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吲哚菁绿(ICG)试验联合剪切弹性成像(2D SWE)技术评估供肝质量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18年11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器官移植中心完成脑死亡器官捐献的21例供受者临床资料。供肝获取前均于本院ICU完成ICG试验和2D SWE检查。根据受者移植术后早期肝功能恢复情况,将6例发生早期移植物功能不全受者列为观察组,将15例早期肝功能正常受者列为对照组。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受者年龄和移植前末次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以及供肝冷缺血时间、吲哚菁绿15 min滞留率(ICG-R15)、吲哚菁绿血浆清除率(ICG-PDR)和杨氏模量值。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比较两组受者移植前末次Child-Pugh评分和无肝期时间。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ICG试验、2D SWE及2D SWE联合ICG试验对肝移植受者术后发生早期移植物功能不全的预测效果。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受者平均年龄分别为(38±13)岁和(54±6)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40,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供者供肝ICG-R15分别为(5.5±3.0)%和(3.2±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86,P<0.05);ICG-PDR分别为(21±5)%/min和(24±4)%/min,杨氏模量值分别为(5.0±1.3)kPa和(3.9±2.6)kP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655和-0.930,P均>0.05)。ICG-R15预测肝移植术后发生早期移植物功能不全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67(95%CI:0.490~1.000,P>0.05),ICG-PDR为0.789(95%CI:0.513~1.000,P<0.05),2D SWE为0.756(95%CI:0.5392~0.9719,P>0.05),ICG-R15联合ICG-PDR为0.767(95%CI:0.490~1.000,P>0.05)。ICG-R15及ICG-PDR联合2D SWE预测肝移植术后发生早期移植物功能不全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22(95%CI:0.608~1.000,P<0.05),最佳阈值为ICG-R15=4.15%,ICG-PDR=21.7 %/min,杨氏模量值=3.00 kPa,敏感度为83.3%,特异度为86.7%。结论ICG试验联合2D SWE技术对肝移植术后早期移植物功能不全的预测优于2D SWE或ICG试验,且具有无创、简便和可定量评估等优势。

  • 标签: 肝移植 供肝质量 吲哚菁绿 二维剪切波弹性成像 早期移植物功能不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平板运动负荷超声心肌力学参数的变化特征。方法收集2017年6月至2018年7月无冠状动脉相关病史、于四川省人民医院行平板运动负荷超声心动图的体检者58例。应用斑点追踪软件分析静息和运动负荷峰值状态常规参数,包括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尖瓣前向血流频谱E峰值、A峰值,尖瓣侧壁瓣环运动曲线e、a、s值,计算E/A,e/a,E/e,并对整体和节段(17个)左心室纵向峰值应变和纵向峰值应变达峰时间进行静息和运动负荷峰值状态比较,计算经心率校正后的静息和运动负荷峰值应变达峰时间比值。结果LVESVI峰值较静息时减小[(6.4±2.1)m3/m2 vs(14.7±3.6)m3/m2],峰值期尖瓣环s峰值较静息时明显增高[(0.21±0.27)m/s vs(0.12±0.02)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左心室节段除后壁和下壁基底段外,峰值应变在负荷运动峰值期较静息时均明显增加(P均<0.05),静息和运动负荷峰值期的应变绝对值均是心尖部最高[(24.9±3.2)%,(33.9±3.7)%],与基底段和中段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运动负荷峰值期各节段达峰时间均较静息期明显缩短(P均<0.01),心尖段峰值期达峰时间最短[(215.9±35.6)ms],基底段峰值期达峰时间最长[(237.8±43.4)ms],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静息与运动负荷峰值状态经心率校正后的纵向应变达峰时间比值为2.3~3.0。结论负荷状态的应变及达峰时间参数变化特征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在负荷前和负荷后均可独立反映心肌功能状态,可为不同心脏病患者的心功能评价提供参考。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压力 平板运动 斑点追踪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评估先天性血管瘤(congenital hemangioma,CH)、婴幼儿血管瘤(infantile hemangioma,IH)和三超声影像学特点及意义。方法对2015年12月至2019年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超声诊断科进行超声检查,并经临床随访(6个月至2年),或病理诊断证实的IH和CH患儿首诊时的超声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病灶厚度、回声、边界、血管密度、三超声形态。采用Student’s t检验比较CH与IH病灶的超声数据测量值,方差分析不同类型CH的超声回声特点,K-W检验和χ2检验比较CH与IH的超声回声特点,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有93例CH和94例IH患儿纳入该研究。93例CH中男59例,女34例,年龄5 d至3岁,其中快速消退型(rapid involuting congenital hemangioma, RICH)30例,不消退型(non-involuting congenital hemangioma, NICH)42例,部分消退型(partial involuting congenital hemangioma, PICH)21例;94例IH共98处病灶,男22例,女72例,年龄1个月至1岁,其中有4例为多发。CH病灶最大径、厚度分别为(4.12±2.36) cm、(1.02±0.61) cm,均大于IH(t=-5.794、P< 0.001,t=-2.113、P=0.036),超声下以低回声和数个无回声管腔的混合回声为主,可见钙化,边界清;IH病灶最大径、厚度分别为(2.54±1.21) cm、(0.85±0.47) cm,超声显示IH高低混合回声和低回声为主,边界清。彩色多普勒显示CH和IH血管密度分别为(6.01±1.10)/cm2和(5.32±1.40)/cm2(t=-3.794, P<0.001);频谱多普勒显示CH和IH为低速、低阻;三彩色多普勒显示树枝状血流,IH多数有1条较粗供血动脉,CH有2条(χ2=3.948,P=0.047)。比较3种CH,NICH多为低回声和数个无回声管腔的混合回声,RICH多为低回声,RICH、PICH病灶最大径和厚度大于NICH(t=3.411、P=0.002,t=4.200、P<0.001,t=2.552、P=0.015,t=3.016、P=0.015),NICH血管密度高于RICH和PICH(t=-3.209、P=0.002,t=2.485、P=0.016),PICH病灶无回声管腔较宽,管径大于RICH和NICH(t=2.911、P=0.005,t=2.717、P<0.001)。结论CH较IH病灶更大,内见无回声管腔及钙化,血管密度更高,两者三彩色多普勒均呈树枝状,可见IH有1条、CH有2条较粗供血动脉。RICH、PICH病灶最大径和厚度大于NICH,NICH血管密度高于RICH和PICH。超声检查能有效辅助临床诊断CH。

  • 标签: 超声检查,二维 超声检查,三维 先天性血管瘤 婴幼儿血管瘤
  • 简介:摘要髋臼假体前倾角(ACA)是全髋关节置换术(THA)髋臼假体的方向参数之一,对THA手术效果存在显著影响,是THA术中控制及术后评估的重要指标。ACA并非新的概念,但近年来相关研究的深入更新了对ACA临床意义的认识:一方面,ACA的概念混淆和误用降低了众多既往文献的参考价值;另一方面,对于ACA的理想值,长期沿用的"安全区"标准逐渐受到临床证据质疑;新的研究不再孤立地考虑髋臼方向,而是整体分析髋臼方向与周围力学结构来探索ACA的理想值。ACA的影像测量有助于评估手术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和科研意义;但ACA在临床常规的X线片上无法直接测量。针对这一难题,1970年代以来研究者提出了多种间接测算方法,然而现有方法均未能同时突破依赖主观估计和操作复杂这两种局限性,还需改进以便于临床应用。本文回顾既往文献,对ACA的临床意义及其影像测量作一综述,以厘清ACA的概念,增补其临床意义的新认识,并总结在常规X线片上测量ACA的各种方法,从而为THA的临床与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关节成形术,置换,髋 髋假体 髋臼 诊断显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彩超、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对甲状腺微小癌诊断效能分析。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因甲状腺肿块到我院就诊的疑似甲状腺微小癌的21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CT、彩超、超声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CT、彩超、超声对甲状腺微小癌诊断效能。结果213例疑似甲状腺微小癌患者中,病理诊断甲状腺微小癌为阳性178例,超声诊断甲状腺微小癌为阳性107例,彩超诊断甲状腺微小癌为阳性145例,CT诊断甲状腺微小癌为阳性160例,CT、彩超、超声联合诊断甲状腺微小癌为阳性175例。彩超、CT对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效能优于超声(P<0.05);彩超、CT对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效能无显著差异(P>0.05);CT、彩超、超声联合检查对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效能优于各项单独检查(P<0.05)。结论超声、彩超及CT联合诊断甲状腺微小癌的准确性较高,其诊出率明显高于超声、彩超、CT的单一诊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二维超声 彩超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甲状腺微小癌 诊断效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用热释光剂量计(TLD)和放射性免冲洗胶片(Film)测量调强放射治疗(IMRT)靶体积(PTV)、危及器官(OAR)剂量和剂量分布质量核查方法,为我国IMRT剂量质量应用提供技术指导。方法中国参加国际放射治疗多中心研究。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提供调强放射治疗聚苯乙烯固体模体,经CT扫描,影像传给放射治疗计划系统(TPS)勾画靶体积处方剂量,剂量限制在400 cGy,勾画危及器官剂量,剂量限制在200 cGy,静态机架,能量6 MV X射线,对IMRT固体模体,实施调强放射治疗计划。照射后的TLD和胶片邮寄至IAEA剂量学实验室测量和估算。选择加速器多,物理师水平较高的江苏、湖北、河南和四川参与验证方法研究,治疗计划的创建、勾画、照射TLD和胶片的程序与国际放射治疗多中心相同。照射后TLD和胶片邮寄至外部核查组(EAG)测量和估算。结果按IAEA要求,靶体积和危及器官剂量,TLD测量与TPS计划处方剂量相对偏差为±7.0%。参加国际放射治疗多中心研究结果:靶体积上段和下段,TLD测量与TPS计划处方剂量相对偏差分别为-0.2%和0.8%,符合要求。危及器官上段和下段,TLD测量与TPS计划处方剂量相对偏差分别为-0.6%和-1.0%,符合要求。江苏、湖北、河南和四川参与验证方法研究结果:靶体积上段和下段,危及器官上段和下段,TLD测量与TPS计划处方剂量相对偏差分别在0~10.6%和-0.6%~20.9%范围内。按IAEA要求,剂量分布3 mm /3%通过率应≥90%。参加国际放射治疗多中心研究结果为100%,结果优秀。江苏、湖北、河南和四川参加IAEA验证方法研究结果:胶片测量与TPS计划剂量分布通过率在45.0%~100.0%范围内。结论TLD用于调强放射治疗靶体积和危及器官剂量质量核查,胶片用于调强放射治疗剂量分布通过率质量核查,方法科学适用,可操作性强,便于邮寄,数据准确可靠,适合在我国放射治疗机构大范围开展质量保证核查。

  • 标签: 调强放射治疗 免冲洗胶片 靶体积 危及器官 二维剂量分布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三超声自动容积导航技术(Smart Planes)与超声在获取胎儿颅脑正中矢状面(MSP)以及测量胎儿胼胝体及小脑蚓部参数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7年12月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行产前超声检查的单胎妊娠孕妇168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超声获取胎儿颅脑MSP并手动测量胼胝体前后径,测量小脑蚓部前后径、上下径及面积。随后应用三容积探头获取胎儿颅脑容积数据,利用Smart Planes技术自动分析并测量胼胝体和小脑的相应数据。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及Bland-Altman法比较超声与Smart Planes技术对胎儿胼胝体以及小脑蚓部的测量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对比不同操作者间测量的一致性及同一操作者采用两种方法测量的用时差异。结果采用Smart Planes技术与超声获取胎儿颅脑MSP的成功率分别为97.0%(163/168)、79.8%(134/1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40,P<0.001)。其中76.8%(129/168)胎儿通过超声及Smart Planes技术均获得颅脑MSP并测量相关参数。比较超声与Smart Planes技术测量胼胝体前后径以及小脑蚓部前后径、上下径、面积的一致性,ICC分别为0.972、0.968、0.946、0.967。比较同一位操作者采用Smart Planes技术2次测量的一致性,ICC分别为0.995、0.987、0.962、0.993。比较不同操作者间采用Smart Planes技术测量的一致性,ICC分别为0.986、0.966、0.972、0.955。采用Smart Planes技术获取胎儿颅脑MSP所需时间[(13.49±5.38)s]明显短于采用超声所需时间[(89.99±113.4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587.50,Z=-12.915,P<0.001)。结论三超声自动容积导航技术可快速获取胎儿颅脑MSP,测量所得胼胝体及小脑蚓部的参数与超声测量所得结果一致性较好,有助于超声医师对胎儿中线结构做出快速准确的识别和测量。

  • 标签: 自动容积导航技术 二维超声 胎儿颅脑 胼胝体 小脑蚓部
  • 简介:摘要近距离治疗是宫颈癌根治性放疗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目前国内应用最多仍是近距离后装技术。为规范宫颈癌近距离腔内放疗治疗技术的应用与开展,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分会近距离治疗学组、中国医师协会放射肿瘤分会妇科肿瘤学组、中国抗癌协会近距离治疗专委会联合制定此专家共识。

  • 标签: 宫颈肿瘤/二维近距离疗法 共识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斑点追踪技术评价超重及肥胖女性妊娠期胎儿心室收缩功能。方法选取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2019年6月至2020年3月单胎妊娠的孕妇80例,所有孕妇均于孕24周行常规胎儿超声心动图及斑点追踪成像检查。依据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将研究对象分为正常对照组30例、超重组27例和肥胖组23例。采用常规超声心动图及斑点追踪技术,对各组胎儿心脏结构、常规心室舒张及收缩功能指标、全心整体球形指数(GSI)以及左、右心室心内膜整体纵向应变(GLS)和右心室游离壁应变(FWSt)进行评价及比较分析。结果肥胖组、超重组与正常对照组的胎儿左、右房室横径,心脏面积,心胸面积比及四腔心横径、长径,GS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组胎儿、三尖瓣口血流E/A值及瓣环运动速度e/a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肥胖组、三尖瓣瓣环收缩期运动速度s较正常对照组及超重组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组胎儿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右心室面积变化率,尖瓣环收缩期位移及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左、右心室GLS,及右心室FWSt在正常对照组、超重组、肥胖组均依次逐渐减低,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超重女性妊娠可能会使胎儿心肌功能发生改变,左、右心室纵向应变各参数指标可以较好地反映超重及肥胖女性妊娠所引起的胎儿心肌收缩功能改变,有利于孕期随访观察及指导孕妇体重管理。

  • 标签: 超声检查,产前 胎儿心脏 二维斑点追踪 超重 肥胖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输卵管基波超声造影(简称"基波造影")联合盆腔水造影对输卵管伞端形态和功能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19年12月浙江省人民医院不孕症女性患者246例,首先接受子宫输卵管动态三谐波超声造影(简称"动态三谐波造影"),排除双侧输卵管不通的16例后,230例行基波造影联合盆腔水造影,其中21例在检查后6个月内接受腹腔镜直视下输卵管通染术(laparoscopy and dye test,LDT)并以此作为金标准。结果①排除不通的输卵管,基波造影联合盆腔水造影、动态三谐波造影对其余伞端的总显示率分别为77.4%、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②根据基波造影联合盆腔水造影的超声表现,将伞端分类为正常、疑似异常、异常。当输卵管处于通畅时,正常伞端占86.4%,疑似异常伞端占13.6%;当输卵管处于通而不畅时,异常伞端占81.2%,疑似异常伞端占18.8%。正常、异常伞端根据输卵管通畅性不同,出现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③将伞端进一步分类为正常(正常伞端)和非正常(疑似异常和异常伞端),与LDT比较,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约登指数分别为92.0%、100%、88.2%、80.0%、100%、0.88,与LDT结果高度一致(Kappa=0.828)。④上述230例在检查过程中、结束后30 min内发生的不良反应均为自限性,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基波造影联合盆腔水造影能无创、直观、准确地评估输卵管伞端形态和功能,可以为临床选择治疗策略、判断手术预后提供客观的影像学依据。

  • 标签: 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 盆腔水造影 输卵管伞端 声诺维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PTW729矩阵电离室验证Acuros BV算法在相对剂量分布计算方法的可行性,分析该方法的优势和劣势,为实际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基于自建测量模体,在相同计划和测量条件下,使用PTW729和胶片方法,分别测试相同位置处的剂量分布,对两种方法的测量结果和Acuros BV算法计算结果分别进行γ比对分析,并测试PTW729方法的稳定性。结果PTW729和胶片的测试结果与Acuros BV算法计算结果的γ比对值分别为98.9%、95.9%,PTW729与胶片测试结果的γ比对值为88.0%。PTW729稳定性测试实验γ比对值分别为95.0%、100.0%、100.0%。结论PTW729矩阵电离室可应用于Acuros BV算法相对剂量分布的快速验证。

  • 标签: 二维矩阵电离室 Acuros BV 近距离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斑点追踪成像(2D-STI)及三斑点追踪成像(RT-3DE)对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左心室纵向收缩功能及同步性评价的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19年8月在诸暨市第人民医院初次确诊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的患者93例为甲亢组,同时选择同期在该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志愿者93例为对照组,均行2D-STI和RT-3DE检查,获得两组左心室纵向收缩功能参数及同步性参数,并对比其差异。结果两组常规超声检查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S)、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室间隔厚度(IVST)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D-STI示甲亢组患者左心室多个节段纵向收缩峰值均显著较对照组提前[后壁基底段:(15.27±3.21)%比(20.38±4.19)%,t=9.336,P<0.001;侧壁基底段:(16.54±4.68)%比(21.26±5.65)%,t=6.204,P<0.001;前间隔基底段:(12.84±5.26)%比(18.43±6.06)%,t=6.718,P<0.001;后壁中间段:(16.44±5.13)%比(22.75±6.06)%,t=7.664,P<0.001;前间隔中间段:(12.03±4.41)%比(19.25±5.16)%,t=10.257,P<0.001;下壁心尖段:(14.36±5.06)%比(21.46±6.28)%,t=8.489,P<0.001;心尖帽:(9.43±5.28)%比(12.35±6.43)%,t=3.384,P<0.001];甲亢组2D-STI同步性参数Tls-16-SD较对照组显著延长[(82.45±15.25)%比(52.45±10.65)%,t=15.553,P<0.001]。RT-3DE示甲亢组患者左心室多个节段纵向收缩峰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前壁基底段:(11.48±5.33)%比(19.17±6.49)%,t=8.830,P<0.001;侧壁基底段:(15.62±3.77)%比(22.08±4.56)%,t=10.529,P<0.001;下壁中间段:(15.65±3.37)%比(18.39±4.25)%,t=4.871,P<0.001;后间隔中间段:(14.39±5.36)%比(19.62±3.38)%,t=7.959,P<0.001;前壁心尖段:(11.17±5.54)%比(18.29±6.24)%,t=8.228,P<0.001;室间隔心尖段:(14.67±5.38)%比(20.53±4.34)%,t=8.175,P<0.001];甲亢组RT-3DE同步性参数Tmsv-16-SD较对照组显著延长[(84.36±16.08)%比(55.27±11.17)%,t=14.328,P<0.001]。结论2D-STI及RT-3DE可客观评价早期甲亢患者左心室纵向收缩功能及同步性。

  • 标签: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超声检查 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 三维斑点追踪成像 左心室纵向收缩功能 同步性 左心房内径 室间隔厚度 左心室射血分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化疗药物对乳腺癌患者左心功能损害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5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均进行术后辅助化疗,采用以蒽环类药物为主的化疗方案。所有患者均不联合使用其他化疗药物,均进行6个周期,每21 d为一个周期。根据患者化疗周期进行统计,纵向对比患者心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1)治疗前后常规超声心动图测值及常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治疗后不同切面的心内膜下心肌平均应变峰值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可评价化疗前后左心功能及化疗药物对各层心肌的浸润程度,为临床妥善利用化疗药物降低对乳腺癌患者左心功能损害提供依据。

  • 标签: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 乳腺癌 左心功能 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调强放疗(IMRT)下,电离室矩阵探测器在不同照射方向(0°、45°、90°和135°)和医用加速器机架角度(0°、15°、30°、45°、60°、-15°、-30°、-45°和-60°)下的方向性响应,初步建立对其方向性的测试方法。方法对医用加速器、电离室矩阵探测器分别进行刻度及校准后,采用固体水模体覆盖电离室矩阵探测器上部,通过调整固体水模的厚度,使电离室矩阵探测器探头的有效测量中心到模体表面射线中心轴入射点的等效水距离为5 cm。选取探测器相对于治疗床长轴0°、45°、90°和135°共4个位置,于每个位置分别在医用加速器机架角度为60°、45°、30°、15°、0°、-15°、-30°、-45°和-60°时对选取的13个电离室探头进行测试。结果医用加速器在不同机架角度下,输出的剂量偏差≤0.18%;在相同照射野、不同入射角度下,电离室矩阵探测器电离室探头的方向性响应偏差≤0.63%;电离室矩阵探测器各探头对于其中心探头的测量偏差均<0.50%。结论电离室矩阵探测器具有良好的方向性响应,是开展IMRT质量控制的有效工具。本研究中初步建立的测试方法可为相关医用加速器计量部门制定相应的质量控制检测规范提供基础性依据。

  • 标签: 二维电离室矩阵 方向性响应 调强放射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斑点分层显像技术评估左束支起搏(left bundle branch pacing,LBBP)术后对左心室收缩功能、整体收缩同步性和整体心肌做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4-12月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42例Ⅱ度Ⅱ型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trioventricular block,AVB)患者作为起搏组,根据起搏方式不同又分为右室间隔起搏(right ventricular septal pacing,RVSP)组(20例)和LBBP组(22例);同期选择20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心电图及心内结构正常并符合排除标准者作为对照组。采集起搏组术后1周及对照组的动态声图像,脱机分析左室18节段心内膜下心肌纵向应变峰值(subendocardial myocardial longitudinal strain peak,LSendo)、中层心肌纵向应变峰值(the middle layer myocardial longitudinal strain peak,LSmid)、心外膜下心肌纵向应变峰值(subepicardium myocardial longitudinal strain peak,LSepi)、整体心肌纵向应变峰值(global myocardial longitudinal strain peak,GLS)、应变达峰时间弥散度(peak strain dispersion,PSD)以及心肌做功指数(global work index,GWI)、心肌有效做功(global constructive work,GCW)、心肌无效做功(global wasted work,GWW)和心肌做功效率(global work efficiency,GWE)等参数。统计分析三组间差异并建模筛选高差异指标。结果对照组、LBBP组及RVSP组组间LSend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Smid、LSepi及GLS逐渐减低(P<0.05);与RVSP组比较,LBBP组GLS增大(P<0.05)。LBBP组QRS宽度及PSD相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较RVSP组明显降低(P<0.05)。三组间GC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LBBP组GW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WW增加,GWE降低(P<0.05);与RVSP组相比,LBBP组GWI、GWE增加,GWW降低(P<0.05)。模型筛选出QRS、LSendo、GLS、LSmid及左室心尖部和基底段旋转达峰时间间期为起搏组间显著差异指标;通过部分依赖分析显著差异指标特征显示LBBP组均优于RVSP组。结论斑点分层显像技术可以用于评估LBBP对左心室收缩功能、整体收缩同步性及心肌做功的影响;LBBP纵向机械同步性优于RVSP,可明显改善左室纵向收缩功能及心肌做功。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分层应变 峰值应变弥散度 心肌做功 左束支起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三适形低分割放疗(3D-CRT)联合吉替尼治疗老年细胞肺癌(NSCLC)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抽取山西省肿瘤医院2017年3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90例老年细胞肺癌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按随机分组方案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采用吉替尼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3D-CRT治疗。比较两组近期疗效、生活质量和不良反应。结果实施相应治疗后,观察组的卡氏功能状态评分(KP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部分缓解率(PR)分别为46.7%与17.8%(P<0.05)。观察组1年、2年、3年生存率优于对照组,中位生存期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NSCLC患者采取3D-CRT联合吉替尼治疗,近期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好。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老年患者 三维适形低分割放疗 吉非替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双胍对晚期细胞肺癌(NSCLC)患者生存的影响。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开始至2020年2月。筛选并纳入相关文献,提取文献特征。采用RevMan 5.3软件分析NSCLC患者的无进展生存(PFS)、总生存(OS)的风险比(HR)及95% CI,评价研究间的异质性及发表偏倚情况。结果共纳入11篇文献。甲双胍对晚期NSCLC患者PFS无改善(HR=0.80,95% CI 0.58~1.09,P=0.15)。不同治疗策略亚组分析结果显示,甲双胍联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HR=0.71,95% CI 0.32~1.57,P=0.39)、放化疗(HR=0.97,95% CI 0.59~1.61,P=0.92)、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HR=0.64,95% CI 0.35~1.16,P=0.14)均未改善患者PFS。甲双胍可改善晚期NSCLC患者的OS(HR=0.84,95% CI 0.75~0.93,P=0.001)。甲双胍联合TKI(HR=0.68,95% CI 0.38~1.22,P=0.19)、ICI(HR=0.80,95% CI 0.39~1.63,P=0.54)均未改善患者OS,甲双胍联合放化疗可改善患者OS(HR=0.85,95% CI 0.78~0.93,P<0.01)。漏斗图分析显示不存在发表偏倚。结论甲双胍可延长晚期NSCLC患者的OS时间,这种优势在联合放疗、化疗或同步放化疗的患者中更为明显。

  • 标签: 癌,非小细胞肺 二甲双胍 预后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胞肺癌(NSCLC)多样本代测序(NGS)检测基因突变状态的临床意义,为个体化靶向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6年6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NSCLC患者51例,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情况、病理类型、肿瘤分期、胸膜侵犯情况、脑膜侵犯情况等资料,对组织、脑脊液、胸腔积液及血浆标本行NGS检测。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驱动基因[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c-ros癌基因1(ROS1)]突变状态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采用Cohen Kappa系数分析比较不同标本间NGS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结果51例患者中7例送检了3种不同类型标本,其中3例脑脊液标本驱动基因突变均阳性,2例胸腔积液标本存在双基因突变。驱动基因突变多见于女性[90.48%(19/21)比50.00%(15/30),χ2=9.107,P=0.003]、吸烟[80.00%(24/30)比47.62(10/21),χ2=5.829,P=0.016]、腺癌[72.34%(34/47)比0,P=0.017]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92.86%(13/14)比56.76%(21/37),χ2=4.443,P=0.035]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驱动基因突变率在不同年龄和肿瘤分期患者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7例患者血浆标本与配对组织标本间驱动基因突变检测结果一致率为70.27%(26/37),κ值为0.430,者一致性良好。结论晚期NSCLC伴脑膜转移的患者行脑脊液基因检测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伴胸腔积液患者行胸腔积液基因突变状态检测是筛选靶向治疗药物的有效手段。多样本NGS检测能更好地反映基因突变状态,可用于指导NSCLC患者个体化靶向治疗。

  • 标签: 癌,非小细胞肺 二代测序 靶向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斑点追踪技术用于左室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诊断及预后评价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于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就诊并接受治疗的左室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NEF)患者64例和同期健康受试者64例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均进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和斑点追踪检测,记录超声血流动力学参数和斑点追踪应变参数,分析不同受试者组常规超声检测参数和斑点追踪应变参数差异情况。结果HFNEF患者仅在E/A(0.79±0.24)和E/E'检测数值(18.93±3.41)与健康受试者[(1.28±0.35)和(6.84±1.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07、23.294,P=0.000、0.000),而HFNEF患者心率(HR)、左房内径(LAD)、左室内径(LVD)、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LVSD)、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D)、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等超声检测参数分别为(71.37±5.93)次/min、(35.32±4.37)mm、(47.13±5.01)mm、(9.24±1.76)mm、(9.35±1.82)mm、(63.98±5.37)%、(35.49±4.46)%,与健康受试者的(70.14±5.28)次/min、(37.64±4.69)mm、(49.26±5.54)mm、(9.39±1.82)mm、(9.48±1.90)mm、(66.35±5.41)%、(34.02±4.1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384~1.628;P=0.102~0.564);HFNEF患者左心室心尖段前间隔、前侧壁、后侧壁、下壁和后间壁,乳头肌段下壁和后间壁及基底段后侧壁、下壁、后间壁左心室各节段收缩期径向应变率(SRs)和左心室整体扭转度(ROT)均较健康受试者显著降低,而HFNEF患者左心室长轴整体收缩期最大峰值应变(GLS)(-13.52±4.18)和左心室轴向整体收缩期最大峰值应变(GCS)(-10.43±3.85)较健康受试者显著增加(-19.89±4.61)和(-15.67±4.24)(t=8.947~14.063;P=0.000~0.000<0.05);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的HFNEF患者在左心室心尖段整体、乳头肌段下壁和后间壁及基底段后侧壁、下壁、后间壁SRs及左心室GLS、GCS和ROT均有显著改善(t=7.258~13.193;P=0.000~0.000<0.05);HFNEF患者应变GLS、GC检测数值与超声E/A检测数值呈负相关性,与E/E'呈正相关性(r=-0.817,-0.763;P=0.004,0.012<0.05),而应变ROT检测结果与E/A检测数值呈正相关性,与E/E'呈负相关性(r=-0.805,-0.759;P=0.006,0.014,均P<0.05)。结论HFNEF患者左心室已出现局部心肌收缩功能损伤现象,斑点追踪技术对HFNEF患者心肌收缩功能变化情况的敏感度高,对HFNEF的诊断及预后评估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相关临床工作者应予以重视。

  • 标签: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 超声心动图 左室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 相关性 左心室 心肌功能损伤 诊断 预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