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Drew Tarmey说:"我们需要招收更多医学,且无需要求高中水平考试(A level,英国学生的大学入学考试)的化学成绩,这将有助于建立一个更合理且多样化的医疗人才队伍"。但Diana Wood、Mark Lillicrap和Holly Canuto认为学习化学有助于医学知识的学习,因此在改变录取标准之前仍需进一步论证。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医疗技术进步,医务工作者将面临越来越多的死亡和临终问题,医学的死亡教育愈加重要。本文聚焦死亡教育的发源地美国,回顾美国医学死亡教育的发展历程,介绍其教学形式和效果。美国医学死亡教育的发展受到大众传媒、学术研究、社会发展等因素的推动,这启示我们可以通过发挥大众传媒的引导作用、医学教育改革的推动作用、学术研究的支持作用,促进我国医学死亡教育的发展。

  • 标签: 美国 医学院校 死亡教育 启示
  • 简介:摘要医学课程整合对改革传统医学教育模式、培养具有胜任力的新型医学人才意义重大。本文在对我国医学课程整合的概念、发展历史进行回顾的基础上,立足于我国医学教育改革实践,梳理了3种较为成熟的医学课程整合模式,即以器官系统为基础的课程模式、以问题为基础的课程模式和模块化课程整合模式;并从师资队伍建设、整合课程教材建设、课程设计与衔接和考核与评价等方面指出当前医学课程整合改革困境。最后反思应深入剖析课程整合理念,并在实践中创建适合我国医学教育实际的课程模式。希望能为我国医学课程整合改革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 标签: 医学院校 课程整合 改革实践 展望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医学学生学业拖延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降低医学学生学业拖延的建议。方法抽取黑龙江省三所医学的统招本科学生1 327名进行生活满意度、焦虑、学业拖延问卷调查。应用SPSS 23.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医学学生学业拖延总分为(35.00±8.92)分;②成绩水平、性别、选择本专业原因、是否独生子女四个方面的不同人口学特征的医学学生在学业拖延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不同年级医学学生学业拖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医学学生拖延程度与其焦虑水平成正相关(r=0.102,P<0.01),与生活满意度成负相关(r=-0.117,P<0.01);④回归分析显示,成绩水平、性别、生活满意度、焦虑、选择本专业的原因以及是否独生子女六个预测变量共可以有效解释医学学生学业拖延14.2%的变异量。结论医学学生学业拖延总体程度高于非医学学生拖延;医学学生的成绩水平、性别、生活满意度、焦虑、选择本专业的原因以及是否独生子女是学业拖延的影响因素。

  • 标签: 医学院校学生 学业拖延 焦虑 生活满意度
  • 简介:摘要全球自然灾害频发,灾害应对能力的提升是降低灾害风险的有效措施之一,而医学是未来灾害救援的重要力量。本文通过文献研究的方法回顾2017至2021年国内外医学开展灾害医学救援培训的相关文献,梳理了医学灾害医学救援培训开展的现状,发现国内外医学灾害医学救援能力亟需进行系统培训,提出了未来我国医学灾害医学救援培训需明确标准、探索联合培训和联合演练的建议,旨在为优化我国医学灾害医学救援培训提供参考。

  • 标签: 灾害医学 救援培训 医学院校 医学生 应急医学
  • 简介:摘要针对生物材料学教学内容的局限性、乏味性及师生之间缺乏互动的问题,结合当前生物材料领域科研热点,就教学知识、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提出改革。通过将教师的科研成果和学术创新引入该门课程,以翻转模式融合Seminar教学,结合院校特色,由课内走向课外,针对专业开设该课程,用网络新信息建立教学评价,对生物材料学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探讨,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

  • 标签: 医学院校 生物材料学 教学改革 教学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某医学新生心肺复苏培训效果,为培训改进提供参考。方法2021年11月,面向中国医科大学全体2021级新生开展心肺复苏实践教学,并于2022年1月采用分层等比例抽样选择1 117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培训效果。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专业学生对心肺复苏认知程度的差异和学生对操作各步骤掌握程度的差异。结果临床医学专业、临床医学类特设专业、护理学类专业、其他医学类专业、非医学类专业分别有87.9%(362/412)、88.6%(147/166)、75.0%(123/164)、76.5%(176/230)、84.8%(123/145)的学生认为心肺复苏普及非常有必要,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5.48,P<0.001);对于心脏骤停的识别、启动应急反应系统、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通气的操作方法,分别有80.5%(899/1 117)、71.9%(803/1 117)、95.2%(1 063/1 117)、86.9%(971/1 117)、89.5%(1 000/1 117)的学生非常了解或基本了解,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76.97,P<0.001);84.5%(944/1 117)的学生因为担心能力不足而影响对陌生人施救;67.1%(749/1 117)的学生希望接受紧急情况下决策与团队调动能力方面的培训。结论2021级新生普遍认同心肺复苏普及的必要性,但对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有待提高;大多数学生能够掌握心肺复苏的操作方法,但各步骤的掌握情况存在差异。建议加强医学新生心肺复苏相关知识的培训,不忽略每一个步骤。

  • 标签: 心肺复苏 实践技能 医学生 新生 认知 调查
  • 简介:摘要医学青年骨干教师是医学教学的主力军。医学青年骨干教师培养是保障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储备医学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医学力军的重要手段。当前,医学青年骨干教师培养面临新的挑战:青年骨干教师数量不足、分布不均,教学相关理论匮乏,教学任务重,信息素养不足,教师培养院校支撑不足等。针对这些问题,北京大学医学部构建并实施了4层级理论教学、3层次课程内容设置的国内访问学者培训项目,并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评估培训效果。结果显示,培训后,98.8%(332/336)学员认为自己在医教研能力方面有所提高;90.2%(303/336)的学员能够在结业时完成至少1篇论文或综述;97.9%(329/336)的学员培训后留在选派单位成为科室的骨干。可见,国内访问学者培训项目可以提高医学青年骨干教师的医教研能力和科研热情,有助于校际合作。

  • 标签: 医学院校 青年教师 培训项目 骨干教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学学生课堂沉默的现状及其与课堂环境感知的关系,为促进学生发挥课堂主体性作用、实现参与式教学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方法。2020年10月,选择黑龙江省4所医学的7 202名学生进行网络问卷调查,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多重线性阶层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课堂沉默与课堂环境感知的关系。结果医学学生课堂沉默评分为(2.95±0.66)分。课堂沉默与课堂环境感知各维度评分[教师期望(3.77±0.72)分、班级规模(3.05±0.89)分、课堂气氛(2.71±0.80)分、课堂发言(3.06±0.73)分、教学方式(3.14±0.86)分、课程设置(2.23±0.66)分]均呈负相关(r=-0.413~-0.042,P<0.01)。控制人口学变量后,课堂环境感知中的教师期望对课堂沉默具有正向预测作用(β=0.034,P<0.01),课堂环境感知的其他维度对医学学生课堂沉默具有负向预测作用(β=-0.214~-0.043,P<0.01)。结论医学学生课堂沉默处于中等水平,课堂沉默水平会受到其感知到的课堂环境的影响。教师应当营造具有活力的课堂环境,降低课堂沉默水平,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 标签: 医学生 课堂沉默 课堂环境感知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从医学管理视角,分析科技成果转化形式及问题,探讨提高医学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的策略。方法对成果转化方式、转化中存在的问题、成因以及解决办法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转化方式包括转让、许可、作价投资、共同开发、技术咨询及服务等,存在的问题包括科技研发产业化意识缺乏、考核激励机制有待完善、医学知识产权保护及成果转化专业机构严重缺乏等。结论医学通过构建具有循环再造能力的科技成果转化生态圈,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及培育保障,提升风险管控能力,注重专业服务机构建设及人才培养等,提升医学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成效。

  • 标签: 医学院校 科技成果转化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我国高等医学开展全科医学培训的情况,为促进全科医生的职业发展和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方法2019年12月至2020年6月,向全国189所高校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医学人文素养与全科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制定,对调查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175份。59.4%(104/175)的高校开展了全科医学培训,40.6%(71/175)的高校没有开展全科医学培训。东北地区高校开展全科医学培训的比例最高[70.6%(12/17)],华北地区高校开展全科医学培训比例最低[46.9%(15/32)]。49.5%(45/91)的高校仅采用讲授教学方法;42.9%(39/91)的高校考核方式仅为理论笔试。结论整体来看,高等医学开展全科医学培训的覆盖面较低,高等医学参与全科医学培训的程度不高,教学形式和考核方式较为单一,各地区高等医学开展全科医学培训的水平参差不齐。我国应该鼓励更多的高等医学开展全科医学培训项目,丰富培训的形式和内容。

  • 标签: 高校 全科医学培训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校合并后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招生规模的变化,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是否经历医学合并,将纳入研究的68所院校分为27所合并医学和41所独立建制医学。采用描述统计的方法,分别计算不同类型医学1998至2010年以及2015至2019年历年校均招生规模和招生规模增长率,并按照地区、院校层次分别讨论医学招生规模年均增长率。结果1998至2010年,独立建制医学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招生规模呈持续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为9.3%,2015至2019年招生规模相对变缓,年均增长率为3.3%;与独立建制医学相反,合并医学招生规模历年一直保持相对稳定,年均增长率在1.0%左右浮动。近年来,独立建制医学校均招生规模已是合并医学的2倍。结论合并医学招生增长率和招生人数远远低于独立建制医学,在综合考虑地区和院校层次的基础上,合并医学应当依托综合性大学优势,在教学资源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增加招生数量。独立建制的医学在控制单点招生规模的同时,也应当得到更多的资源投入,以缓解院校间、区域间发展不均衡的状况。

  • 标签: 临床医学 招生规模 合并医学院校 独立建制医学院校 本科教育
  • 简介:摘要为探索医学医学英语教育教学体系的重构与实践,本研究逐一访谈了23名国内医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和综合院校开设医学专业的医学英语教学负责人,并收回西安医学2 270份医学本科生有效问卷。医学医学英语教育教学存在的共性弊病为,医学英语师资医科知识严重不足、偏重医学英语教学、医学英语人文教育分量不足、医科英语教材偏重语言知识、课程教学与人才培养目标协同度不足。重构医学医学英语教育教学体系的路径为,医学医科英语教师与附属医院临床医生协同备课与授课,实现院院协作模式,实现师资重构、新医科医学英语教材重构、教学方式重构,采取线上与线下混合式医学英语教育教学。教育教学目标层面,注重医学知识能力、情感素养的协同培养;医学英语学科建设层面,促成医学英语学科对医学英语教育教学的有力支撑。医学英语教师教研胜任力是医学医学英语教育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需加大学界与业界的融合,实现医学英语教育教学产学研一体化,培养懂医学、英语语言能力过硬的英语专业人才和能用英语与外界沟通的医疗外交人才和援非医疗人才。

  • 标签: 医学英语教育教学体系 混合式教学 医学院校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大学生德育效果及其与学习投入度的关系。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以2017年某医学2 215名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在线填答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研究(Chinese college student survey,CCSS)问卷,对确立人生观和价值观等德育指标评分以及学习投入度5个维度(学业挑战度、主动合作学习水平、生师互动水平、教育经验丰富度、校园环境支持度)评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一年级至四年级学生的确立人生观和价值观德育指标评分分别为(57.13±26.95)分、(60.35±26.32)分、(62.20±26.13)分、(63.84±25.67)分;团队合作精神评分分别为(62.35±25.57)分、(66.07±23.51)分、(64.75±24.65)分、(66.00±24.08)分;批判精神评分分别为(55.16±25.69)分、(59.88±25.56)分、(60.13±25.48)分、(59.75±25.78)分;创新精神评分分别为(50.22±27.23)分、(56.32±26.39)分、(58.03±25.92)分、(57.06±26.14)分,各指标年级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学习投入度的学业挑战度、主动合作学习水平、生师互动水平、教育经验丰富度、校园环境支持度维度评分分别为(46.92±12.40)分、(51.64±18.13)分、(37.23±20.13)分、(42.31±17.49)分、(62.12±17.13)分。多元逐步线性回归显示,学习投入度5个维度是德育效果的影响因素。结论高年级学生德育效果较好,大学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德"的成长,学生在专业学习中的投入度会对德育效果产生正向的影响。

  • 标签: 专业课程 德育 学习投入度
  • 简介:摘要从标准化实验动物的生产供应、实验动物质量监测体系的建立、动物实验平台的建设、动物实验资格培训平台的建设、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相关服务咨询平台的建设以及实验动物资源的信息化管理等方面,阐述了西南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和管理经验。

  • 标签: 实验动物 资源共享 平台建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学自主学习自我效能感及影响因素,探讨提高医学自主学习能力途径。方法对广东省6所高等医学医学进行问卷调查,共发问卷2 480份,有效问卷2 282份;利用SPSS 19.0进行多样本比较Kruskal-Wall检验及多重比较等统计学方法分析。结果47.72%的医学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驱动力,超过半数的医学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自我效能感较强;医学家庭所在地、家庭给予指导程度和不同年级对医学自主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有差异,5年制与8年制临床医学对自主学习自我效能感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家庭因素对自我效能感有较大影响,高年级医学较低年级医学的自主学习能力强;应发挥家庭、学校各影响因素的正面效益,进一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医学自主学习效能。

  • 标签: 医学生 自主学习 自我效能感
  • 简介:摘要以人文精神为内核的医学人文英语教学设计,利用"雨课堂"平台,使教学的重要环节即课前—课中—课后形成了有机的整体,互相促进。通过选取医学人文素材,借助英语语言的学习,以及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引导学生加强对医学人文的思考,由此将人文精神与语言技能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满足医学高等教育的发展需求。

  • 标签: 医学院校 医学人文英语 教学设计 雨课堂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医学教师的教学体验,为推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采取质性研究方法,2021年5至6月对浙江中医药大学8名拥有混合式教学经验的教师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内容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提取出医学教师教学体验的4个主题:混合式教学的正面反馈、教学的困难与压力、混合式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对混合式教学未来发展的期待。混合式教学模式得到学校的有力支持和学生的普遍认可,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也受到医学教师的喜爱;同时也存在备课过程困难、教师负荷过大等问题。混合式教学的效果受到课程设计、教学平台和教师自身的影响。结论医学教师对混合式教学模式有着双重的教学体验,在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也增加了教师的压力,对教师提出了较高要求。学校应当优化教学管理措施,完善教学平台功能,对高校教师进行培训,推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发展。

  • 标签: 医学院校 混合式教学模式 教师 教学体验 质性研究
  • 简介:摘要高等医学课程思政教育的开展,是医学教育人才培养的重点举措之一。本研究通过文献研究法,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初步成效及现存问题等方面对高等医学课程思政的实施现状进行系统梳理。针对目前高等医学课程思政实施中存在的专业教师思政意识和能力不足、专业课程与思政元素的融合不充分、信息网络的发展给医学带来部分负面影响等问题,提出了对高等医学课程思政实施的思考:教师可采用说服模式开展课程思政;遵循学科发展规律协同推进医学专业课程与思政元素的深度融合;依托"互联网+"时代背景构建高等医学课程思政育人方案,以期为医学教育工作者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提供借鉴。

  • 标签: 高等医学院校 课程思政 实施现状 思考
  • 简介:摘要目的调研分析医学教师教学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2022年1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法,选取某地方医学基础医学教师与临床教师为调查对象,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评价其教学能力的各维度问题进行降维,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问卷信度效度分析,对相关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在教师教学能力各维度中,教学学术能力评分最低,为(2.91±0.73)分;基础医学教师教学能力高于临床教师(β=-0.338,OR=0.713),教师教学能力与年龄、教龄、教师职业发展定位与需求、高校及临床教学基地的政策与措施等变量呈正相关关系(均OR>1,均P<0.05),硕士研究生学历教师教学能力高于本科及博士研究生学历教师(β=0.536,OR=1.710),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医学教师教学能力受年龄、学历、教龄、教师个人因素、高校及临床教学基地政策措施的影响。建议高校要同临床教学基地形成合力,建设一批基础和临床教师融合的高水平教学团队。

  • 标签: 教学能力 影响因素 高等医学院校 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