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影像组学是1个发展迅速的研究领域,涉及医学影像中的定量指标,即影像组学特征的提取。影像组学的特点是捕获组织和病变的特征,如异质性、形状等,并可单独或与人口统计学、组织学、基因组学或蛋白质组学等数据相结合用于解决临床问题。该文旨在提供该领域的介绍,内容涵盖基本的影像组学工作流程,包括特征的计算与选择、降维及数据处理;并讨论核医学的潜在临床应用,包括对基于PET影像组学的治疗反应和生存预测;还介绍当前影像组学的局限性,如对于所采集参数变化的灵敏度,以及其他常见问题。

  • 标签: 影像组学 人工智能 机器学习 PET 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
  • 简介:摘要纤维素性纵隔炎是一种纵隔良性疾病,是由纵隔中纤维组织增生引起。根据受累范围,分为肉芽肿性和非肉芽肿性两种亚型。肉芽肿性通常与感染引起的异常免疫反应有关;非肉芽肿性可能是特发性的,或与自身免疫有关。这两种亚型均会出现与重要纵隔结构梗阻或压迫相关的体征和症状。CT增强是诊断和鉴别诊断纤维素性纵隔炎的首选检查方法。影像学特征包括纵隔软组织浸润(伴或不伴钙化),伴有纵隔血管结构和/或呼吸消化道的压迫或阻塞。当在适当的临床背景下发现这些特征时,放射科医师就可以提出纤维素性纵隔炎的诊断。在初始和后续的影像学检查中,仔细评估对于排除潜在恶性肿瘤、评估疾病进展、识别并发症和评估治疗反应至关重要。

  • 标签: 纵隔炎 纤维素性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该文报道1例鳃裂囊肿癌变的影像学表现。患者男,55岁,偶然发现颈部无痛性包块1年。CT示右侧颈部下颌角与舌骨间、胸锁乳突肌前缘类圆形囊实性肿块,囊壁厚薄不均,可见分隔,增强后实性成分及分隔强化。病理诊断为鳃裂囊肿癌变。术后2个月复查MRI示肿瘤复发。

  • 标签: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鳃裂囊肿 癌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视网膜色素上皮(RPE)腺瘤的超声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13年11月至2019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收治且眼内肿瘤局部切除手术后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为RPE腺瘤15例(15只眼)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一般情况及眼部超声影像图中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内部回声以及彩色多普勒血流图(CDFI)检查的肿瘤内血流情况。结果15例患者中,男性7例、女性8例;年龄(45.7±10.2)岁,范围25~58岁。出现最多的症状是视力下降或视物模糊(11例),其他包括眼前黑影或遮挡感(3例)和无症状(1例);1例患者存在既往眼部外伤史,其余患者均没有明确眼部外伤史。RPE腺瘤生长部位分散。超声检查示肿瘤最大基底径(8.07±2.75)mm,高度(4.02±1.81)mm;形态多为陡峭隆起的圆顶形(6例),边缘不光滑,内部呈中或低回声,其中2例肿瘤内部可见挖空征;无脉络膜凹陷;可继发视网膜脱离及玻璃体混浊;CDFI检查示肿瘤内可见血流信号。结论RPE腺瘤的超声影像特征是多为陡峭隆起的圆顶形态、边缘不光滑、无脉络膜凹陷,可为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参考。

  • 标签: 视网膜肿瘤 视网膜色素上皮 腺瘤 超声检查,多普勒,彩色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14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FSP)的磁共振影像进行分析,提高对DFSP磁共振影像特征的认识。方法本文为描述性研究。收集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1年3月至2022年6月经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测确诊的14例DFSP患者的磁共振影像资料,分析DFSP磁共振影像特征情况,包括T1加权成像(T1WI)、T2加权成像(T2WI)、弥散加权成像(DWI)、增强扫描等序列影像特征。结果14例DFSP患者中,男9例、女5例,年龄21~58(43.8±12.2)岁。14例均为单发,表现为突出皮肤表面的结节/肿块,最大长径21~160(57.1±37.0)mm,平均体积大小为57.1 mm×40.4 mm×28.4 mm。DFSP平扫T1WI信号与肌肉相仿,T2WI高信号,6例病灶内可见少量线状低信号分隔,3例DWI呈明显高信号,10例增强扫描病灶呈明显均匀强化,4例呈不均匀强化,内可见斑片低强化区域。6例病灶内T2WI压脂低信号分隔增强扫描强化不明显。1例肿块内可见流空血管影。1例肿块内可见出血信号,T1WI平扫呈高信号。14例病灶局限在皮肤及皮下脂肪组织内,5例出现脂肪尾征,4例出现筋膜尾征。14例病灶与深层周围结构分界清楚,未见邻近深层结构受侵犯改变。结论DFSP局限在皮肤及皮下脂肪组织内,磁共振平扫及增强扫描有一定的影像特征,正确认识影像征象有助于提高对DFSP的认识,为DFSP的病理诊断及临床诊治提供有用的参考。

  • 标签: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磁共振成像 影像特征
  • 简介:摘要盆腔淤血综合征(PCS)是慢性盆腔静脉淤血引起的常见妇科疾病。典型临床表现为“三痛二多一少”,即下腹部坠痛、腰背部疼痛、性交痛,月经量增多、白带增多,阳性体征少,妇科检查可扪及卵巢触痛。PCS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临床症状特异性低,和其他妇科疾病有重叠,因此漏诊率较高。影像学检查在该病诊疗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侵入或非侵入成像评估盆腔静脉情况,可为该病的治疗和疗效评估提供精准依据,但目前缺乏完善的诊断标准。本文从PCS的发病原因、影像学检查方法选择、影像诊断要点和困惑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 标签: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超声检查 盆腔淤血综合征
  • 简介:摘要肺结节的病理基础复杂多样,准确判断其性质是选择临床处理方式的重要前提。该文对肺结节的定义及分类、孤立性肺结节的影像诊断思路和最新进展进行总结,并梳理临床思路,探讨处理策略,旨在加深影像医师对肺结节的认识,提高诊断水平,拓展科研思路。

  • 标签: 肺肿瘤 影像诊断 管理策略
  • 简介:摘要长期临床实践表明,蒙药不仅对多发病、常见病疗效独特,对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等疑难病症也有十分显著的效果。分子影像技术以影像学技术为基础,可显示组织、细胞、亚细胞水平的特殊分子,通过反映活体状态下的分子水平变化,对病灶进行定位、定量、定性显像分析。无创性和活体显像是该技术的最大特点。将分子影像技术应用于蒙药治疗的研究中,可活体、实时呈现治疗前后的病灶特点,动态评价药物疗效,从而为探究蒙药疗效和研制新药方面提供新思路。

  • 标签: 分子显像 医学,蒙古传统 药物疗法 发展趋势
  • 简介:摘要膀胱癌是泌尿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在我国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因此,膀胱癌的早期诊断和预测其疗效及预后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主要通过超声、CT、MRI等传统影像学检查进行膀胱癌的初步诊断,对于膀胱癌的分期、分级以及一些“同形异病”的膀胱病变难以作出精确诊断。而影像组学可以通过高通量挖掘医学图像中更深层次的信息,现已成为膀胱癌研究中的新兴手段。本文旨在介绍影像组学的基本概念和工作流程,并综述近年来其在膀胱癌分期和病理分级、鉴别诊断以及预后预测的应用进展,以期为临床对膀胱癌的精准诊疗提供影像指导价值。

  • 标签: 膀胱癌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分期和病理分级 鉴别诊断 预后预测
  • 简介:摘要近年来,心脏MR技术在各种缺血及非缺血性心肌病的诊断、评估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对心脏MR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模式、扫描序列及影像表现进行基本的介绍,旨在提高影像医师的诊断能力。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急性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2002年,《中华放射学杂志》编辑委员会牵头举办全国首届头颈影像学术研讨会,以此为契机,开始了头颈影像学快速发展的历程。20年来,针对头颈部影像学存在的问题,通过CT和MRI等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显著提升了头颈部微小结构和病变的显示能力,并积极开展多模态影像学与人工智能在头颈部疾病应用的研究,形成了一系列头颈部影像学的标准、指南和共识,取得了包括两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内的一批标志性成果,构建了“以病人为中心、以临床需求为导向”的头颈部影像学检查、诊断、评估和预测体系,显著提高了我国头颈部疾病患者的健康水平。

  • 标签: 疾病 头颈部 影像学 多模态 人工智能
  • 简介:摘要该研究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2年2月在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采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mNGS)诊断为15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及CT影像资料。15例患者均有禽类接触史,均以发热就诊,病情进展快,实验室检查中C反应蛋白(CRP)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者15例(15/15),其中CRP最大值超过200 mg/L者8例(8/15),白细胞计数正常10例(10/15)、升高5例(5/15)。早期CT表现主要为肺部局限性结节或斑片状实变影,可出现“晕征”,2~5 d快速进展为大叶性实变影,以胸膜下分布为主,病灶实变影周边常见“细网格征”,常伴有胸腔积液。该研究提示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临床及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但仅依靠CT表现诊断困难,对于高热患者,临床提示CRP、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而白细胞计数不升高时,且具有鸟类或禽类接触史,需考虑该病的可能,尽早行mNGS检测病原体,使患者及时得到精准治疗。

  • 标签: 鹦鹉热衣原体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肺炎
  • 作者: 莫翠仁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28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2023年第13期
  • 机构:长沙医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0
  • 简介:目的:探究对肺结核患者实施不同医学影响技术的临床作用与意义。方法:时间2022年1月-2023年1月,对肺结核患者不同诊断情况研究,实验组经螺旋CT检验,X线片为对照组,患者共94人;总结诊断符合率、漏诊率、误诊率、影响结果等。结果:卫星灶病例、播散灶、胸膜增厚诊断人数实验组较多,且淋巴结肿大、胸水检出率对照组较少,漏诊率、误诊率对照组较差,实验组指标较好,符合率指标实验组较好,P<0.05。结论:CT在肺结核疾病临床上诊断符合率较高,可保证患者的疾病检出率,并明确结核患者病灶组织结构,保证患者的诊断有效性,为临床医师提供治疗措施奠定有力依据。

  • 标签: X线片;螺旋CT;肺结核;医学影响技术;诊断符合率;漏诊率;误诊率
  • 作者: 许东乐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3
  • 出处:《医师在线》2023年第13期
  • 机构:湖北省宜城市人民医院,湖北 宜城441400
  • 简介:目的:分析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CT影像诊断的意义。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对象共86例,均为我院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CT检查,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对CT影像诊断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在胰外片状高密度、胰内小灶液化中的检出率方面,CT显著高于彩超;与彩超相比,CT在胆总管结石与胆管扩张的检出率显著更低,差异显著(P<0.05);CT在坏死型急性胰腺炎中的检出率、总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彩超,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螺旋CT诊断法能取得良好效果,其能使疾病检出率得到提升,其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CT影像诊断;急性胰腺炎;诊断意义
  • 作者: 田一禾 刘宏 白亮彩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15
  • 出处:《磁共振成像》 2023年第02期
  • 机构:兰州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兰州 730000,兰州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兰州 730000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放射影像科,甘肃省医学影像重点实验室,医学影像人工智能甘肃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兰州 730030
  • 简介:摘要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是世界第三大恶性肿瘤,其肝脏转移发病率及死亡率较高。改善结直肠癌肝转移(colorectal liver metastases, CRLM)患者预后的关键是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肝转移灶。CT、MRI、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和超声(ultrasound, US)等检查方法均可用于CRLM的评估。本文就CRLM的影像学评估方法进行梳理,为CRLM患者临床诊断及治疗策略提供参考。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结直肠癌肝转移 影像学 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超声
  • 简介:摘要眼眶炎性假瘤(OIP)是一种无明确病因、以炎性反应为主要特征的眼眶特发性良性占位性病变。临床采用排他性诊断,也可通过手术行活体组织检查,以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明确诊断。临床药物治疗和手术切除既是诊断手段又是治疗方法,如何选择诊疗方法是困扰临床医师的难题。本文按影像学特征对OIP进行分类,并以此提出OIP诊疗新策略,以期进一步提高OIP的临床诊疗水平。

  • 标签: 眼眶假瘤 糖皮质激素类 活组织检查 诊断显像
  • 简介:摘要目的测量正常成人下胫腓联合多层螺旋CT(MSCT)的影像学参数,为下胫腓联合损伤的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沧州市人民医院影像报告数据库检索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110例正常成人踝关节MSCT的影像学资料,其中男56例,女54例;年龄18~60岁[(38.2±11.0)岁]。左踝59例,右踝51例。运用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ACS)于MSCT上胫骨远端关节面上方10 mm处分别测量胫腓前间隙(L1)、胫腓后间隙(L2)、胫腓中间隙(L3)、切迹内腓骨深度(L4)、胫腓骨前缘的距离(L5)、胫腓骨后缘的距离(L6)、前胫腓联合角(A1)、腓骨旋转角(A2),根据性别、年龄段及侧别比较测量结果。观察“胫腓联合线”阳性率,并对下胫腓联合进行形态学分型。结果L1~L6、A1、A2在不同年龄段和侧别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男性和女性L4、L5、A1、A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男性L1、L2、L3、L6较女性大(P<0.05或0.01)。男性“胫腓联合线”阳性率为80.4%(45/56),女性为74.1%(40/54);青年为77.2%(44/57),中年为77.4%(41/53);左踝为78.0%(46/59),右踝为76.5%(39/51)(P均>0.05)。下胫腓联合形态学分型为新月形61例(55.5%),梯形14例(12.7%),Ⅰ形3例(2.7%),M形17例(15.5%),V形10例(9.1%),Г形5例(4.5%)。结论在应用L1、L2、L3、L6作为成人下胫腓联合损伤诊断的参考时,需考虑性别因素,但无须考虑年龄及侧别因素,男性较女性下胫腓间隙宽,且腓骨位置更偏前;“胫腓联合线”具有较高的阳性率,且不受性别、年龄及侧别的影响,可为下胫腓联合损伤及解剖复位的判断提供新的思路;下胫腓联合的形态存在较多变异,应注意与X线上容易误诊为下胫腓联合分离相鉴别。

  • 标签: 踝关节 韧带 踝损伤 体层摄影术 人体测量术
  • 作者: 余洋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28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2023年第13期
  • 机构:湖北省宜城市人民医院,湖北 宜城441400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CT影像技术诊断股骨头坏死的临床价值。方法:从本院于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间收治的股骨头坏死患者中,随机抽选10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应用MRI检测,实验组应用CT检测。结果:实验组的阳性检出结果为46例,检出率90.19%;对照组的阳性检出结果为49例,检出率96.07%,实验组的检出率略微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股骨头坏死的诊断中,应用CT影像技术进行检测,其检出率较高,能为临床医生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CT影像技术;股骨头坏死;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地方性氟骨症的全脊柱MRI表现,从整体角度评估其MRI特点。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地方性氟骨症患者的临床及全脊柱MRI影像学表现,对椎体骨质信号改变、后纵韧带及黄韧带骨化增厚、椎管狭窄、脊髓信号改变进行评估。结果35例患者椎体T1WI及T2WI信号均匀或不均匀减低,均伴有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100.00%)。后纵韧带厚度为4~9(6.89±2.23)mm,以颈椎最明显。后纵韧带骨化增厚的脊椎节段共216个,其中C2~T1有158个脊椎节段(73.15%),T1~L1有42个(19.44%),L1~S1有16个(7.41%)。黄韧带厚度为4~8(5.25±1.44)mm。35个病例中,黄韧带单发病变7例,多发病变21例,共计108个病变分布于C4~L5水平,其中59个病变分布于T8~T12平面,占总数的54.63%。胸段及腰段黄韧带骨化增厚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颈段。椎管狭窄30例(85.71%),脊髓受压27例(77.14%),脊髓受压伴T2WI高信号16例(45.71%),脊髓受压伴T1WI低信号8例(22.86%)。结论地方性氟骨症病变累及范围广,全脊柱MRI可全面评估其脊柱骨质及周围韧带改变,从整体角度判断椎管狭窄、脊髓及神经受压情况等,为临床提供更准确、全面的影像学依据。

  • 标签: 氟骨症 脊柱 韧带骨化 椎管狭窄 脊髓信号 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