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作者: 蓝东媚 黄小准 冉义洪 徐林 陈栋 殷鑫 车旭 赵建军 毕新宇 王树滨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15
  • 出处:《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023年第02期
  • 机构:汕头大学医学院,汕头 515041,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肝胆外科,深圳 518116,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肝胆外科,北京 100021,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肿瘤科,深圳市胃肠肿瘤转化研究重点实验室,深圳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肿瘤研究所,深圳 518036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荟萃分析探究结肠癌肝转移瘤(CRLM)局部消融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系统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NKI以及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2年8月22日。通过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出比较微波消融(WMA)和射频消融(RFA)治疗CRLM的文献。并使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对围手术期结局和生存数据进行统计汇总及分析。结果共纳入5篇回顾性研究,总样本量648例,其中WMA组316例(48.8%),RFA组332例(51.2%)。荟萃分析结果显示,WMA组的局部复发率低于RFA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MA组患者的1、2年疾病无进展生存期优于RFA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年:P=0.04,HR=1.77,95%CI:1.04~3.02;2年:P=0.02,HR=1.60,95%CI:1.09~2.35)。结论对于CRLM的治疗,WMA在局部控制率和1、2年疾病无进展生存期方面优于RFA。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肝转移瘤 微波消融 射频消融 荟萃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单纯左心耳封堵联合射频消融术对不同年龄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2018年9月至2020年12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血管内一科行单纯左心耳封堵术(单封组)和左心耳封堵术联合射频消融术(一站式组)的房颤患者,其CHA2DS2-VASc评分≥2分(女≥3分)伴有抗凝禁忌或抗凝无效。≥65岁患者为老年亚组,<65岁患者作为非老年亚组,前瞻性观察其生活质量的变化。通过SF-36量表分别于术前,术后3、12个月对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评价,对比不同手术组中老年亚组及非老年亚组躯体健康评分(PCS)和精神健康评分(MCS)的变化。结果研究纳入138例房颤患者,其中单封组46例,一站式组92例,随访(11.0±2.6)个月。①单封组,年龄(62.89±9.73)岁,其中女20例(43.48%,20/46),老年亚组21例,非老年亚组25例。单封组患者术后PCS较术前无明显变化,非老年亚组患者术前,术后3、12个月PCS均高于老年亚组;非老年亚组MCS持续上升,在术后12个月MCS较术前明显提高[(59.44±9.11)分对(54.98±9.34)分,P=0.021],而老年亚组MCS在术后3个月出现上升[(54.54±9.09)分对(50.39±10.15)分,P=0.042],术后12个月MCS较术后3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一站式组,年龄(62.01±7.65)岁,其中女52例(56.52%,52/92),老年亚组37例,非老年亚组55例;一站式组患者术后PCS均呈上升趋势,且非老年亚组患者在术后3个月PCS出现明显提高[(43.10±8.60)分对(40.09±10.05)分,P=0.016],而老年亚组术后PCS无显著提高;非老年亚组患者在术后12个月MCS较术前出现明显提高[(60.33±8.43)分对(54.68±9.84)分,P=0.019],老年亚组患者在术后3个月[(55.59±7.53)对(48.89±11.23)分,P=0.023]、术后12个月MCS较术前均呈上升[(59.48±8.48)分对(48.89±11.23)分,P=0.008]且上升值均高于非老年组。结论单纯左心耳封堵可提高患者MCS,老年人(≥65岁)3个月时出现提高,非老年人(<65岁)12个月时明显提升,而对PCS无明显影响。左心耳封堵联合射频消融术对患者PCS和MCS均有提升,非老年人PCS提升明显,老年人MCS提升明显。

  • 标签: 心房颤动 左心耳封堵术 导管消融术 生活质量
  • 作者: 张俊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2
  • 出处:《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3年第9期
  • 机构:贵州省赤水市人民医院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贵州 赤水564700
  • 简介:目的:对内镜下扁桃体射频消融和传统手术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为了促进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儿治疗效果的提升,研究就内镜下扁桃体射频消融术的具体应用效果展开深入的探讨,将本院80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组,并在分组后分别实施不同的治疗措施,将两组患儿治疗后得到的不同治疗结果进行比对。结果:经对比后发现,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数据存在较大差异(P<0.05)。结论: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儿治疗期间,采用内镜下扁桃体射频消融术可以有效的提升患儿的治疗效果,改善其症状。

  • 标签: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内镜下扁桃体射频消融;传统手术
  • 作者: 谢宏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19
  • 出处:《护理前沿》2023年第13期
  • 机构:赣州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江西赣州341000
  • 简介:目的:研究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20年1月到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常规组患者在临床治疗干预操作时,使用常规护理干预方法,研究组患者则是使用优质护理干预方法。研究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术后复发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且术后复发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进行射频消融治疗的过程当中,使用科学合理的临床护理干预方案,能够为手术治疗的过程提供基础的保障,并且优化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射频消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护理措施
  • 作者: 王娟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18
  • 出处:《护理前沿》2023年第13期
  • 机构:江苏省仪征市人民医院,江苏 仪征 211500
  • 简介: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心房颤动行射频消融术后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接收的65名心房颤动行射频消融术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其中,参照组33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32例,采取优质护理。研究并比较双方患者的护理情况,涵盖患者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不良情绪、睡眠质量、疼痛程度等方面。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更少,护理满意度更高,不良情绪、睡眠质量、疼痛程度评分均更低,P<0.05。结论:将优质护理应用在心房颤动行射频消融术患者干预过程中,可以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睡眠质量,降低患者疼痛程度,减少患者不良情绪,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优质护理;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TACE-RFA)治疗的肝细胞癌患者术后短期复发的危险因素,并通过建立列线图模型对术后短期复发率进行预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介入放射科行TACE-RFA治疗的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共纳入125例患者,其中男性103例,女性22例,年龄(56.6±8.9)岁。根据术后12个月内肿瘤是否复发将患者分为两组:复发组(n=86)与未复发组(n=39)。收集患者的基本情况、肿瘤特征及术前实验室检查指标,以门诊复查方式进行随访,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患者短期复发的危险因素,以此构建列线图,并采用C指数、校正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该模型进行评价。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1.25(OR=2.87,P=0.048)、白蛋白-γ-谷氨酰转移酶比值(AGR)≤0.3(OR=3.40,P=0.043)、肿瘤包膜不完整(OR=3.81,P=0.007)及较大的肿瘤最大径(OR=1.98,P=0.003)是TACE-RFA术后肝细胞癌短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上述因素构建列线图,其C指数为0.767, ROC曲线下面积为0.77(95%CI:0.67~0.85),且实际曲线与理想曲线存在较好的重合度。结论NLR>1.25、AGR≤0.3、肿瘤包膜不完整及较大的肿瘤最大径是肝细胞癌患者行TACE-RFA术后短期复发的危险因素,基于以上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对于预测术后短期复发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癌,肝细胞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射频消融术 列线图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基于ABC整体路径管理的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互联网+延续护理"方案,为房颤患者术后的延续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文献回顾拟定基于ABC整体路径管理的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互联网+延续护理"方案初稿。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16名专家进行2轮德尔菲专家函询,对方案条目进行调整,最终形成基于ABC整体路径管理的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互联网+延续护理"方案终稿。结果2轮专家函询的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为100.00%(16/16)和93.75%(15/16),专家的权威系数分别为0.87和0.88;2轮专家函询的肯德尔和谐系数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终形成包含出院当日,术后1周以及术后1、3、6个月5个时间节点共70个条目的方案。结论本研究构建的方案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从3个方面全面地体现了综合管理策略,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心房颤动 ABC整体路径管理 射频消融 互联网+ 延续护理 指标构建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经皮心肌内室间隔射频消融术(PIMSRA)治疗轻度室间隔肥厚的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6年11月至2021年2月在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肥厚型心肌病诊治中心接受PIMSRA治疗的轻度室间隔肥厚(最大左室壁厚度15~19 mm)的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45例,收集其临床资料,评估术前、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的临床症状、NYHA心功能分级等;采用经胸超声心动图评价术前、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的室间隔厚度、左室流出道内径、左室流出道压差、二尖瓣反流、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等,监测并记录术中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常规12导联心电图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术后心律失常。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PIMSRA治疗,术中及围术期内无死亡、出血和卒中等临床不良事件发生,术后无左束支传导阻滞、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和恶性心律失常发生,所有患者均无需永久起搏器植入。与术前相比,术后6个月的NYHA心功能分级提高,临床症状显著改善(均P<0.001),术后1年基本保持稳定。与术前相比,术后6个月的前间隔厚度、后间隔厚度、最大左室壁厚度减小(均P<0.001);左室流出道内径增宽(P<0.001),术后1年持续改善;静息和激发左室流出道压差显著降低(均P<0.001);二尖瓣反流量减少,SAM征分级降低(均P<0.001);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增加,左心房内径减小(均P<0.001),术后1年基本保持稳定;左房容积指数减小(P<0.001),术后1年持续改善;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与二尖瓣环舒张早期速度的比值(E/e′)减小(P=0.001),术后1年基本保持稳定;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室射血分数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IMSRA治疗轻度室间隔肥厚的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效果良好。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心肌病,肥厚型 经皮心肌内室间隔射频消融术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三维电生理成像标测导航系统指导射频消融心房颤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本文为回顾性研究。入选2020年10月至2021年7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接受新型三维电生理成像标测导航系统指导下行射频消融的心房颤动患者。所有患者经非压力监测盐水灌注消融导管行肺静脉隔离。回顾性分析急性期肺静脉隔离率、左心房建模及消融时间、并发症及术后随访结果。结果共纳入患者23例,年龄(58.3±8.2)岁,其中男17例(73.9%,17/23),阵发性心房颤动17例(73.9%,17/23),左心房前后径(41.3±4.4) mm,左心室射血分数(56.0±65.0)%。23例(100%,23/23)患者术中均成功隔离肺静脉。射频消融时间为(1 823.4±456.9) s。围术期未出现气爆、导管嵌顿、心脏压塞、心房食管瘘或其他并发症。随访12.2(7.8,13.0)个月,16例(69.6%,16/23)患者无心房颤动复发,17例(73.9%,17/23)患者遵医嘱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结论应用新型三维电生理成像标测导航系统指导非压力监测导管射频消融心房颤动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标签: 心房颤动 三维标测 射频消融 接触力
  • 简介:摘要脉冲场消融是以脉冲电场为能量治疗心脏疾病的一种新型非热消融方法。研究表明,与其他细胞和组织相比,心肌细胞的膜对脉冲场消融产生的电穿孔具有高敏感性,可定向治疗而不会对周围其他组织造成损伤,所以脉冲场消融较其他消融方法更适用于心脏消融。本文就脉冲场消融治疗心脏疾病的临床研究与设备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脉冲电场 心脏消融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联合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对持续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0月至2022年5月期间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持续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住院1个月持续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患者的早期复发情况。根据是否早期复发分为复发组与未复发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患者早期复发的因素,分析NLR、NT-proBNP预测患者早期复发的价值。采用t检验、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持续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患者早期复发16例,复发率为15.69%。两组性别、年龄、糖尿病、高血压、脑卒中、饮酒、吸烟、高血脂、血清白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复发组患者NLR为(9.25±1.52)、NT-proBNP为(902.52±109.25)ng/L,未复发组分别为(5.36±1.21)、(278.52±20.58)ng/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以NLR、NT-proBNP为自变量(均为连续变量),患者住院期间是否未复发为因变量,复发=1,未复发=0,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LR、NT-proBNP均为影响持续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均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显示,NLR联合NT-proBNP预测持续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患者复发的灵敏度为72.73%,特异度为97.70%,曲线下面积(AUC)为0.884。NLR联合NT-proBNP预测持续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特异度和AUC高于单一预测(P<0.05)。结论NLR、NT-proBNP预测持续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效能高,但联合预测价值更高。

  • 标签: 心房颤动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 预测价值 特异度
  • 简介:摘要胰腺癌发病隐匿且进展迅速,治疗效果极差。手术切除是唯一可能的根治方法,但只有一小部分患者有机会接受手术切除。虽然化放疗等有助于提高总体生存率,但约90%的患者在确诊后5年内死亡。因此,多模式治疗对胰腺癌十分重要。近年来,胰腺癌消融治疗在提高患者生存时间和改善生活质量方面显示出了优势,尤其对于那些失去手术机会或者手术后复发的胰腺癌,消融治疗可能是其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旨在探讨上述方法在胰腺癌治疗中的技术原理、研究进展以及临床应用。

  • 标签: 胰腺癌 治疗
  • 简介:摘要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在临床中较常见,危害患者健康,其传统治疗方法包含药物治疗、131I治疗、外科手术,但各有利弊,仍存在易复发、需多种方法联合治疗等现状。微波热消融治疗属外科治疗手段,是通过热量凝固甲状腺组织而损毁激素产地,适度保留少部分腺体继续维持激素的合成,具有创伤轻微、麻醉简单、手术时程短、消融范围可精细调节及可重复性的优势,能针对患者不同情况进行个性化设计。临床工作中应重视微波等热消融技术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治疗价值,在遵循先行药物治疗的原则下,当病情进展至需要施加外科治疗措施时可优先选用微波消融。笔者就顺应微波消融临床应用趋势革新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治疗理念进行综述。

  • 标签: 微波消融 甲状腺功能亢进 热消融 Graves病 桥本甲状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S100β水平对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观察性研究,连续纳入2020年6月至2021年3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首次行三维标测指导下环肺静脉电隔离术的阵发性房颤患者。术前通过ELISA法检测血清S100β水平。导管消融术3个月后(3个月内为空白期)如出现持续时间超过30 s的快速型房性心律失常则定义为复发。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S100β水平预测房颤复发的最佳截断值,应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S100β对行导管消融治疗的房颤患者术后复发的影响。结果(1)共纳入102例患者,平均随访(10.96±2.16)个月,其中25例(24.5%)患者房颤复发。根据ROC曲线确定血清S100β水平预测导管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的最佳截断值为13.45 ng/ml,据此将患者分为S100β低水平组(S100β<13.45 ng/ml)46例和S100β高水平组(S100β≥13.45 ng/ml)56例。(2)S100β高水平组和低水平组的临床基线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和CHA2DS2-VASc评分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S100β高水平组的房颤复发率显著高于S100β低水平组(37.5%比8.7%,χ2=11.325,P=0.001)。(3)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S100β高水平组患者的累积无房颤复发率显著低于S100β低水平组(χ2=10.946,Log-rank P<0.001)。(4)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血清S100β水平升高是导管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的独立预测因子(HR:6.890,95%CI:2.065~22.983,P=0.002)。(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100β水平预测导管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82(95%CI:0.562~0.803,P=0.006),敏感度为84.0%,特异度为54.5%;S100β联合CHA2DS2-VASc评分可提高对导管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的预测准确性(AUC=0.801,敏感度为88.0%,特异度为64.9%,P<0.001)。结论血清S100β水平升高是房颤患者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S100β联合CHA2DS2-VASc评分可提高其预测价值。

  • 标签: S100β 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术 复发
  • 简介:摘要部分室性心动过速的患者行导管消融术治疗后存在术后复发率高,重复消融增加严重并发症的风险。立体定向心律失常放射消融(STAR)通过影像学和电生理标测技术重建三维靶点,将辐射能量以不同角度传输到心脏靶区,精准破坏异常基质,减轻心律失常负担;同时可避免损伤正常组织。多项研究证明了STAR治疗难治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该文旨在对STAR治疗室性心动过速进行综述。

  • 标签: 心律失常 放射外科手术,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难治性室性心动过速 无创性
  • 作者: 尹爱民,陈萍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3
  • 出处:《医师在线》2023年第13期
  • 机构:荆门市中医医院,湖北 荆门 448000
  • 简介:目的:研究脉冲射频术联合中药熏蒸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骨科在2021年5月-2022年7月诊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102例为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应用脉冲射频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熏蒸疗法,对比两组的骨关节炎指数、疼痛评分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WOMAC指数和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脉冲射频术与中药熏蒸疗法联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效果肯定,有助于促进患者疼痛症状缓解,改善关节功能,值得推广。

  • 标签: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脉冲射频术;中药熏蒸疗法;骨关节炎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环肺静脉隔离(PVI)基础上联合Marshall静脉化学消融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于中日友好医院心脏科因持续性心房颤动首次行射频消融的120例患者,根据治疗策略分为单纯PVI组(PVI组,n=90),PVI+Marshall静脉化学消融组(Marshall组,n=30)。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X线曝光量及术后6、12个月有无心房颤动/房性心动过速(房速)发作、手术并发症等。结果共纳入首次行射频消融的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120例。PVI组年龄(55.4±7.4)岁,其中男72例(80.0%,72/90);Marshall组年龄(58.4±6.6)岁,其中男23例(76.7%,23/30)。①与PVI组相比,Marshall组二尖瓣峡部持久性损伤的成功率提高,也增加了手术时间[(150.3±30.7) min对(120.3±20.6) min,P<0.001]及X线曝光量[(180.3±45.7) mGy/cm2对(50.3±25.5) mGy/cm2,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②随访结果:Marshall组较PVI组术后未发作心房颤动/房速、维持窦性心律成功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6个月:80.0%(24/30)对70.0%(63/90),P=0.013;12个月:76.7%(23/30)对64.4%(58/90),P=0.012]。③Marshall组与PVI组相比,两组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结论PVI联合Marshall静脉化学消融安全、有效,且可增加持续性心房颤动的远期成功率。

  • 标签: 心房颤动 肺静脉消融 Marshall静脉化学消融 二尖瓣峡部
  • 简介:摘要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治疗已被纳入转移性肾癌的治疗指南中,但其存在反应率低的问题,局部疗法以及多学科联合疗法在转移性肾癌中越来越受到关注。由于立体定向消融放射治疗(SABR)能够有效提高肾癌的放疗反应率及刺激全身免疫反应,其联合ICI治疗转移性肾癌的临床实践与研究近年来不断涌现,但目前对此治疗方案还存在一定争议。本文通过对SABR联合ICI治疗转移性肾癌的临床实践资料进行归纳,探讨SABR联合ICI治疗转移性肾癌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总结治疗方案设计要点,为临床治疗及未来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肾肿瘤 立体定向消融放射治疗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导管消融围术期应用不间断口服达比加群酯期间出现心包压塞,穿刺引流后引流管拔除与重启抗凝的时机。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纳入北京安贞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8月间接受房颤导管消融,围术期应用不间断达比加群酯抗凝期间出现心包压塞的患者共20例。收集患者临床基线资料,导管消融、心包压塞与处理参数,引流管拔除、重启抗凝时间以及围术期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行心包穿刺、引流,平均引流量为(427.8±527.4)ml;7例予依达赛珠单抗治疗,其中1例行外科开胸修补术。19例未开胸患者术后拔管时间为(1.4±0.7)d,重启抗凝时间为(0.8±0.4)d;无论是否应用依达赛珠单抗,拔管时间、重启抗凝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后30 d内未发生再出血、栓塞及死亡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房颤导管消融围术期应用不间断达比加群酯抗凝期间发生心包压塞时,一旦止血确切,无论是否应用特异性拮抗剂,尽早拔管与重启抗凝安全、合理。

  • 标签: 心房颤动 心包压塞 不间断达比加群酯 引流管拔除 抗凝重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