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亚临床抑郁作为一种特殊的疾病临界状态,其相关死亡率呈逐年升高趋势。此外,亚临床抑郁人群相较于普通人群有较差的生活质量以及较高的抑郁障碍转归风险。因此,对于亚临床抑郁的积极干预很有必要。目前认为,心理干预相较于药物干预能够更好用于亚临床抑郁干预实践,但目前暂无基于循证支持的亚临床抑郁心理干预的综述性文献以供实践参考。心理干预作为亚临床抑郁干预的主要手段,方法多样、受众类型覆盖面广、效果确切,可以有效应用于亚临床干预实践。目前认为对亚临床抑郁有确切干预效果的心理干预策略具体包括:认知行为干预、问题解决干预、人际交往心理辅导、注意偏向修正训练、基于传统心理干预理论框架的自助干预策略和基于电子邮件的自助干预策略激励措施、基于网络平台的亚临床抑郁综合性心理干预、基于各类心理干预办法的亚临床抑郁阶梯干预等。未来的研究应当围绕各种心理干预的不同缺陷,对亚临床抑郁心理干预方案进行有针对性的革新和开发。以基于网络的结构化综合性心理干预自助平台为代表的多种心理干预办法融合式心理干预策略的构建研究亟待进一步深入开展。

  • 标签: 亚临床抑郁 抑郁障碍 心理干预 认知行为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积极心理学理论对酒依赖患者康复期的应用效果。方法依照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将60例康复期的酒依赖患者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只进行酒依赖的常规治疗。干预组除进行常规治疗外,还进行为期5周的积极心理学治疗,评估前基线、治疗第1周、第3周、第5周在社会支持、负性自动思维、心理渴求、注意偏向等方面的变化。结果积极心理学疗法对酒依赖患者的社会支持起到良好的干预作用,干预组除在支持利用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为1.653~6.571,P<0.01),对照组主观支持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为5.445,P<0.01);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的时间因素显示,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自动思维总分、可视渴求分值会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为3.324~17.153,P<0.01或0.05);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可视渴求分值与干预措施的交互作用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为9.331~17.578,P<0.01);组间因素显示,干预措施对2组间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自动思维总分、可视渴求分值有积极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为3.865~12.061,P<0.01或0.05);干预干预组与对照组在线索词反应时、负性词反应时、中性词反应时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干预组线索词的反应时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3.148,P<0.01);在干预干预组与对照组在线索词正确率、负性词正确率、中性词正确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干预组负性词正确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298,P<0.05),干预干预组中性词正确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010,P<0.05)。结论积极心理学疗法对增强酒依赖患者社会支持、降低患者自动思维、降低渴求、改变对酒精的注意偏向有一定影响,为临床研究提供依据。

  • 标签: 积极心理学 酒依赖 心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开胸手术患者生理及心理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在该院行择期开胸肺癌根治术的患者12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入组时、术前1 d、术后1 d、术后3 d时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皮质醇(Cor)水平、SAS和SDS评分及患者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术前1 d、术后1 d、术后3 d时IL-6、Cor水平均低于同期对照组,SAS和SD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较均显著降低,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心理干预用于肺癌开胸手术可缓解患者围术期心理生理应激,改善护患关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开胸手术 肺癌根治术 心理护理 应激
  • 简介:摘要目的对北京市某社区实行社区团体心理干预,了解其对辖区内老年人心理和睡眠健康的影响,为提高老年人心理和睡眠健康提供建议和依据。方法采用填写心理量表调查方式,在2018年10月15日至2019年1月2日之间,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以及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北京市丰台区开阳里社区施行社区干预前后老年人心理和睡眠健康进行调查分析。本问卷发放64份,有效问卷58份。干预措施为专业心理医师对社区老年人进行团体心理活动,每周1次,一共8周,每次活动时间为90 min。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干预前后各量表评分的差异。结果干预前,社区老年人SAS平均分(47.10±1.03)分,团体心理干预后为(43.60±1.03)分,干预后低于干预前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358,P=0.001);干预前,社区老年人SDS平均分(53.16±1.47)分,团体心理干预后为(50.07±1.35)分,干预后低于干预前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056,P=0.044);干预前,社区老年人PSQI总分平均分(6.16±0.52),团体心理干预后为(4.61±0.49)分,干预后低于干预前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360,P<0.001)。结论团体心理干预不仅可以改善社区老年人焦虑、抑郁情况,同时可以改善睡眠状况,值得采纳并推广。

  • 标签: 团体心理干预 社区 老年人 心理 睡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2016年3月—2017年7月,选取江苏省泰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41例乳腺癌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n=69)和观察组(n=72)。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焦虑、抑郁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乳腺癌手术患者开展积极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可提高其依从性,减少不良情绪,促进护患关系和谐,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乳腺肿瘤 焦虑 抑郁 心理干预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团体心理干预联合叙事护理在结直肠癌患者心理调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52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6)和观察组(n=26)。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团体心理干预联合叙事护理。入院时、手术1周后,护理人员进行院内调查,发放汉密尔顿焦虑和抑郁量表、中文版造口者社会心理适应量表(OAI-20)、贬低-歧视感知量表对患者进行测评。比较两组患者负性情绪、社会心理适应情况以及病耻感。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负性情绪、心理社会适应、病耻感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汉密尔顿焦虑和抑郁量表、贬低-歧视感知量表得分低于对照组,OAI-20量表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团体心理干预联合叙事护理在结直肠癌患者心理调适中有重要意义,可消除患者的病耻感及改善负性心理,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团体心理干预 叙事护理 心理调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阶段性心理干预对肝癌介入患者心理状态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该院收治的肝癌介入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阶段性心理干预,对比患者心理状态、治疗依从性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治疗依从性及PSQ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3个月后研究组患者心理状态、治疗依从性及PSQI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介入患者干预过程中行阶段性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升治疗依从性。

  • 标签: 阶段性心理 肝癌介入 心理状态 治疗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构式团体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心理状态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乳腺癌术后化疗期患者98例,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9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8 w的结构式团体心理干预干预前后采用焦虑抑郁自评量表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进行评估。结果干预干预组焦虑、抑郁评分及睡眠质量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结构式团体心理干预可有效降低乳腺癌术后化疗期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从而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 标签: 结构式团体心理干预 乳腺癌 焦虑 抑郁 睡眠质量
  • 作者: 瞿星 周学东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0年第04期
  • 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循证医学教研室 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成都 610041 ,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 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成都 610041
  • 简介:摘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对公众心理产生影响。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暴发影响了全国口腔医疗机构正常开展诊疗服务,口腔门诊延期等应对措施可对口腔疾病患者的体验、认知、治疗和康复等方面产生潜在影响。本文通过文献复习,对口腔黏膜病、颞下颌关节病、磨牙症、牙周病等与患者心理状态密切相关的口腔心身疾病进行回顾,认为这些患者可能更容易受到应激事件的影响,需要口腔专科医师提高关注度。同时分析了不同口腔疾病患者可能出现的心理应激症状,为口腔医师远程咨询和急诊接诊提出建议。疫情期间口腔医师不仅承担了口腔专业指导的专家角色,还承担了帮助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的角色。

  • 标签: 应激,心理学 危机干预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口腔心身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联合人文关怀在消化内镜诊疗患者的应用及对患者心理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淮安医院行消化内镜诊疗患者80例,按照简单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予以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心理干预以及人文关怀护理。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检查时的应激状态、舒适状况、心理状态以及治疗配合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检查时期间的心率差值、收缩压差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舒适状况量表各维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的焦虑自评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配合度(97.50%)明显优于对照组(82.50%)(P<0.05)。结论在消化内镜诊疗中应用心理干预联合人文关怀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诊疗应激状态,提高患者的治疗配合度及心理舒适度,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消化内镜 诊疗 心理干预 人文关怀 心理舒适度 治疗配合度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器官捐献手术室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并探讨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60名在职参与器官捐献手术的手术室护士,使用《症状自评(SCL-90)量表》和《死亡态度描绘(DAP-R)量表》调查其心理健康状况,并观察团体心理培训、积极心理干预、完善排班制度、经济支持等干预策略的效果。结果干预前护士SCL-90量表的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均分分别为(2.07±0.63)、(2.07±0.69)、(1.88±0.62)、(1.71±0.57)、(1.78±0.67)、(1.71±0.68)、(1.73±0.60)分,均高于中国常模(P<0.01);干预后分别为(1.64±0.60)、(1.46±0.57)、(1.53±0.62)、(1.48±0.60)、(1.28±0.50)、(1.45±0.56)、(1.43±0.52)分,均低于干预前(P<0.01)。干预前后护士DAP-R量表得分均趋向于死亡恐惧[16.7%(10/60)和6.7%(4/60)]和死亡接受[83.3%(50/60)和93.3%(56/60)]。干预后SCL-90量表得分≥160分的比例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2,P<0.05)。结论器官捐献手术室护士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干预后缓解和改善,能够用积极的心态看待死亡。

  • 标签: 器官移植 器官捐献 手术室护士 心理健康 干预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对脑卒中主要照顾者心理状态的改善作用。方法将2016年3月至2017年10月某市社区91例脑卒中主要照顾者根据随机序贯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5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46例)在此基础上开展针综合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差异。结果护理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观察组SAS(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AC评分(照顾者积极感受量表)、CPS(拖延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面对应对得分高于对照组,屈服、回避应对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综合干预对社区脑卒中主要照顾者心理状态的改善作用显著。

  • 标签: 综合干预 社区 脑卒中 照顾者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路径式院内心理干预对骨关节手术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8年2~10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骨关节手术患者124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心理护理,观察组实施路径式院内心理干预,均自入院第1天开始至出院结束。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结束时采用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HAMA、HAMD)及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评估患者的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干预后HAMA、HAMD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观察组干预心理领域、生理领域、环境领域、社会关系显著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路径式院内心理干预能有效缓解骨关节手术患者焦虑、抑郁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路径式心理护理 骨科手术 负性情绪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内科护士心理健康情况调查及巴林特小组模式干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6月该院89例肿瘤内科在职注册护士作为观察组,采用临床症状自评表SCL-90对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同期另选91例普通内科护士作为对照组,记录结果并与国内常模比较分析;采用巴林特小组活动干预,观察并进行干预前后护士专业生活质量、共情和一般健康状况测评。结果观察组SCL-90总均分、阳性项目、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恐怖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常模;其中肿瘤护士人际关系敏感、偏执、精神病性明显高于常模。干预后观察组同情心满意度、护士观点采择、情感护理及换位思考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护士健康状况均有所上升,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低于一般人群;巴林特小组能够提高内科护士观点采择、情感护理、换位思考及自我反思能力,提高同情心满意程度,同时帮助内科护士释放情绪、缓解和应对压力,但对职业倦怠、二次创伤压力方面不显著。

  • 标签: 内科护士 心理健康 巴林特小组
  • 简介:摘要突发公共事件情况下,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应得到关注。1型糖尿病儿童作为一类特殊的群体,其心理健康问题更应引起家庭、社会的迫切关注,这有助于减轻情绪困扰对1型糖尿病儿童预后的影响,从而更好应对社会应激事件。

  • 标签: 突发公共事件 糖尿病,1型 儿童 心理健康 心理干预
  • 简介:摘要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的发展,与其相关的心理应激症状逐渐显现,预防性与治疗性的心理危机干预亟需开展。本文重点介绍国际上通用的心理危机干预模型,包括危机事件应激管理体系、任务模型、评定-危机干预-创伤治疗干预模型,以期在已有的干预方式的基础上,结合新冠肺炎的特殊性,形成适合新冠肺炎心理危机干预的模式;同时提出可能的应对策略,为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心理危机的预防、评估、干预、随访体系与机制的构建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危机干预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适应,心理学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前牙外伤后纤维夹板固定的年轻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分析其对患者治疗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6年9月—2019年9月于北京口腔医院急诊综合诊疗中心就诊的110例前牙外伤需纤维夹板固定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58例)和心理干预组(52例)。常规护理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心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心理干预护理。采用SAS对两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在不同护理方式下患者焦虑心理的变化;同时调查两组患者的术后满意度和术后依从性。结果心理干预组患者术后2周和4周时的SAS评分低于常规护理组患者,两组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6、9个月和1年时的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干预组患者的术后满意度高于常规护理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按时复诊率均大于9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干预组患者按要求刷牙和未咬硬物情况的术后依从性好于常规治疗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以减轻前牙外伤纤维夹板固定年轻患者的焦虑心理;同时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和术后依从性,能够对治疗起到积极作用。

  • 标签: 年轻人 心理护理 牙外伤 纤维夹板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叙事方法、步骤的心理干预对心内科护士职业认同感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心内科护士52名,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名。对照组在护士遇到心理问题时由年资较高的护士或护士长对其进行一般心理疏导,观察组采用叙事方法及步骤的心理干预管理措施。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采用职业认同量表比较两组护士的职业认同感,以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估两组护士的心理状态,以职业倦怠感量表评估两组护士干预前后的职业倦怠感。结果观察组护士的职业自我概念、职业动力感、职业获益感以及职业认同感总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均高于对照组;护士的躯体化、焦虑、抑郁、人际关系、强迫、恐怖、精神病性、敌对、偏执均较干预前降低,且均低于对照组;护士的倦怠、应对策略、坚强人格、工作环境、倦怠结局及总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叙事方法及步骤进行心理干预管理,能够增强心内科护士的职业认同感,降低职业倦怠感,改善其心理健康状态。

  • 标签: 心理干预 职业认同感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日记式心理教育干预在复发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80例复发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按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维持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日记式心理教育干预干预时间为6个月。比较两组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LS)评分改善情况及治疗依从性。结果干预后观察组PANSS评分、SDSS评分、SQL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观察组治疗依从性95.00%(38/40)显著高于对照组75.00%(3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日记式心理教育干预可有效改善复发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较好地控制病情,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

  • 标签: 日记式心理教育 复发性精神分裂症 心理治疗 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