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首次采用注射A肉毒毒素治疗2例经常规治疗疗效欠佳的家族性良性天疱疮患者。例1男,64岁,双侧腋下、腹股沟红斑、糜烂2年,于右腋下、右腹股沟各注射50 U A肉毒毒素;例2女,33岁,双侧腋下、腹股沟、右腰部红斑、水疱9年,于左腋下、右腰部、双侧腹股沟各注射25 U A肉毒毒素。2例患者注射后1周停止出汗,2周后皮损逐渐缓解。例1注射后1个月,双侧腋下及腹股沟红斑、糜烂基本消退,继续随访18个月,皮损无复发。例2注射后6周,注射处皮损大部分消退,无明显新发皮损,继续随访10个月,皮损少量复发,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后症状缓解。

  • 标签: 天疱疮,良性家族性 肉毒杆菌毒素类,A型 注射,皮下 治疗
  • 简介:摘要结直肠癌病人中约1/3存在遗传背景。家族性结直肠癌X是指临床上符合阿姆斯特丹诊断标准Ⅱ,但基因检测无微卫星不稳定基因和DNA错配修复基因突变,肿瘤细胞基因呈微卫星稳定,需注意与Lynch综合征鉴别诊断。家族性结直肠癌X是一类异质性极大的家族性结直肠癌,目前病因尚不清楚,可参照散发性结直肠癌进行诊断、治疗、随访和预防。笔者介绍1例家族性结直肠癌X病人的诊断与治疗经验,旨在为该病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家族性结直肠癌X型 Lynch综合征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1个纯合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HoFH)家系进行遗传学分析。方法前瞻性研究。选择西安市儿童医院心内科2018年10月确诊的1个HoFH家系先证者及家系成员共20人为研究对象,收集临床资料,提取基因组DNA,对先证者进行全外显子靶向捕获二代测序,并在家系内进行Sanger测序验证。对家系成员杂合突变携带者和未携带者的基因与表型进行分析。结果先证者为7岁10月龄男性患儿,生后尾骨处皮肤可见圆形绿豆大小黄色皮肤突起,3~4岁起双侧肘关节、膝关节及跟腱处皮肤逐渐出现直径0.5~1.5 cm的黄色瘤样结节,患儿身高、体重、智力发育与同龄儿相同。家族其他成员无类似皮肤黄瘤。患儿总胆固醇(TC)18.16~21.24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14.08~15.51 mmol/L,颈部超声提示双侧颈动脉及椎动脉弥漫性硬化斑块,心脏彩超提示主动脉瓣增厚、钙化。基因检测确定了先证者LDLR基因携带c.418G>A(p.E140K)纯合突变,分别遗传自患儿父母,二人为近亲结婚,均携带LDLR-E140K基因杂合突变。家系中携带LDLR-E140K基因杂合突变成员TC、LDL-C和载脂蛋白B分别为(8.40±0.13)、(6.79±0.01)、(1.95±0.05)mmol/L,明显高于未携带者[(4.59±0.28)、(3.35±0.39)、(0.86±0.10)mmol/L,t=7.269、4.595、6.311,P均<0.05]。结论LDLR-E140K基因纯合突变致儿童HoFH,携带纯合突变的先证者临床表型最严重,携带杂合突变的家系成员均有高胆固醇血症表型,LDLR-E140K是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致病性变异。

  • 标签: 高胆固醇血症 基因 表型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比分析SMG基因家族在主动脉夹层和正常主动脉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研究SMG基因家族成员的表达及其与主动脉夹层发生的联系。方法收集31例正常主动脉壁和65例Stanford A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主动脉壁组织,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主动脉壁中SMG家族的mRNA水平,并分析SMG家族成员的表达与夹层患者主动脉直径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与正常主动脉壁比较,主动脉夹层患者主动脉壁中SMG3(0.642±0.529对1.126±0.858,P=0.023)、SMG6(0.737±0.652对1.877±1.902,P=0.005)、SMG7(0.624±0.449对1.339±0.866,P=0.00067)的mRNA水平均显著升高,而SMG1、SMG2、SMG4、SMG5、SMG8、SMG9的mRNA水平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此外,SMG3、SMG6、SMG7的表达均与主动脉直径无明显相关性。结论SMG3、SMG6、SMG7的mRNA表达水平在主动脉夹层患者中显著升高,提示其可能促进主动脉夹层的发生发展,靶向SMG家族成员有望成为主动脉夹层预防和治疗的新靶点。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SMG家族 无义介导的mRNA降解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家族性分化甲状腺癌(FDTC)与散发性分化甲状腺癌(SDT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131I初次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8年8月间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核医学科进行131I治疗的66例FDTC患者[男19例、女47例,年龄(39.8±11.7)岁]与1 701例SDTC患者[男442例、女1 259例,年龄(40.9±11.3)岁]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2组患者间年龄、性别、病理类型、肿瘤最大径、单双侧、多灶性、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炎、被膜侵犯、淋巴结转移、周围软组织侵犯、远处转移、TNM分期及美国甲状腺协会(ATA)危险度分层(低危、中危、高危)等临床病理特征、术后131I治疗前刺激性甲状腺球蛋白(ps-Tg)和刺激性甲状腺球蛋白抗体(ps-TgAb)水平及治疗后反应(疗效满意、疗效不确切、生化疗效不佳、结构性疗效不佳)。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和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数据。结果FDTC组与SDTC组比较,在双侧病灶[45.5%(30/66)与31.2%(530/1 701); χ2=5.999,P=0.010]、被膜侵犯[43.9%(29/66)与26.6%(452/1 701); χ2=9.672,P=0.002]及远处转移[15.2%(10/66)与6.2%(105/1 701); χ2=8.418,P=0.004]所占比例中较高;在危险度分层中,2组高危占比分别为18.2%(12/66)与9.2%(156/1 701),中危占比分别为68.2%(45/66)与72.7%(1 237/1 701),低危占比分别为13.6%(9/66)与18.1%(308/1 7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98,P=0.030);但FDTC肿瘤最大径小于SDTC组[(1.24±0.74)与(1.50±0.92) cm;t=-2.275,P=0.020],余临床病理特征指标在2组间的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t=-0.804, χ2值:0.101~5.359,均P>0.05)。术后ps-Tg、ps-TgAb水平及治疗后反应在2组间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2值:0.059~1.915,均P>0.05)。结论FDTC患者较SDTC患者的肿瘤更具侵袭性;2组患者初始治疗后疗效没有明显差异。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放射疗法 碘放射性同位素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脂肪萎缩糖尿病是一类由于胰岛素作用的遗传缺陷所致的特殊类型糖尿病,本文中报道了一例脂肪萎缩糖尿病女性患者,于青春期以高血糖伴酮症、胰腺炎起病,起病时空腹C肽低,诊断为特发1糖尿病后,进一步检查发现患者月经紊乱,全身体脂比例降低,部分脂肪萎缩以及皮肤黑棘皮样改变,辅助检查显示高血糖和高甘油三酯血症,肝功能异常,空腹与餐后C肽明显增高,重度脂肪肝及双侧卵巢多囊样改变。并且其父亲亦存在部分脂肪萎缩和高甘油三酯血症,经基因检测提示该患者及其父亲均存在LMNA Lys486Glu突变,由于该患者起病方式较为特殊,其脂肪萎缩范围较同型患者更广,且存在LAMN基因新的氨基酸改变,提示可能为家族性部分脂肪萎缩糖尿病2这一新的亚型。

  • 标签: 糖尿病,脂肪萎缩型 家族性部分脂肪萎缩综合征2型 胰岛素抵抗 LAMN基因
  • 简介:摘要Becker肌营养不良是一类因抗肌萎缩蛋白基因突变导致骨骼肌进行性萎缩为特征的X连锁隐性遗传性疾病。该病较为罕见,在新生男婴中发病率约为1∶19 000。该文报道一家族中2例Becker肌营养不良症导致的扩张型心肌病。

  • 标签: 肌营养不良 心肌病,扩张型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APOB基因变异致纯合家族性低β脂蛋白血症(Ho-FHBL)的基因与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病例总结2021年5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肝病病区诊治的1例Ho-FHBL患儿的病史、体征、实验室检查、肝脏病理等临床资料及基因检测的特点,并分别以“家族性低β脂蛋白血症”“低β脂蛋白血症”“低β-脂蛋白血症”“低脂蛋白血症”“familial hypobetalipoproteinemia”“hypobetalipoproteinemias”“hypo beta lipoproteinemia”“hypolipoproteinemias”为检索词,对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5月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总结APOB基因变异致Ho-FHBL的临床及遗传学特点。结果患儿,男,4岁6月龄,因“发现肝功能异常8个月”入院,血生化检测提示转氨酶升高,血脂减低。肝组织活检提示脂肪性肝炎伴早期肝硬化形成(Brunt评分F3G2S4),全外显子组测序发现APOB基因2种新变异(c.3745C>T,p.Q1249*,父亲杂合携带;c.4589_4592delinsAGGTAGGAGGTTTAACTCCTCCTACCT,p.T1530Kfs*12,母亲杂合携带),诊断为APOB基因复合杂合变异所致的Ho-FHBL。文献检索到英文文献36篇,中文文献0篇,结合本例,合计55例APOB基因变异致Ho-FHBL,其中男23例、女32例,末次随访年龄1月龄至75岁。共检测到APOB基因致病性变异54种,包括23种移码变异、15种无义变异、8种剪接位点变异、7种错义变异与1种大片段缺失。55例Ho-FHBL患者中28例表现为脂质吸收不良、19例表现为早期生长发育不良、12例无症状。21例患者出现脂溶性维生素缺乏相关表现,其中棘红细胞增多症14例、神经症状10例、眼部病变6例。34例患者肝脏受累,包括转氨酶升高25例、脂肪肝21例、肝肿大15例、肝纤维化9例、肝硬化3例、肝血管瘤和肝肿瘤性结节各1例。结论Ho-FHBL中APOB基因变异以移码变异与无义变异为主,患者可表现为脂质吸收不良和(或)早期生长发育不良,也可无任何症状,肝脏受累多见。

  • 标签: 低β脂蛋白血症 儿童 载脂蛋白B类 基因
  • 简介:摘要报道1例27岁确诊的LMNA基因杂合突变所致家族性局部脂肪代谢障碍(FPLD)2家系。先证者以“发现血糖升高6年余”为主诉收入住院,结合临床资料及家族史诊断为FPLD 2。先证者及其父母全外显子高通量二代测序结果显示存在LMNA基因c.1444C>T(p.R482W)杂合突变。先证者予以胰岛素强化治疗,辅以调脂治疗,血糖控制较前稳定,血脂异常较前明显改善。该文结合文献探讨LMNA基因突变致FPLD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治要点,旨在提高临床对其认识。

  • 标签: LMNA基因 脂肪营养不良综合征 家族性局部脂肪代谢障碍2型
  • 简介:摘要目的C凝集素结构域家族7成员A(CLEC7A)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基因表达谱数据交互分析(GEPIA)及GlioVis数据库分析CLEC7A在胶质瘤组织中表达水平。通过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及中国脑胶质瘤基因图谱计划(CGGA)数据库共收集1 095例胶质瘤样本,用于分析CLEC7A表达与胶质瘤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相关性。使用富集分析明确CLEC7A参与的生物学过程。利用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数据分析及Spearman相关检验分析CLEC7A表达与胶质瘤免疫浸润的相关性。结果与非肿瘤脑组织相比(Gravendeel:4.247±0.121;Rembrant:5.972±0.400),CLEC7A在胶质瘤组织中显著上调(Gravendeel:5.134±0.577;Rembrant:6.399±0.6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ravendeel:t=-4.333,P<0.01;Rembrant:t=-3.292,P<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CLEC7A表达水平是胶质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TCGA:风险比(HR):1.637;CGGA:HR:1.678,均P<0.05]。GeneMANIA数据库分析显示CLEC7A与半乳糖凝集素-3(LGALS3)具有强相关性。利用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数据(GSE117891)及肿瘤免疫单细胞中心(TISCH)网站分析显示CLEC7A在胶质瘤免疫微环境中胶质瘤相关性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GAMMs)中特异性高表达,并且利用Spearman检验基于TIMER数据进行验证(低级别胶质瘤:R=0.749;高级别胶质瘤:R=0.205,均P<0.01)。结论CLEC7A可能是胶质瘤预后评估及精准治疗的新型标志物。

  • 标签: C型凝集素结构域家族7成员A 单细胞转录组测序 肿瘤免疫微环境 胶质瘤
  • 简介:摘要目的报道1例芬兰家族性淀粉样变性患者的临床、病理、电生理和遗传学特点。方法对2020年6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的1例芬兰家族性淀粉样变性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总结,并对患者进行电生理检查,唇腺、直肠及皮肤活组织检查和基因测序分析。结果患者为60岁女性,50岁出现左侧面瘫,55岁出现右侧面瘫及口唇增厚,56岁出现言语不清、吞咽困难。体检可见相应脑神经受累体征及皮肤菲薄光滑等改变。裂隙灯显示角膜呈晶格样改变。电生理结果显示双侧腕管综合征;双侧视觉诱发电位P100波形分化欠佳,潜伏期延长,双侧C7以上、T12以上至双顶皮质深感觉传导通路障碍。3个部位的活组织检查均提示腺体周围基底膜及血管壁存在淀粉样物质沉积。基因测序结果显示,患者凝溶胶蛋白(GSN)基因的4号外显子存在c.654G>T杂合突变,相应蛋白187位点由天冬氨酸变为酪氨酸(p.D187Y)。结论芬兰家族性淀粉样变性患者以进行性多脑神经病变为突出表现,同时伴有晶格样角膜病变和皮肤改变,可伴视神经及深感觉上行传导通路电生理异常,并存在GSN基因D187Y突变。

  • 标签: 淀粉样神经病,家族性 突变 角膜营养不良,遗传性 活组织检查 高通量核苷酸测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症2(PFIC2)先证者的临床特征及相应ABCBll基因突变。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儿科消化肝病门诊就诊的2例PFIC2先证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先证者及其父母DNA进行目标捕获高通量测序,全基因组基因拷贝数变异(CNV)扫描检测及验证。结果先证者起病年龄2~5个月,均有肝脾大,严重淤胆,皮肤瘙痒,结合胆红素/总胆红素(先证者1:51.8%~77.5%,先证者2:47.1%~66.5%)。有胆汁酸升高,转氨酶升高,以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升高为主,但γ-谷氨酰转肽酶(GGT)持续正常。先证者1存在ABCBll基因复合杂合突变:单链整体缺失/c.3213+5G>A剪接突变,缺失突变为自发突变,共2.256 Mb缺失(chr2 2q24.3q31.1)。而剪接突变来自于父亲。先证者1同时存在Val444Ala(T1331C)及Ala1028Ala(A3084G)基因多态位点。先证者2存在ABCB11基因复合杂合突变c.1483A>G(p.R495G)/c.2594C>T(p.A865V),先证者的2父母均为杂合携带者。先证者1的单链杂合缺失及先证者2的2种突变均为未见报道的新突变。结论临床工作中遇到胆汁淤积,胆汁酸升高,转氨酶升高,以AST升高为主,但GGT正常的患儿,应及早进行PFIC基因检测。

  • 标签: 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症2型 胆汁淤积 ABCBll基因 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
  • 简介:摘要鼻咽癌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现象,亲属之间的发病率以一级亲属最高。本文通过回顾与鼻咽癌家族聚集现象相关的临床研究,对鼻咽癌患者家族中的高危者及其筛查手段进行了初步分析与总结,旨在为鼻咽癌流行区域高危人群的精准筛查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鼻咽癌 家族 亲属 筛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在家族主义与自我管理之间的作用,为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提供参考。方法采取便利取样的方法,对210例到北京蓟门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2糖尿病患者使用家庭观量表、糖尿病自我管理量表、糖尿病自我效能量表进行调查。结果2糖尿病患者家庭观量表总均分为(147.10 ± 14.60)分;家族主义与自我管理不具有相关性(P>0.05),但自我效能分别与家族主义、自我管理呈正相关(r值为0.21、0.58,P<0.01);家族主义与自我管理间的总效应为0.00,直接效应为-0.17,通过自我效能的间接效应为0.17(SE值为0.04,Z值为3.98,P<0.001)。结论2糖尿病患者家族主义现状与我国文化背景相符。自我效能在家族主义和自我管理间存在中介效应,建议对家族主义观念较强的患者,一方面要鼓励其为了更好地履行家庭责任更需要遵照自我管理行为;另一方面,可通过提高患者自我效能的策略来间接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

  • 标签: 2型糖尿病 自我效能 家族主义 自我管理 中介效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报道1例家族性低尿钙性高钙血症1(familial hypocalciuric hypercalcemia type 1,FHH1)患者的临床表现、遗传特点及诊治经过。患者反复发作胰腺炎伴中度高钙血症(最高3.22 mmol/L)及低尿钙,钙敏感受体(calcium-sensing receptor, CaSR)基因第2 393位核苷酸C杂合突变为T,对应第798位氨基酸由脯氨酸变异为亮氨酸(c.2393C>T,p.P798L)。患者应用西那卡塞治疗后血钙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较前显著下降。

  • 标签: 家族性低尿钙性高钙血症 钙敏感受体基因 基因突变 胰腺炎
  • 简介:摘要琅玡王氏家族在魏晋南北朝时段,历经发端、兴盛和低谷,不仅与自身的积极努力和家族团结相关,更与魏晋时段的历史政治现状密切相关,在动荡的政治格局中,影响家族生存发展更加复杂,但琅玡王氏秉承家族文化,不仅在政治上,在文化艺术上也获得很大赞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与血清无翅MMTV整合位点家族成员5a(Wnt5a)及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12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测其血清Wnt5a、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转化生长因子(TGF)-β1水平,测定其CIMT。依据CIMT将患者分为无增厚组(CIMT<1.0 mm)、增厚组(1.0 mm≤CIMT<1.5 mm)和斑块组(CIMT≥1.5 mm)3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Kruskal-Wallis H检验或χ2检验对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进行组间比较;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对CIMT与Wnt5a、IL-6、TNF-α、TGF-β1,以及血清Wnt5a与IL-6、TNF-α、TGF-β1的相关性进行分析;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析患者CIMT、血清Wnt5a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163例患者。其中,无增厚组60例,增厚组48例,斑块组55例。与无增厚组和增厚组相比,斑块组的CIMT、Wnt5a、IL-6、TNF-α、TGF-β1均更高(均P<0.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TMI与Wnt5a(r=0.717)、IL-6(r=0.544)、TNF-α(r=0.524)、TGF-β1(r=0.803)均呈正相关(均P<0.001),血清Wnt5a与IL-6(r=0.465)、TNF-α(r=0.453)、TGF-β1(r=0.631)均呈正相关(均P<0.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Wnt5a、IL-6、TGF-β1均是CIMT的影响因素(均P<0.05),IL-6、TGF-β1均是血清Wnt5a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T2DM患者的CIMT与Wnt5a及IL-6、TGF-β1等密切相关。

  • 标签: 糖尿病,2型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无翅型MMTV整合位点家族成员5a 炎症因子
  • 作者: 陈春丽 赵培泉 李筱荣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眼底病杂志》 2020年第03期
  • 机构: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 天津医科大学眼科研究所 天津医科大学眼视光学院 300384(现在山东省东营胜利油田中心医院眼科 257000)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眼科 200092 ,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 天津医科大学眼科研究所 天津医科大学眼视光学院 300384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父母均存在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FEVR)相关基因变异的34个家系的临床和遗传学特点。方法队列研究。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眼科及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眼科就诊并行基因检测的722例FEVR患者中父母均存在FEVR相关基因变异的34个FEVR家系(先证者34例67只眼,其父母68例136只眼)纳入研究。先证者及其父母均行适合各自年龄的全面眼科检查,包括BCVA、眼压、眼轴、裂隙灯显微镜、间接检眼镜、FFA或眼底彩色照相、广域眼底照相检查。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将临床表现分为严重表型和轻微表型。纳入34例40岁以上正常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集家系成员及对照组受检者外周血样,对已知参与FEVR的基因FZD4、LRP5、NDP、TSPAN12、ZNF408和KIF11进行高通量测序分子遗传学分析。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分析基因变异类型与临床表型之间的关系。采用χ2检验比较FEVR患者群和正常人群FEVR基因变异的差异。结果34例先证者67只眼中,严重表型48只眼(71.64% ),轻微表型19只眼(28.36% )。先证者患者父母68例136只眼中,正常表型76只眼(55.88% ),轻微表型60只眼(44.12% ),未见严重表型。在34例先证者中共检测到FEVR相关基因65种变异,以LRP5突变最为常见(64.61% ),其次是FZD4 (12.31% )、NDP (10.77% )、TSPAN12 (6.15% )、ZNF408(4.62%)和KIF11 (1.54%)基因突变。FEVR相关基因变异以错义突变最常见;但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变异类型与临床表型的严重性无显著相关性(H=1.775,P=0.620)。65种变异中,21种为已报道突变,44种为本研究新发现的变异。携带单个致病基因多个突变位点20例39只眼,携带2个致病基因突变13例26只眼,携带3个致病基因突变1例2只眼。先证者在LRP5、NDP、ZNF408、FZD4、TSPAN12、KIF11基因上的突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702,P<0.001 )。结论父母均存在FEVR相关基因突变的家系,其突变基因主要以LRP5最为多见,其次分别为FZD4、NDP、TSPAN12、ZNF408、KIF11。FEVR相关基因突变类型以错义突变最为常见,但临床表型与基因变异类型无明显相关。大多先证者临床表型严重,而携带FEVR致病基因变异的父母大多表现为正常或轻微表型。

  • 标签: 视网膜疾病/遗传学 基因型 突变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