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穴位敷贴联合穴位按摩预防神经外科患者便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8月常州市武进中医医院神经外科接受住院治疗的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饮食调护、适当运动、心理疏导等常规措施预防便秘;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穴位敷贴联合穴位按摩干预,连续干预7 d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便秘的发生率,进行便秘症状及疗效评估,评价焦虑、抑郁情况及患者对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便秘发生率分别为13.50%(7/52)、28.85%(15/52),观察组防治便秘效果更好,便秘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排便情况优于对照组,首次排便时间、排便时间间隔、每次排便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干预前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便秘症状评分明显下降,焦虑SAS、抑郁SDS评分明显下降,组间比较,以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满意度高达96.15%,高于对照组80.77%的满意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敷贴联合穴位按摩可有效预防神经外科住院患者便秘的发生,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穴位敷贴 穴位按摩 神经外科 便秘
  • 作者: 李云慧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30
  • 出处:《药物与人》2023年第9期
  • 机构:宣城市人民医院 普外科,安徽宣城242000
  • 简介:目的:分析探讨穴位贴敷穴位按压护理在肠梗阻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2021年1月-2023年2月期间至我院接受干预治疗的40例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入选者分成对照组(n=20,常规护理)及观察组(n=20,穴位贴敷穴位按压护理),记录评价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体征消失时间(3.90±0.19)天及治愈时间(6.90±1.76)天明显短于对照组的(5.73±1.05)天及(15.80±1.67)天,数据对比差异性显著;观察组的胃肠减压引流量为(670.49±38.98)ml/d明显低于对照组,各项数据对比可见明显的差异性(p<0.05)。讨论:临床为肠梗阻患者实施穴位贴敷穴位按压护理可显著缩短患者体征消失时间及治愈时间,同时患者胃肠减压引流量明显降低,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

  • 标签: 穴位贴敷;穴位按压护理;肠梗阻;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咳喘散穴位敷贴联合喘可治穴位注射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8年6-9月上海市中医医院肺病科65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2例、观察组33例。对照组给予喘可治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穴位敷贴咳喘散。2组均治疗6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证候评分并记录治疗前后1年的急性发作次数,采用哮喘控制水平测试量表(Asthma Control Test, ACT)评估患者生活质量,采用Sunvou-P100纳库伦呼吸分析仪检测呼出气一氧化氮(fractional exhaled nitric oxide, FeNO)水平,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期间,观察组脱落3例,对照组脱落2例,2组各有30例患者完成疗效观察。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28/30)、对照组为73.3%(22/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0,P=0.038)。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ACT评分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4.834、5.642,P值均<0.01),FeNO水平低于对照组(t=3.180,P=0.020),1年内哮喘急性发作次数低于对照组(t=5.466,P<0.01)。结论咳喘散穴位敷贴联合喘可治穴位注射可明显改善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哮喘急性发作次数,提高哮喘控制水平,降低气道炎症,且总有效率高于单纯穴位注射治疗。

  • 标签: 哮喘 支气管疾病 穴位贴敷疗法 穴位注射 咳喘散 喘可治
  • 简介:摘要小天心位于手掌根,大小鱼际交接之凹陷中,操作多用揉、掐、捣、掐揉的方法,具有清热利尿、镇惊安神、明目、通经络、发汗解肌的功效,临床用于治疗惊风、夜啼、小便赤涩、黄疸和斜视、视物不明等病症。本文通过查阅整理古今文献,对小天心的定位、操作方法和临床应用进行详细的梳理和分析,同时从传统与现代医学2个方面探究穴位机理,以期更加全面、深入地认识该穴位,为小天心治疗疾病提供理论依据,通过理论研究来更好地指导临床应用。

  • 标签: 考证 小天心 小儿推拿 理论研究 中医文献学 定位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穴位注射治疗特发性耳鸣在社区医院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上海市静安区彭浦镇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确诊的特发性耳鸣患者100例(159耳)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给予2%利多卡因及维生素B12注射液在翳风穴、听宫穴及听会穴等部位进行穴位注射,并口服银杏叶片2片、甲钴胺0.5 mg,每天3次。对照组仅予口服银杏叶片2片、甲钴胺0.5 mg,每天3次。治疗组与对照组疗程相同。结果治疗组治愈7例,好转35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4%;对照组治愈3例,好转23例,无效24例,总有效率为52%,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2,P<0.05)。两组随访无并发症发生。结论2%利多卡因联合维生素B12穴位注射治疗特发性耳鸣疗效良好,操作方便,无并发症发生。

  • 标签: 耳鸣 针刺穴位 翳风穴 听宫穴 听会穴 2%利多卡因 维生素B12
  • 简介:摘要围术期疼痛管理是快速康复与舒适化医疗的核心环节之一。穴位刺激已证实可有效降低围术期疼痛并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加速病人术后康复,提高病人满意度。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麻醉专业委员会牵头发起,严格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指南制订手册》规范制订,通过文献调研和专家共识进行临床问题遴选,最终确定了7个临床问题。基于系统评价结果,综合考虑证据利弊、证据质量、病人偏好和其他资源,通过德尔菲法专家共识形成16条推荐意见,主要内容包括穴位刺激用于围术期疼痛管理的有效性和评估方法、临床操作参数选择、操作人员资质及适应证等,并对每条推荐意见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以期提高穴位刺激在术后疼痛方面的规范使用,为国内麻醉同行进行科学规范的应用穴位刺激辅助治疗术后疼痛提供参考。

  • 标签: 疼痛,手术后 指南 穴位刺激
  • 简介:摘要穴位贴敷作为中医外治疗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操作简便、疗效显著、安全性较好,近年来已被广泛应用于肝硬化腹水患者的治疗中,或单独应用,或联合其他外治法,在改善腹水症状、降低复发率等方面效果明确。在贴敷穴位选择方面,各医家虽各有其法,但多根据经脉腧穴理论进行选穴,以神阙、气海、足三里、关元、中脘等任脉穴位为主,配以足太阳膀胱经、足厥阴肝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阴脾经穴位;所选药物多以化瘀利水、理气补虚为主,多为中药复方,少有使用单味中药者。今后还需加强基础研究、辨证论治,注意提高临床研究质量。

  • 标签: 穴位贴敷疗法 中医药 肝硬化腹水 研究进展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芩葶清肺汤联合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穴位敷贴治疗痰热淤肺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于郑州市中医院就诊的136例痰热淤肺证AECOPD患者,简单随机分为对照组(68例)、联合组(68例)。对照组女30例,男38例;年龄(55.07±6.03)岁。联合组女31例,男37例;年龄(56.25±5.62)岁。对照组采用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穴位敷贴治疗,联合组采用芩葶清肺汤联合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穴位敷贴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14 d后中医证候积分、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肺活量(FEV1)、深吸气量(IC)]、红细胞免疫功能[红细胞免疫调节因子的C3b受体花环抑制率(RFI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RBC-ICR)、红细胞C3b受体花环(RBC-C3bR)、红细胞免疫调节因子的C3b受体花环促进率(RFER)]、血清脂质运载蛋白-1(LCN-1)、LCN-2水平。行χ2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联合组临床总有效率94.12%(64/68)高于对照组82.35%(56/68)(P<0.05)。治疗14 d后联合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6.24±1.87)分比(8.03±2.16)分](P<0.05)。治疗14 d后联合组FVC、FEV1、IC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14 d后联合组RFER、RBC-C3bR高于对照组,RFIR、RBC-ICR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14 d后联合组血清LCN-1、LCN-2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2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芩葶清肺汤、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穴位敷贴联合治疗痰热淤肺证AECOPD患者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肺功能、红细胞免疫功能,减轻炎症状态,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良好。

  • 标签: 芩葶清肺汤 穴位注射 穴位敷贴 痰热淤肺证 AECOPD LCN-1 LCN-2
  • 简介:摘要穴位贴敷是一种结合经络、穴位、药物为一体的复合性中医治疗方法,广泛应用于化疗相关性胃肠道反应、癌性疼痛、肿瘤相关性肠梗阻、癌因性疲乏等的治疗中,多在常规治疗及护理基础上,或单独应用,或联合中西药内服、穴位按揉。本疗法可避免口服给药带来的胃肠刺激,且操作简单、效果明显、价格低廉,在临床中接受度高,优势明显。

  • 标签: 穴位贴敷疗法 肿瘤并发症 化疗相关性胃肠道反应 癌痛 肿瘤相关性肠梗阻 癌因性疲乏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穴位贴敷治疗社区患者肺部感染发热的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广州市海珠区江海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肺部感染发热患者100例,依据不同治疗干预方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50例,男31例,女19例,年龄31~75(48.24±6.73)岁,进行穴位贴敷治疗干预(自拟中药方实施穴位贴敷治疗,1次/d);对照组50例,男33例,女17例,年龄32~74(48.19±6.71)岁,给予常规西药治疗(乙酰氨基酚片,1 次/d)。比较分析两组间的临床疗效、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不良反应等情况。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用率(%)和(x¯±s)表示。结果观察组的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白细胞介素-18(IL-18)、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指标分别为(1.64±0.52)μg/L、(48.12±11.35)mg/L、(9.75±3.38)mg/L、(5.12±1.70)mg/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5.85±2.49)μg/L、(95.53±21.25)mg/L、(18.69±6.18)mg/L、(9.58±3.89)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703、13.915、8.974、7.428,均P<0.05)。观察组头晕、呕吐、皮肤瘙痒发生率为2.00%(1/50),明显低于对照组[16.00%(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82,P<0.05)。观察组对疾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48/50),明显高于对照组[70.00%(3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977,P<0.05)。观察组的症状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为(5.12±1.35)d,对照组为(6.33±1.1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74,P<0.05)。结论针对社区肺部感染发热患者,在临床上给予患者穴位贴敷治疗干预的方式,将促进患者疾病快速恢复,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安全性较高,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社区患者 肺部感染发热 穴位贴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推拿及穴位贴敷在小儿呃逆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方式,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呃逆患儿共84例,将患儿随机分为两组,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采取推拿及穴位贴敷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对照组患儿治疗后显效率为30.9%(13/42),有效率为33.3%(14/42),总有效率为62.2%;研究组患儿治疗后显效率为47.3%(21/42),有效率为44.4%(15/42),总有效率为85.7%;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住院治疗时间与住院费用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呃逆患儿护理中应用推拿及穴位贴敷干预,可有效提高患儿治愈率,减少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小儿呃逆 推拿 穴位贴敷
  • 简介:摘要目的中药穴位贴敷护理对脑卒中后患者便秘的影响。方法选取临沂市中医医院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脑卒中后便秘患者110例,根据住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中药穴位贴敷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2 w后护理效果、排便症状积分、大便性状评分、不良反应、生活质量评分量表(QOL)、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护理后大便性状评分、QOL评分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护理后排便次数、排便困难程度、排便间隔时间积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中药穴位贴敷法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患者便秘,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较少。

  • 标签: 中药穴位贴敷护理 脑卒中 便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腕踝针联合盐酸甲氧氯普胺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顽固性呃逆患者66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为33例。在使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盐酸甲氧氯普胺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观察组给予盐酸甲氧氯普胺注射液穴位注射及腕踝针治疗顽固性呃逆,对比对照组与观察组的效果,呃逆起效时间、缓解的时间、疗效的维持时间。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3.3%),呃逆起效时间(12.80±2.01)min、缓解时间(4.90±1.09)min及疗效的维持时间(6.50±1.36)h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腕踝针联合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可以有效地减少患者呃逆的时间,降低发生的频率。

  • 标签: 呃逆 腕踝针 盐酸甲氧氯普胺注射液 穴位注射
  • 简介:摘要Thomas Rouyard及其同事讨论关于以促进策略替代助推策略,制订提高健康素养的非强制性干预措施。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健康志愿者的镇静作用。方法选取睡眠状况自评量表评分10~30分的健康志愿者46名,性别不限,年龄22~28岁,体重指数18.5~23.0 kg/m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23):经皮穴位电刺激组(E组)和对照组(C组)。E组电刺激双侧内关穴和神门穴30 min,C组仅连接刺激仪不给予电流。安静平卧10 min(T0),记录BIS值、HR、SpO2和MAP,电刺激期间每隔10 min(T1,2)记录数据,电刺激结束后15 min内每隔5 min(T3-5)记录数据。随后观察是否进入睡眠,第2天随访睡眠状况及是否发生有关并发症。结果与T0时比较,E组T2-5时BIS值降低(P<0.05);与C组比较,E组T3,4时BIS值降低(P<0.05)。2组刺激期间及试验当晚睡眠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各时点HR、SpO2和MAP均在正常范围,无试验有关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健康志愿者可产生一定的镇静作用。

  • 标签: 电刺激疗法 志愿者 清醒镇静
  • 简介:摘要穴位贴敷可改善心力衰竭相关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穴位贴敷治疗心力衰竭选穴可单穴应用,也可双穴或多穴配伍运用,主要有任脉的膻中、神阙,督脉的至阳,手少阴心经的神门、阴郄,手厥阴心包经的内关,足太阳膀胱经的心俞、厥阴俞、膈俞、脾俞、肾俞,足少阴肾经的涌泉,足阳明胃经的足三里、丰隆等穴;用药以经验效方最为常见,也应用经典古方与民族医药;或于疾病发作时每日贴敷,或于三伏天贴敷;穴位贴敷治疗心力衰竭兼症如便秘、胃肠功能不全、睡眠障碍、汗证等亦有较好疗效。今后应开展大样本临床研究,并规范疗效判定标准。

  • 标签: 心力衰竭 穴位贴敷疗法 中药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老年衰弱患者术后谵妄(POD)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拟行胃肠道肿瘤根治术老年衰弱患者60例,性别不限,年龄65~80岁,BMI 18.5~30.0 kg/m2,ASA分级Ⅱ或Ⅲ级,术前Fried衰弱量表评分≥3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30):对照组(C组)和经皮穴位电刺激组(TEAS组)。TEAS组于麻醉诱导前30 min至术毕刺激神门、内关和足三里穴,频率2/100 Hz,疏密波,波幅0.25 ms,根据患者可耐受程度维持电流强度1~30 mA,术后24、48和72 h时选择相同穴位持续刺激30 min;C组在相同穴位内侧4 cm的非穴位部位进行刺激。术后1~7 d采用意识模糊评估量表评估POD发生的情况,记录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及舒芬太尼用量,记录术后0~8 h(T1)、8~24 h(T2)和24~48 h(T3)时段PCIA泵有效按压次数及镇痛补救情况,记录POD、术后恶心呕吐及嗜睡发生的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TEAS组术后补救镇痛率、POD、恶心呕吐和嗜睡发生率降低,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和术后T1~3时段PCIA泵有效按压次数减少(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可降低老年衰弱患者POD的发生。

  • 标签: 电刺激疗法 老年人 谵妄
  • 作者: 刘垚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08
  • 出处:《健康世界》2023年第1期
  • 机构:成都中医大学附院医院老年病科三病区,四川成都610000
  • 简介:目的:对中医特色护理穴位敷贴改善脑猝中患者肢体功能的效果加以研究。方法:随机将我院的10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和采用中医特色护理穴位敷贴的观察组,时间为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HSS评分差异显著,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进行中医特色护理穴位敷贴有助于改善肢体功能,临床可将该方法加以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中医特色护理穴位敷贴;脑卒中;肢体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分析穴位贴敷治疗小儿肺炎咳嗽选穴及用药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国内外主要数据库中有关穴位贴敷治疗小儿肺炎咳嗽的文献,对符合纳入研究标准的文献应用Excel软件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数据提取,提取内容包括文献名称、腧穴及药物选择等。以腧穴和药物分别作为唯一变量,统计出现频次,并对腧穴和药物出现10次及以上者,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120篇相关研究,均为中文文献,共提及28个穴位,共计出现350次。使用频次在10次及以上的有8种;113篇文献提及使用穴位贴敷药物组成,共涉及97味中药,总计出现634次;使用频次在10次以上的有13味中药。结论穴位贴敷辅助治疗小儿肺炎咳嗽方法中,最常使用的穴位为肺俞、天突、膻中、阿是穴,最常使用的药物为白芥子、大黄、麻黄、细辛。

  • 标签: 肺炎 儿童 咳嗽 聚类分析 穴位贴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