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妊娠和产褥脓毒症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起病急、进展快,延误治疗可导致患者预后恶化。产科医生应加强对脓毒症的认识,早期发现和治疗以减少发病率。当感染或疑似感染的患者出现脏器功能损害,无法用其他原因解释时,要考虑到脓毒症的诊断,多个评分量表有助于早期筛查与评估。在积极救治的过程中强调在脓毒症患者中的"1小时集束化治疗",不要过分强调识别可能导致产科脓毒症感染原因的重要性,同时要尽快完善相关检查,针对病因做出相应处理。终止妊娠的时机应个体化。

  • 标签: 脓毒症 妊娠 产褥期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春泄殖腔畸形患儿手术重建方式。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19年11月湖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3例青春泄殖腔畸形女患儿的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3例患儿手术前的处理、重建方式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3例泄殖腔畸形患儿术前均行膀胱镜检查,精确共同通道度长度分别为3、5及4 cm。患儿A行泄殖腔整体下移阴道及尿道成形、膀胱造瘘术;患儿B先行膀胱镜阴道穿刺置管引流,半月后行尿道成形、小阴唇转移皮瓣代阴道成形术;患儿C行膀胱肌瓣转移代尿道成形、阴道成形术。3例患儿分别随访1年6个月、10个月及6个月,均无反复泌尿生殖系统感染,无阴道积液及狭窄。术后患儿A、B能自主控尿;李正肛门功能评分分别为3分及4分。患儿C自主控尿能力欠佳,仍伴大部分尿失禁;李正肛门功能评分为1分。结论对于肛门成形术后青春泄殖腔畸形患儿,术前均需进行膀胱镜检查并结合影像学分析,精确测量共同通道长度及明确其他系统畸形,多学科合作并个体化选择合适的重建材料及手术方式,缩短手术时间并减少手术创伤。手术的最终目的是保持排尿排便可控、阴道通畅甚至性功能及生育功能恢复,提高患儿远期生活质量。

  • 标签: 泄殖腔畸形 青春期 功能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前诊断的新生儿卵巢囊肿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产前诊断、出生后手术治疗的新生儿卵巢囊肿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手术治疗时年龄,分为新生儿组(出生10~28 d,18例)和小婴儿组(出生28 d至6个月,15例)。影像资料包括产前检查和术前B型超声结果、磁共振成像(MRI);术中所见卵巢病变情况、术后病理结果等。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3例新生儿卵巢囊肿,发生卵巢扭转坏死19例,扭转坏死比例高达57.6%(19/33)。其中28 d以下者8例(44.4%),28 d至6个月11例(73.3%),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扭转坏死者均表现为复杂型卵巢囊肿,发生扭转坏死和未扭转坏死患儿卵巢囊肿的直径分别为(4.64±1.11)cm和(5.86±1.36)cm,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前检查即发现的新生儿卵巢囊肿扭转在6个月内坏死比例较高,应密切随访,随访过程中发现单纯向复杂转化的囊肿应积极手术探查,囊肿直径相对较小的卵巢更易发生扭转坏死。

  • 标签: 卵巢囊肿 产前检查 扭转坏死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临床收治的胃癌患者以进展期为主。近年来,随着药物治疗的进步,对于无法手术的Ⅳ胃癌采取以药物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后,可以使部分病例肿瘤降,从而获得根治手术的机会,部分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从而获得了长期生存的机会。REGATTA研究结果证实,姑息手术+化疗不能改善Ⅳ胃癌患者的远期生存。新辅助腹腔+静脉化疗可以使部分伴有腹膜转移的Ⅳ胃癌病例降,接受手术治疗并获得长期生存的机会。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PHOENIX研究方案,有望提高伴有腹膜转移Ⅳ胃癌病例的转化手术率。以紫杉醇为基础的三药化疗可以使部分无法手术的晚期胃癌降,获得手术机会,从而提高无疾病进展生存和总生存率,已成为Ⅳ胃癌转化治疗的基石。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阿帕替尼联合紫杉醇等化疗药物安全可靠,可以作为Ⅳ胃癌转化治疗的备选方案之一,为细胞毒药物联合靶向药物提供了新思路。免疫治疗时代,免疫药物联合应用及一线应用已是业内共识。针对晚期Her-2阳性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病例,化疗+抗Her-2靶向药+抗PD-1单抗的四药联合一线治疗的成功探索,开辟了Ⅳ胃癌转化治疗的新时代。胃癌是异质性非常高的恶性肿瘤,以Yoshida分型为代表的Ⅳ胃癌分类法是以影像学为基础的,未来应该结合基因检测等手段,制定更合理的Ⅳ胃癌分类方法,据此制定Ⅳ胃癌个体化精准转化治疗方案,有效提高Ⅳ胃癌患者的远期生存。

  • 标签: 胃肿瘤 Ⅳ期 转化治疗 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更加安全、有效、规范的卡梅现象患儿围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血管瘤科进行手术治疗的卡梅现象患儿临床资料。纳入标准:(1)诊断为卡梅现象,以位于躯干或肢体的巨大血管瘤、重度血小板减少和消耗性凝血功能障碍为特征;(2)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在该中心接受手术治疗;(3)年龄≤1岁。术前予以甲泼尼龙琥珀酸钠2 mg/kg,敏感患者应用至术前,不敏感患者于术前1 d单次大剂量血小板输注,纠正凝血功能;采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方式,配合深静脉置管,动脉穿刺置管并持续有创血压监测,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行瘤体根治性切除术,必要时配合皮瓣成形术或原位植皮术;术后常规带管入ICU,呼吸循环恢复后酌情拔除气管插管,ICU留观过夜,评估稳定后转出;术后监测血小板动态变化,加强营养支持,病变位于四肢的患者(原位植皮者除外),于术后第3天开始进行被动康复训练;随访6~36个月,行血常规、凝血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必要时行MRI检查。肢体病变患儿,复诊时检查邻近关节活动度、肌力情况。结果共纳入55例卡梅现象患儿。术前1 h末梢血检测显示54例血小板>100×109/L,1例>80×109/L,血红蛋白均纠正至10 g/L以上;手术时间48~135 min,平均87 min;无术中、术后死亡病例;术后血小板恢复至正常水平历时4~36 h,平均8.4 h;手术标本病理检查结果均为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住院时间9~30 d,平均16.7 d;手术切口延迟愈合3例,瘢痕挛缩致活动障碍1例,瘢痕增生3例;随访周期内无死亡病例,血小板均稳定在正常范围。结论手术治疗合并卡梅现象的血管肿瘤,疗效确切、起效迅速、疗程短、费用低。积极的术前准备、有效的凝血功能纠正措施、完善的麻醉及监护方式、稳定的血流动力学保障、精细的手术操作及术后早期进行的康复锻炼,这一系列的围手术治疗是手术成功的必要保障。

  • 标签: 血管肿瘤 卡梅现象 围手术期 外科治疗 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 丛状血管瘤
  • 简介:摘要近年来高龄孕妇逐渐增多,对妊娠女性青光眼的治疗是眼科医师越来越多面临的棘手问题,对这类青光眼患者的药物治疗需要兼顾对母亲妊娠青光眼视神经损伤进展的有效控制和避免药物对胎儿造成的可能伤害。目前临床上大多数青光眼妊娠药物使用的经验来自小样本的病例报告或动物实验。虽然妊娠使用抗青光眼药物对胎儿安全性方面的循证依据不足,如果医生谨慎选择药物种类和改良用药方式,可以尽可能地使青光眼患者和胎儿安全渡过妊娠。(国际眼科纵览,2020, 44: 358-362)

  • 标签: 青光眼 妊娠 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及产褥颅内出血(ICHDPP)的临床特征、治疗策略及预后。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的7例ICHDPP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治疗及母儿预后。结果7例ICHDPP患者中,无妊娠早期发病者,妊娠中期发病2例,妊娠晚期发病3例,产褥发病2例;2例为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2例为产褥静脉窦血栓导致颅内出血,动脉瘤破裂出血、原发脑室出血、子痫导致颅内出血各1例。7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头痛;4例伴恶心、呕吐;4例伴抽搐;2例伴肢体瘫痪;1例伴意识障碍;1例伴肢体麻木。7例ICHDPP患者经手术治疗5例、保守治疗2例;孕产妇存活6例,死亡1例。随访3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5分4例,4分2例,1分1例;7例新生儿(含1例双胎)均存活且无畸形发生。结论多学科协作诊疗,综合分析胎龄、胎儿状况、孕产妇状态、出血的病因及严重程度,制定个体化方案,有助于改善ICHDPP患者的预后。

  • 标签:
  • 简介:摘要川崎病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急性全身性血管炎性疾病,约15%~25%未经治疗的患儿发生冠状动脉损害,因此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尽管大剂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联合口服阿司匹林是目前公认最有效的治疗,但仍有部分患者出现免疫球蛋白无反应及冠状动脉损害,近年来,新的治疗策略包括糖皮质激素、肿瘤坏死因子-α拮抗剂、白细胞介素-1拮抗剂、环孢素A、细胞毒性药物及血浆置换等,其中部分得到了临床肯定,而另一部分尚存在争议。该文就近年来国内外报道的川崎病急性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川崎病 急性期 治疗
  • 简介:摘要原发性肝癌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属晚期,生存期短,预后极差,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近年来,肝细胞癌的系统治疗取得了突破进展,特别是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治疗,打破了分子靶向药物的单一治疗局面,而免疫联合抗血管生成靶向治疗策略更显示出优效性,深刻改变了肝癌围手术治疗格局。本文重点探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在肝癌围手术应用场景的几个热点问题,并就免疫联合靶向药物治疗方案在肝癌围手术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盘点。

  • 标签: 癌,肝细胞 肿瘤辅助疗法 免疫联合治疗 转化治疗 系统治疗
  • 简介:摘要肝移植患者常合并肌肉减少症、心肺功能下降、衰弱等功能障碍,严重影响其生存率及生活质量。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将康复治疗应用于围手术的肝移植患者,并取得不错的疗效。本文就肝移植患者的术前功能评估、预康复及术后早期康复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终末期肝病 肝移植 康复
  • 简介:摘要尿路结石是妊娠泌尿系统相关性腹痛的最常见原因。妊娠的生理变化使得尿路结石影像学检查不如非妊娠可靠。妊娠尿石症的诊断需要仔细选择成像方式以最大限度发挥诊断作用,同时降低产科风险。超声仍然是妊娠尿路结石诊断的首选影像学方法,在超声难以诊断时,可以选择CT、MRI或静脉尿路造影。保守治疗是首选治疗方法。本文就妊娠尿石症的诊断治疗方法进行综述。

  • 标签: 妊娠 尿路结石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辅助同步放化疗+巩固化疗+手术"的全新辅助治疗模式在局部晚期胃癌治疗中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2018—2020年间前瞻性纳入局部晚期胃腺癌或Siewert Ⅱ/Ⅲ型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患者28例,首先接受同步放化疗(CCRT),放疗剂量为45 Gy,1.8 Gy/次,同步口服替吉奥40~60 mg,2次/d。CCRT后3周接受4~6周SOX方案巩固化疗(CNCT)。CNCT结束后4~6周完成胃癌D2根治术。结果28例患者均完成新辅助治疗治疗中≥3级不良反应在CCRT期间出现3例(11%),分别为血小板下降、白细胞下降、食欲下降;在CNCT期间出现白细胞下降2例(7%)、血小板下降3例(11%)。共20例(71%)完成手术,达病理完全缓解者占50%。3例手术并发症分别为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感染,对症处理后好转。结论中期分析结果示局部晚期胃癌接受全新辅助治疗可获得显著的降治疗不良反应及手术并发症可耐受。

  • 标签: 胃肿瘤/放化疗法 胃肿瘤/化学疗法 治疗结果 安全性
  • 简介:摘要支气管镜检查是呼吸系统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手段,由于操作本身的侵入性以及其他多种因素,临床中常有咳嗽、喘息等问题发生。支气管镜操作围手术规范、正确应用雾化吸入疗法有助于提高对操作的耐受性,降低气道并发症风险。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介入呼吸病学学组联合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组织全国多学科专家,基于现有研究资料和专家意见,共同制定本共识,以期更好地指导各级医师在支气管镜操作过程中开展规范的雾化吸入治疗,优化支气管镜操作围手术气道管理工作。

  • 标签:
  • 简介:摘要原发性肺癌是中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2015年中国肺癌新发病例约78.7万例,死亡病例约63.1万例。由于侵袭性高,且缺乏有效的早期发现手段,导致中国大部分肺癌患者就诊时已是Ⅳ。化疗是治疗肺癌的基石,但疗效不佳。近年来,随着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的飞速发展,Ⅳ肺癌的治疗理念在不断发生变化,患者的生存也得到了很大改善。为了及时反映国内外Ⅳ肺癌治疗的新进展,进一步提高中国Ⅳ肺癌的规范化诊疗水平,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和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肿瘤内科分会组织专家制定了《Ⅳ原发性肺癌中国治疗指南(2021年版)》。

  • 标签: 肺肿瘤 诊断 治疗 规范
  • 简介:摘要川崎病为儿科临床常见的发热性疾病之一,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心血管学组、风湿学组、免疫学组及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制定了本共识,旨在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提高我国川崎病的临床诊治水平,降低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率,改善患儿预后。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