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非编码RNA(ncRNA)过去被认为是一类不具备蛋白编码功能的基因转录产物,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部分ncRNA能够编码产生功能性多肽,且通过测序、质谱等技术可以证实此类ncRNA和多肽往往具有较高的保守性和同源性。本文以“非编码RNA”和“多肽”为关键词在多个数据库进行了相关研究的检索,对编码多肽的ncRNA特征、编码多肽的检测方法、生物学功能及其临床应用价值进行了综述。结果表明这些功能性多肽参与了包括调节肿瘤发生发展、调节肌肉活动以及调节免疫应答等过程,将来可将ncRNA来源的多肽作为一类新型的标志物在疾病早期诊断、疗效判断及预后观察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将ncRNA编码的多肽作为靶点亦可为肿瘤的个体化精准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非编码RNA 翻译 编码 多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正畸矫治阶段唾液多肽组学的差异。方法纵向观察不同矫治阶段(初戴矫治器2个月、矫治18个月)的正畸患者共30例,在两个时间点分别收集其总唾液,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sation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MALDI-TOF MS)结合弱阳离子磁珠进行检测分析,并利用数据库和软件进行蛋白预测。结果MALDI-TOF质谱分析结果平均检测到了130个有意义的多肽谱峰,两组比较结果显示不同矫治阶段患者的唾液多肽组分存在明显差异,统计分析发现两组共有7个多肽峰其峰值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有5个谱峰在18个月组的峰值强度高于2个月组,另外2个谱峰在18个月组的峰值强度低于2个月组;此外本研究预测2022.1Da为C3补体,2863Da为载脂蛋白A1。结论本研究提示正畸矫治及牙齿移动的过程中唾液多肽组分存在着变化和差异,相关生物学标记物可能发挥重要作用,可能与正畸过程中的机械力作用产生的牙槽骨改建、牙根吸收等有关,提出了基于唾液检测的精准医疗探索正畸矫治及牙齿移动相关的生物标记物的新思路。

  • 标签: 正畸矫治 牙齿移动 唾液多肽组学 质谱技术
  • 简介:摘要瘢痕疙瘩是一种以大量胶原及细胞外基质沉积为特征的纤维增生性疾病,目前治疗方法很多,但复发率较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多肽在防治瘢痕疙瘩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可以通过多种机制抑制过度纤维化、降低胶原表达、减轻胶原沉积、促进细胞外基质重塑,达到治疗瘢痕疙瘩的目的。该文对多肽类物质在瘢痕疙瘩中的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 标签: 瘢痕疙瘩 多肽 成纤维细胞 胶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脾多肽注射液对于儿童紫癜性肾炎(HSPN)的辅助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就诊于河北省儿童医院的初发初治的HSPN患儿,临床表现为中等至大量蛋白尿[>25 mg/(kg·24 h)],伴镜下和(或)肉眼血尿,发病8周内完善肾病理诊断明确且病理分级在Ⅲ级以上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泼尼松联合环磷酰胺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给予脾多肽注射液治疗1周。比较治疗后第4周、8周和6个月后2组总有效率和感染率差异,观察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最终纳入研究HSPN患儿共60例,根据随机化数字表分组后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治疗后第4周,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比较(80.0% vs 70.0%),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后第8周,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93.3% vs 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665,P=0.003);在治疗后第6个月时,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100.0% vs 9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526,P=0.001)。观察组感染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0.454,P<0.001),特别是急性期治疗8周内,观察组感染仅3例(10.0%),而对照组为9例(30.0%)。观察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脾多肽注射液辅助治疗紫癜性肾炎安全、有效,可通过提高免疫力减少感染率和增加治疗有效率。

  • 标签: 脾多肽注射液 儿童 紫癜性肾炎 辅助治疗
  • 作者: 魏凤香 朱琦 陈晓杭 宿进江 杨洁霞 李冬雪 温丽娟 李高驰 黄晓仪 刘金星 尹爱华 曹永利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国际遗传学杂志》 2020年第03期
  • 机构:深圳市龙岗区妇幼保健院中心实验室 518172;佳木斯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物学教研室 154007;遵义医科大学基地医学院病原生物学教研室 563006,深圳市龙岗区妇幼保健院产科 518172,深圳市龙岗区妇幼保健院中心实验室 518172,深圳市龙岗区妇幼保健院中心实验室 518172;佳木斯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物学教研室 154007,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医学遗传中心,广州 510000,深圳市龙岗区妇幼保健院中心实验室 518172;遵义医科大学基地医学院病原生物学教研室 563006,广东省药科大学护理学院,广州 510006,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产前诊断中心,广州 510000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临床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Clin-Tof-II构建多肽模型,研究地中海贫血胎儿羊水的多肽质谱变化规律。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来深圳市龙岗区妇幼保健院进行介入性产前诊断的同型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孕妇83例为研究对象,留取羊水标本5 mL并分组。根据α、β基因缺失情况分为轻型地中海贫血(地贫1组)50例,重型地中海贫血(地贫2组)33例,同时以50例正常羊水标本为对照组,进行多肽组学测序分析。结果通过对正常对照与地贫1和地贫2羊水多肽质谱数据分析,得到134(P<0.05)个差异多肽峰,其中显著性差异多肽峰(P<0.01)32个,极显著性差异多肽峰(P<0.001)102个。其中89号(M/Z 3239.9)和14号(M/Z 1173.9)差异峰的重现性较好。根据极显著差异多肽峰14号(M/Z 1172.4)和89号(M/Z 3239.9),建立K-近邻模型KNN和径向基函数网络RBF,为评估高危地贫胎儿提供临床价值。结论羊水多肽质谱模型能够准确区分正常对照与地中海贫血患者,但尚需更进一步研究证实。

  • 标签: 地中海贫血 诊断相关多肽峰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
  • 简介:摘要内皮-单核细胞激活多肽Ⅱ(endothelial monocyte-activating polypeptide Ⅱ,EMAP Ⅱ)是一种能诱导内皮细胞产生组织因子促凝活性、趋化单核细胞和粒细胞诱导炎症反应的蛋白。EMAP Ⅱ是由其前体蛋白pro-EMAP Ⅱ在一定条件下酶解形成,可作用于内皮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和肿瘤细胞等,发挥广泛的生物学功能。目前国内外关于EMAP Ⅱ的研究多集中在肿瘤、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慢性心肌梗塞、肺损伤等方面。该文将从EMAP Ⅱ的结构、功能及分布、抑制血管新生的详细机制及其与疾病的相关性等方面详细阐述EMAP Ⅱ与血管新生的研究进展。

  • 标签: 内皮-单核细胞激活多肽Ⅱ 血管新生
  • 简介:摘要骨组织虽然具有一定的自愈能力,但超出自愈极限的骨缺损仍然需要进行骨移植。羟基磷灰石、磷酸三钙等钙磷材料是目前常见的骨修复支架材料,但这些生物活性材料往往缺乏成骨诱导活性、促种子细胞黏附以及促血管生成等能力。弥补这些缺陷的传统方法是使用骨形态发生蛋白等生长调节因子对生物活性材料上的成骨过程进行调控。然而这些活性因子往往具有成本高、不能长期使用等缺点。为解决以上问题,各种小分子活性肽应运而生,并发挥了较好的成骨效应。对常见的多种诱导成骨的小分子活性肽进行介绍,并对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骨组织工程 小分子活性多肽 细胞黏附 成骨分化 血管生成
  • 简介:摘要检测人源性多肽(DCD)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初步探讨DCD作为乳腺癌新的生物标志物可能性。研究发现DCD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DCD可能通过调节NCK-WASP-Arp2/3通路影响乳腺癌细胞的生长,DCD有可能成为乳腺癌筛查和诊断的生物学标志物。

  • 标签: 乳腺癌 人源性多肽 威奥综合征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从阔褶水蛙皮肤分泌物中发现新型蛙皮素多肽,并鉴定其对胰岛细胞的促胰岛素分泌作用。方法通过电刺激法提取阔褶水蛙皮肤分泌物,以分子克隆大量制备蛙皮素多肽单链并测序。通过固相合成法合成已知序列多肽QUB2995,并以反相高效液相色谱(HPLC)纯化合成多肽,通过基质辅助激光解析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确认合成多肽是否为之前发现的新型多肽QUB2995。用qPCR以及ELISA检测QUB2995对小鼠胰岛细胞MIN6及大鼠胰岛细胞INS-1的促胰岛素分泌作用。结果通过分子克隆技术,在亚洲阔褶水蛙的皮肤分泌物中发现了一种新型蛙皮素多肽,命名为QUB2995(GAFGDFLKGAAKAGALKILSIAQCKLSGTC)。该蛙皮素多肽对小鼠胰岛细胞MIN6及大鼠胰岛细胞INS-1具有显著的促进胰岛细胞增殖以及胰岛素分泌作用,在10-5 mol/L浓度下效果最为显著。结论从阔褶水蛙中发现了新型蛙皮素多肽并命名为QUB2995,其对小鼠胰岛MIN6及大鼠胰岛INS-1细胞具有显著促胰岛素分泌作用,显示出作为治疗糖尿病药物的潜在价值。

  • 标签: 蛙皮素多肽 分子克隆 糖尿病 胰岛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抗CCP抗体阴性RA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风湿免疫科病房住院的RA患者的病历资料,收集患者的一般情况,关节表现,关节外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使用U检验和χ2检验比较抗CCP抗体阴性与抗CCP抗体阳性RA患者临床特点的差异。结果研究共纳入486例RA患者,其中抗CCP抗体阴性患者153例(31.5%),抗CCP抗体阳性患者333例(68.5%)。2组患者均表现为对称性多关节受累,与抗CCP抗体阳性RA患者相比,抗CCP抗体阴性RA患者病程更短(U=-4.750,P<0.01),出现晨僵时间≥1 h、肩肘关节受累、手关节炎的患者比例更少(P均<0.05),而下肢静脉血栓(χ2=4.100,P=0.043)的发生率更高,血小板(U=-2.179,P=0.029)和CRP(U=-2.154,P=0.03)水平更高。根据RF进行亚组分析发现,抗CCP抗体阴性RF阳性组较抗CCP抗体阴性RF阴性组女性比例更高(P=0.042),肺间质病变(χ2=5.652,P=0.017)和继发性SS(χ2=11.211,P=0.001)发生率更高。结论抗CCP抗体阴性与抗CCP抗体阳性RA患者的关节表现特点相似,但抗CCP抗体阴性患者肩肘关节以及手关节受累更少见,而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更高,血小板和CRP水平更高,提示CCP-RA可能炎症反应更明显。

  • 标签: 关节炎,类风湿 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抗菌多肽联合甲硝唑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效果及对其龈下主要菌群的影响。方法抽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11月忻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口腔科收治的慢性牙周炎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甲硝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抗菌多肽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牙周状态(牙周袋深度、菌斑指数及牙龈指数)、龈下主要菌群占比及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67%,29/30)高于对照组(76.67%,23/30),P<0.05。治疗后,观察组牙周袋深度、菌斑指数及牙龈指数均小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牙龈卟啉单胞菌、伴放线放线杆菌在牙周细菌总量中的占比[(0.15±0.02)%、(0.011±0.002)%]均低于对照组[(0.20±0.03)%、(0.014±0.002)%],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6.67%,5/30)与对照组(10.00%,3/30)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菌多肽联合甲硝唑治疗慢性牙周炎的效果较好,患者经治疗后牙周状态改善,龈下主要致病菌群占比降低,且联合用药安全性较高。

  • 标签: 慢性牙周炎 抗菌多肽 甲硝唑 牙周状态 龈下菌群
  • 简介:摘要环状RNA由于5'帽状结构的缺失一直被认为是非编码RNA,不具有编码蛋白或多肽的功能。随着高通量转录组测序、核糖体测序等技术的进展,研究发现环状RNA的序列中存在短开放阅读框和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具有编码多肽或蛋白质的能力,并在胶质瘤、肝细胞癌、胃癌、乳腺癌、结肠癌等恶性肿瘤增殖中发挥重要作用。现通过综述环状RNA编码功能,分析其编码产物-多肽或蛋白质在人类恶性肿瘤增殖机制中的作用。

  • 标签: 环状RNA 蛋白质组学 肽类 肿瘤
  • 简介:摘要随着PET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18F-氟化铝(AlF)标记的多肽分子探针也备受关注。其标记方法简便易行,PET显像的灵敏度及空间分辨率高,可示踪多种生物靶点,从而为肿瘤的精准诊疗提供重要信息,且部分18F-AlF标记的多肽分子探针已进入临床研究阶段,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笔者对18F-AlF标记的多肽生物靶向分子探针在PET肿瘤显像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分子探针 分子影像 氟脱氧葡萄糖F18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生物靶点
  • 简介:摘要目的将α-半水硫酸钙(α-CSH)、磷酸八钙(OCP)与RGD多肽(RGD)复合,探究该复合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制备材料浸提液备用并作为实验组,α-CSH组、α-CSH/OCP组、α-CSH/OCP/RGD组。CCK-8实验将材料浸提液与前期实验保存的第3代新西兰大白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共培养,以完全培养液、0.64%苯酚溶液作为阴性及阳性对照,使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细胞增殖状态,评估材料的细胞毒性。急性毒性实验:将材料浸提液注入购自武汉万千佳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MK小鼠(6个月龄,18~22 g)腹腔内,以生理盐水作为阴性对照,通过观察小鼠的生物学行为及死亡情况评估材料的急性毒性作用。皮内刺激实验将材料浸提液注入新西兰大白兔(3个月龄,2.0~2.5 kg)背部脊柱两侧皮肤,以生理盐水为阴性对照,通过观察注射部位皮肤出现红斑、水肿的情况评估材料的皮内刺激反应。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CCK-8实验中α-CSH组1、3、5、7 d时BMSCs的相对增殖率(RGR)分别为85.87%、91.49%、91.30%、91.20%;α-CSH/OCP组分别为86.99%、92.53%、94.11%、89.98%;α-CSH/OCP/RGD组分别为91.45%、97.40%、97.66%、95.10%,3种材料浸提液共培养的BMSCs的RGR均>80%,按照细胞毒性分级其为0~1级,说明材料无细胞毒性。急性毒性实验中各组实验小鼠术后一般情况、行为活动、神经反应方面均未见异常,说明材料无急性毒性作用。皮内刺激实验中α-CSH组、α-CSH/OCP组、α-CSH/OCP/RGD组材料的原发刺激指数(PII)分别为0.125、0.250、0,均在0.0~0.4范围内,其反应类型为极轻微型。结论α-CSH/OCP/RGD多肽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 标签: α-半水硫酸钙/磷酸八钙/RGD多肽 复合材料 生物相容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胰岛淀粉样多肽(IAPP)对阿尔茨海默病(AD)小鼠脑组织中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和信使RNA(mRNA)表达谱的影响。方法选取7月龄雄性APP/PS1转基因AD模型小鼠10只,体质量20~30 g。将AD模型小鼠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IAPP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只。IAPP干预组小鼠腹腔内注射0.5 μmol/L的IAPP(200 μg/kg),每日1次。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相同剂量的磷酸盐缓冲液。两组小鼠干预时间均为10周。干预完成后,颈椎脱位处死小鼠,开颅剥离完整脑组织提取总RNA。应用基因芯片技术获得2组小鼠脑组织LncRNA和mRNA表达谱,筛选出差异表达的LncRNA和mRNA。在差异表达的LncRNA和mRNA中随机选取6个LncRNA,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验证基因芯片结果的可靠性。将筛选出的差异表达的mRNA与基因本体论(GO)数据库的各条目比对,从分子功能、生物过程和细胞成分3个领域行GO富集分析;使用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数据库行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实验过程中小鼠死亡4只,每组2只。IAPP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差异表达的LncRNA共有902个,其中显著上调238个、显著下调664个;显著差异表达的mRNA共555个,其中显著上调236个、显著下调319个。qRT-PCR检测验证LncRNA的表达情况,与对照组比较,IAPP干预组AD小鼠脑组织中AK034056、Spock3表达上调,Map3k8、rgs20、Rint、Ppp2r1b表达下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qRT-PCR检测结果与芯片结果相符。GO富集分析:555个差异表达的mRNA,富集得到2 224个GO条目,其中显著上调的差异表达mRNA具有蛋白质结合、细胞周期等分子功能,与催化复合物、蛋白质复合物等细胞组分相关,参与了细胞代谢、高分子代谢等生物过程;显著下调的差异表达mRNA具有G蛋白偶联受体活性、跨膜信号受体活性等相关分子功能,与细胞黏附复合物、整合素复合物等细胞组分相关,参与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通路、生物过程的调节等生物学过程。KEGG通路富集分析:555个差异表达的mRNA,富集得到62个通路,其中显著上调的差异表达mRNA富集评分较高的通路为神经退行性变的途径、阿尔茨海默病通路、氧化磷酸化通路、GABA能突触通路等,显著下调的差异表达mRNA富集评分较高的通路为钙信号通路、趋化因子信号通路、磷酸肌醇代谢通路、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通路、白细胞介素-17信号通路等。结论IAPP干预使AD小鼠脑组织 LncRNA、mRNA表达谱发生显著变化。差异表达的mRNA分别参与多种不同的生物学过程,差异表达的LncRNA可能通过调控相关mRNA的表达,发挥其生物学功能。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胰岛淀粉样多肽 长链非编码RNA 信使RNA
  • 简介:摘要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一种DNA病毒,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可进展至肝硬化及肝癌。载脂蛋白B信使RNA编辑酶催化多肽3G(APOBEC3G)是一种显性胞苷脱氨酶,APOBEC3G HBV DNA正链的1 200~2 000 nt区域诱导HBV DNA突变,基因多态性Rs8177832可增强APOBEC3G对HBV的抑制作用,促进乙型肝炎e抗原(HBeAg)的血清转化。而HBV x蛋白(HBx)选择性、特异性下调细胞内APOBEC3G蛋白水平。本文就APOBEC3G抗乙型肝炎的研究机制作一综述。

  • 标签: 载脂蛋白B信使RNA编辑酶催化多肽3G 乙型肝炎病毒 作用机制 免疫缺陷病毒 乙型肝炎e抗原
  • 作者: 常铸 梅志雄 方毅敏 王姣 黄明柳 赖小敏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2
  • 出处:《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08期
  • 机构:510080 广州,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微生物学教研室,热带病防治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结核病研究所,海洋微生物功能分子广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重大传染病预防和控制技术中心,510530 广州,中山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岭南院区妇产科,510095 广州,广州市胸科医院,国家呼吸疾病重点实验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4-羟基-3-甲基-2-烯基焦磷酸(HMBPP)和多肽E7对结核患者胸水及脐带血中γδ T细胞分泌白介素6(IL-6)的影响和机制。方法收集自广州市胸科医院临床诊断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水标本18例,自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正常健康产妇脐带血标本17例。使用流式分选技术分选出结核性胸水和脐带血中的γδ T细胞与CD277+CD14+单核-巨噬细胞混合培养,分别用HMBPP或E7刺激后,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分泌IL-6的γδ T细胞百分率及表达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的CD277+CD14+单核-巨噬细胞百分率;利用RT-PCR技术检测细胞中IL-6、PD-L1的mRNA表达水平;用ELISA方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IL-6的含量;用PD-L1特异性小分子干扰RNA(siRNA)沉默PD-L1的表达以检测PD-L1是否参与分泌IL-6;在分选于结核性胸水和脐带血的共培养细胞中,HMBPP或E7刺激后上述指标在每一时间点对照组和实验组间分别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其差异,分析其统计学意义。结果在结核性胸水和脐带血中,给予HMBPP或E7刺激24 h之后,与对照组相比IL-6+γδ+ T细胞占比显著升高,给予HMBPP或E7刺激12 h之后γδ T细胞中IL-6在mRNA水平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上调,以及在蛋白质水平的表达显著上调;在分选于脐带血的共培养细胞中,给予HMBPP或E7刺激,CD277+CD14+单核-巨噬细胞中PD-L1在mRNA水平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上调[(3.70±0.33)vs(4.20±0.34)vs 1.00];在沉默PD-L1的表达后,γδ T细胞中IL-6的表达显著降低[(0.53±0.03)vs(0.55±0.01) vs 1.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HMBPP和多肽E7能够促进CD277+CD14+单核-巨噬细胞PD-L1表达上调,后者参与刺激与其共培养的γδ T细胞分泌更多的IL-6,这为γδ T细胞的抗结核免疫机制的研究以及结核患者的免疫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γδ T细胞 CD277+CD14+单核-巨噬细胞 白介素-6 程序性死亡配体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脾多肽注射液联合R-CHOP方案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近中期疗效。方法抽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晋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DLBCL患者61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予以R-CHOP方案治疗;观察组31例,予以脾多肽注射液联合R-CHOP方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生存质量、生存率,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CD4+、CD4+/CD8+、CD8+)、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骨髓抑制、血红蛋白减少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疗程结束后CD3+、CD4+、CD4+/CD8+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P<0.05);疗程结束后,两组血清VEGF、bFGF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随访3个月,观察组生存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18个月,两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CHOP方案单独及联合脾多肽注射液治疗DLBCL,疗效确切,对抑制患者新血管生成、改善远期生存率方面均具有一定效果,但脾多肽注射液联合R-CHOP方案能有效改善DLBCL患者机体免疫功能,降低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生存质量。

  • 标签: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脾多肽注射液 R-CHOP方案
  • 作者: 董健 赵诗迪 陈婷瑶 柯梦云 吕毅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2-13
  • 出处:《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20年第11期
  • 机构: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精准外科与再生医学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陕西省再生医学与外科工程研究中心 710061;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 710061,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精准外科与再生医学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陕西省再生医学与外科工程研究中心 710061,中国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南京 210009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蜂毒肽Melittin突变体Melittin-K1逆转人肝癌耐药细胞株BEL-7402/5-FU多药耐药性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率评价Melittin-K1对BEL-7402/5-FU细胞生长的影响以及Melittin-K1能否逆转BEL-7402/5-FU细胞的耐药性。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Melittin-K1处理后BEL-7402/5-FU细胞多药耐药基因MDR1表达的改变进行测定。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的表达以及细胞内罗丹明-123的蓄积水平评价Melittin-K1对P-gp蛋白表达及其功能的影响。结果细胞体外增殖实验结果表明,Melittin-K1显著抑制BEL-7402/5-FU细胞生长。Melittin-K1下调BEL-7402/5-FU细胞MDR1基因的表达并抑制细胞膜表面P-gp的表达水平及功能。结论新型多肽Melittin-K1具有逆转肝癌耐药细胞株BEL-7402/5-FU多药耐药性的作用。

  • 标签: 抗菌肽类 化学疗法,辅助 多药耐药 P-糖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