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非编码RNA(ncRNA)过去被认为是一类不具备蛋白编码功能的基因转录产物,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部分ncRNA能够编码产生功能性多肽,且通过测序、质谱等技术可以证实此类ncRNA和多肽往往具有较高的保守性和同源性。本文以“非编码RNA”和“多肽”为关键词在多个数据库进行了相关研究的检索,对编码多肽的ncRNA特征、编码多肽的检测方法、生物学功能及其临床应用价值进行了综述。结果表明这些功能性多肽参与了包括调节肿瘤发生发展、调节肌肉活动以及调节免疫应答等过程,将来可将ncRNA来源的多肽作为一类新型的标志物在疾病早期诊断、疗效判断及预后观察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将ncRNA编码的多肽作为靶点亦可为肿瘤的个体化精准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非编码RNA 翻译 编码 多肽
  • 简介:摘要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一类转录本长度超过200个核苷酸的RNA,它是存在于细胞核及细胞质中无编码蛋白作用的核苷酸序列,在泌尿系统肿瘤、结肠癌、直肠癌、肝癌等中都有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具有促进或抑制癌症作用的lncRNA在肾癌、膀胱癌及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便临床诊断、治疗及预测预后提供新的策略。

  • 标签: 泌尿系肿瘤 RNA 长链非编码 细胞运动
  • 简介:摘要胃癌高表达转录本1(GHET1)首先在胃癌组织中被发现,是一种长非编码RNA(lncRNA)。GHET1定位于染色体7q36.1,高表达于多种肿瘤中,并且GHET1的高表达与不良预后密切相关。研究发现,GHET1通过与微小RNA(miRNA)或蛋白相互作用参与调控机体的诸多生理病理过程,尤其在消化系统肿瘤中起重要调控作用,将来有望成为有价值的肿瘤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 标签: RNA,长链非编码 消化系统肿瘤 胃癌高表达转录本1
  • 简介:摘要随着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率的上升,探索其发病机制和新治疗策略已成为新的研究方向。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使得长链非编码RNA被人们所认识,它们在生命的发展和疾病的调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H19是第一个被报道的长链非编码RNA,作为癌基因参与肿瘤生长和转移等各种病理过程。然而,H19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的多重作用尚缺乏系统性的综述。文章就H19在常见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发生、进展及耐药机制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指导。

  • 标签: 血液肿瘤 长链非编码RNA H19 预后
  • 简介:摘要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lncRNAs)在恶性肿瘤发生和发展的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为多种肿瘤治疗研究中新的靶点。常间回文重复序列丛集(CRISPR)/CRISPR关联蛋白系统(Cas)系统为新近发展的高效精准的基因组编辑工具。多项研究表明CRISPR/Cas系统可靶向lncRNAs,为肿瘤细胞lncRNAs表达的调控提供了新策略。本文针对CRISPR/Cas技术调控lncRNA功能的机制及其在恶性肿瘤研究中的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长链非编码RNA 肿瘤
  • 简介:摘要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在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研究发现,功能基因间重复RNA元件(FIRRE)可参与肿瘤、脑血管病等疾病的进展过程,在转录及转录后等多方面调控基因的表达。本文就lncRNA-FIRRE在各个疾病中的作用及临床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 标签: 长链非编码RNA 功能基因间重复RNA元件 综述
  • 简介:摘要建立有效的病案首页填写沟通机制是保证疾病诊断相关分组良好运行的重要措施。作者以脑梗死为例,围绕其编码轴心,开展基于病种的多学科协作模式试点工作。多学科协助模式可以为多个学科之间提供良好的交流和学习平台,打破学科间的壁垒,既提高临床医生首页和病历书写的质量,又提高编码编码的质量和效率。

  • 标签: 多学科协作模式 疾病诊断相关分组 脑梗死 编码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系统回顾长链非编码RNA TUG1(lncRNA TUG1)在骨肉瘤发生、发展中的机制,以及探讨TUG1在评估骨肉瘤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系统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Library、中国知网(CNKI)和万方医学数据库,收集TUG1与骨肉瘤发生及预后的相关文献。系统回顾TUG1在骨肉瘤发生、发展中的机制,并采用Stata12软件(Stata公司,美国)对TUG1与骨肉瘤患者预后的相关性进行meta分析。结果目前的研究表明,TUG1主要通过发挥竞争性内源RNA(competing endogenous RNA)效应调控骨肉瘤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等过程,涉及通路包括AKT信号通路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本研究共纳入4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共244例骨肉瘤患者。TUG1表达升高的骨肉瘤患者总体生存率低于TUG1表达降低的骨肉瘤患者(OR=1.921,95% CI:1.361,2.712,P=0.000)。不仅如此,骨肉瘤患者组织中TUG1表达升高往往提示肿瘤具有更大的体积(OR=4.084,95% CI:2.313,7.211,P=0.000)、较高的临床分级(OR=0.247,95% CI:0.133,0.539,P=0.000)和更早期远处转移(OR=1.943,95% CI:1.130,3.339,P=0.016)。然而,其与患者性别(OR=1.055,95% CI:0.620,1.793,P=0.844)和肿瘤发生部位(OR=0.806,95% CI:0.424,1.530,P=0.509)无显著相关性。结论长链非编码RNATUG1与骨肉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不仅如此,TUG1表达升高提示骨肉瘤患者不良临床预后,其可能是一种评估骨肉瘤患者预后的生物学标志物。

  • 标签: TUG1长链非编码RNA,人 骨肉瘤 预后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四肢骨主要是通过软骨内成骨的形式所形成,在这个过程中首先是形成软骨,随着不断地发育,软骨会被骨所取代,而这一过程中会受很多种因子以及复杂通路的调节,而且越来越多的研究也表明非编码RNA在软骨发育,软骨分化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其对于关节软骨损伤等疾病也有潜在的治疗效果,这为今后软骨发育以及关节软骨损伤相关疾病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因此在我们这篇综述中,我们收集了大量关于非编码RNA在软骨发育以及关节软骨损伤疾病中作用的相关文献以及实验研究,我们发现微小RNA(microRNA,miRNA)、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以及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均在此过程中发挥各自的作用。并且我们希望能为今后软骨发育相关研究以及关节软骨损伤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视野以及方向。

  • 标签: 非编码RNA 长链非编码RNA 微小RNA 环状RNA 软骨发育
  • 作者: 李冠彤 韩涛 张钰 邵帅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6-15
  • 出处:《中华肝脏病杂志》 2021年第05期
  • 机构:天津医科大学三中心临床学院 300170 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消化(肝病)科 300170,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消化(肝病)科 300170 南开大学附属第三中心医院 300170 天津市肝胆研究所 天津市重症疾病体外生命支持重点实验室 天津市人工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300170,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消化(肝病)科 300170
  • 简介:摘要在肝大部分切除或肝损伤后,处于增殖静止状态的肝细胞被激活并扩增以修复受损的肝脏,近年研究发现以微小RNA(miRNA)和长链非编码RNA(lncRNA)为代表的非编码RNA可以通过调控肝细胞的增殖、凋亡、自噬以及肝脏祖细胞的增殖和迁移等来参与肝再生。现就miRNA和lncRNA与肝再生的关系进行综述,以期为肝脏疾病及肝再生领域提供新的治疗策略。

  • 标签: 长链非编码RNA 肝再生 微小RNA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我国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编码的准确性,对该类疾病管理、病案信息化管理研究及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规范化依据,提升防治水平。方法结合我国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的命名方法及疾病特点,按照《国际疾病分类第十次修订本(ICD-10)》的规则,对此类疾病进行编码。结果我国职业性放射性疾病体系是电离辐射造成的各类疾病的总和,区别于普通的临床症候群,对此类疾病的编码必须要根据不同疾病的发病部位、临床表现、病理改变等特点来进行。结论对我国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编码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疾病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对此类疾病的编码进行规范并使其标准化,对我国的职业性放射性疾病体系是非常必要的补充。

  • 标签: 职业性放射病疾病 国际疾病分类 ICD-10 编码
  • 简介:摘要根据核苷酸大小,非编码RNA统分为短非编码RNA、中等非编码RNA和长非编码RNA。其中,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和微小RNA(microRNA,miRNA)通过参与调控Six2、Hnf-1β、Bim、mTOR等信号通路来维持肾脏正常发育,其调控异常又将导致先天性肾脏和尿路畸形(congenital anomalies of the kidney and urinary tract,CAKUT)的发生。此外,环境也将影响非编码RNA在肾脏发育期间的表达活性。该文综述非编码RNA在肾脏发育以及在CAKUT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具体作用及其调控机制。

  • 标签: 非编码RNA 肾脏发育 环境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与功能研究,探讨新的抑癌非编码RNA(ncRNA)及确定其功能。方法通过对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泛癌RNA-seq数据中ncRNA进行全基因组meta分析,筛选出新的下调表达泛癌ncRNA。以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凋亡等体外功能实验确证该ncRNA的泛癌抑制功能。组间比较采用双侧t检验。结果全基因组meta分析发现1 615种差异表达ncRNA,其中由ENSG00000231246编码的ncRNA未见报道,我们将其命名为泛癌非编码RNA246(PANC246)。相对于未转染组和转染pcDNA3.1空质粒组,过表达PANC246质粒转染的食管癌、肝癌、胃癌、结直肠癌等癌细胞株,其细胞增殖(t=7.252,P<0.01)、迁移(t=15.073,P<0.01)和侵袭能力(t=11.003,P<0.01)显著降低,而细胞凋亡显著增加(t=23.293,P<0.01)。与未转染组和空质粒组比较,PANC246高表达可显著抑制CDK2(t=19.301,P<0.01)、KRAS(t=14.682,P<0.01)、MUC16(t=22.581,P<0.01)等原癌基因mRNA表达。结论PANC246是一种新的泛癌抑制ncRNA,有望作为广谱抗癌治疗的新靶点。

  • 标签: 非编码RNA 泛癌 表观遗传学 肿瘤抑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房重建手术编码的重要性和临床意义。方法利用病案查询系统调取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诊断中包含乳腺癌或乳腺恶性肿瘤个人史并进行乳房重建手术的患者病历。对纳入病历根据病程和手术记录内容重新核实修改病案首页的手术编码(ICD-9-CM-3)。根据纳入病历手术记录中的临床手术名称和核对后的手术编码分别统计患者重建方法和重建时机,采用χ2检验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108例患者的病历纳入本研究,在重建方法统计中,临床手术名称和手术编码信息的统计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手术名称存在歧义(手术名称不能准确指明重建方法)51例,歧义率47.2%。在重建时机的统计中,临床手术名称和手术编码信息的统计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手术名称存在错误(手术名称和实际重建时机不一致)29例,错误率26.9%。结论病历中临床手术名称不能准确反映乳房重建手术的重建方法和重建时机,进而影响手术编码的准确性,容易造成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结果的不准确。临床医师应尽快熟悉编码相关专业知识,提高手术名称和编码的准确性,应对基于DRGs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 标签: 乳房成形术 临床编码 临床诊断相关分组 ICD-9-CM-3
  • 简介:摘要头颈肿瘤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主要有喉癌、鼻咽癌、下咽癌和甲状腺癌等。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s,lncRNAs)已被报道参与广泛的生物学过程,特别是癌症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关键调控者。本文就在头颈肿瘤中异常表达的lncRNAs调控机制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头颈部肿瘤 癌基因 长链非编码RNA
  • 简介:摘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非编码RNA在癫痫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且参与了癫痫发病中的神经炎症、细胞凋亡和突触重塑等相关细胞过程。本综述重点介绍非编码RNA中的微小RNA、长链非编码RNA以及环状RNA与癫痫关系的最新研究进展。

  • 标签: 癫痫 微小RNA 长链非编码RNA 环状RNA
  • 简介:摘要肝癌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侵袭性和病死率均较高。近些年,随着医学的进步,研究者发现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在肝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lncRNA如何对肝癌产生影响进行阐述。

  • 标签: 肝癌 长链非编码RNA 机制
  • 简介:摘要肺癌是常见的临床疾病,但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随着技术的进步,发现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在肿瘤中的基因调控、诱导生物学功能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在肺癌中,lncRNA通过相应的靶基因起到致癌或抑癌的作用。因此,本文对lncRNA在肺癌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恶性肿瘤 肺癌 非小细胞肺癌 长链非编码RNA 基因
  • 简介:摘要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一种长度超过200个核苷酸的非编码RNA,在多种生物学过程中起着传递信号、发挥向导、诱饵和支架等功能。大量研究证明,lncRNA可调控参与脂肪形成的一些关键因子,从而正向或负向调控白色和棕色脂肪的形成。它与腰围、腰臀比、空腹胰岛素和体重指数等相关,还参与炎性反应、肝脂肪变性及纤维化等过程。LncRNA可作为一种肥胖及相关代谢性疾病相关的新型生物标志物或治疗靶点,具有潜在且巨大的临床价值。

  • 标签: 长链非编码RNA 脂肪细胞 脂肪形成
  • 简介:摘要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病机制复杂。长链非编码RNA (lncRNA)中INK4基因座中反义非编码RNA (ANRIL)与细胞增生、分化及个体发育过程密切相关,在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的异常增生中起重要作用,是DR发病机制研究中的新领域。现有研究发现,ANRIL可能通过核因子-κB、ROS/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信号通路以及与p300、miR-200b、EZH2协同调节VEGF在DR中的表达和功能,发挥其在DR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特异性阻断ANRIL及其相关通路,可能成为未来DR临床治疗中的新靶点。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综述 长链非编码RNA INK4基因座中反义非编码R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