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通常呈季节性流行。新型流感病毒可能导致大流行,一旦发生将对人群健康、社会经济造成严重影响。实现暴发疫情的早期预警是流感防控的重要策略和手段。本文在回顾国内外主要流感监测预警系统的基础上,总结常见的流感早期预警模型的原理、应用、优缺点和发展前景等,以期为流感以及其他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疫情预警技术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 标签: 流感 监测预警系统 早期预警模型 大数据
  • 简介:摘要病原体在多种宿主间跨种传播是一个复杂的动力学过程,对传染病早期预警系统的可靠性提出严峻挑战。本文通过介绍传染病生态学理论方法,回顾和总结了通过环境-宿主-传染病动态数学模型研究病原体、宿主以及环境的交互作用,量化环境对疫情趋势、传播媒介以及病原微生物影响的研究范式;并以我国姬鼠型肾综合征出血热研究为例,介绍了传染病数学模型在疫情实际预测预警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了新的监测指标与预警方法。

  • 标签: 动物传染病 数学 疾病模型, 动物 环境-宿主-传染病动态模型 传染病生态学
  • 作者: 赖圣杰 冯录召 冷志伟 吕欣 李瑞云 尹凌 骆威 李中杰 兰亚佳 杨维中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9-05
  • 出处:《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21年第08期
  • 机构: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系SO17 1BJ,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群医学及公共卫生学院,北京100730,国防科技大学系统工程学院,长沙 410073,挪威奥斯陆大学生态与进化研究中心 NO-0316,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深圳518055,新加坡国立大学地理系 117570,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监测预警重点实验室、传染病管理处,北京 102206,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成都 610041
  • 简介:摘要本文回顾了传染病暴发或流行早期预警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的预警模型,介绍了基于不同数据源的传染病预警系统及其应用;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研究和应用的互联网搜索、社交媒体、人员流动等大数据及其分析方法,探讨其在传染病预警中的应用前景,以期为建立基于多源大数据的传染病智慧化预警机制和平台提供参考。

  • 标签: 新发传染病 预警模型 预警系统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大数据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构建胃癌术后腹腔感染早期预警评分,探讨胃癌术后腹腔感染预警评分与改良预警评分对胃癌术后发生腹腔感染的预测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以构建胃癌术后腹腔感染预警评分,选取2018年6—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胃癌根治术的342例患者,分别采用腹腔感染预警评分与改良预警评分对术后患者进行评分,比较两者预测胃癌术后腹腔感染发生的能力。结果以胃癌术后并发腹腔感染为结局指标,胃癌术后腹腔感染预警评分对患者发生腹腔感染鉴别的ROC曲线下面积AZ=0.977,灵敏度93.1%,特异度93.3%;改良预警评分对患者腹腔感染鉴别的ROC曲线下面积AZ=0.924,灵敏度82.8%,特异度84.7%。胃癌术后腹腔感染预警评分的预测能力优于改良预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54.606、315.479,P<0.05)。结论胃癌术后腹腔感染预警评分较好预测胃癌术后腹腔感染的发生,具有较强的专科性、可行性和有效性。

  • 标签: 胃肿瘤 腹腔感染 早期预警评分 风险预测
  • 简介:摘要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及热浪频发,热相关疾病发生率逐渐上升,中暑为最严重的病况,具有高病死率、高后遗症发生率的特点。有效的中暑预警可通过监测某些指标预测中暑发生的可能,以降低中暑发生率,减轻危害,但当前对中暑预警体系尚无统一总结。中暑的发生涉及气候环境和个体易感性两个关键方面,而个体易感性又表现为热耐受能力差异。本文将从气候环境的炎热指数、热指数、湿球黑球温度(WBGT)指数、体感温度等指标,以及个体易感性和综合分析方面来综述当前中暑的预警体系,以供相关领域的研究参考。

  • 标签: 中暑预警 热平衡 热耐受试验
  • 简介:摘要本文回顾我国现行传染病监测预警系统的局限性,分析传染病智慧化预警多点触发机制和多渠道监测预警平台的建设思路及对策,提出了实现路径,以期助力我国传染病监测预警能力建设和提升。

  • 标签: 传染病 监测预警 多点触发 多渠道监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2020年暴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影响经济社会大局稳定。全力救治,降低病死率,是疫情防控的重点工作之一,也是公立医院的重要职责和使命。作者以地处疫情高发区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的工作实践为基础,阐述公立医院参与疫情防治过程中遇到的难点,总结参与防治举措和经验,提出改进建议,以供公立医院及相关部门借鉴参考。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防治 医院,公立 保障体系
  • 简介:摘要本文于2020年2月16日预出版于中华眼科杂志官网。新型冠状病毒是导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原体,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以及接触传播致病。已有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冠状病毒有可能通过眼部导致全身感染,提示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要重视眼部防护,切断潜在的感染途径,且眼科医务人员在疫情期间肩负责任,应加强防护,避免交叉感染。鉴于目前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认识尚不足,本文以国内学术期刊文献、国家发布的指南性文件为基础,汇总目前个人或医疗机构的经验,从预防医学和眼科学角度,为眼科临床工作提供全面且统一的建议意见,为共同抗击疫情发挥作用。(中华眼科杂志,2020,56:253-257)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眼科 防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与校正MEWS预测普外科术后患者去向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普外科术后1 160例患者,收集患者转入病房72 h内的生命体征、神志、血氧饱和度及尿量数据,使用MEWS和校正MEWS分别评估。计算该期间两种评分的最高评分结果,观察患者的去向。比较两种评分预测患者去向的相关预测指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预测患者去向分辨度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结果转入ICU患者的校正MEWS高于MEWS。以收住ICU为预测目标时,MEWS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86(95%CI为0.973~0.998),最佳截断值为3分,此时Youden指数最大,为0.903;校正MEWS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91(95%CI为0.978~0.995),最佳截断值是5分,此时Youden指数最大,为0.943;校正MEWS的ROC曲线下面积大于MEW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MEWS评估患者转入ICU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高于MEW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MEWS评估患者转入ICU的灵敏度、阴性预测值高于MEWS,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校正MEWS比MEWS更能反映外科术后患者病情危重程度,能够准确预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值得在普外科病房中推广应用。

  • 标签: ROC曲线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 校正改良早期预警评分 普外科 手术后
  • 简介:摘要目的从宏观视角利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数据,分析有效距离与疫情传播轨迹、时间和规模之间的关系,为今后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整理截至2020年2月23日我国各地COVID-19首例确诊患者的住院治疗/隔离治疗日期以及累计确诊病例数,利用"百度迁徙"基于地理位置的服务大数据平台(LBS)获取武汉市到各地的迁出人口比例数据,建立有效距离模型和线性回归模型,从省级和市级层面分别对有效距离与疫情抵达时间及累计确诊病例级数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不论在省级层面还是市级层面上,武汉市到目的地的有效距离与COVID-19疫情抵达时间及累计确诊病例级数都存在明显的线性关联,各线性模型回归系数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省级层面上,有效距离可以解释其与抵达时间模型71%的变异,解释其与累计确诊病例级数模型90%的变异;在市级层面上,有效距离可以解释其与抵达时间模型66%的变异,解释其与累计确诊病例级数模型85%的变异。结论模型拟合程度较好,LBS大数据与有效距离模型能够用于对疫情传播轨迹、时间和规模等进行估计,为突发急性传染病宏观预警及防控管理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有效距离 人口迁徙 传染病 预警防控
  • 作者: 王宁利 接英 陶芳标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眼科杂志》 2020年第05期
  • 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同仁眼科中心 北京市眼科研究所 北京市眼科学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 100730 ,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系 教育部出生人口健康重点实验室,合肥 230032
  • 简介:摘要本文于2020年3月2日预出版于中华眼科杂志官网。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眼科工作者在抗击疫情中积极行动起来。本文结合目前最新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以及在疫情防控中的实践经验,针对眼部是否为2019-nCoV感染途径、眼科医师疫情期间临床工作的防护、2019-nCoV眼部感染及临床表现以及公众眼部防护的科普教育等进行阐述,指出眼科目前应关注的问题和积极开展工作的环节,并给予指导意见,希望能为疫情的科学防控和精准施策提供参考。(中华眼科杂志,2020,56:330-332)

  • 标签: 冠状病毒感染 结膜炎,病毒性 感染控制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接触噪声工人听阈变化规律,建立基于个体的听力损失预警模型,以期精准化和差异化管理接触噪声工人的健康。方法于2019年9月,收集某企业561名接触噪声工人自入职以来所有体检资料,收集较好耳高频平均听阈值、较好耳4 000 Hz平均听阈值和较好耳语频平均听阈值指标,利用广义估计方程(GEE)调整性别和年龄,建立各指标的预警模型,根据ROC曲线面积(AUC)和约登指数筛选敏感指标和预警模型。结果561名接触噪声工人中,有26人出现听力损失(4.6%);敏感指标为较好耳语频平均听阈值≥20 dB、较好耳高频平均听阈值≥30 dB和较好耳4 000 Hz听阈值≥25 dB,各指标AUC分别为0.602、0.794和0.804,约登指数分别为0.204、0.588和0.608;GEE听力损失预警模型中较好耳高频平均听阈值≥20 dB和较好耳4 000 Hz平均听阈值≥25 dB为最优模型,AUC均为0.862。结论个体水平的听力损失预警模型可较为准确评估接触噪声工人个体听力损失的发生风险。

  • 标签: 噪声,职业性 听力损失 广义估计方程 预警模型
  • 简介:摘要近年来,疫苗犹豫现象在世界范围内愈显突出,部分本已控制良好的疫苗可预防疾病(VPD)的发病率出现反弹,极不利于免疫规划成果的巩固和疫苗针对疾病的消除。本研究基于疫苗犹豫成因的3C模型(信任度、自满情绪和便利性),结合我国疫苗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的实践,形成疫苗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监测、人群疫苗信心监测和服务可及性监测3大维度下的疫苗犹豫监测预警指标体系构建框架和预警处置思路,为我国开展疫苗犹豫的监测预警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疫苗 预测 疫苗犹豫
  • 简介:摘要肝衰竭是临床常见的严重肝病临床症候群,短期病死率高。虽然目前国际上缺乏规范统一的肝衰竭前期诊断标准,但其概念的提出对于进一步提高肝衰竭的早期预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从病因学、临床实验室检查及发病机制相关参数,对肝衰竭发生风险的预警指标进行综述,旨在帮助临床医生提高对肝衰竭早期诊断的认识,推动相关研究,从而进一步降低肝衰竭患者的病死率。

  • 标签: 肝功能衰竭 早期预警 病因学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结合广东省广州市2013-2015年闪电监测资料以及2010-2015年雷电灾害资料,对该地区雷击大地密度的空间分布特征、雷电灾害频度特征以及雷电时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广州市雷电发生发展规律总结概况了雷电监测预警预报思路,以供相关部门进行参考。

  • 标签: 广州市 闪电 雷电灾害 监测预警
  • 简介:摘要传统流感预警体系在监测范围、预测准确性和实时性等方面仍存在不足。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兴起,现代信息技术日趋成熟,以大数据分析为基础的流感预警技术已经成为研究焦点。本文以传统流感监测预警体系作为参照,从互联网、影响因素、时空趋势、风险评估4个角度总结基于大数据的流感预警研究进展,综述大数据在流感预警中的优势、不足及未来发展的趋势。

  • 标签: 大数据 流感预警 监测 预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2021年6月3日至24日广州市荔湾区芳村片区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导致区域封控期间,广东省中医院血透中心启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应急流程,开展了接诊流程制定、职工培训、患者告知及管理、新收治患者流程制定、清洁消毒规范制定等一系列管理工作。血液透析中心来自封控区域的中高风险患者近25例,新收入患者10余例,隔离病区行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约10例次。所有患者的核酸筛查、透析治疗、分诊风险甄别、消毒隔离有序进行。在此期间,无医务人员和患者发生院内感染或社区内感染。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封控区域内,血透中心制定关键流程、严格把关核酸筛查、多方位人员培训及考核、规范消毒隔离措施、隔离病区的设立等,可有效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 标签: 封控区域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血液透析中心 疫情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