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2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1例48岁女性患者因记忆力下降口服复方苁蓉益智胶囊1.2 g(4粒),3次/d。约20 d后,患者出现恶心,纳差,尿黄和皮肤、巩膜黄染。停用复方苁蓉益智胶囊。停药7 d后,实验室检查:丙氨酸转氨酶(ALT)1 349 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827 U/L,碱性磷酸酶(ALP)156 U/L,总胆红素(TBil)213.7 μmol/L,考虑为复方苁蓉益智胶囊致肝损伤。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复方甘草酸苷、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地塞米松等药物治疗。患者食欲逐渐改善,黄疸逐渐消退。治疗36 d后复查:ALT 26 U/L,AST 30U/L,ALP 86U/L,TBil 27.2 μmol/L。考虑患者的肝损伤与复方苁蓉益智胶囊中的制何首乌有关。

  • 标签: 化学和药物性肝损伤 何首乌属 植物,药用
  • 作者: 邹喜桃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2
  • 出处:《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3年第9期
  • 机构:安福县人民医院,江西 吉安343200
  • 简介:目的 :研究外伤性前房出血患者运用复方血栓通胶囊的治疗与安全性。 方法 :选择2021 年 1月至 2022 年 1月我院接诊的外伤性前房出血患者50 例为此次研究的目标,依据入院时间的顺序不同将50例外伤性前房出血患者分成2组,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酚磺乙胺治疗,观察组患者口服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对比分析2组外伤性前房出血患者的临床用药效果以及继发性出血发生率。结果 :经本研究数据显示,外伤性前房出血(Ⅰ、Ⅱ、Ⅲ级)患者用药 24 h后干预组的总有效率为(76%)明显较对照组高(40%) (P<0.05)。观察组患者用药后临床总有效率(96% )显著高于对照组(76%) (P<0.05)。干预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与继发性出血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外伤性前房出血患者应用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疗效显著。

  • 标签: 外伤性前房出血;复方血栓通胶囊;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1例52岁男性患者因感冒自行服用复方氨酚烷胺胶囊(每粒含对乙酰氨基酚250 mg,盐酸金刚烷胺100 mg、马来酸氯苯那敏2 mg、人工牛黄10 mg、咖啡因15 mg)1粒,用药半日后出现背部红斑伴瘙痒。次日皮疹加重,遍及全身,累及口腔、眼睛、阴囊黏膜,并逐渐发展为大疱疹,表皮脱落,皮损面积达90%,伴轻度肝损伤和血糖升高,诊断为大疱性表皮松解坏死型药疹。经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及对症支持治疗,3周后皮损基本痊愈。考虑患者的大疱性表皮松解坏死型药疹很可能与复方氨酚烷胺胶囊中的对乙酰氨基酚相关。

  • 标签: 对乙酰氨基酚 金刚烷胺 氯苯那敏 咖啡因 大疱性表皮松解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复方斑蝥胶囊对原发性肝癌(PLC)患者肝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抽取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10例PLC患者进行前瞻性临床及随访研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肝动脉插管栓塞化疗(TACE)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复方斑蝥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肝功能、免疫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9.09%,49/55)高于对照组(70.91%,39/55),P<0.05。治疗后,两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CD3+、CD4+、CD4+/CD8+水平均上升,且观察组CD3+、CD4+、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斑蝥胶囊联合TACE治疗PLC的效果理想,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及免疫水平。

  • 标签: 肝癌 复方斑蝥胶囊 肝功能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复方玄驹胶囊结合甲磺酸左氧氟沙星片治疗慢性附睾炎的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9年2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泌尿外科76例慢性附睾炎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口服甲磺酸左氧氟沙星片,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方玄驹胶囊。2组均治疗4周。采用慢性附睾炎症状指数量表(Chronic Epididymitis Symptom Index, CESI)进行疼痛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为83.7%(36/43)、对照组为63.6%(26/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0,P=0.04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2、4周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总分均降低(P<0.01)。治疗组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总分治疗后2周(F值分别为16.132,9.134、23.681)、治疗后4周(F值分别28.7410、74.049、72.483)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复方玄驹胶囊结合甲磺酸左氧氟沙星片可减轻慢性附睾炎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生活质量,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附睾炎 慢性病 复方玄驹胶囊 疼痛测定 生活质量 疗效比较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舒肝解郁胶囊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进展期银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鹤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银屑病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治疗1组与治疗2组,每组30例,另抽取性别比例、年龄相似的3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治疗1组采用复方甘草酸苷片进行治疗,治疗2组采用舒肝解郁胶囊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进行治疗。观察治疗1组、治疗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治疗1组、治疗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等单胺类神经递质的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治疗1组、治疗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焦虑、抑郁心理状态,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治疗2组总有效率(96.7%,29/30)优于治疗1组(66.7%,20/30),P<0.01。治疗前,治疗2组与治疗1组的HAMD、HAMA评分及血清DA、NE、5-HT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2组与治疗1组的HAMD、HAMA评分及血清DA、NE、5-HT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2组下降幅度更大(P<0.01)。结论舒肝解郁胶囊联合复方甘草酸苷能有效改善银屑病患者的精神状态,降低外周血DA、NE、5-HT水平,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银屑病 复方甘草酸苷片 舒肝解郁胶囊 去甲肾上腺素 多巴胺 5-羟色胺
  • 简介:摘要1例46岁女性患者在子宫切除术后口服金刚藤胶囊2 g(4粒)、3次/d,康妇炎胶囊1.2 g(3粒)、2次/d治疗。服药23 d后患者出现胃肠不适,2 d后停用金刚藤胶囊和康妇炎胶囊。但胃肠不适逐渐加重,出现恶心、尿黄、皮肤巩膜黄染等症状。停药10 d后实验室检查示丙氨酸转氨酶(ALT)366 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485 U/L,碱性磷酸酶(ALP)145 U/L,γ-谷氨酰转移酶(γ-GT)67 U/L,总胆红素(TBil)67.1 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59.5 μmol/L。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排除病毒性肝炎和胆道梗阻后,诊断为药物性肝损伤。先后给予口服保肝药物、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黄疸继续加深,TBil和DBil峰值分别为189.7 μmol/L和159.4 μmol/L。给予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1 g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3 d后,患者症状好转,黄疸明显消退;9 d后肝功能明显好转,ALT 29 U/L,AST 50 U/L,γ-GT 36 U/L,TBil 66.5 μmol/L,DBil 53.2 μmol/L。1个月后复查,肝功能恢复正常。

  • 标签: 化学和药物性肝损伤 中草药 菝葜属
  • 简介:摘要1例32岁男性乳腺增生患者自行口服乳癖舒片(5片、3次/d)约2年,因治疗效果不佳,医嘱加用小金胶囊7粒口服、2次/d。单用乳癖舒片期间患者肝功能正常。2药并用50 d后,患者出现尿黄、皮肤黄染伴瘙痒。12 d后实验室检查示丙氨酸转氨酶(ALT)1 068 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562 U/L,总胆红素(TBil)106.9 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84.6 μmol/L及碱性磷酸酶(ALP)175 U/L。诊断为药物性肝损伤(重度),考虑与小金胶囊有关。停用上述两种药物,给予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和注射用腺苷蛋氨酸保肝治疗。12 d后实验室检查示ALT 163 U/L,AST 52 U/L,ALP 142 U/L,TBil 36.1 μmol/L,DBil 21.7 μmol/L。此后患者再次自行服用上述药物,20 d后上述症状与肝功能异常复现。停用小金胶囊,予抗炎保肝治疗,23 d后,肝功能检测结果示ALT 25 U/L,AST 19 U/L,ALP 76 U/L,TBil 14.3 μmol/L,DBil 3.6 μmol/L。

  • 标签: 化学和药物性肝损伤 小金胶囊
  • 简介:摘要1例63岁男性患者因尿急、尿痛,自行口服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0.2 mg、1次/d)和前列欣胶囊(2 g、3次/d)。服药25 d后,出现皮肤瘙痒、深茶色尿、恶心、乏力、食欲下降,实验室检查示丙氨酸转氨酶(ALT)265 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163 U/L,总胆红素(TBil)155.1 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74.7 μmol/L,间接胆红素(IBil)80.4 μmol/L,碱性磷酸酶(ALP)261 U/L,γ-谷氨酰转移酶(γ-GT)184 U/L。肝穿刺结果提示胆汁淤积型肝损伤。诊断:急性药物性肝损伤,可能与上述2药有关。停用上述2药,口服熊去氧胆酸250 mg、3次/d。停药42 d复查结果示ALT 368 U/L,AST 179 U/L,TBil 504.9 μmol/L,DBil 382.8 μmol/L,IBil 122.1 μmol/L,ALP 201 U/L,γ-GT 58 U/L。停药91d:ALT 78 U/L,AST 62 U/L,TBil 138.1 μmol/L,DBil 118.2 μmol/L,IBil 20.2 μmol/L,ALP 140 U/L,γ-GT 31 U/L。停药135 d肝功能恢复正常。

  • 标签: 化学和药物性肝损伤 坦索罗辛 前列欣胶囊
  • 简介:摘要1例41岁女性患者因乳腺增生口服乳癖消胶囊1.6 g(5粒)、3次/d。约30 d后,患者出现恶心、尿黄和皮肤、巩膜黄染。继续服药约20 d,症状加重,自行停用乳癖消胶囊。停药10 d后,症状无改善。实验室检查:丙氨酸转氨酶(ALT)1 234 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778 U/L,γ-谷氨酰转移酶(γ-GT)174 U/L,碱性磷酸酶(ALP)156 U/L,总胆红素(TBil)78.7 μmol/L,总胆汁酸(TBA)45.4 μmol/L。经实验室与辅助检查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的肝损伤,诊断为药物性肝损伤,考虑与乳癖消胶囊有关。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多烯磷脂酰胆碱、复方甘草酸苷、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及双环醇等治疗。患者恶心、尿黄、黄疸症状逐渐消退。治疗35 d后复查:ALT 39 U/L,AST 43 U/L,γ-GT 57 U/L,ALP 85 U/L,TBil 17.3 μmol/L,TBA 14.3 μmol/L。

  • 标签: 中草药 化学和药物性肝损伤 乳癖消胶囊
  • 简介:摘要1例31岁女性患者因月经期双侧腰部持续性钝痛,自行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布洛芬)0.3 g,3 h后出现恶心呕吐,乏力,纳差等,实验室检查示血清肌酐173 μmol/L,肾小球滤过率33.0 ml/(min·1.73 m2),血尿素10.7 mmol/L,血尿酸428 μmol/L。考虑为布洛芬相关急性肾损伤。予微量注射泵静脉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20 mg、1次/d和对症治疗。14 d后复查,血清肌酐89 μmol/L,肾小球滤过率84.1ml/(min·1.73 m2),血尿素8.0 mmol/L;21 d后,血清肌酐78 μmol/L,血尿素3.9 mmol/L,血尿酸313 μmol/L。

  • 标签: 消炎药,非甾体 布洛芬 急性肾损伤
  • 简介:摘要1例56岁男性患者因皮肤瘙痒、皮疹,自购湿毒清胶囊1.5 g、3次/d口服。7 d后患者出现尿黄、腹胀及皮肤黄染。实验室检查:丙氨酸转氨酶(ALT)1 871 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1 502 U/L,碱性磷酸酶(ALP)222 U/L,总胆红素(TBil)260.6 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187.7 μmol/L。经肝炎病毒学检测、自身抗体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排除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和肝内外占位性病变,考虑为湿毒清胶囊导致的肝损伤。停用该药,给予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和舒肝宁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28 d后,患者症状明显好转,ALT 56 U/L,AST 65 U/L,TBil 68.9 μmol/L,DBil 51.5 μmol/L。考虑肝损伤的发生与湿毒清胶囊中的白鲜皮成分有关。

  • 标签: 化学性和药物性肝损伤 中草药 白鲜属 湿毒清胶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芍总苷胶囊联合他克莫司胶囊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疗效。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烟台市烟台山医院收治的78例18岁以上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采用随机抽签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男12例,女27例,年龄(35.02±4.42)岁;观察组男10例,女29例,年龄(34.53±4.89)岁。常规治疗时对照组给予他克莫司胶囊治疗,观察组联合白芍总苷胶囊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取得的治疗效果、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指数(SLEDAI)评分、糖皮质激素日用量、免疫指标水平、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颗粒蛋白前体(PGRN)、生长停滞基因6(Gas6)水平,记录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复发率。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4.87%(37/39)比74.36%(29/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03,P=0.012);观察组治疗后SLEDAI评分及糖皮质激素日用量分别为(3.14±1.62)分、(18.02±2.35)mg,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21±2.32)分、(25.25±2.59)m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568、12.911,均P<0.001);观察组治疗后免疫球蛋白A(IgA)、IgG、IgM水平分别为(2.10±0.41)g/L、(14.26±2.08)g/L、(1.41±0.22)g/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98±0.58)g/L、(17.18±2.10)g/L、(1.93±0.31)g/L,C3、C4水平分别为(0.69±0.18)g/L、(0.28±0.10)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60±0.17)g/L、(0.19±0.07)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737、6.169、8.543、2.270、4.604,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β2-MG、PGRN水平分别为(3.15±0.48)mg/L、(23.05±5.18)ng/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32±1.25)mg/L、(30.02±7.18)ng/L,观察组Gas6水平为(43.25±5.21)mg/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4.15±4.68)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121、4.916、8.115,均P<0.001);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69%(3/39)、10.26%(4/39),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7,P=0.692);两组复发率分别为5.13%(2/39)、25.64%(10/3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03,P=0.012)。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采用白芍总苷胶囊联合他克莫司胶囊治疗能改善其免疫功能,减少糖皮质激素用量,降低血清β2-MG、PGRN水平,提升Gas6水平,使得疾病活动度得以下降,复发率下降,且不良反应未见增加,证实了以上药物联合使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具有显著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系统性红斑狼疮 白芍总苷胶囊 他克莫司胶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供瓣区较佳的美学修复方法。方法2013年1月—2018年3月,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科收治120例患者,其中男94例、女26例,年龄3~60岁,清创后创面面积或瘢痕切除后创面面积为8.0 cm×3.5 cm~24.0 cm×18.0 cm。20例患者面颈部瘢痕采用扩张皮瓣修复,其中头皮瓣4例、锁骨上皮瓣8例、胸三角皮瓣4例、斜方肌肌皮瓣4例。选择理想供瓣区皮瓣修复40例患者创面,其中采用腹股沟皮瓣修复手部创面或瘢痕20例,交腹股沟皮瓣修复儿童足部皮肤缺损或瘢痕10例,大腿内、外侧皮瓣修复膝关节创面10例。采用优化皮瓣设计方法修复50例患者创面,其中接力皮瓣36例,包括股前内侧穿支皮瓣修复股前外侧游离皮瓣供区8例,髂腹股沟皮瓣或腹壁浅动脉皮瓣修复股前外侧游离皮瓣供区8例及腓动脉穿支接力皮瓣修复供瓣区20例;股前外侧游离分叶皮瓣修复9例;改良V-Y推进背阔肌肌皮瓣修复5例。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联合自体刃厚皮修复10例患者供瓣区。皮瓣或肌皮瓣面积为6.0 cm×4.0 cm~30.0 cm×20.0 cm。观察术后及随访时皮瓣、肌皮瓣及皮片成活情况,供瓣区修复情况。结果本组患者中1例采用扩张皮瓣修复患者皮瓣远端皮缘0.5 cm出现回流障碍,经换药愈合;1例采用优化皮瓣设计方法修复患者的股前内侧穿支皮瓣尖端血运障碍,经二次手术清创、重新缝合后完全愈合;其余皮瓣或肌皮瓣均存活良好。术后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及自体刃厚皮成活,颜色及质地良好。随访3个月~4年,供瓣区外观良好,仅有线性瘢痕,功能恢复良好;供皮区无瘢痕增生,仅有散在色素沉着。结论根据各种供瓣区的特点,术前进行个性化设计,通过皮瓣预扩张、选择理想供瓣区、优化皮瓣设计或采用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联合自体刃厚皮修复供瓣区,在修复目标区域的同时,将供瓣区的功能及外观损伤降到最低,从而实现供瓣区美容修复。

  • 标签: 外科皮瓣 美容技术 修复外科手术 供瓣区
  • 简介:摘要综述中药复方干预胃癌作用机制相关研究,发现抗肿瘤相关中药及中药成分对肿瘤发生发展具有影响,如影响肿瘤的癌前病变,以及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转移,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从而影响肿瘤发展过程,还对肿瘤细胞凋亡相关通路及相关炎症反应有影响,且可提高人体免疫力,从而防治胃癌。

  • 标签: 胃癌 中药复方 机制 信号通路 研究进展 综述
  • 简介:摘要综述中药复方治疗胰腺癌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文献,目前研究显示,中医药治疗胰腺癌的作用机制包括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侵袭,诱导细胞凋亡,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性,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中药复方治疗手段丰富,可改善临床症状,减轻化疗药物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化疗效果。

  • 标签: 复方(中药) 胰腺癌 中医药疗法 综述
  • 简介:摘要胶囊内镜检查是诊断小肠疾病的重要方法,而胶囊内镜滞留于小肠是检查过程中最主要及严重的并发症,常发生于克罗恩病、小肠肿瘤、肠道憩室、肠结核及腹部手术史等致肠腔狭窄的疾病。发现胶囊内镜滞留小肠,要密切观察有无肠梗阻症状,积极治疗原发疾病的同时,适时采取小肠镜下取出异物或外科手术干预是十分重要的。

  • 标签: 胶囊内镜 滞留 小肠狭窄
  • 简介:摘要1例87岁女性高血压患者因咳嗽服用苏黄止咳胶囊3粒(每粒0.45 g)。服药0.5 h后,患者突然出现四肢震颤症状,伴心悸,大汗,持续约10 min左右自行缓解。患者血压145/79 mmHg(1 mmHg=0.133 kPa),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血糖、电解质、甲状腺功能、肝肾功能检查结果均正常,脑电图和头颅CT均无明显异常。考虑可能与苏黄止咳胶囊中的麻黄碱成分有关,停用该药,并给予阿普唑仑0.4 mg口服、2次/d,患者四肢震颤症状未再发作。

  • 标签: 麻黄 麻黄碱 震颤
  • 简介:摘要胶囊内镜(capsule endoscopy,CE)因具备无痛无创、安全有效、无严重并发症等特点,现已成为临床上消化道疾病重要的检查手段,弥补了传统消化内镜的不足。随着CE技术的不断发展,患者对于CE检查需求度的不断提升,按专业化标准培训CE专业人员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就CE培训现状、CE学习曲线以及CE和磁控胶囊胃镜培训模式等四个方面进行综述,为探索CE培训教育体系和模式提供参考。

  • 标签: 胶囊内窥镜 教育,专业,再培训 学习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