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1例74岁男性患者因腰椎管狭窄症行全麻下腰椎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围术期应用七氟烷(1.5%)+丙泊酚+舒芬太尼+依托咪酯+顺阿曲库铵复合麻醉,地塞米松预防过敏,头孢呋辛预防感染,羟乙基淀粉稳定血流动力学。术中持续给予七氟烷(1.5%)吸入,瑞芬太尼300 μg/h去氧肾上腺素0.4 mg/h静脉泵入。手术过程顺利,4 h内未出现过敏反应。手术临近结束时,于患者手术伤口局部喷撒古霉素粉末1 g,15 min后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 mg。用药20 min后,患者突然出现俯卧位指脉氧饱和度测不出,即测血压45/20 mmHg(1 mmHg=0.133 kPa)。考虑严重过敏反应,立即予以开放中心静脉,静脉注射肾上腺素、去氧肾上腺素,间断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10 min后指脉氧饱和度恢复至1.00;15 min后血压整体平稳,予乳酸钠林格注射液2 000 ml静脉滴注。5 h后患者情况稳定,转出手术室。考虑该例患者严重过敏反应与古霉素氟比洛芬酯有关。

  • 标签: 过敏反应 休克 万古霉素 氟比洛芬
  • 简介:摘要目的描述我国华东地区7个省份35~75岁常住居民高血压的知晓、治疗控制情况,分析高血压患者降压药物应用模式,探究影响因素。方法使用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在华东地区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以期获得该地区居民对高血压知晓、治疗控制率以及高血压药物应用模式,使用多水平混合模型探究高血压知晓、治疗控制率与高血压患者人群特点的关联。结果华东地区共筛查640 539名35~75岁居民,年龄(56.9±9.6)岁,女性占59.7%。检出318 741名(49.8%)高血压患者,已检出的高血压患者中,知晓、治疗控制率分别是46.5%、38.1%11.1%,存在地区人群间差异。钙离子拮抗剂为最常用的降压药物(45.1%),78 735名(86.2%)患者仅服用了1种药物。年龄大、文化程度高、家庭收入高,以及有心肌梗死、脑卒中及糖尿病病史的患者,高血压知晓、治疗控制率较高(P<0.05)。结论华东地区整体高血压知晓、治疗控制率仍然较低,农村城市之间、各省份间高血压管理差异较大。高血压的预防、筛查诊疗体系仍需完善。

  • 标签: 高血压 知晓率 治疗率 控制率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静脉注射利奈唑胺古霉素治疗由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引起的复杂皮肤软组织感染(complex skin and soft tissue infections,cSSTI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于本院治疗并被确诊为MRSA引起的cSSTIs的患者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利奈唑胺组古霉素组,每组49例。利奈唑胺组中,男性25例,女性24例,年龄(43.25±4.90)岁,给予静脉注射利奈唑胺,600 mg/次,2次/d,每次间隔12 h;古霉素组中,男性27例,女性22例,年龄(43.15±5.25)岁,静脉注射古霉素,根据患者体质量每次用量15 mg/kg,2次/d,每次间隔12 h。根据患者临床症状进行治疗7~14 d。评估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抗菌治疗的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安全性。结果在停药时(使用最后一剂药物后第24 h),利奈唑胺组的细菌清除率显著高于古霉素组[85.7%(42/49)比67.3%(33/49),P=0.032],但在随访时(停药后第7天),两组患者的细菌清除率相当[75.5%(37/49)比67.3%(33/49),P=0.371]。在停药时随访时,利奈唑胺组与古霉素组患者临床有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促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显著降低(均P<0.001),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治疗前相比,在停药时两组患者辅助性T细胞17占CD4+ T细胞的比例均显著降低(均P<0.001),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奈唑胺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古霉素组患者[51.02%(25/49)比71.43%(35/49),P<0.05];利奈唑胺组的住院时间为(7.6±0.5)d,静脉治疗时间为(5.6±0.3)d,古霉素组分别为(8.9±0.6)d、(10.4±0.7)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利奈唑胺是治疗由MRSA引起的cSSTIs的古霉素的有效替代药物。

  • 标签: 利奈唑胺 万古霉素 MRSA cSSTIs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古霉素相关急性肾损伤(AKI)严重程度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检索国内外相关数据库(截至2020年6月),收集古霉素相关AKI的病例报告类文献,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基础疾病、感染菌种、古霉素应用情况、基线血清肌酐(Scr)、基线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AKI发生时间、Scr升高率、eGFR下降率、AKI处理及预后等信息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稳健回归分析法分析患者Scr升高程度eGFR下降程度的影响因素,通过比较Scr水平基本恢复与好转患者的主要临床特征,分析古霉素相关AKI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纳入分析的文献共81篇,包括109例患者,男性65例,女性44例;年龄1~84岁,中位年龄49岁,≤15岁儿童20例;61例(56.0%)有慢性基础疾病。古霉素中位日剂量89例成人患者为2.00(0.75,6.00)g,20例患儿为40.0(10.3,240.0)mg/kg。开始应用古霉素至发生AKI的中位时间为7(1,135)d,其中80例(73.4%)发生在用药14 d以内;75例(68.8%)合并应用了有潜在肾毒性的药物。发生AKI后Scr的中位峰值为408(53,1 000)μmol/L,中位eGFR为44.3(4.2,280.7)ml/(min·1.73 m2)。57例患者有稳态血药谷浓度的描述,发生AKI前或发生AKI时古霉素中位血药谷浓度为46.2(11.8,284.0)mg/L。50例患者Scr水平基本恢复,51例好转,3例未恢复需持续肾替代治疗,4例死亡,1例失访。稳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古霉素血药谷浓度及合并应用肾毒性药物种数与AKI发生后Scr升高eGFR下降程度明显相关(均P<0.05)。Scr水平基本恢复的患者年龄Scr峰值明显低于好转的患者(均P<0.001),而eGFR最低值明显高于好转的患者(P=0.036)。结论古霉素血药谷浓度越高,合并使用肾毒性药物种数越多,Scr升高及eGFR下降幅度越大;患者年龄越大,AKI发生后Scr峰值越高,eGFR越低,肾功能恢复越差。

  • 标签: 万古霉素 急性肾损伤 肾功能试验 肾小球滤过率 药物监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黏膜施细胞错构瘤(mucosal Schwann cell hamartoma)是一种罕见的发生于消化道的良性神经源性病变。本文报道1例54岁男性,发生在乙状结肠的黏膜施细胞错构瘤病例,同时归纳其组织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表达的特点,以提高国内医师对该病的认识。

  • 标签:
  • 简介:摘要金矿是湖南地区重要的矿种,该地区有着巨大的找矿潜力。为了满足国内外对黄金的消费需求,现阶段研究湖南地区的金矿床地质特征以及找矿方向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先对湖南金矿的类型以及控矿因素进行探讨,并结合具体事例对金矿床地质特征以及找矿方向等内容进行研究。

  • 标签: 湖南 金矿 矿床 特征
  • 简介:摘要1例55岁男性患者因车祸全身多处骨折创伤手术后合并脓毒症肺部感染曾使用包括注射用古霉素在内的多种抗菌药物治疗,发生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大疱样皮疹,致敏药物不详。感染好转后停用抗菌药物,给予氯雷他定10 mg口服、1次/d治疗,皮疹逐渐消退。创伤恢复期再次发生肺部感染,给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3 g静脉滴注、1次/12 h。治疗后患者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症状加重,逐停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给予古霉素0.5 g口服、1次/6 h治疗。口服古霉素第4剂约1 h后,患者从颈部起开始出现皮肤红斑,迅速蔓延至上胸部,无发热、瘙痒。皮肤科医师会诊考虑口服古霉素引起的红人综合征。停用古霉素,给予地塞米松5 mg静脉注射1次,异丙嗪25 mg肌内注射1次,继续服用氯雷他定。停药4 d后红斑开始消退,腹泻次数减少;停药7 d后,患者腹泻好转,皮肤红斑基本消退。

  • 标签: 万古霉素 给药,口服 红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古霉素曲线下面积(AUC)的列线图预测重症患者古霉素相关肾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入住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接受经静脉使用古霉素治疗的重症患者。收集古霉素治疗开始时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血药浓度达到稳定状态时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包括谷浓度峰浓度)。采用单因素分析筛选变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古霉素相关肾损伤的预测模型列线图。结果纳入64例静脉使用古霉素治疗的重症患者,16例(25%)发生古霉素相关肾损伤。将古霉素AUC、肾小球滤过率(GFR)、联合使用肾毒性药物数作为预测变量行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预测模型,建立回归方程logit(P)=-4.83+0.009×AUC(古霉素)-2.87×a+2.53×b。若GFR>60 ml/min时,a=1,GFR≤60 ml/min时,a=0;若联合使用肾毒性药物数≥2时,b=1,联合使用肾毒性药物数<2时,b=0。绘制预测肾损伤的列线图。受测者操作特征曲线显示,预测模型预测古霉素相关肾损伤的AUC为0.927(95%CI 0.851~1.000)。古霉素相关肾损伤发生率的截止值为26.48%时,其敏感度为87.5%,特异度为87.5%。结论重症患者古霉素相关肾损伤的发生率高。基于古霉素AUC的列线图能有效预测重症患者发生古霉素相关肾损伤。

  • 标签: 万古霉素 药代动力学 肾损伤 列线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肝移植术后患儿古霉素剂量、药物浓度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TDM)情况与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北京友谊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肝移植术后接受静脉古霉素治疗的98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实验室检查、古霉素剂量、血清谷浓度、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及转归。结果共98例患儿接受静脉古霉素治疗,并至少采集1份处于稳态的TDM血样,其中男53例(54.1%),中位年龄9个月(5个月~14岁)。古霉素治疗的首日剂量中位数50(30~60)mg/(kg·d),疗程中位时间14(3~54)d。仅有27.5%(27/98)的患儿初始谷浓度达目标浓度(10~20 mg/L),调整治疗后仍有26例(26.5%)患儿未达标。6例(6.1%)患儿发生古霉素所致肾毒性,2例出现皮肤红疹。治疗有效者51.7%(15/29),有效组与无效组古霉素初始谷浓度分别为(5.92±3.82)mg/L、(10.43±5.37)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结论肝移植术后患儿静脉应用古霉素达标率低,需要个性化调整剂量。

  • 标签: 万古霉素 肝移植 儿童 药物浓度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肝移植术后患儿古霉素剂量、药物浓度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TDM)情况与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北京友谊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肝移植术后接受静脉古霉素治疗的98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实验室检查、古霉素剂量、血清谷浓度、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及转归。结果共98例患儿接受静脉古霉素治疗,并至少采集1份处于稳态的TDM血样,其中男53例(54.1%),中位年龄9个月(5个月~14岁)。古霉素治疗的首日剂量中位数50(30~60)mg/(kg·d),疗程中位时间14(3~54)d。仅有27.5%(27/98)的患儿初始谷浓度达目标浓度(10~20 mg/L),调整治疗后仍有26例(26.5%)患儿未达标。6例(6.1%)患儿发生古霉素所致肾毒性,2例出现皮肤红疹。治疗有效者51.7%(15/29),有效组与无效组古霉素初始谷浓度分别为(5.92±3.82)mg/L、(10.43±5.37)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结论肝移植术后患儿静脉应用古霉素达标率低,需要个性化调整剂量。

  • 标签: 万古霉素 肝移植 儿童 药物浓度监测
  • 简介:摘要1例4月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因重症肺炎住院,给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联合红霉素治疗。住院期间感染加重,停用红霉素,改用盐酸古霉素60 mg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15 ml,以60 mg/h的速度静脉滴注。约10 min后,患儿出现哭闹,颜面部潮红;减慢输注速度,患儿仍哭闹,皮肤红斑增多,颈、胸及四肢等处皮肤红斑融合成片,心率增快(160次/min)。考虑为古霉素导致的红人综合征,立即停药,未行抗过敏治疗。约1 h后皮肤红斑逐渐消退,心率下降至140次/min。次日,患儿皮肤颜色恢复正常。随后根据痰培养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改用替考拉宁联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治疗,患儿未再出现皮疹,2周后肺炎好转出院。

  • 标签: 万古霉素 婴儿,早产 药疹 红斑 红人综合症
  • 简介:摘要电线电缆产品想要获得整体性较好的品质,电线电缆产品的检测工作必须严格做好,还要全面控制其质量生产规模。本文针对我国电线电缆检测怎样采取质量控制的相关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研究,旨在可以提供参考与引起电力行业各方的重视。

  • 标签: 电线电缆 检测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对中国中医科学院藏《氏女科》进行了实地调查,发现《中国中医古籍总目》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电子古籍目录关于中国中医科学院藏《氏女科》的著录均存在同一版本作不同版本登记、刊刻时间错误、漏载、所载版本实际未藏等问题。

  • 标签: 《中国中医古籍总目》 《万氏女科》 著录 万全 万密斋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重症患者不同给药方案下古霉素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PK-PD)参数的变化特点,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深入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8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使用过古霉素并有稳态谷浓度(Cmin)测定数据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古霉素的给药间隔将患者分成q12 h组(12 h给药1次)、q8 h组(8 h给药1次)、q6 h组(6 h给药1次),收集患者古霉素Cmin,采用Bayesian法估算古霉素用药前(0 h)及用药后1、2、4、6、8、1224 h的血药浓度,采用梯形面积法估算古霉素24 h内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0~24 h);收集同期病原微生物对古霉素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计算AUC0~24 h/MIC。结果共收集到285例患者529项Cmin数据,其中q12 h组375项,q8 h组121项,q6 h组33项。使用JPKD-Ver 3.1软件统一日剂量后,q12 h组、q8 h组、q6 h组古霉素目标谷浓度达标率(Cmin为10~20 mg/L)分别为35.7%、43.8%、60.6%,但是仅q12 h组与q6 h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q6 h组、q8 h组较q12 h组具有较高的Cmin(mg/L:13.8±5.2、13.5±7.3比11.4±7.9,均P<0.05)及较低的峰浓度〔Cmax(mg/L):19.4±5.3、21.5±7.3比23.9±8.1,均P<0.05〕;而3组间PD达标率(AUC0~24 h/MIC≥4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12 h、q8 h、q6 h组分别为38.1%、41.3%、45.5%,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肌酐清除率(CCr)、古霉素清除率(CL古)是影响古霉素Cmin及AUC0~24 h/MIC等PD指标的主要因素(CCr的r值分别为-0.391、-0.424,CL古的r值分别为-0.673、-0.663,均P<0.01),且均与年龄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32、-0.488,均P<0.01)。结论相同日剂量下,增加古霉素给药频率可提高Cmin并降低Cmax,从而降低血药浓度的波动性,但不影响AUC0~24 h/MIC。应根据CCr、CL古以及年龄等参数优化重症患者古霉素的给药方案。

  • 标签: 重症患者 万古霉素 药代动力学 药效动力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气象保障工作非常重要,在具体工作过程中,常常需要使用用表。为避免因用表使用不当造成设备损坏,进而导致观测业务的暂停等严重后果,要求维护人员熟悉用表的原理其使用方法,本文主要讨论用表的原理、结构、使用方法和在DZZ5自动站传感器上的应用。

  • 标签: 万用表 自动站 维护
  • 简介:摘要1例出生3 d+16 h男性新生儿因重症感染接受美罗培南(0.136 g、1次/12 h)联合古霉素(0.05 g、1次/12 h)静脉滴注。治疗前患儿血小板(PLT)116×109/L;治疗11 h后,PLT降至7×109/L;加用单采血小板静脉输注,3 d后PLT为32×109/L。临床药师参与查房时提醒关注古霉素不良反应,及时监测古霉素血药浓度。医师考虑血小板减少可能与重症感染有关,加用甲泼尼龙、人免疫球蛋白、冷沉淀凝血因子、单采血小板等。患儿PLT一过性升至121×109/L,此后患儿PLT持续降低。抗感染治疗8 d后,PLT降至30×109/L,古霉素血药谷浓度为27.0 mg/L。考虑血小板减少可能与古霉素有关,药师建议暂时停用该药。停药5 d后,PLT为174×109/L。

  • 标签: 万古霉素 血小板减少 婴儿,新生
  • 简介:摘要了解静脉使用古霉素的住院患者血药浓度监测及达标情况。收集2015—2016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静脉使用古霉素且行血药浓度监测的住院患者,采集患者一般资料、科室、首次采血时间、首次古霉素血药浓度、是否根据不恰当血药浓度进行古霉素剂量调整等资料。结果显示,静脉使用古霉素住院患者的血药浓度送检率仅为43.1%(410/952)。在纳入研究的373例患者中,首次采血时间正确率为19.3%,首次血药浓度达标率为42.9%,科室间送检率差异明显。在古霉素浓度未达标超标的213例患者中,调整古霉素剂量比例仅为34.7%(74/213),且主要在超标者中。提示静脉使用古霉素的住院患者,血药浓度送检率首次采血时间正确率均偏低。在未达标或超标者中,根据古霉素谷浓度调整剂量的比例偏低,特别是未达标者。应重视静脉使用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并规范流程。

  • 标签: 万古霉素 谷浓度 药物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