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9 个结果
  • 简介:一、引的伦理规则1.引以必要为限;2.引应是已发表之文献。引未发表文献应征得相关权利人之同意;3.引应保持被引证话语之原貌;4.不得曲解原作之观点;5.引有修订本作品,应以修订本为引对象(研究原作者学说演变者除外);6.引应当有明显标志,以及7.引应以注释准确地显示被引作品之相关信息。

  • 标签: 引征 征体例 法学引
  • 简介:一、引的伦理规则1.引以必要为限;2.引应是已发表之文献。引未发表文献应征得相关权利人之同意;3.引应保持被引证话语之原貌;4.不得曲解原作之观点;5.引有修订本作品,应以修订本为引对象(研究原作者学说演变者除外);6.引应当有明显标志,以及7.引应以注释准确地显示被引作品之相关信息。

  • 标签: 引征 征体例 法学引
  • 简介:近年来我国失信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围绕信用问题提出种种解决方案,信立法提上议事日程.信法的性质和信公司的设立模式都对信立法的实效产生重大影响;作为信息提供者的行政机关和金融机构出于自身利益可能会阻碍信公司的信行为,消费者的个人隐私和企业的商业秘密会由于网络传播的快捷而受到进一步的侵犯,信法必须考量相关主体权利的维护,从而促进我国信用体系的完善.

  • 标签: 中国 信用 立法 征信法 征信公司 主体权利
  • 简介:<正>今年初,某市法律顾问处接待了一位来访者。她神色懊丧,心情忧郁,眼神微露愧悔羞赧之色,话语则有些愤激。她向律师叙述了自己在生活作风上一段不严肃的失误经历,她在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决心悔改,并取得了爱人的谅解的情况下,与爱人一起告发了“第三者”。然而却遇到了始所未料及的后果。她迷惘、疑惑、失望,恨自己也怨别人,处在徬徨不知措的状况,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向律师请教,想从法律方面寻求帮助。原来她是某工厂的工人,一九八一年二月,厂里来了一位比她年轻六岁的复转人员

  • 标签: 第三者 律师 法律顾问处 爱人 悔悟 生活作风
  • 简介:本文试图对各种是否征收裁判费的观点和裁判费性质的观点进行介绍和分析,并从保护当事人的权益和司法廉洁出发,确立裁判费征收的指导性原则和界定裁判费的手续规费性质。从而在我国诉讼费用制度改革中为裁判费的固定化、象征化寻找到合理依据。

  • 标签: 裁判费 手续规费 合理化 准税收 受理费
  • 简介:略论修订刑法的“三严”高铭暄(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通过学习和研究,我认为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有“三严’:这就是严密法网、严格制度、严惩有方。严密法网1979年刑法在“宜粗不宜细”的思想指导干,规定的罪种比较粗疏,整个分则只有103条。如将选...

  • 标签: 新刑法 犯罪分子 修订后 剥夺政治权利 防卫过当 确有悔改
  • 简介:2001年4月,我公司与某实业公司因代销合同结算纠纷诉至法院。法院经审理查明双方未结算代销文教用品为价值10万元。并于2001年5月作出判决:由实业公司于2001年6月15日前,一次性将未销售商品退回。不足价值部分以人民币支付货款给我公司。一审判决,对方一直未上诉也未履行判决。我公司也未向法院提出申请执行。到了2002年1月中旬,我公司见对方久不履行判决的叉务。于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法院审查认为。我公司的申请已经超过了法定的申请执行期限,逐裁定驳回申请,为何申请执行已生效的判决却被法院裁定驳回了呢?

  • 标签: 2001年4月 2001年6月 2001年5月 2002年1月 注意 官司
  • 简介:从“转分离”基础理论及其与转一体的比较出发,分别从制度创新与功能定位层面对“转分离”制度在突破体制僵化、完成现代农业经营模式转变、统筹城乡发展、扼守耕地红线等方面所做贡献进行评析。随后对制度合理性展开质疑并提出改良建议:通过对“”的质疑得出结论,即应避免政府角色错位与制度性寻租所导致的土地增值利益垄断化现象的出现,并通过区分征收与征购、限制解释公共利益,以确定各区域土地发展权价值计算公式;通过对“转”的质疑得出结论,即应当放开集体土地入市路径,单独设立非公益需要农用地转用程序,并借鉴土地银行运营模式,实现概括征收范围限定化:通过对“分离”的质疑得出结论,即应兼顾公平与正义,重塑政治信任,并实现土地增值利益的共享。

  • 标签: 征转分离 集体土地 制度创新 农用地转用 土地银行
  • 简介:个人信用信是解决我国目前信用缺位的有力手段.为了使信体系得到较全面的法律支撑,需以立法的形式确认个人信用信体系中各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本文就美国和欧盟对个人信用信的法律规定进行了比较分析,结合我国有关立法现状,从保护消费者个人信息隐私权和促进个人信用信业发展两个目标出发,对完善我国个人信用信体系提出了立法制度构想.

  • 标签: 个人信用征信体系 中国 个人信用征信业 确认 国有 消费者
  • 简介:(一)法律上存在漏洞。最高法院法(经)复[1991]4号《关于企业经营者依企业承包经营合同要求保护其合法权益的起诉人民法院应否受理的批复》解决了承包合同产生的内部诉权问题,但对承包方在承包关系终止对其承包期间的债权是否享有起诉权即外部诉权问题,目前的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均无明文规定。造成各地法官主观随性意较大,依据自己对法律的不同学理理解,作出不同的裁判。

  • 标签: 起诉权 承包关系 最高法院 承包经营合同 法律 法官
  • 简介:我国加入WTO,即享有相应的权利,又承担相应的义务。保证我国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政策措施与WTO协定相一致,并使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央的其他政策措施在全国得到统一实施,既是我们应当履行的一项重要义务,也是维护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统一的客观要求。本文主要从地方立法这个角度来谈一些涉及与WTO有关的问题。

  • 标签: 地方立法 社会主义法制 WTO协定 行政法规 义务 客观要求
  • 简介:立法评估是指法律实施一段时间以后,有关政府部门、组织或人员对其实施效果等进行评估,根据法律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立法上的原因,从而进一步完善立法。立法评估的“利益相关者”模式是指受法律直接影响的组织或个人参与的法律实施效果的评估模式。该模式的采纳能够让立法者对立法实施状况获得真实、全面、客观的评估意见,从而获得相对科学与客观的评估结论,

  • 标签: 立法后评估 利益相关者 评估模式
  • 简介:地方立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既要有理论依据,又要有实践参考价值,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地方立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由“文本质量评价指标子体系”和“实施效益评价指标子体系”两部分组成。在实际操作中,两个子体系所得的量化评分在综合评价体系中各占恰当权重折算出总得分,加上定性评价,共同组成该评估对象的总评价结论。有一些评价指标对地方立法质量起着决定性或关键性作用,建议评估主体可在必要时,将这些指标设定为“一票否定”性指标。

  • 标签: 地方立法后评估 地方立法后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文本质量评价指标子体系 实施效益评价指标子体系 “一票否定”性指标
  • 简介:重建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依法重建是该系统工程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内容。“汶川地震”灾重建从一定角度为我们提供了观察、思考、分析与完善灾重建法律机制的契机。灾重建是一个社会依法共建理念下的系统工程,任何一个单一主体均无法独立实现该系统工程之目的,在规划、救助(包括自助)和质量监督等活动中需要不同主体在设计合理的法律机制之下的良性互动。灾重建是一个体现公平、正义的法律制度建设之系统工程,该系统工程需要针对现行立法在诸如宣告死亡请求权期间起始、请求权主体和证明主体等问题、建设用地使用权非因主观因素而变化及其引发的问题、宅基地使用权的变化及其问题、灾区重建中政府担保的禁止及其法律问题、工伤保险问题、在重建中的环境资源保护包括灾后生态修复与生产污染防治的问题、灾城镇震损房屋维修费与建筑工程质量监管等方面存在的制度缺陷或规范失缺,做出回应并给予必要的完善。

  • 标签: 汶川地震 灾后重建 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