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联合血液回收(IBS)对脊柱骨折手术患者血液保护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0月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11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61例,女50例;年龄27~64岁[(44.6±8.3)岁]。损伤节段:T11~L1 30例,T10~L1 45例,T11~L2 30例,L1~L3 6例。患者均行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37例应用ANH进行血液保护(A组),37例应用IBS进行血液保护(B组),37例应用ANH联合IBS进行血液保护(C组)。记录A组和C组放血前(T0)、放血后10 min(T1)、自体血回输前(T2)、回输血结束后30 min(T3)4个时相点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率(HR)、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B组于麻醉诱导后10 min(T0)、手术开始前(T1)、自体血回输前(T2)及回输血结束30 min后(T3)记录检测相同指标。比较三组失血量、异体红细胞输注量及输注率、新鲜冰冻血浆输注量及输注率、术后感染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结果T0时,三组MAP、CV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时,A、C组MAP较B组降低(P<0.05);T2时,三组CVP较T0时降低(P<0.05)。T1和T2时,A、C组Hb、Hct较B组降低(P<0.05);T2和T3时,三组Hb、Hct较T0时降低(P<0.05)。T2和T3时,三组PT、AAPT较T0时延长(P<0.05),尚在正常范围内;T3时,A、C组PT、APTT低于B组(P<0.05)。三组失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935.4±226.8)ml ∶(1 037.8±270.1)ml ∶(1 003.5±198.7)ml](P>0.05)。C组红细胞输注量为(275.0±95.7)ml,显著低于A组[(450.0±119.5)ml]和B组[(487.5±127.5)ml](P<0.05);三组红细胞输注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9%(7/37) ∶22%(8/37) ∶11%(4/37)](P>0.05);三组新鲜冰冻血浆输注量[(233.3±60.6)ml ∶(282.9±81.0)ml ∶(216.7±76.4)ml]及输注率[14%(5/77) ∶19%(7/37) ∶8%(3/3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感染发生率[5%(2/37) ∶8%(3/37) ∶8%(3/37)]及住院时间[(10.9±2.7)d ∶(12.0±3.1)d ∶(11.0±2.2)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脊柱骨折手术患者而言,ANH联合IBS可以减少异体输血需求,对血流动力学、凝血功能无不良影响,可以安全应用于临床。

  • 标签: 脊柱骨折 血液稀释 血液回收
  • 简介:摘要目的拟评价洗涤式血液回收用于前置胎盘产妇剖宫产的有效性、安全性及经济效益。方法回顾2017年1月—2019年1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南山医院)行剖宫产并在术前经超声或MRI明确诊断为前置胎盘的产妇。依据是否使用洗涤式血液回收分为干预组(I组,40例)和对照组(C组,41例)。I组产妇于术前准备全自动洗涤式自体血液回收;C组产妇不使用洗涤式血液回收,若满足输血指征则输注异体血。回顾产妇年龄、血常规、凝血功能指标等术前资料,中出血量、异体血输注情况等中资料及术后出血量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等术后资料。结果两组产妇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组产妇中平均自体血回输量为(350±88)ml. I组产妇异体RBC输注率及输注量低于C组(P<0.05),两组产妇新鲜冰冻血浆(fresh frozen plasma, FFP)输注率、输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术后Hb、RBC、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IB)、血小板(platelet, PLT)较术前降低,术后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 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 TT)较术前升高(P<0.05)。两组产妇术后Hb、RBC、PLT及PT、APTT、FIB、TT、术后出血量及产后出血、切口感染、盆腔血肿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合并前置胎盘行剖宫产的产妇而言,洗涤式血液回收能显著减少异体输血率及异体输血量,且不增加产妇术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

  • 标签: 术中血液回收 自体输血 前置胎盘 剖宫产术
  • 作者: 吕斌 刘兴会 赵扬玉 陈锰 陈代娟 胡晓静 肖熹荣 黄静 王少帅 王乾华 刘淑香 吴泉峰 洪燕语 赵磊 翟闪闪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9-05
  • 出处:《中华妇产科杂志》 2021年第08期
  • 机构: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妇产科,成都 610041,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 100191,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 400042,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产科,上海200011,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妇产科,石家庄 050004,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妇产科,武汉 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妇产科,武汉 430022,石家庄市第四医院麻醉科 050035,厦门市妇幼保健院产科 361003,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产科,杭州 310006,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 450052,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妇产科 45005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回收式自体血回输(IOCS)技术在剖宫产应用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应用指征。方法收集2016年8月—2019年1月全国11家三级甲等医院剖宫产应用IOCS技术输血的产妇共1 265例,根据剖宫产中出血量分为<1 500 ml组(796例)和≥1 500 ml组(469例)。回顾性分析产妇及新生儿的一般临床资料、超声检查征象、围产期及产褥期指标;应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影响产妇中出血量≥1 500 ml的危险因素。结果(1)1 265例应用IOCS技术输血的产妇总回收血量共848 001 ml,回输血量共418 649 ml,相当于23 258 U红细胞悬液,极大地节约了医疗资源。(2)<1 500 ml组和≥1 500 ml组的中出血量分别为800 ml (300~1 453 ml)和2 335 ml (1 500~20 000 ml)。两组产妇均无羊水栓塞、严重输血不良反应、休克、死亡发生。(3)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35岁(OR=1.5,95%CI为1.1~1.9)、产前血红蛋白水平<110 g/L(OR=1.7,95%CI为1.3~2.2)、子宫手术史(OR=1.8,95%CI为1.3~2.6)、前置胎盘(OR=1.9,95%CI为1.1~3.1)、胎盘植入(OR=2.6,95%CI为1.8~3.9)、胎盘内存在血池(OR=1.6,95%CI为1.1~2.3)、胎盘后肌壁异常(OR=1.8,95%CI为1.2~2.6)、胎盘凸向子宫前壁(OR=3.0,95%CI为1.3~7.0)是显著影响产妇中出血量≥1 500 ml的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IOCS技术输血在剖宫产应用相对安全、有效,节约了医疗资源,但需要严格规范其应用指征。

  • 标签: 剖宫产术 输血,自体 产后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自体血回收回输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河南省人民医院心脏外科录入中国心外科数据库(CCSR)接受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15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中使用自体血回收装置并回输(n=76);对照组未使用自体血回收装置并输注库存血(n=76),因中被排除4例,实际对照组72例。统计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24 h时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凝血活酶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术后24 h引流量、库血输注量、肺功能、肾功能等参数,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输血量、输血相关不良反应、肺功能、肾功能改变等。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库血输注量减少,肺功能、肾功能等显著改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第1天的血液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未发生输血相关性发热、过敏反应等,而对照组出现严重发热反应3例、过敏反应1例。结论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自体血回收回输可明显减少异体血输注量和输血不良反应,肺功能、肾功能均得到更好保护,术后凝血及恢复情况与输注库存血患者无明显差异。

  • 标签: 冠心病 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 自体血回收 异体血 自体输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体血液回输对剖宫产产妇术后凝血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2月于本院行剖宫产并且中有输血的单胎产妇114例,根据输血血液来源不同将产妇分为自体组(57例)及异体组(57例)。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 d检测并记录两组凝血标志物、炎症反应指标的变化,同时比较两组输血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3 d,两组P65 mRNA表达及P65光密度值均明显升高(P<0.01),但自体组低于异体组(P<0.01);两组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细胞介素-6(IL-6)、IL-1β均出现明显升高,但自体组低于异体组(P<0.01);两组D-二聚体(D-D)、血栓调节蛋白(TM)、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AP)均略高于术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自体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26%(3/57),明显小于异体组的17.54%(10/5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5,P=0.04)。结论剖宫产中行自体血液回收处理并回输后对产妇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但相较于异体输血,自体血液回输更能有效降低产妇术后炎性反应,对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亦具有显著的降低作用,有利于改善预后。

  • 标签: 剖宫产术 输血,自体 血液凝固试验 炎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线超声引导在血液透析患者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本院血液净化中心进行治疗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传统组和无线超声组各60例。传统组的定位及穿刺等均采用解剖标志进行,无线超声组的定位及穿刺等均在无线超声引导下进行。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困难置管数、平均穿刺时间、平均穿刺次数、一次穿刺成功率、二次穿刺成功率、总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BMI、困难置管数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线超声组平均穿刺时间、平均穿刺次数、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线超声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二次穿刺成功率,总穿刺成功率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线超声引导的颈内静脉置管更方便,更容易,更安全,更快速。对于具有困难置管(肥胖、颈内静脉置管史、体位无法配合、血管畸形、水肿)的患者更为安全有效。

  • 标签: 肾透析 穿刺术 超声检查,多普勒,彩色
  • 简介:摘要隧道式带涤纶套半永久血液透析导管是临床上经常选择的血液透析通路,术后血胸是一个罕见而严重的并发症。本文报告1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右颈内静脉隧道式带涤纶套半永久血液透析导管置入术后出现血胸以及成功救治的经历,结合国内外相关病例报告进行文献综述。

  • 标签: 半永久导管 血液透析 血胸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于Donabedian质量理论的护理干预对行血管通路血液净化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7月—2019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行血管通路血液透析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基于Donabedian质量理论的护理干预,两组均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的血管通路构成比以及干预前后的营养状况和干预后尿素清除指数(Kt/V)和尿素下降率(URR)、再循环发生率、血管通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中心静脉导管通路比例(10.00%,6/60)低于对照组(25.00%,1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白蛋白、血红蛋白、前白蛋白水平高于干预前,观察组干预后的白蛋白、血红蛋白、前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透析后Kt/V和URR均高于对照组,再循环发生率(10.00%,6/60)低于对照组(21.67%,13/60),血管通路并发症发生率(5.00%,3/60)低于对照组(16.67%,10/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Donabedian质量理论的护理干预应用于血液净化患者血管通路能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凝血功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透析 Donabedian质量理论 营养状况 并发症
  • 简介:摘要回顾性研究39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狭窄或闭塞的资料。39例患者30例应用介入技术,其中21例行PTA,12例PTA+PTS治疗,治疗后2d、1个月及3个月患者患侧肢体血液透析、症状减轻或消失情况优于未应用介入技术患者(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我们认为经皮腔内球囊血管成形及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中心静脉狭窄或闭塞可行、有效。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频率血液灌流(HP)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清溶质的清除效果,为临床合理应用HP提供实践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9年1—10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行MHD的132例患者,随机分为A、B、C、D 4组。A组行高通量血液透析,B、C、D组在A组基础上分别加HP 2周1次、1次/周和2次/周,观察12周。比较4组的钙、磷、甲状旁腺激素(PTH)、C反应蛋白(CRP)、β2-微球蛋白(β2-MG)、丙二醛(MDA)等血清溶质指标以及凝血功能情况。结果D组有2例患者分别于第6、10周未完成规定方案频次HP被剔除,原因均为消化道出血,最后共31例患者完成本研究;A、B、C 3组无出血情况且所有患者均完成本研究。干预后B、C、D3组的磷、PTH、CRP、β2-MG、MDA指标均低于A组,4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干预后的钙、磷、CRP指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D组干预后的钙、磷、CRP、PTH、β2-MG、MDA指标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NK-q检验显示,血钙除C组与D组外,其余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磷仅A组与C组、A组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H、CRP、β2-MG、MDA 4种溶质,A组与B组、C组与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干预后的凝血酶原时间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干预后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纤维蛋白原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D组的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纤维蛋白原均高于A、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基础上联合HP更有利于清除患者体内的中大分子血清溶质,1次/周即可达到较好效果。HP频率过高可能有出血风险及费用过高弊端。

  • 标签: 透析 血液灌流 不同频率 血清溶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PTA)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狭窄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6月在本院收治的117例出现内瘘狭窄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研究组(72例)与对照组(45例),研究组行PTA治疗,对照组行内瘘切除重建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的超声测量指标、生活质量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动静脉内瘘(AVF)通畅率及内瘘使用时间。结果手术前,两组超声测量指标、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的血流量更高、生活质量评分更高,横断面积更大,血管内径更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术后研究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更高,内瘘使用时间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两组超声测量指标、并发症发生率、AVF通畅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TA与内瘘切除重建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内瘘狭窄治疗均具有显著效果,并发症少,安全性高,且PTA可进一步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术后短期即可使用内瘘,康复更为迅速。

  • 标签: 肾透析 动静脉内瘘狭窄 超声检查 血管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一种无创、可实时监测和客观评价中医拔罐疗法治疗效果的技术。方法利用近红外光谱(NIRS)来评估13名健康志愿者在进行拔罐疗法治疗冈下肌的过程氧合血红蛋白([HbO2])、脱氧血红蛋白([Hb])和血容量([tHb])浓度变化。结果在拔罐过程及其前后处理期间,观察到随着拔罐开始拔罐部位周围组织的[Hb]和[tHb]均明显下降(均P<0.05),[HbO2]明显升高(P<0.05),表现出氧摄取的增加。在拔罐撤除后,上述血液动力学变化仍能持续一段时间。结论拔罐疗法在促进肌肉功能的血液动力学方面具有潜在的积极治疗效果;功能NIRS在拔罐等物理康复治疗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 标签: 谱学,近红外线 血液动力学 拔罐疗法 组织诊断 医学光学诊断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急性中毒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平原县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急性中毒患者进行研究,患者均于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来我院就诊,接受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方案。分组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照组45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联合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凝血发生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凝血发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急性中毒患者运用循证护理可使患者对护理工作更加满意,减少凝血和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

  • 标签: 循证护理 急性中毒 满意度 凝血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并分析不同血液净化护理模式对于尿毒症患者在血液净化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1月到 2022 年10月期间的 100 例尿毒症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并采取计算机表法对其进行研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 例患者,对照组尿毒症患者在血液净化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模式,研究组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模式。结果:研究组尿毒症患者的BUN、β2-MG、P以及CRP等指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研究组尿毒症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结论:将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应用于尿毒症患者的血液净化,护理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血液净化效果,同时能够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水平的提升,值得在目前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模式;尿毒症;血液净化;生活质量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在慢性肾衰竭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期间收治的44例慢性肾衰竭患者,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实验组(22例,应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方法)和对照组(22例,单纯应用血液透析治疗方法)。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慢性肾衰竭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瘦素水平、β2微球蛋白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以及健康调查表(社会功能、躯体疼痛、心理健康、精力、躯体角色功能以及总体健康状况)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瘦素水平、β2微球蛋白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血清瘦素水平、β2微球蛋白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分别为(5.7±2.6)mg/L、(18.8±6.5)mg/L、(132.6±3.7)g/L、(139.9±36.6)U/kg,对照组分别为(8.9±3.5)mg/L、(36.7±14.1)mg/L、(125.5±3.2)g/L、(128.8±32.4)U/kg,实验组慢性肾衰竭患者治疗后血清瘦素水平、β2微球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实验组慢性肾衰竭患者的社会功能、躯体疼痛、心理健康、精力、躯体角色功能以及总体健康状况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在慢性肾衰竭治疗的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血液透析 血液灌流 慢性肾衰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21年4月在本院收治的5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血液透析+血液灌流组(治疗组)和血液透析组(对照组),每组各29例。分析两组患者的主观营养状况、客观营养状况、钙、磷、血清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水平等指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SGA)评分、磷水平、钙磷乘积、iPTH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而血清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红细胞计数(RBC)、胆固醇(TC)、维生素D3[1,25(OH)D3]、钙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血清骨保护素(OPG)、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血骨钙素(BGP)、β-Ⅰ型胶原C末端肽(β-CTX)、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C反应蛋白(CRP)、β2微球蛋白(β2-MG)、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脉压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而补体C3水平、Barthel指数(BI)评定量表评分、简易生存质量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较血液透析更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肾透析 血液灌流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与低通量血液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感染风险和炎性指标的影响,提出预防护理对策。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在淳安县第一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84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高通量透析组(43例)和低通量透析组(41例)。高通量透析组给予每周2次低通量血液透析联合1次高通量血液透析,低通量透析组给予单纯的低通量血液透析,两组均持续透析12个月。比较两组透析期间感染发生率、透析前后炎性指标变化情况。结果透析期间高通量透析组感染率低于低通量透析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12个月后血清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和白细胞介素-6(IL-6)均较干预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个月后,高通量透析组血清内毒素、TNF-α、IL-1及IL-6均低于低通量透析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可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机体的炎症状态,降低患者感染风险。在透析过程中加强透析用水质量、加强监测力度、增强患者营养以及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可有效提高治疗质量,确保治疗安全。

  • 标签: 透析 维持性血液透析 感染风险 护理
  • 简介:摘要血液库存预警信息管理,是一种将现代库存管理方法应用于血液库存管理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对血液库存短缺程度的预测及预警,科学指导血库工作人员进行血液发放与采集,从而减少血液资源浪费,确保输血安全。智能化血液发放是指在智能手机建立血液库存预警应用程序(APP),并且将经济订血批量模型植入到APP,通过计算机计算订血节点和储量,以取代人工经验预估血液发放及采集量的一种血液库存管理模式。血液库存预警APP具有高度运行可靠性,可提高血液发放工作效率。血液库存预警信息管理在智能化血液发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运用库存管理数据模型,科学优化血液库存供需平衡点,可为临床提供新鲜血液,提高输血治疗效果。

  • 标签: 血液库存 预警信息 库存管理 数据模型 智能化血液发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节管理在血液透析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海军军医大学上海长征医院收治的肾内科行血液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A组和B组,各50例。为了避免组间差异,其中A组为2018年1~12月予常规护理,B组2019年1~12月在此基础上予细节管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后B组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eneral Efficacy Scale,GSES)评分高于A组,护理后A组各项生活质量调查问卷评分(QOL-C30)均低于B组,出院后A组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均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后的B组面对评分高于A组,回避及屈服评分低于A组,护理后A组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xercise of Self-Care Agency Scale,ESCA)量表评分低于B组,B组知识掌握程度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细节管理可以有效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血液透析患者 细节管理 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