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特纳综合征(Turner syndrome,TS)的耳科表现,研究其听力损失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4月就诊于深圳市儿童医院耳鼻咽喉科的46例儿童TS的临床资料,均为女性患儿,年龄5~18岁。染色体核型X单体型17例(37.0%),嵌合型16例(34.7%),X染色体结构异常13例(28.3%)。并对耳内镜、听力结果和耳科诊治情况进行分析。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和Mann-Whitney U检验等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6例患儿中最常见的耳科疾病是分泌性中耳炎(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OME),共20例(43.5%)33耳(35.9%),听力损失者14例(30.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345,95%CI:1.072~1.760)和患有OME(OR=9.460,95%CI:2.065~60.350)是听力损失的独立影响因素,OME患儿的语言频率气导听阈在鼓膜松弛部凹陷与非凹陷的病例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3±13.8)dB HL比(14.4±4.2)dB HL,U=59.500,P=0.008]。结论OME和听力损失在儿童TS中常见,年龄增加或患有OME时,出现听力损失的风险增加。

  • 标签: 儿童 特纳综合征 分泌性中耳炎 内窥镜 听力损失
  • 简介:摘要耳鸣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的症状之一,由于其病因和病变部位目前仍不明确,发病机制复杂,一直是临床诊治的难题。随着对耳鸣病因及机制的不断探索,耳鸣的治疗方式也在不断发展和更新,但关于耳科手术治疗耳鸣的相关报道仍较少。本文将重点综述国内外有关耳科手术后耳鸣治疗效果的新进展。

  • 标签: 耳鸣 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文章旨在对神经介入手术中建立血管通路的技术和工具进行全面的综述。利用已发表的文章,回顾神经介入手术中血管通路的建立方法、部位、工具及技术相关资料,并根据数据质量、证据水平和适当的专家共识综合给出推荐意见。即使建立血管入路的工具和技术仍在不断发展,但目前的文献和经验仍支持神经介入手术中血管通路建立的一些原则。

  • 标签: 神经介入 血管通路 共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人工耳蜗植入手术中应用耳科机器人技术辅助电极植入的安全性和临床意义。方法报道2019年10月国内首例应用耳科手术机器人(RobOtol®)辅助实施人工耳蜗电极植入(诺尔康CS-10A TM),并对手术安全性和疗效进行分析。结果该例成人女性患者顺利应用耳科机器人辅助实施电极植入,机器人系统安置、调试时间约6 min。术中缓慢、全鼓阶植入人工耳蜗电极,机器人执行末梢对术野组织无损伤。术中植入电极的阻抗及神经遥测反应均良好。无术后并发症。术后人工耳蜗系统运作良好,听觉重建效果理想。结论耳科手术机器人在不自主震颤消除及精细操作放大上具有一定优势,可以安全地在人工耳蜗植入手术中辅助电极植入,实现电极微创、全鼓阶植入,良好保留内耳精细结构。

  • 标签: 耳蜗植入术 机器人 鼓阶 听觉重建
  • 简介:摘要接触脑脊液神经核,简称触液核,是作者团队在世界上首先发现和命名的一个独特神经核。与目前已知的神经核显著不同的是:触液核的胞体位于脑实质,突起伸在脑脊液中,专司脑-脑脊液的信息传递。本研究历时30余年,参与者超过100人,取得了一系列成果,2010年曾获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文章提供了90~400 g大鼠触液核中心点坐标的经验公式,触液核与全脑24个功能区、235个功能核团之间的纤维投射及其可能参与的功能。著录了包括敲除触液核模式动物制作方法等7篇重要参考文献,以便为感兴趣的研究者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必要的工作基础。

  • 标签: 接触脑脊液神经核 位置 立体定位技术 模式动物 功能
  • 简介:摘要假设作为耳科手术的训练工具,3D打印颞骨与尸头颞骨标本等效。背景尸头颞骨解剖是耳科手术训练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但是,尸头颞骨标本的获得正变得越来越受到限制,而且存在对化学性和生物性风险的担忧。在这项研究中,我们检验了3D打印的颞骨模型作为耳科手术替代训练工具的有效性。方法17名耳鼻咽喉科学员参加研究。他们按要 求使用3D打印的颞骨模型完成一系列耳科手术。使用半结构型问卷评估他们在3D打印颞骨上的解剖体验。结果参与者发现,3D打印颞骨在解剖学的真实性与尸头颞骨标本相当,既可以作为通用的外科训练工具,也适用于特定的耳科手术训练。总体而言,参与者对将3D打印的颞骨模型纳入颞骨解剖训练课程充满兴趣,并会将其推荐给其他学员。结论3D打印颞骨模型是一种可以代替尸头颞骨标本的耳外科教学工具。

  • 标签:
  • 作者: 贺电 李婷 唐爱伟 孙海涛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1-07
  • 出处:《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21年第10期
  • 机构: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中心,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脑血管病诊断与治疗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广东省普通高校脑功能修复与再生重点实验室,广东神经外科研究所,广州 510282,南方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州 510282,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检验医学部,广州 510282
  • 简介:摘要随着肿瘤学和神经科学的发展,其交叉学科——癌症-神经科学也在近年来引起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人们逐渐认识到神经元参与肿瘤微环境的形成并影响着肿瘤的发生发展,同样,肿瘤也会引起神经系统重塑及功能障碍。其中,中枢神经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脑胶质瘤与神经元的相互关系更是在近几年来有了全新的认识。笔者现回顾性总结癌症-神经科学在脑胶质瘤研究中的最新进展,对神经元与脑胶质瘤细胞相互作用的机制进行系统综述。

  • 标签: 癌症-神经科学 神经胶质瘤 神经元 突触
  • 作者: 梁华征 熊利泽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9-21
  • 出处:《中华麻醉学杂志》 2021年第05期
  • 机构:同济大学医学院脑功能与人工智能转化研究所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200434,同济大学医学院脑功能与人工智能转化研究所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 200434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了1例侵及多组脑神经和马尾神经神经淋巴瘤病患者。该患者为32岁男性,主要临床表现为马尾综合征。脑神经和腰椎MRI表现为多组脑神经及马尾神经明显增粗呈均匀明显强化,扩散加权成像表现为扩散受限明显,符合典型神经淋巴瘤病的影像学表现。由于神经淋巴瘤病在临床罕见,早期诊断困难,故当怀疑是此病时,应尽早进行MRI、活体组织检查。该患者经过骨髓穿刺和全面脑脊液检查后最终确诊为神经淋巴瘤病。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神经淋巴瘤病 脑神经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基于3D-Slicer软件的教学方式在神经科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6月在福建医科大学省立临床医学院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外科方向)的40名学员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名学员。试验组采用基于3D-Slcier软件的教学方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式。采用理论考试成绩和自编调查问卷结果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试验组学员理论考核成绩为(79.90±6.25)分,高于对照组学员的(73.35±8.35)分,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调查结果显示,试验组学员比对照组学员在教学方式灵活性[(3.65±0.67)分比(3.00±0.56)分]、学习效率[(3.45±0.60)分比(2.90±0.55)分]、颅脑定位诊断分析[(4.00±0.32)比(3.60±0.50)]和手术方式理解[(3.55±0.60)比(3.00±0.65)]方面的评分高,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在神经科学临床教学中,运用基于3D-Slicer软件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提高学员学习效率,增强临床教学效果。

  • 标签: 3D-Slicer软件 神经外科学 临床教学 教学方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报告2例糖尿病神经神经神经病变(DRPN)患者的临床诊治经过,并复习文献总结该类少见的糖尿病神经并发症特点,以加强临床上对该类疾病的识别。2个病例均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以单侧近端下肢疼痛为首发症状,病变逐渐延伸至下肢远端、对侧或者胸腹部,同时伴有近端肌萎缩、肌力下降、无法自行行走,常规治疗效果欠佳,均使用了糖皮质激素,1例联合免疫球蛋白。文献复习提示单侧、以肢体近端为主的剧烈疼痛,伴有单侧、近端肌无力、肌萎缩时,要考虑DRPN的可能。DRPN的诊断主要基于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电生理等,并要排除神经根结构性以及非结构性损伤等原因。目前尚无DRPN的特异治疗,主要采取糖尿病基础治疗、免疫治疗、镇痛、康复训练、心理疏导等。糖尿病患者出现非典型与单侧的近端肢体疼痛、肌无力、肌萎缩等临床表现时,需考虑DRPN可能,避免延误诊治。

  • 标签: 糖尿病神经病变 神经根神经丛神经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小鼠坐骨神经挤压伤模型中靶肌肉内神经肌肉接头(NMJ)与肌梭在神经损伤后及再生中的失神经神经再支配的变化过程。方法2019年1月至2019年10月,18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坐骨神经挤压伤组(损伤组,12只)和对照组(假手术组,6只)。损伤组分别在损伤后1、2、3 d及4周取材,对照组于损伤后3 d及4周后取材,均取手术侧胫前肌,行神经纤维丝抗体(NF)、突触素抗体(Syn)以及荧光偶联的银环毒素(α-BTX)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所得数据使用非配对t检验进行数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坐骨神经损伤3 d后,损伤组中完全失神经支配的神经肌肉接头比例为(92.40±8.85)%,与对照组(5.19±1.32)%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损伤2 d后,损伤组的肌梭中两端的γ-运动神经成分即消失,位于其中部的感觉神经螺旋缠绕结构于伤后3 d消失。损伤4周后,对照组与损伤组在神经肌肉接头的神经支配情况相比,未获神经支配[分别为(3.02±0.78)%和(4.22±2.08)%]、部分获神经支配[分别为(6.44±1.91)%和(7.94±2.12)%]以及完全神经支配[分别为(90.54±10.44)%和(87.84±13.89)%]两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损伤后4周时,损伤组中肌梭的神经再支配不佳,两端的乙酰胆碱受体已有神经支配,但不完全;肌梭中部神经纤细、不连续且无典型的螺旋缠绕结构。结论坐骨神经损伤后,NMJ和肌梭失神经速度相当;肌梭的运动神经先于感觉神经发生变性。神经肌肉接头易于被再生的神经支配,但肌梭的神经再支配较为困难,其中,肌梭的运动神经较感觉神经容易恢复神经再支配。

  • 标签: 坐骨神经损伤 神经肌肉接头 肌梭 失神经支配 神经再支配 小鼠
  • 简介:摘要私立医院的质量控制是我国急需完善的领域。借助对德国汉诺威国际神经科学研究所的观察,文章分析并提出了德国私立医院在质量控制上对我国具有借鉴意义的几点启示,包括健全的医保体系和医药分家制度、基于信息化平台的医院质量管理体系、强大的政府和民间监管机制、富有弹性的医师薪酬制度,以及医务人员的荣誉感和高度自律等,从而为我国的医疗体制改革提供参考。

  • 标签: 德国 医疗制度 私立医院 国际比较 借鉴
  • 简介:摘要周围神经缺损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其治疗原则为恢复神经的连续性。自体神经移植是目前临床上修复神经缺损的金标准,但自体神经移植的诸多弊端限制了其应用。近年来神经修复材料逐渐应用于临床,其安全性及有效性得到初步证实。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文献报道的采用神经移植材料修复神经缺损进行综述。

  • 标签: 周围神经缺损 神经移植材料 修复 显微外科技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欧洲神经病学会/周围神经协会对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神经病(CIDP)的诊断和治疗指南进行了再次修订。新指南更加贴近临床实用,对近年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更新,内容涉及CIDP的临床分型、电生理诊断标准以及免疫治疗、周围神经影像学检查、脑脊液检测和神经活组织检查在CIDP诊断中的价值,同时对抗郎飞结和结旁抗体、抗髓鞘相关糖蛋白抗体的检测也提出了建议,建议对CIDP患者常规检测M蛋白;并对目前CIDP的治疗药物选择进行了推荐。在此文中对其更新之处作一介绍。

  • 标签: 多发性神经根性神经病,慢性感染性脱髓鞘性 指南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听神经瘤手术目前已从拯救患者生命提升至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因而术中保护面神经对于患者术后的生命质量至关重要。术中面神经电生理监测对于保护面神经具有重要价值,不仅可实时精确辨认和定位面神经,还可评估面神经功能的完整性。目前的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主要包括:触发肌电图、自发肌电图及经颅面神经运动诱发电位。本文将对听神经瘤术中面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的基本原理、技术进展及其技术陷阱进行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糖尿病是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中下肢病变最为常见,传统的药物治疗往往效果不佳,而显微神经减压术已经成为糖尿病性下肢周围神经病的首选手术方法。近年来国内部分神经外科中心开展了相关手术,开展了术中电生理监测下的手术治疗有助于临床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 标签: 糖尿病性下肢周围神经病 糖尿病 显微神经减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影响听神经瘤患者术后短期及长期面神经功能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自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62例听神经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于术后7 d及术后6个月对所有患者的面神经功能进行评估。收集可能与患者术后早期及长期面神经功能障碍存在相关性的因素,采用Logistic单因素与多因素回归对相关因素与患者术后短期及长期面神经功能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术后7 d,21例(33.9%)患者面神经功能正常,41例(66.1%)患者出现面神经功能损伤;术后6个月,49例(79.0%)患者面神经功能为正常,13例(21.0%)患者面神经功能损伤。Logistic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最大直径越大、肿瘤与面神经黏连越紧密,患者术后7 d发生面神经功能损伤的可能性越大(P=0.002、0.002);术前临床症状持续时间为患者术后6个月面神经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P=0.03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与面神经的黏连程度、肿瘤最大直径为患者术后7 d面神经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3、0.014);术前临床症状持续时间、肿瘤最大直径为患者术后6个月面神经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0、0.030)。结论肿瘤与面神经的黏连越紧密、肿瘤最大直径越大,患者术后7 d发生面神经功能损伤的可能性越大。患者术前临床症状持续时间越长、肿瘤最大直径越大,术后6个月发生面神经功能损伤的可能性越大。

  • 标签: 听神经瘤 面神经功能损伤 肿瘤黏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