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羊膜移植联合应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滴眼液(简称干扰素滴眼液)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方法,纳入于2018年6—12月在北京同仁眼科中心就诊并按时完成随访的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49例55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受试者分为试验组23例25眼和对照组26例30眼。试验组采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干扰素滴眼液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自体结膜移植术。试验组于术后第3天采用干扰素滴眼液点眼,连续用药3个月,分别于术后3 d、7 d、1个月、3个月以及半年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角膜上皮缺损修复情况以及翼状胬肉复发率。结果术后6个月,2个组BCVA下降、稳定和提高的眼数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9)。术后2个组术眼均有1眼在14 d内角膜上皮完全修复,其余术眼角膜上皮均在7 d内完全修复,2个组间不同角膜上皮愈合时间眼数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术后6个月,2个组患眼均未出现翼状胬肉真性复发,2个组结膜增生1、2、3级眼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461,P=0.497)。试验组与对照组中出现纤维血管组织增生者分别占12.0%(3/25)和6.7%(2/30),但纤维血管组织增生均仅处于结膜与植片交界处,未到达植片中央及角膜缘。结论与传统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移植术比较,羊膜移植联合干扰素滴眼液点眼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复发率无升高,对健康结膜组织损伤小。

  • 标签: 翼状胬肉,原发性/手术 疗效 生物羊膜 干扰素滴眼液
  • 简介:摘要自动化仪表在当前电子技术行业中作用非常广泛,在各种设施设备制造中都有广泛作用,是电子技术广泛作用的基础。自动化仪表是一个显示设备,能够形象化的呈现我们现代电子技术使用结果,提升电子技术社会实用性效果,实现电子运用全面拓展。

  • 标签: 自动化仪表 干扰 电子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脉冲光辐照强度对微生物的杀灭效果,为杀菌技术设计提供验证依据。方法以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枯草芽孢杆菌(ATCC9372)为实验菌,用载体定量杀菌方法评估杀菌效果,指数稀释、倾注培养计数法计算杀菌效率。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光照强度对细菌结构的影响。实验设置细菌对照组:未经脉冲光照射处理的相同初始浓度菌,平行培养30、60和90 s。细菌实验组:分别距离脉冲光源50、100、150和200 cm 4个点接受辐照处理,同样设置30、60和90 s 3个辐照时间点。结果距离脉冲光源50、100 cm时,照射30 s金黄色葡萄球菌灭活率为100%。枯草芽孢杆菌灭活率为99.9%。当细菌距离光源为150 cm时,金黄色葡萄球菌辐照30、60和90 s的灭活率分别为81.9%、95.4%、100%,枯草芽孢杆菌的灭活率分别为76.0%、92.3%和99.9%。当辐照距离提高至200 cm时,脉冲光对细菌的灭活效率明显下降,3个检测时间点金黄色葡萄球菌灭活效率分别为24.5%、38.8%、48.8%,枯草芽孢杆菌分别为14.2%、20.0%、28.5%。结论脉冲光能迅速灭活微生物,灭活速度、效率与光照强度密切相关。

  • 标签: 脉冲光 杀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枯草芽孢杆菌 电镜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一类肿瘤可视化的小鼠膀胱癌气囊(APBCa)模型,并评估药物灌注疗效。方法本研究于2019年6—12月构建人源性肿瘤APBCa(H-APBCa)模型和具有免疫功能的APBCa(I-APBCa)模型。在BALB/c裸鼠背部皮下注射无菌空气建立大小为2.5 cm×3.5 cm的气囊,24 h后在气囊内壁通过种植人膀胱癌细胞EJ建立H-APBCa模型。对比灌注吉西他滨与生理盐水20 d后H-APBCa小鼠模型肿瘤的体积,并利用Tunel染色法比较灌注吉西他滨与生理盐水20 d后肿瘤细胞凋亡情况。在C57BL/6小鼠背部皮下注射无菌空气建立大小为2.5 cm×3.5 cm气囊,24 h后在气囊内壁通过种植小鼠膀胱癌细胞MB49建立I-APBCa模型。比较灌注卡介苗与生理盐水20 d后I-APBCa小鼠模型肿瘤的体积,并用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灌注卡介苗与生理盐水20 d后两组肿瘤组织CD80+巨噬细胞及CD3+T细胞浸润情况。结果H-APBCa和I-APBCa两种小鼠模型均成功建立,肉眼能直视观察且可通过游标卡尺测量肿瘤大小。H-APBCa小鼠模型灌注治疗20 d,灌注吉西他滨组肿瘤体积小于灌注生理盐水组[(781.02±241.02) mm3与(1 213.88±214.02) mm3,P<0.05]。灌注吉西他滨组小鼠肿瘤细胞凋亡多于灌注生理盐水组(77.33±4.63与14.67±2.60,P<0.05)。H-APBCa模型灌注治疗20 d,灌注卡介苗组肿瘤体积小于灌注生理盐水组[(645.02±156.63) mm3与(948.84±221.76) mm3,P<0.05];灌注卡介苗组肿瘤组织浸润的CD80+巨噬细胞多于灌注生理盐水组(49.67±7.57与16.33±5.69,P<0.05),肿瘤组织浸润的CD3+T细胞也多于灌注生理盐水组(18.00±3.46与4.67±1.45,P<0.05)。结论H-APBCa和I-APBCa两种小鼠模型均成功建立。APBCa模型化疗以及卡介苗灌注治疗后肿瘤均明显缩小,与临床中膀胱癌灌注治疗效果相似,可作为评价药物灌注疗效的新型动物模型。

  • 标签: 膀胱肿瘤 模型 气囊 灌注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组人干扰素α-2b雾化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10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感染防控科收治的113例手足口病患儿,男65例,女48例,年龄(2.31±0.85)岁,年龄范围为1~5岁。用抽签法随机分为重组人干扰素α-2b组(n=57)和利巴韦林组(n=56)。重组人干扰素α-2b组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雾化吸入治疗,利巴韦林组给予利巴韦林喷雾剂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症状体征的改善水平、神经功能指标及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白细胞计数(WBC)、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水平。结果重组人干扰素α-2b组患儿口腔溃疡消退时间[(2.81±0.63)d]、退热时间[(2.61±0.52)d]、厌食改善时间[(2.32±0.56)d]、手足皮疹结痂时间[(2.78±0.64)d]均早于利巴韦林组[(3.22±0.72)d、(3.37±0.70)d、(2.89±0.71)d、(3.17±0.5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组人干扰素α-2b组患儿嗜睡、易惊、精神萎靡、肢体抖动等神经系统症状消失时间[(2.21±1.13)d、(2.34±1.19)d、(2.31±0.82)d、(2.26±0.90)d]早于利巴韦林组[(2.74±1.34)d、(3.18±1.25)d、(2.87±0.96)d、(3.06±1.1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重组人干扰素α-2b组NSE水平[(13.14±1.67)mg/L]低于利巴韦林组[(21.98±2.24)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重组人干扰素α-2b组患儿ALT、AST、WBC、CK-MB水平[(33.79±4.86)U/L、(42.19±3.86)U/L、(7.19±0.76)×109/L、(24.38±2.86)U/L]均低于利巴韦林组[(37.65±5.37)U/L、(47.07±4.76)U/L、(8.13±0.86)×109/L、(29.68±3.14)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2b能够通过抑制病毒细胞增殖提高免疫功能,改善心肌功能和肝功能,并通过增强中枢神经供血和供氧,改善神经功能。

  • 标签: 重组人干扰素α-2b 手足口病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 病毒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术前麻醉评估中心在胸科手术中的效果,为提高围手术期患者麻醉安全质量提供保障。方法选取2020年7月1日—2021年2月1日进行胸科手术的患者1 6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访视组(对照组)和术前麻醉评估中心组(观察组),每组800例。对照组患者于手术前1 d由麻醉医师去病房进行访视和风险评估;观察组于手术前1 d至术前麻醉评估中心,由麻醉科护士配合麻醉医师进行风险评估。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当日取消率、患者心理焦虑缓解率、对麻醉科医护人员的满意度、麻醉医师平均评估时间。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当日取消率降低(χ2=4.13,P=0.042),患者心理焦虑缓解率升高(χ2=249.66,P<0.001),对麻醉科医护人员的满意度升高(χ2=310.98 ,P<0.001 ),麻醉医师平均评估时间缩短(t=53.00,P<0.001 )。结论术前麻醉评估中心的建立降低了手术当日取消率,缓解患者的紧张和焦虑情绪,从而促进患者良好的预后结局。

  • 标签: 胸科手术 麻醉评估中心 效果评价 麻醉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干扰素γ联合检测在评估小儿支原体肺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按病情严重程度,将2017年10月至2018年11月大同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童重症医学科、儿七科收治的85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者分为轻症MPP组(45例)和重症MPP组(40例),同期选取4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测定并比较治疗前3组儿童D-二聚体、干扰素γ水平,比较治疗后2组MPP患者的表达水平变化及组间差异,并进一步比较轻、重症MPP组中有无合并肺外症状患者的差异。结果治疗前,轻症MMP组D-二聚体、干扰素γ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并明显低于重症MPP组(P<0.05)。治疗120 h后轻、重症MPP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干扰素γ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MPP组显著高于轻症MPP组(P<0.05)。重症MPP合并肺外症状组的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重症MPP无肺外症状组、轻症MMP合并和不合并肺外症状组(P<0.05),重症MPP合并和不合并肺外症状组的干扰素γ水平均高于轻症MPP合并和不合并肺外症状组,重症MPP合并肺外症状组高于重症MPP无肺外症状组(P<0.05)。结论D-二聚体和干扰素γ水平在MPP患儿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升高,在MPP急性期及重症MPP时升高明显,通过检测D-二聚体和干扰素γ水平有助于MPP患儿的诊断、病情评估及预测重症MPP肺外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指导临床治疗。

  • 标签: 肺炎 支原体 儿童 干扰素γ
  • 简介:摘要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统计数据显示乳腺癌是全球第一大癌。新辅助治疗(NAT)作为综合治疗手段之一,在临床诊疗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影像组学作为目前研究的前沿领域,可以评估乳腺肿瘤的异质性,具有极大的临床研究价值。本文基于多模态影像组学在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中的疗效评估及应用进展进行介绍。

  • 标签: 乳腺肿瘤 影像组学 新辅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职场员工处于沉浸式虚拟自然环境后情绪优化的效果。方法于2020年7月,选取15名受试者分别在虚拟自然环境和日常环境下完成两组跑步机步行训练试验,采集被试步行前后的皮肤电(EDA)、脉搏频率(Pf)、呼吸频率(Rf)及《自我情绪评定量表》(SAM)数据;计算SAM 3个维度的均值以及试验前后的情绪差值,受试者生理指标和主观情绪变化的差异性用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与日常环境比较,受试者处于虚拟自然环境后的ΔEDA、ΔPf和ΔRf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使用虚拟自然环境前后愉悦度和唤醒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日常环境比较,受试者使用虚拟自然环境后的Δ愉悦度升高,Δ唤醒度和Δ优势度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虚拟自然环境下步行有助于受试者改善情绪、放松心情、提高自主神经系统的调控能力。

  • 标签: 虚拟现实 自然环境 情绪 生理信号 职场员工 自我情绪评定量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教学中采用操作技能直接观察(DOPS)评估效果。方法将2019年3月至8月在本院参加培训的68名泌尿外科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学习班学员平均分为研究组、对照组。研究组学员分别于培训前、培训结束时(培训时间为1周)分别进行1次输尿管软镜碎石术DOPS评估,对照组学员仅于培训结束时进行1次DOPS评估。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学员在培训结束时对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操作技能进行DOPS评估的平均成绩,另外再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教师和学员反馈的意见。结果研究组、对照组学员培训结束时进行DOPS评估的平均成绩分别为(43.55±2.53)分、(31.26±2.1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7,P<0.05)。结论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教学中采用DOPS评估可作为有效的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教学和考核方法,可在短时间内显著提高泌尿外科专科学员的输尿管软镜碎石术临床操作水平。

  • 标签: 输尿管软镜碎石术 教学 DOPS评估 效果
  • 简介:摘要Ⅰ型干扰素病是近10年来概念较新的一组疾病,隶属于免疫缺陷病中的自身炎症性疾病,其发病率低,临床表现多样,临床不易识别,且诊断较为困难。现以较短篇幅对该类疾病的概念、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做一介绍,以期增加临床医师对其的认识,从而达到早识别、早检测、早明确、早干预的目标,造福于更多此类患者及其家庭。

  • 标签: 自身炎症性疾病 Ⅰ型干扰素病 JAK抑制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颈炎合并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阴道微生态分布特点及干扰素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间本院收治的宫颈炎合并HPV感染患者58例为研究组(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29例),另选同期42例单纯宫颈炎患者为对照组。B组患者接受复方沙棘籽油栓治疗,A组患者接受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分析研究组及对照组患者的阴道微生态分布特点,并比较A、B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念珠菌阳性、阴道清洁度为3~4度、无或少量乳酸杆菌例数均多于对照组患者(P<0.05);而两组患者的滴虫阳性、BV阳性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A组患者的创面愈合、阴道流血、阴道排液时间均明显短于B组患者(P<0.05)。A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10%,优于B组患者的72.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炎合并HPV感染患者阴道清洁度差、念珠菌感染增多,乳酸杆菌量减少,而重组人干扰素α-2b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宫颈炎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阴道微生态 分布特点 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三种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评估标准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7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行胸腔镜肺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应用2008年墨尔本团队评分(MGS)标准、2015年欧洲围术期临床结局(EPCO)标准和2018年围术期医疗标准化终点(StEP)标准评估PPCs。根据上述标准将患者分为PPCs组和非PPCs组。记录3种标准的PPCs诊断率,采用Kappa检验评价不同标准诊断结果的一致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不同标准诊断的PPCs与不良预后事件发生风险的关系。结果最终纳入397例患者。MGS标准PPCs诊断率明显低于EPCO标准和StEP标准(P<0.001),EPCO标准PPCs诊断率高于StEP标准(P<0.001)。EPCO标准与StEP标准的诊断一致性较好(κ=0.624,P<0.001),而EPCO标准、StEP标准与MGS标准诊断一致性均较差(κ=0.101,P<0.001;κ=0.210,P<0.001)。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PCO标准和StEP标准诊断的PPCs可增加不良预后事件的发生风险(P<0.001)。结论EPCO标准和StEP标准用于胸腔镜肺切除术患者PPCs诊断和评估预后的价值优于MGS标准,EPCO标准的诊断敏感性最高。

  • 标签: 手术后并发症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家庭赋权方案联合综合评估对老年吞咽障碍患者营养状态、吞咽功能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88例老年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电脑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则采用家庭赋权方案联合综合评估法进行干预,对比两组干预效果、患者营养状态和吞咽功能变化。结果两组护理前SSA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1周、3周和1月SSA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护理前ALB、Hb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护理后ALB、Hb水平较护理前均有所提高(均P<0.05);观察组护理后ALB、Hb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SWAL-QOL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χ2=8.494,P=0.004)。结论在老年吞咽障碍患者中实施家庭赋权方案联合综合评估可改善患者吞咽功能和营养状态,提高满意度和生活质量,值得应用。

  • 标签: 家庭赋权方案 综合评估 老年 吞咽障碍 营养状态 吞咽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风险评估对上海6岁儿童进行龋病分级管理,并评价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在上海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城郊4个区19所学校2127名儿童参与调查,按学校随机整群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参照美国儿童牙科学会(AAPD)提出的龋病风险评估指南(CAT),评估所有参与研究儿童的患龋风险等级,得到基线。试验组儿童根据高、中、低患龋风险等级,按照CAT中相对应的干预措施实施龋病分级管理。对照组儿童按照上海市基本口腔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采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卡方检验的方法分析干预1年前后的患龋情况及新发龋发病状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一般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回归模型,分析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儿童的龋病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共1691名儿童参与了2019年复查,失访率为20.50%。去除部分无效问卷后,最终获得有效口腔检查表与问卷调查表的儿童共1655名,其中试验组826人、对照组829人。2018年参与研究儿童总患龋率为62.25%,干预1年后,总患龋率升高至68.22%,其中试验组儿童患龋率的升高程度低于对照组。试验组儿童干预1年后患龋风险等级升高比例远低于对照组儿童。试验组和对照组儿童的新发龋发病率分别为37.6%、4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6.954,P = 0.000)。每天三餐之外进食含糖零食或饮料的频率(P对照 = 0.031,OR对照 = 0.573;P试验 = 0.002,OR试验 = 0.471)、晚上睡前吃甜点或喝甜饮料的频率(P对照 = 0.043,OR对照 = 0.708;P试验 = 0.026,OR试验 = 0.706)、每天刷牙次数(P对照 = 0.000,OR对照 = 0.456;P试验 = 0.000,OR试验 = 0.178)是试验组和对照组儿童共同的龋病相关危险因素。对照组儿童的龋病相关危险因素还包括孩子开始刷牙的年龄(P = 0.037,OR = 0.380),开始刷牙年龄越小,患龋可能性越低。局部涂氟为试验组儿童的龋病保护性因素(P = 0.000,OR = 0.554)。结论基于风险评估的龋病分级管理能有效降低上海6岁儿童患龋状况,值得推广。

  • 标签: 儿童 龋齿 疾病管理 危险性评估 临床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定量脑电图(qEEG)在急性脑梗死溶栓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选择2019年10月至2020年9月在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急诊科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4例。用qEEG动态监测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前及溶栓后2 h、24 h和7 d的δ、θ、α、β波相对能量值,计算功率比指数〔DTABR,DTABR=(δ+θ)/(α+β)〕;同时记录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NIHSS评分减少≥3分或者神经系统症状消失为溶栓治疗有效,分析溶栓有效和溶栓无效患者溶栓前后DTABR的变化规律;采用Pearson法分析DTABR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共入选94例患者,其中男性64例,女性30例;年龄36~89岁,平均(61.71±10.11)岁;溶栓有效57例,无效37例。与溶栓前比较,溶栓有效组溶栓后2 h、24 h、7 d DTABR均明显降低(左侧脑梗死:1.87±1.45、1.59±0.88、1.58±0.90比3.82±2.60;右侧脑梗死:1.55±0.57、1.41±0.50、1.35±0.44比3.20±1.63,均P<0.05);溶栓无效组溶栓后2 h、24 h、7 d DTABR较溶栓前无明显变化或上升(左侧脑梗死:3.56±2.57、3.48±2.19、3.54±2.50比3.11±1.62,右侧脑梗死:5.29±3.93、5.33±3.94、5.19±4.52比4.73±2.43,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急性脑梗死患者DTABR与NIHSS呈显著正相关(r=0.691,P<0.01)。结论qEEG的量化指标DTABR能够准确、快捷地监测急性脑梗死溶栓过程,有效评估患者的溶栓效果

  • 标签: 定量脑电图 功率比指数 溶栓疗法 急性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60排CT参数评估肺癌化疗效果及近期预后的价值。方法抽取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晋中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肺癌化疗患者87例,于化疗前后行160排CT检查。其中化疗后病情缓解61例,未缓解26例;随访1年,生存49例,死亡38例。回顾性分析160排CT参数与患者近期预后的关系。结果化疗后病情缓解者肺部病灶血流量(BF)、血容量(BV)、表面通透性(PS)低于未缓解者(t=11.435、12.070、12.228,P<0.05),两者强化达峰时间(TTP)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t=0.321,P=0.749)。生存者BF、BV、PS低于死亡者(t=15.533、20.604、17.741,P<0.05),两者TTP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t=0.321,P=0.386)。BF<39.98 ml/min、BV<4.41 m和PS<11.65 ml/min肺癌患者1年生存率,优于BF≥39.98 ml/min、BV≥4.41 ml、PS≥11.65 ml/min者(χ2=13.442、25.643、12.188,P<0.05)。结论160排CT参数BF、BV、PS降低者的肺癌化疗效果较好,可用于评估患者近期预后。

  • 标签: 肺癌 160排CT 血容量
  • 简介:摘要目的为构建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政策实施效果评估体系提供参考。方法参考公共政策评估模型,使用专家咨询法,构建城乡居民医保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政策实施效果评估指标体系;使用多属性群决策层次分析法,借助Matlab软件和Yaahp软件,结合Spearman相关系数法,对专家意见聚类,进一步确定不同层次各要素的权重。结果构建了包括3项一级指标、9项二级指标和20项三级指标的城乡居民医保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政策实施效果评估指标体系,测算出各项指标的权重。结论所设计指标体系适用于从宏观角度把握城乡居民异地就医政策执行水平,发现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未来还应继续细化该指标体系中各项指标的评估标准。

  • 标签: 评价研究 指标体系 实施效果 基本医保 异地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