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常规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序列联合鉴别诊断良恶性壶腹周围病变的价值。方法抽取许昌市中心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壶腹周围病变患者157例,均行MRI、MRCP、DWI诊断,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三者单独和联合诊断的诊断结果、诊断效能,并分析比较恶性和良性病变的影像学特征。结果157例壶腹周围病变患者经病理诊断为恶性72例,良性85例;采用MRI诊断出恶性61例,良性69例;采用MRCP诊断出恶性64例,良性71例;采用DWI诊断出恶性71例,良性81例。MRI、MRCP、DWI联合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三者单独诊断,漏诊率、误诊率均低于三者单独诊断(P<0.05);壶腹周围恶性病变患者MRI序列T1加权像呈低、等信号,T2加权像呈等、稍高信号;MRCP序列胆总管远端不规则且不对称;DWI序列弥散受限制(P<0.05)。结论壶腹周围恶性病变的影像学特征与良性病变存在显著差异,常规MRI、MRCP、DWI序列联合诊断可有效鉴别壶腹周围病变性质。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壶腹 壶腹周围病变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影像学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美国10年MRI不良事件并结合我国MRI主动召回数据,分析不良事件和召回数据的类型和原因。材料与方法收集2008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美国SUS (system for uniform surveillance)数据库中发生在MRI设备、MRI专用线圈、MR波谱成像以及PET/MR的1548件不良事件;2011年1月1日到2019年12月31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查询的30件上报给中国的MRI、PET/MR主动召回事件。结果美国1548件MRI不良事件的类型和数量分别为过热损伤906件(58.5%)、机械损伤170件(11.0%)、铁磁性投射损伤133件(8.6%)、混杂事件109件(7.0%)、图像质量89件(5.7%)、噪音86件(5.6%)、不明原因55件(3.6%)、外周神经刺激0件(0%),其中过热损伤不良事件的类型和数量分别为不明原因348件(38.4%)、与其他导电物体接触257件(28.4%)、皮肤间接触147件(16.2%)、孔径接触97件(10.7%)、非射频相关57件(6.3%)。中国30件MRI主动召回事件类型和数量分别为氦气泄露7件(23.3%)、过热损伤6件(20.0%)、图像质量6件(20.0%)、机械损伤5件(16.7%)、磁体失超3件(10.0%)、标签3件(10.0%)。结论不良事件和召回数据的类型和原因对我国磁共振生产企业、临床机构和监管部门控制MRI相关风险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不良事件 召回
  • 简介:摘要零回波时间(zero echo time,ZTE)成像技术是一种3D容积成像技术,其独特的梯度开启顺序以及K空间径向填充方式,使得射频激励后即可进行梯度编码,从而实现较高的信号采集效率,临床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脑血管成像、肺实质结构的显示以及病变的检测、骨关节等结构的测量评估。本文重点针对ZTE在以上各方面的主要临床应用进展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综述。

  • 标签: 零回波时间 磁共振成像 三维成像 中枢神经系统 胸部成像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细胞腺瘤的MRI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温州市中医院和浙江省温州市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8年5月连续经病理证实的36例肝细胞腺瘤患者资料,男性14例,女性22例,年龄27~85(46±4)岁。观察肿瘤部位、大小、形态、信号、增强后强化方式等。结果36例肿瘤位于肝右叶23例,肝左叶10例,肝左右叶3例;肿瘤呈椭圆形15例,圆形12例,结节状9例。肿瘤最大直径2.0~11.0(4.8±2.6)cm。于T1加权成像(T1WI)呈低信号21例,等信号11例,稍高信号4例;T2加权成像(T2WI)呈高或稍高信号33例,等信号3例;T2WI脂肪抑制序列呈高或稍高信号32例,等信号4例;弥散加权成像(DWI)呈稍高信号24例,等信号12例。病灶于T2WI呈高信号环,中心呈相对低信号的"环礁征" 11例。瘤周假包膜30例,瘤内坏死液化11例,瘤内出血8例。增强后动脉期肿瘤均匀强化22例,不均匀强化14例,动脉期显著强化16例,中度强化15例,轻度强化5例。门静脉期肿瘤信号高于周围正常肝实质7例,等于肝实质12例,低于肝实质17例。延迟期肿瘤信号高于肝实质信号1例,等于肝实质18例,低于肝实质17例。肿瘤假包膜于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强化30例,无强化6例。结论肝细胞腺瘤多呈圆形或椭圆形,T1WI低信号,T2WI、T2WI脂肪抑制及DWI呈高或稍高信号;增强动脉期显著强化,门静脉期和延迟期轻度强化,有"环礁征" 、瘤周假包膜有助于诊断。

  • 标签: 腺瘤,肝细胞 磁共振成像 影像特征
  • 简介:摘要缺血性卒是一种多病因疾病,准确鉴别病因是制定治疗策略及评估转归的重要环节。血管壁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识别血管壁病变特征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可为探索缺血性卒的发病机制、随访监测和转归判断提供信息。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磁共振成像 脑动脉
  • 简介:摘要癫痫是一种由大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放电引起大脑短暂性功能障碍的常见的神经系统慢性疾病,主要临床特征为反复发作性抽搐和运动功能障碍,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要对其进行及时诊断和尽早治疗。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DWI)是一种无创成像技术,可以利用水分子的扩散信息反映出癫痫患者大脑组织微观结构变化。DWI技术自被提出以来不断得到发展,出现了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 DKI)及扩散频谱成像(diffusion spectrum imaging, DSI)等技术,在癫痫的诊断和治疗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对常见的几种DWI相关技术做简要介绍,并就其在癫痫灶的定位、癫痫的诊断、癫痫的网络研究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癫痫 扩散加权成像 扩散张量成像 扩散峰度成像 扩散频谱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正常儿童嗅球的磁共振扫描序列及体积测量方法,初步建立正常儿童嗅球体积的参考范围。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地对120例在徐州市中心医院及徐州市儿童医院体检儿童病例进行分析,按年龄分为4组,其中男童60例,女童60例,所有儿童均使用GE DISCOVERY MR750 3.0 T磁共振冠状位T2加权快速自旋回波(fast spin echo,FSE)序列扫描获得嗅球影像,应用人工勾画边界并逐层相加的方法计算双侧嗅球体积。结果正常男童嗅球体积分别为左(21.97±0.50) mm3、右(22.51±0.49) mm3、总(44.78±0.95) mm3,正常女童嗅球体积分别为左(23.08±0.82) mm3、右(22.33±0.76) mm3、总(45.41±1.55) mm3,男童、女童左右侧嗅球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儿童左、右侧嗅球体积及总嗅球体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0 T磁共振冠状位T2加权FSE序列能清晰地显示嗅球轮廓,可用于嗅球体积的测量研究;男童、女童左右侧嗅球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着年龄的增长,男童女童嗅球体积整体呈减小趋势;正常儿童嗅球体积范围的测定后续或可作为评价儿童嗅球病变的参考之一。

  • 标签: 嗅球 儿童 体积 测量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慢性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以发病率高,健康结局差和治疗费用高昂为特征,给个人和社会带来巨大负担。肾脏小管间质纤维化和肾髓质缺氧被认为是导致CKD病变进展的主要原因。目前,超声引导下肾脏穿刺活检是评估和诊断肾纤维化的金标准,但这是一种有创检查,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可重复性差,所以很难在临床上进行疾病的随访监测。MRI可以非侵入性提供有关组织结构的信息,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的进展提供了对肾功能和纤维化严重程度的独特洞察力的前景,但其评估病变肾脏纤维化和炎症的潜力仍不明确。笔者综述了国内外有关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对慢性肾病诊断价值的研究进展。

  • 标签: 功能磁共振成像 慢性肾病 肾纤维化
  • 简介:摘要肥胖症等代谢相关性疾病发病率居高不下,棕色脂肪可诱导机体内源性能量消耗,从而作为此类代谢性疾病的潜在诊治靶点之一。因此准确检测及定量分析棕色脂肪,对治疗肥胖等代谢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检测棕色脂肪的手段不一,主要包括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和计算机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computer tomography,PET-CT)、磁共振成像、间接气体交换测温法、红外线测温法、交感神经张力测定法、棕色脂肪称重等。而磁共振成像技术具有无创无辐射、软组织分辨率高、成像参数多及定量检测准等优势,且能够同时检测未激活与激活状态的棕色脂肪,广泛地应用于棕色脂肪检测研究。作者就目前常用于棕色脂肪检测的磁共振成像方法进行综述。

  • 标签: 棕色脂肪 白色脂肪 磁共振成像 肥胖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压缩感知(compressed sensing, CS)不同加速因子(acceleration factor, AF)对腰椎MRI图像质量的影响。材料与方法招募32例受检者(男12例,女20例),年龄(45.28±14.11)岁。行3.0 T MR结合敏感度编码(sensitivity encoding, SENSE)以及CS的腰椎矢状位T1WI、T2WI和轴位T2WI序列扫描,采用的AF分别为无加速、SENSE AF=2、CS AF=2、3、4、5。两观察者在矢状位T1WI、T2WI和轴位T2WI划定感兴趣区测量信号强度(signal intensity, SI)和噪声强度(standard deviation, SD),并计算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 SNR)和对比噪声比(contrast to noise ratio, CNR)。对图像质量进行五分法主观评分。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ICC)、Kappa检验分析两观察者测量数据和主观评分的一致性。对各序列不同组间图像的SNR、CNR和主观评分采用单因素ANOVA分析。结果两观察者测量数据和主观评分一致性良好(ICC:0.878~0.997,Kappa:0.763~0.948)。单因素ANOVA检验矢状位T1WI、T2WI、轴位T2WI不同AF间SNR、CNR及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两比较结果:当CS=4时,矢状位T1WI椎体和间盘的SNR、矢状位T2WI椎体和间盘的SNR、CNR和主观评分较常规序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CS=3时,轴位T2WI椎体SNR较常规序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MRI扫描时间随着AF的增加逐渐降低,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临床推荐AF分别以3、3、2行腰椎矢状位T1WI、T2WI和轴位T2WI序列扫描。

  • 标签: 腰椎 磁共振成像 压缩感知 二维 运动伪影
  • 简介:摘要腮腺肿瘤是一种比较少见的组织学异质性肿瘤,由于其病理类型复杂且临床表现不具有特异性,因此术前区分肿瘤良恶性及不同亚型对治疗策略规划非常重要。近年来,磁共振成像技术发展迅速,各种技术的应用使磁共振检查在鉴别腮腺肿瘤良恶性及评估预后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主要对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酰胺质子转移(amide proton transfer,APT)成像、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灌注加权成像、影像组学评估腮腺肿瘤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鉴别诊断腮腺肿瘤良恶性及分型,规划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提供依据和参考。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腮腺肿瘤 影像组学 扩散加权成像 酰胺质子转移 动脉自旋标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性瘫痪(CP)儿童发病高危因素、临床特点与头颅磁共振成像分类系统(MRICS)的关系。方法从我院住院电子病历信息系统及河南省CP登记管理系统回顾性提取自2015年3月1日至2019年10月31日在我院儿童康复科住院康复的18岁以下CP儿童病案信息,包括高危因素、头颅MRI结果以及临床特点等,并根据MRICS对其MRI结果进行分类。结果共纳入1357例CP儿童资料,有头颅MRI结果者1112例,占比81.95%(1112/1357);其中MRI正常占比为13.49%(150/1112),异常占比为86.51%(962/1112)。在MRI异常CP儿童,以白质损伤最多见,占比为43.97%(489/1112)。在高危因素方面,不同孕周、不同出生体重、是否多胎、是否合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期是否有脑出血CP儿童其MRI分类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有早产/低出生体重、双胎或多胎者其MRICS多为白质损伤,新生儿期有脑出血者仅有4.49%(4/89)MRICS为正常;不同性别、不同出生方式、是否合并病理性黄疸CP儿童其MRICS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临床特点方面,脑瘫型别、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分级、是否合并癫痫及语言-言语障碍CP儿童其MRI分类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是否存在智力障碍CP儿童其MRICS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RICS与CP儿童高危因素、临床特点具有密切联系,该分类系统有助于探讨CP发病机制及预测临床结局,建议在CP儿童临床诊疗及管理推广、应用。

  • 标签: 磁共振成像分类系统 脑性瘫痪 粗大运动功能分级 智力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透明细胞型肝癌和普通型肝细胞癌的临床和磁共振成像特征,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20年5月经病理证实的33例透明细胞型肝癌和87例普通型肝细胞癌,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了MR平扫和多期增强扫描,在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内获取所有患者的MR成像特征、年龄、性别、肝炎类型和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值,利用SPSS 21.0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透明细胞型肝癌丙肝的感染率为24.2% (8/33),普通型肝细胞癌感染率为4.6% (4/87);透明细胞型肝癌瘤内脂肪信号出现率为21.2% (7/33),普通型肝细胞癌出现率为2.3% (2/87);透明细胞型肝癌瘤内动脉征出现率为27.3% (9/33),普通型肝细胞癌出现率为49.4% (43/87)。结论与普通型肝细胞癌相比,透明细胞型肝癌丙肝感染率更高,瘤内脂肪信号出现率更高,瘤内动脉征出现率更低,对术前精准诊断透明细胞型肝癌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透明细胞型肝癌 普通型肝细胞癌 瘤内脂肪信号 瘤内动脉征
  • 简介:摘要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DKI)是扩散加权成像(DWI)、扩散张量成像(DTI)的延伸与补充,可进一步揭示生物体内水分子运动的非高斯扩散模型,更适合反映人体内微环境,较DWI、DTI技术可提供更准确、真实、丰富的组织微观结构信息。DKI技术问世以来,逐渐应用于各系统疾病的研究,尤其是在神经系统疾病中取得了显著成果,展现出良好的临床价值。DKI可反映微观信息,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在肝脏疾病方面的研究也越来越多,笔者就DKI在肝脏疾病中的应用予以综述。

  • 标签: 肝疾病 肝硬化 扩散加权成像 扩散峰度成像 治疗结果
  • 作者: 冯艺麒 侯雪勤 肖农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20年第06期
  • 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康复科;儿童发育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重庆);儿童发育重大疾病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儿科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认知发育与学习记忆障碍转化医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 40014
  • 简介:摘要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是在扩散加权成像(DWI)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用于观察水分子弥散运动的新的MRI技术,具有可以定量分析组织内水分子的弥散特性,对神经纤维束走行具有较好的成像效果,是目前在活体水平显示轴索结构的成像方法之一。具有无创伤,检查迅速等优势。DTI可以提供更多解剖信息以识别细微的神经异常,其合理的使用在脑损伤患者的诊断及治疗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综述旨在通过概述DTI在脑损伤的应用情况和最新进展,以期为DTI在脑损伤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 标签: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 神经纤维束 脑损伤 脑瘫
  • 简介:摘要直接电刺激(DES)和功能磁共振(fMRI)技术是目前脑胶质瘤手术最常用的功能区定位技术。DES包括唤醒麻醉下低频双极电极刺激技术和全身麻醉下高频单极电刺激技术,目前认为前者为脑功能定位的"金标准"。fMRI一般指基于血氧水平依赖性fMRI(BOLD-fMRI),主要显示大脑皮质区域功能定位。弥散张量成像(DTI)能无创性显示大脑皮质下白质纤维束,虽不能直接反映脑功能,但由于常与BOLD-fMRI结合反映整体脑功能,也被列入fMRI范畴。本文对这两大类技术的基本原理、局限性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直接电刺激(DES)和功能磁共振(fMRI)技术是目前脑胶质瘤手术最常用的功能区定位技术。DES包括唤醒麻醉下低频双极电极刺激技术和全身麻醉下高频单极电刺激技术,目前认为前者为脑功能定位的"金标准"。fMRI一般指基于血氧水平依赖性fMRI(BOLD-fMRI),主要显示大脑皮质区域功能定位。弥散张量成像(DTI)能无创性显示大脑皮质下白质纤维束,虽不能直接反映脑功能,但由于常与BOLD-fMRI结合反映整体脑功能,也被列入fMRI范畴。本文对这两大类技术的基本原理、局限性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经诊断性刮宫检查后行手术治疗的199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资料数据均采用SPSS 21.0软件分析。以术后病理分期为金标准,术前磁共振成像(MRI)对子宫内膜癌分期诊断的准确率为85.9%(171/199)。MRI对肌层浸润、宫颈浸润、淋巴结转移评估的准确性与病理诊断具有中度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353、0.574、0.573(均P<0.05)。MRI诊断肌层浸润的敏感性为45.2%(19/42),特异性为88.5%(139/157),阳性预测值为51.4%(19/37),阴性预测值为85.8%(139/162),准确率为79.4%(158/199)。MRI诊断宫颈浸润的敏感性为58.3%(14/24),特异性为96.0%(168/175),阳性预测值为66.7%(14/21),阴性预测值为94.4%(168/178),准确率为91.5%(182/199)。MRI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为12/18,特异性为95.6%(173/181),阳性预测值为60.0%(12/20),阴性预测值为96.6%(173/179),准确率为93.0%(185/199)。提示MRI对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阴性预测率,是评估子宫内膜癌较准确的方法。

  • 标签: 子宫内膜肿瘤 磁共振成像 肿瘤分期
  • 简介:摘要血氧水平依赖磁共振成像是无创性评价肾内氧代谢功能技术。随着肾脏血氧水平依赖磁共振成像临床研究的持续发展,能监测慢性肾脏病、急性肾损伤、肾小球疾病、肾移植、肾血管疾病以及肾脏肿瘤等多种肾脏疾病的氧合水平变化。笔者综述了关于肾脏血氧水平依赖磁共振成像的基本原理与临床进展。

  • 标签: 肾脏 血氧水平依赖 磁共振成像
  • 作者: 郝飞 和清源 崔哲 刘子龙 卢嘉宾 张恒 徐萌 谢利德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15
  • 出处:《磁共振成像》 2023年第02期
  • 机构:承德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承德 067000 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技术研究院,北京 100191,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技术研究院,北京 100191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放射科,北京 100191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市磁共振成像设备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91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学成像设备质量评价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91,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放射科
  • 简介:摘要目的研制对MRI仪定量检测能力进行质量控制的多参数水膜,并基于这种水膜建立相应的质量控制方法。材料与方法研制多参数水模,通过多参数水模不同的结构层内置的特征溶液表征质子密度(proton density, PD)、纵向弛豫时间(longitudinal relaxation time, T1)、横向弛豫时间(transverse relaxation time, T2)、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并进行定值;然后提取水膜MRI图像目标区域灰度值、获取多域信息、通过数据拟合建立质控标定算法,并应用此质控方法对PA0、PA1两台设备进行测试。结果多参数水膜能满足对MRI设备的PD、T1、T2、ADC值质量检测。最小二乘法的T1质控分析方法对两台设备量值稳定性质控,PA0的T1量值稳定性明显优于PA1。采用灰度卷积+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算法对质控数据进行分析,提高了两台设备量值准确度质控的准确率。结论本研究自行研制的多参数水模能够对功能成像定量技术进行质控,建立了能够溯源至国际单位制的设备性能评价方法并将其标准化,构筑了我国MRI设备质控的基础。

  • 标签: 多参数水模 质量控制 磁共振成像 功能成像 国家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