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窥镜辅助下个体化聚醚醚酮(polyether ether ketone, PEEK)植入体隆眉弓的效果。方法2019年1月至2021年8月,南京医科大学友谊整形外科医院整形外科收治眉弓低平要求隆眉弓女性患者9例,年龄24~31岁,平均26.5岁。术前获得颅颌面CT扫描数据,根据患者要求设计眉弓增高范围与高度,并制造个体化PEEK植入体。术前、术后拍摄照片并分析。结果随访3个月至2年,9例患者面部表情正常,均未出现运动神经损伤、排斥反应及医源性感染,患者均对术后效果满意,与术前相比,眉区眶骨低平得以改善,面部轮廓立体和谐。结论内窥镜辅助下个体化PEEK植入体隆眉弓术安全有效,能较大程度重塑面上部轮廓,加深上睑窝并改善凸眼现象,达到眉眶区立体感增强的美容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内窥镜 眉弓 聚醚醚酮 3D打印 个体化
  • 简介:摘要采用三维打印聚醚醚酮(PEEK)修补颅骨缺损的植入方式为原位嵌入,与其他修补材料比较,能更准确地适应颅骨缺损、外表更美观、患者舒适度更高,且因其具备不导电和隔热等优点,在颅骨缺损成形术中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通过对45例采用PEEK修补颅骨的患者与101例采用钛网修补颅骨患者的对比研究,发现采用PEEK修补的患者年龄更小;术后皮下积液、修补材料外露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塑形效果更好,患者满意度更高。

  • 标签:
  • 简介:摘要采用三维打印聚醚醚酮(PEEK)修补颅骨缺损的植入方式为原位嵌入,与其他修补材料比较,能更准确地适应颅骨缺损、外表更美观、患者舒适度更高,且因其具备不导电和隔热等优点,在颅骨缺损成形术中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通过对45例采用PEEK修补颅骨的患者与101例采用钛网修补颅骨患者的对比研究,发现采用PEEK修补的患者年龄更小;术后皮下积液、修补材料外露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塑形效果更好,患者满意度更高。

  • 标签:
  • 作者: 苏晶晶 林彦君 邢肖杰 陈江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2年第10期
  • 机构:福建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口腔种植科 福建省口腔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 福建省口腔生物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福建省高校口腔医学重点实验室 福建医科大学口腔医学研究院 福建医科大学口腔颅颌面研究中心,福州 350002
  • 简介:摘要聚醚醚酮(polyetheretherketone,PEEK)是由键连接的芳环类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稳定的化学性能及适宜的弹性模量等优势。近年PEEK在口腔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本文对PEEK的性能、改性方式及其在口腔种植领域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 标签: 牙种植 牙科材料 聚醚醚酮 复合材料 材料改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个体化定制聚醚醚酮(PEEK)在上颌骨缺损修复重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8年9月至2020年1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收治13例行上颌缺损的患者,男9例,女4例,年龄15~62岁,平均28.6岁。6例上颌骨良性病变及7例上颌骨肿瘤术后缺损患者,均采用个体化PEEK置入修复。13例患者术前均拍摄颌面部CT,然后三维重建获得上颌骨缺损模型,6例上颌骨良性病变患者通过虚拟手术计划制定肿瘤切除范围,获得相应的上颌骨缺损模型,并基于镜像技术进行PEEK假体的设计和制作;根据虚拟手术计划设计、制作并打印手术截骨导板。然后在截骨导板辅助下切除肿瘤,植入PEEK。7例上颌骨肿瘤术后缺损患者通过术前颌面部CT三维重建直接获得上颌骨缺损模型,然后基于镜像技术进行PEEK假体的设计和制作。术中置入PEEK,如腭部缺损则同期行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腭部缺损。术后定期随访,观察术后并发症、患者面部外形、咬合关系、眼球位置及活动度,统计患者满意度。术后1个月行CT扫描,将CT数据同术前虚拟手术设计数据进行拟合比较,评估PEEK置入位置的精确度;测量评估手术前、后眼球突出、上抬或内陷、下移的复位矫正情况,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3例患者均按术前设计顺利完成PEEK置入手术,其中2例患者PEEK置入时与眶下壁区缺损不完全匹配,经调磨后就位。一期重建的5例骨纤维病变患者术中行抽屉式切除术,保留了牙槽骨;7例二期重建患者中,2例为腓骨肌皮瓣修复术后利用PEEK支撑眶底改善外形,3例上颌骨缺损患者同期行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腭部缺损,分割口、鼻腔。术后伤口愈合良好,皮瓣全部成活。术后1个月复查时,患者面部对称性及眼球位置术后恢复良好,张口度正常,眼球运动正常无受限,患者均对手术效果满意。术后CT图像拟合显示PEEK置入位置准确,误差为(0.68±0.12) mm。6例良性肿瘤患者术后眶容积(26.37±0.94) ml,眼球高度(0.98±0.48) mm,眼球突度(1.10±0.28) mm,分别较术前的(24.06±0.85) ml、(3.83±0.81) mm、(2.53±0.67) mm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7例上颌骨缺损患者术后眼球高度(0.77±0.42) mm,眼球突度(0.61±0.31) mm,较术前的(2.03±1.07) mm、(2.01±0.34) mm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后随访时间1~27个月[(12.0±7.6)个月],出现1例感染排异、1例肿瘤复发,行PEEK拆除术,其余11例未发现肿瘤复发及PEEK感染排异。结论个体化定制的PEEK,在虚拟手术计划辅助下,必要时联合软硬组织瓣,可以精确恢复上颌骨外形,支撑眶底,有效提高上颌骨缺损修复重建的精确性和安全性。

  • 标签: 上颌骨 截骨术 计算机辅助设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骨缺损患者颅骨修补术中应用聚醚醚酮(PEEK)与钛网作为修补材料的临床效果差异,以及筛选影响颅骨修补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因素。方法选取航空总医院脑脊液病神经外科自2012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95例颅骨缺损患者进行研究,按术中修补材料的不同将患者分为PEEK组(36例)与钛网组(59例)。比较2组患者间一般资料(住院费用、住院时间等)、术后并发症(颅内血肿、皮下积液、感染、癫痫发作、植入物外露等)发生情况、术后塑形满意度以及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应用术前与术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的差异进行评估]的差异,并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颅骨修补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因素。结果PEEK组患者的住院费用较钛网组明显增高,但住院时间也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EK组患者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钛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PEEK组患者的皮下积液发生率也明显低于钛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EK组患者中术后塑形满意度好比例明显高于钛网组,术后6个月GOS评分、MMSE评分较术前改善比例亦均明显高于钛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修补材料是影响颅骨修补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因素(OR=4.550,P=0.019,95%CI:1.281~16.161)。结论相较于钛网,PEEK费用更高,但其临床应用效果更佳,尤其在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方面;选用合适的修补材料可作为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有效方法。

  • 标签: 颅骨修补 聚醚醚酮 钛网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聚醚醚酮(PEEK)与钛网在颅骨修补整形术中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60例因颅骨缺损行颅骨修补整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颅骨修补材料采用PEEK 25例(PEEK组),采用钛网35例(钛网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塑形效果满意度、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结果两组出血、感染、癫痫、植入物移位、植入物外露、二次手术发生率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EK组皮下积液发生率、塑形满意度好率和医疗费用明显高于钛网组[28.0%(7/25)比5.7%(2/35)、88.0%(22/25)比62.9%(22/35)和(12.4 ± 1.5)万元比(7.0 ± 2.4)万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PEEK应用于颅骨修补整形术中安全有效,修补塑形效果满意度更好,但目前费用较高,可作为具有经济基础患者的理想颅骨修补材料。

  • 标签: 聚醚醚酮 钛网 颅骨修补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创伤性脑损伤(TBI)患者去骨瓣术后行聚醚醚酮(PEEK)颅骨修补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7年2月至2021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收治的85例TBI去骨瓣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7例,女28例;年龄7~70岁[(40.8±15.5)岁]。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为6~15分[15(13,15)分]。患者均择期行PEEK颅骨修补术。术前、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采用改良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E)评估预后情况。排除术前GOSE为8分的33例患者后,针对修补前GOSE<8分的52例患者进行GOSE改善程度分析。术后6个月采用电话随访评估患者对PEEK颅骨修补的满意度。观察住院期间及术后6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6~7个月[6(6,7)个月]。患者术前GOSE为6(5,8)分,术后3个月为6(5,8)分,术后6个月为7(5,8)分。术后3个月GOSE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6个月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在术后3个月时,10例GOSE较术前轻度改善,42例GOSE未改善;而术后6个月时,4例GOSE较术前明显改善,17例GOSE轻度改善,31例未改善(P<0.05)。患者满意度:非常满意43例,比较满意33例,一般7例,不满意2例。住院期间及术后6个月内,25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29%。其中伤口感染1例,新发癫痫1例,硬膜外出血8例,修补部位皮下积液13例,严重感染、皮下积液和材料外露1例,严重感染、新发癫痫和皮下积液1例。2例因并发多种并发症取出材料。其余患者并发症经治疗后明显好转,未影响日常生活。结论TBI去骨瓣术后行PEEK颅骨修补,患者预后得到改善,满意度高,术后感染和材料外露发生率低。

  • 标签: 脑损伤 修复外科手术 减压术,外科 手术后并发症 聚醚醚酮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聚醚醚酮(PEEK)与钛网在颅骨修补整形术中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60例因颅骨缺损行颅骨修补整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颅骨修补材料采用PEEK 25例(PEEK组),采用钛网35例(钛网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塑形效果满意度、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结果两组出血、感染、癫痫、植入物移位、植入物外露、二次手术发生率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EK组皮下积液发生率、塑形满意度好率和医疗费用明显高于钛网组[28.0%(7/25)比5.7%(2/35)、88.0%(22/25)比62.9%(22/35)和(12.4 ± 1.5)万元比(7.0 ± 2.4)万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PEEK应用于颅骨修补整形术中安全有效,修补塑形效果满意度更好,但目前费用较高,可作为具有经济基础患者的理想颅骨修补材料。

  • 标签: 聚醚醚酮 钛网 颅骨修补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使用胸骨全切或部分切除术治疗胸骨孤立性浆细胞瘤的有效性及使用3D打印聚醚醚酮(PEEK)置入物对胸壁缺损进行重建的可行性。方法本研究共纳入胸骨孤立性浆细胞瘤患者6例,其中男5例,女1例,年龄(57.7±9.4)岁(42~71岁),所有患者接受了胸骨全切或部分切除术治疗胸骨浆细胞瘤,并在切除后使用3D打印PEEK置入物对胸壁缺损进行重建。随访观察收集患者的围手术期相关数据及人口学特征,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为胸骨孤立性浆细胞瘤。所有患者完成胸壁重建后均能维持正常胸壁结构,缺损面积(102.7±18.8)cm2,术后未发生反常呼吸等并发症。6例患者均顺利出院,围手术期内未发生相关并发症。术后平均随访(31.2±15.4)个月,未发生置入物相关并发症,且术后无复发、转移及死亡。结论使用胸骨全切或部分切除术能有效治疗胸骨浆细胞瘤,结合3D打印PEEK置入物完成胸壁重建效果良好,是一种可靠的临床治疗方法。

  • 标签: 胸骨浆细胞瘤 外科治疗 3D打印聚醚醚酮置入物 胸壁重建
  • 简介:摘要聚醚(polyetherketoneketone,PEKK)是一种在主链结构中含有两个键和一个键的重复单元的半晶体线性热塑性聚合物,具有接近人体天然骨的弹性模量、生物相容性和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射线可透性、与MRI兼容等优点,是制备骨科植入物的新型生物材料,但其表面疏水性及生物惰性限制了其应用。通过特定的材料制备工艺制造出既能保留甚至提升PEKK原有性能又能提高其骨生物活性的复合材料是当前骨科植入物的研究热点。PEKK复合生物陶瓷(如羟基磷灰石、氮化硅)以及生物相容较好的金属(如钽、铝和钛)制备的复合材料,不仅保持了与人体骨骼相似的弹性模量、提升了硬度,还改善了生物相容性、增加了抑菌性能及促进骨整合等能力,在骨科植入物领域非常有发展潜力。通过检索PubMed、Embase、ScienceDirect、中国知网及万方数据库中有关PEKK及其复合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研究,分析近年来PEKK及经过不同改性策略(如掺杂混合物改性、表面磺化改性、3D打印以及表面沉积技术处理等方法)的复合材料的特性、优势及不足,为制备满足临床需求的具有多种功能的骨科植入物提供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聚芳(PAEK)家族及其复合材料良好的化学稳定性、生物学性能和接近天然牙以及密质骨的机械性能,使其在口腔修复、种植、正畸及颌面外科等临床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对该类材料的不断研究,已有部分产品可直接应用于临床治疗。本文就PAEK家族材料在口腔领域的临床应用及产品化作一综述。

  • 标签: 聚芳醚酮 聚醚醚酮 聚醚酮酮 口腔临床应用 产品化/定制式产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七氟和地氟对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短期嗅觉记忆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选取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择期拟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76例,性别不限,年龄18~60岁,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七氟组(S组)和地氟组(D组),每组38例。S组和D组患者术中分别吸入1.0 MAC七氟和地氟维持麻醉,其他用药相同。分别于麻醉前30 min(T1)及在PACU当Aldrete评分≥9分时(T2):记录两组患者心率、MAP;采用康涅狄格化学感觉临床研究中心嗅觉功能检查法对患者进行嗅觉记忆测试,记录嗅觉识别分数;ELISA法检测患者血浆S100β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 NSE)和褪黑素水平。结果T1、T2时两组患者心率、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时,两组患者嗅觉识别分数、S100β蛋白、NSE和褪黑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时,S组嗅觉识别分数、褪黑素水平低于D组(P<0.05),S100β蛋白和NSE水平高于D组(P<0.05)。与T1时比较,T2时S组嗅觉识别分数、褪黑素水平降低(P<0.05),S100β蛋白和NSE水平升高(P<0.05);D组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氟对腹腔镜手术患者的术后短期嗅觉记忆无明显影响,而七氟影响了患者术后短期嗅觉记忆,这可能与七氟增加血浆S100β蛋白、NSE水平和降低褪黑素水平有关。

  • 标签: 七氟醚 地氟醚 嗅觉记忆 神经炎症 褪黑素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两种吸入麻醉药地氟与七氟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麻醉复苏情况及手术室周转的影响。方法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地氟组和七氟组,每组40例。地氟组吸入6%地氟,七氟组吸入1.5%七氟,均予0.2 μg·kg-1·min-1瑞芬太尼连续输注复合麻醉。记录两组患者入室时(T1)、诱导后(T2)、气腹开始时(T3)、气腹结束时(T4)、拔除喉罩后(T5)、出手术室时(T6)的心率和MAP,记录患者呼之睁眼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改良Aldrete评分达9分时间、出手术室警觉/镇静观察(Observer's Assessment of Alertness/Sedation, OAA/S)评分、拔除喉罩时间和手术结束至出手术室时间,记录两组患者麻醉恢复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和各时点心率、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七氟组相比,地氟组患者呼之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改良Aldrete评分达9分时间、拔除喉罩时间和手术结束至出手术室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两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出手术室OAA/S评分、麻醉复苏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等短小手术,地氟与七氟相比具有促进患者苏醒、有助于手术室周转的优点。

  • 标签: 地氟醚 七氟醚 腹腔镜治疗术 胆囊切除术 麻醉后恢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1例47岁女性幽门螺杆菌(HP)感染患者接受HP根治方案(泮托拉唑肠溶片40 mg口服、2次/d,阿莫西林胶囊1 g口服、2次/d,呋喃唑片0.1 g口服、3次/d)治疗。患者曾多次服用阿莫西林胶囊和泮托拉唑肠溶片,未出现不良反应。接受HP根治方案第12天,患者出现发热、气促,体温38.3 ℃,同时出现右眼球结膜出血。实验室检查示嗜酸粒细胞0.08,胸部CT示两肺间质性水肿、右侧胸腔少量积液。考虑为急性肺损伤,可能与呋喃唑有关。停用该药,给予糖皮质激素和对症治疗。6 d后,患者发热、气促等症状缓解,右眼结膜出血吸收,实验室检查示嗜酸粒细胞0.008,胸部CT示两肺间质性水肿较前吸收,右侧胸腔积液基本吸收。

  • 标签: 呋喃唑酮 药物相关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急性肺损伤
  • 简介:摘要对2018年9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确诊的1例β-硫解酶缺乏症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儿进行营养干预并随访。患儿,男,1岁4个月,临床表现为呕吐、腹泻、精神萎靡、反复代谢性酸中毒,基因检测:ACAT1基因杂合变异,c.401T>C (p.M134T)和c.481T>C (p.Y161H)。本研究主要针对β-硫解酶缺乏症患儿进行个性化营养治疗,提示急性期保证能量供应、限制蛋白质及脂肪摄入,缓解期逐渐增加蛋白质及脂肪的量,既能保证生长发育又能减少代谢危象的发生。

  • 标签: β-酮硫解酶缺乏症 低脂限蛋白饮食 营养治疗
  • 简介:摘要1例52岁男性患者因抑郁障碍给予艾司西酞普兰5 mg/d(逐渐加量至15 mg/d),曲唑100 mg/d,劳拉西泮1 mg/d。服药3 d后患者出现唾液分泌增加。服药13 d后因曲唑缺药仅服用艾司西酞普兰和劳拉西泮。停用曲唑3 d后,唾液分泌增加症状消失。后因睡眠不佳重新加用曲唑100 mg/d,2 d后患者再次出现唾液分泌增加。医师考虑上述症状与曲唑有关,嘱其停用该药,仅继续服用艾司西酞普兰和劳拉西泮。3 d后,患者唾液分泌增加再次消失。2周后复诊,患者抑郁症状缓解,未再出现唾液分泌增加。

  • 标签: 曲唑酮 流涎,唾液分泌
  • 简介:摘要先天性无痛无汗症(congenital insensitivity to pain with anhidrosis, CIPA)是一种以痛觉丧失、无汗、反复发热、自残、发育迟缓、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周围神经病,这是一种因编码酪氨酸激酶受体A(tyrosine kinase receptor A, TrkA)蛋白的神经营养因子酪氨酸激酶受体1型(neurotrophic tyrosine kinase receptor type 1, NTRK1)基因失活突变造成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文章报道1例痛觉丧失、无汗、智力低下,外伤后胫骨骨折的先天性无痛无汗症6岁男孩,该患儿仅用七氟吸入麻醉即得到了满意的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未发生显著波动。

  • 标签: 先天性无痛无汗症 小儿 吸入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