腔灌注联合小口径导管微创引流能有效改善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临床症状,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减轻患者疼痛,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 标签: 胸腔积液,恶性 顺铂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胸腔灌注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结核性与恶性胸腔积液内科胸腔镜下的特征及常见危险因素、临床表现的差异,为不明原因胸腔积液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呼吸科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胸腔积液待查"的90例患者临床资料,均因病因不明行内科胸腔镜下胸膜活检,按病理结果分为结核组与恶性组,对比分析2组镜下特征和常见危险因素、临床表现等指标。结果90例患者经胸腔镜和病理检查明确诊断85例,确诊率为94.4%,其中结核性胸腔积液40例,恶性胸腔积液36例。结核组镜下表现以胸膜充血水肿、广泛粘连、胸膜均匀一致小结节为主(χ2值分别为23.175、7.361、6.064,P值均<0.05);恶性组镜下表现以胸膜增生增厚、大小不等结节、白斑样改变、肿块为主(χ2值分别为23.095、8.717、11.577、5.127,P值均<0.05)。单因素回归分析:发热、体质量减轻对结核性胸腔积液诊断有意义;年龄>40岁、气促、病程>1个月、吸烟指数>400年支及血性胸腔积液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有提示意义。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热和体质量减轻是结核性胸腔积液的特征性表现;年龄>40岁、病程>1个月、吸烟指数>400年支和血性胸腔积液恶性胸腔积液诊断有较大价值。结论内科胸腔镜是确诊不明原因胸腔积液的有效检查方法,恶性胸腔积液和结核性胸腔积液是最常见的病因。危险因素、临床表现等指标及内镜下特征性表现对结核性与恶性胸腔积液鉴别有较大提示意义。

  • 标签: 内科胸腔镜 结核性胸腔积液 胸腔积液,恶性 镜下表现
  • 作者: 罗秀丽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28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2023年第13期
  • 机构:四川省威远县中医医院,四川内江641000
  • 简介:在出现胸腔积液之后一定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同时还要做好相应护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治疗效果,有效改善预后。

  • 标签: 胸腔积液;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内科胸腔镜下氩气刀联合碘伏胸膜固定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20年5月在本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的54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18例行胸腔镜下氩气刀联合碘伏胸膜固定术(观察组),36例行胸腔闭式引流后注入顺铂胸膜固定术(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和安全性。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44%(17/18)和52.78%(19/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0.00%(9/18)和41.67%(15/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科胸腔镜下氩气刀联合碘伏胸膜固定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具有疗效高、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胸膜固定术 碘伏 氩气刀 内科胸腔镜 胸腔积液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分析伴恶性胸腔积液(MPE)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原发灶放疗相关因素对生存影响。方法2007—2019年间经病理学证实、初治的伴MPE的NSCLC共256例,其中117例纳入分析。按放疗剂量<63 Gy与≥63 Gy分为2个组,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均衡组间混杂因素(卡钳值=0.1)。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并log-rank单因素分析,Cox模型多因素分析放疗相关因素对总生存(OS)影响。结果原发灶放疗可延长OS(P<0.001),且随剂量36.0~44.1 Gy、45.0~62.1 Gy、63.0~71.1 Gy提高OS延长(P<0.001),中位生存期分别为5、13、18个月。匹配前单因素分析显示原发灶剂量≥63 Gy、大体肿瘤体积<157.7 cm3、引流区淋巴结转移≤5站的OS延长(均P<0.05),T4N3期较其他期患者OS降低(P=0.018);匹配后单因素分析显示原发灶剂量≥63 Gy的OS仍延长(P=0.013),≤5站引流区淋巴结转移OS呈延长趋势(P=0.098)。匹配前多因素分析显示原发灶放疗剂量≥63 Gy是延长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HR=0.566,95%CI为0.368~0.871,P=0.010),GTV<157.7 cm3有延长OS趋势(HR=0.679,95%CI为0.450~1.024,P=0.065);匹配后多因素分析显示原发灶放疗剂量≥63 Gy仍是延长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HR=0.547,95%CI为0.333~0.899,P=0.017)。3级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和放射性肺炎分别为9.4%、5.1%,无≥4级不良反应。结论MPE-NSCLC在胸腔积液可控的前提下,原发灶放疗剂量对延长OS可能起关键作用。

  • 标签: 恶性胸腔积液 肺肿瘤/放射疗法 放射疗法,调强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恶性胸膜间皮瘤(MPM)合并肺结核/结核性胸腔积液(TPE)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加强对该类疾病的认识,减少误诊误治。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2012年2月至2020年2月MPM并肺结核/TPE患者病例资料14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胸部影像特征等,以总结其特点。结果剧烈且进行性加重的胸痛为MPM合并肺结核/TPE患者突出症状;胸腔积液以黄色渗出液多见,且易出现在TPE同侧。血清/胸腔积液中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阴性,细胞角蛋白21-1片段升高。胸部CT提示MPM患侧胸膜呈不规则环形增厚,结节状增厚,掩盖了原有结核性胸膜炎征象。12例患者经CT引导下胸膜活检确诊MPM,2例经胸腔镜检查确诊MPM。结论MPM合并肺结核/TPE的患者临床表现及胸腔积液常规检查缺乏特异性。剧烈而进行性加重的胸痛症状、癌胚抗原阴性,细胞角蛋白21-1片段升高、胸膜增厚明显均提示应警惕MPM诊断;胸腔积液中腺苷脱氨酶增高提示TPE。及时行CT引导下胸膜穿刺活检术或胸腔镜检查是明确诊断的有效策略。

  • 标签: 诊断,鉴别 恶性胸膜间皮瘤 结核,肺 结核性胸腔积液
  • 简介:摘要胃肠道间质瘤(GIST)转移至浆膜腔者非常罕见。现就1例原发于胃的GIST且胸腔积液中查见GIST肿瘤细胞的病例进行分析,观察患者胸腔积液涂片的细胞学形态、细胞块及相应组织学切片的形态特点,总结GIST在浆膜腔积液中的细胞学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要点。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探讨伴恶性胸腔积液Ⅳ期NSCLC原发灶三维放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7-2018年经病理诊断、初诊的伴恶性胸腔积液Ⅳ期NSCLC198例,按治疗状况分为未治疗组45例、药物治疗组57例、放疗组96例。分析放疗组和药物组近期疗效、总生存和不良反应。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检验,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放疗组有效率为54%、无效率为46%,显著优于药物组的25%、75%(P=0.007);1、2、3、5年总生存和中位生存期放疗组分别为47%、18%、6%、1%和12个月,显著高于药物组的15%、3%、2%、0%和5个月(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增加原发灶放疗是延长生存的影响因素(P<0.001), ≥63 Gy、4~6周期化疗有延长生存趋势(P=0.063、0.071),EGFR敏感突变者放疗联合分子靶向治疗总生存显著优于联合化疗而EGFR突变未知者(P=0.007)。增加原发灶放疗未增加明显的不良反应(P>0.05)。结论伴恶性胸腔积液Ⅳ期NSCLC原发灶三维放疗可能延长患者总生存,增加三维放疗的不良反应可耐受。

  • 标签: 肺肿瘤/化学疗法 肺肿瘤/三维放射疗法 恶性胸腔积液 预后
  • 作者: 梁玉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30
  • 出处:《药物与人》2023年第9期
  • 机构:安徽省胸科医院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一病区,安徽 合肥230000
  • 简介:目的:观察分析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胸腔积液的护理干预疗效。方法:在安徽省胸科医院2019年11月-2022年5月间收治的胸腔积液患者中随机抽取4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抛硬币法等比随机分为两组,均接受胸腔闭式引流治疗,2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23例研究组接受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日均引流量少于对照组,引流时间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胸腔积液患者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围术期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促进患者康复,且能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胸腔闭式引流;胸腔积液;护理干预;并发症;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胸腔积液是多种疾病常见的并发症,其病因诊断具有挑战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胸膜与纵隔疾病学组(筹)组织专家,充分评估了胸腔积液诊断领域最新的研究结果,基于GRADE证据分级的原则,经过多次会议讨论和修订,最终形成了胸腔积液诊断的专家共识。本共识分为三章:胸腔积液的评估和检测、常见病因胸腔积液的诊断、其他类型胸腔积液的诊断。第一章主要推荐意见如下:(1)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怀疑为胸腔积液的患者,推荐行胸部CT和(或)胸腔超声检查明确有无胸腔积液。(2)有条件情况下,推荐在超声引导下行胸腔穿刺。诊断性胸腔穿刺,建议至少检测胸腔积液总蛋白、乳酸脱氢酶、腺苷脱氨酶、细胞分类计数和细胞病理。(3)建议用Light标准来区分渗出液和漏出液;部分漏出液经Light标准可能被误判为渗出液;如果存在心脏疾病,而胸腔积液判断为渗出液,建议检测胸腔积液N-端脑钠肽前体或血清-胸腔积液白蛋白梯度协助判断。(4)针对胸腔积液样本检测未能明确病因的患者,推荐行胸膜活检,CT或超声引导下胸膜活检准确性更高。经胸腔积液实验室检测和(或)胸膜活检未能明确病因者,建议行胸腔镜检查。第二章主要推荐意见如下:(1)胸腔积液细胞病理显示为异型细胞、可疑恶性恶性细胞,建议获取更多样本或通过免疫细胞化学协助确诊及分型。(2)建议用液体培养基进行结核分枝杆菌(MTB)培养以提高阳性率。推荐在疑诊结核性胸腔积液时进行分子诊断(核酸扩增或Xpert MTB/RIF)。疑诊结核性胸腔积液胸腔积液检查未能确诊者,推荐行CT或超声引导下胸膜活检或胸腔镜获取胸膜组织行抗酸染色、结核分枝杆菌核酸扩增和培养。(3)推荐检测胸腔积液C反应蛋白协助鉴别非复杂性肺炎旁胸腔积液(PPE)和复杂性PPE。对PPE和脓胸患者,建议将胸腔积液接种到血液培养瓶中,或将超声引导下胸膜活检的标本进行培养,提高培养阳性率。第三章主要推荐意见如下:(1)如果胸腔积液不能用常见病因解释,建议综合分析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积液特征和活检病理结果等,以排查少见和罕见病因。(2)临床疑诊乳糜胸或假性乳糜胸,推荐检测胸腔积液中是否存在乳糜微粒或胆固醇晶体,并检测胸腔积液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水平。(3)胸腔积液可能是多种病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伴胸腔积液的重症患者,建议排查心力衰竭、低蛋白血症、胸腔感染等因素。(4)对于经胸腔镜胸膜活检仍未明确病因的胸腔积液患者,建议密切随访至少2年以排除恶性疾病。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科胸腔镜对不同病因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抽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周口市中心医院接受内科胸腔镜检查的不同病因胸腔积液患者118例。对胸腔镜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包括检查结果和不同类型胸腔积液胸腔镜下表现,并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对其诊断率以及临床价值进行分析。结果118例接受内科胸腔镜检查的患者中,116例明确诊断。其中结核性胸膜炎57例(占50.00%);恶性肿瘤33例(占28.94%),其中肺腺癌10例、肺小细胞癌5例、肺鳞癌3例、恶性胸膜间皮瘤5例、子宫内膜癌转移4例、乳腺癌转移6例;炎性胸腔积液26例(占22.80%)。另2例胸腔镜检查阴性的患者经后续病理学检查确诊为1例恶性肿瘤,1例结核性胸膜炎。胸腔镜下,结核性胸膜炎多表现为充血肿胀、胸膜粘连、结节样性生物以及弥漫性结节;恶性肿瘤多表现为充血肿胀、粘连、结节样新生物以及坏死;炎性胸腔多表现为充血肿胀、粘连和坏死。与病理诊断对照,内科胸腔镜阳性符合率为98.30%,内科胸腔镜对于不同病因胸腔积液的准确率和灵敏度均较高。结论胸腔镜检查对于不同病因胸腔积液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阳性符合率均较高。

  • 标签: 胸腔镜 鉴别诊断 不同病因 胸腔积液 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