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2 个结果
  • 简介: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由于增长过快,与业绩相脱离而不断遭到公众对其公平性的拷问。市场作用的失灵,使司法介入高管薪酬之势难挡。通过对美国和澳大利亚两个典型国家的不同司法介入模式进行探讨,并审视我国的实际情况和司法现状,提出我国司法介入高管薪酬的两个原则——司法介入合理化和法定化原则,为法院的实际操作提供借鉴意见。

  • 标签: 上市公司 高管薪酬 司法介入 审查原则
  • 简介:高管薪酬制度是公司法上的重要制度,其制度目标在于降低公司治理的代理成本,提升公司价值。但是,传统的薪酬制度建立在两个理想的假定基础之上:董事能够代表公司平等地和高管谈判;高管薪酬标准可以独立于其他利益关系人的薪酬而确定。这种假定和现实环境不符,导致薪酬制度不能实现其制度目标,需要从程序上和实体上进行反思和重构。

  • 标签: 高管薪酬 假定 现实困境 团队理论 重构
  • 简介:充分而适当的诉讼激励能够有效解决公司派生诉讼提起动力不足的问题。对原告的诉讼激励体现为对原告本人的激励和对原告律师的激励。当原告是善意时,可以要求公司对其诉讼费用进行补偿;在原告为公司取得实质性利益时,公司可以根据一定比例给予原告回报;在特定情形下允许股东直接受偿;将派生诉讼定性为非财产案件,法院只收取少量的诉讼费用:这些均为对原告股东的激励。有条件付费规则和或然性报酬规则是对诉讼有巨大操控能力的律师的激励机制。这些都反映了实务界和理论界对提高股东提起派生诉讼积极性的有益探索。其中最具有效果也最有争议的是或然性报酬规则,其引发的滥诉和无价值和解问题具有深入探讨的必要性。对这些规则的利弊进行比较分析后,取其精华兼收并蓄,对我国派生诉讼制度的构建将产生积极作用。

  • 标签: 资金激励 派生诉讼 或然性报酬 有条件付费
  • 简介:建立和谐社会是我国政府重要的执政目标之一。实现和谐的大前提是以合适、合理、平和的方式解决社会生活中无法回避的民商纷争。为了因应这一政策目标,人民法院重新举起已经偃息多年的诉讼调解大旗。2004年8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调解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的出台更加凸现了诉讼调解的重要性,可以说,追求调解结案已经升格成人民法院新的审判价值观。笔者身为律师,在今年来的执业实践中明显地感觉到了人民法院追求调解的气氛。

  • 标签: 民事调解工作 激励机制 最高人民法院 社会生活 诉讼调解 执政目标
  • 简介:激励功能是现代法律制度的主要功能之一。对于该主题的探索有助于深入研究并建立激发活力和创造力的法律机制,实现科学立法。在探索法律制度激励功能的过程中,以多学科的“激励”概念为基础,产生了管理学与经济学两条论证思路与理论模型。然而,现有的研究成果在论证方式及解释力上尚有不足,为此,我们有必要综合了解激励理论的多学科资源,并从中提炼出构造法律制度激励功能完整理论体系的统一框架。

  • 标签: 法律制度 激励理论 理论框架
  • 简介:论公司股权的约束激励机制□刘良军关升英我国《公司法》第6条规定:“公司实行权责分明、管理科学、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管理机制。”这一规定表明,建立和完善股权约束激励机制是推行公司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方面之一。(一)公司股权的约束激励机制是公司具有高...

  • 标签: 公司股权 约束激励机制 股权约束 国有股 要素投入 监督者
  • 简介:频发的"教师集体讨薪"事件反映了我国不少地区教师薪酬难以得到有效保障的事实。以事后问责为核心的教师薪酬财政法治保障观念导致教育财政制度实施的疲软,不足以保护教师的劳动报酬权。按照现代财政法治观念的要求,打造全方位财政保障体系将是教师薪酬保障的有效之策。首先要确立教师薪酬优先给付制度,即从实体与程序两方面来建构教师薪酬优先给付体系;其次应具体落实教师薪酬优先给付的财政保障机制;最后要健全拖欠教师薪酬的监督与责任追究机制,这是教师薪酬保障的最终屏障。

  • 标签: 教师集体讨薪 教师薪酬保障 教育财政法治 教师薪酬优先给付
  • 简介:一个社会的主流人性观是进行激励的逻辑起点。本文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西方人性理论进行了辩证的分析,并从中国特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背景出发分析了中国现阶段的人性特点,阐述了建立健全的、新型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激励机制的意义。

  • 标签: 激励机制 理论依据 人性分析
  • 简介:随着当代中国法治实践的深入,法律的激励功能日益为学界所关注。但是,仅仅将法律激励理解为一种有关于“赏”的法律策略,则并不符合激励理论的完整表述,也容易使人们对法律激励理论产生片面的解释趋向。事实上,当代中国法律激励理论植根于中国的法治实践中,在理论的实践应用层面上表现为“赏”与“罚”两个维度,在具体制度设计策略方面表现为以权利和义务为核心的机制运行模式,并在理论发展上面临着本土化的诸多困难与障碍。当代中国法律激励理论的本土开发同时意味着由激励功能出发从整体上对当代中国法学理论进行重构。

  • 标签: 法律激励 赏罚一体 期望模式 本土化
  • 简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核心内涵,需要法律推进其健康发展。为了化解农村劳动力要素流动与城乡二元结构的矛盾,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正成为现实抉择。通过改变命令控制性法律规制或软法之治的传统做法,政府和市场合力推动基于社会可接受的法律激励机制,能够更好解决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外部性问题。为此,应利用“激励-制约”的范式框架,构建以土地、户籍、财政等为制度工具,充分保障农民权益和满足农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实现路径。

  • 标签: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新型城镇化 农民权益 社会可接受性 法律激励机制
  • 简介:对国有企业经营者实行股权激励,可以促使其利益与企业趋同,从而降低代理成本。目前,由亍现有制度的问题,我国国有企业的股权激励不足与激励不当的问题并存,激励效果也不尽理想。为此,应当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以实现对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有效激励

  • 标签: 股权激励 股票期权 国有企业 代理成本 经营者
  • 简介:公司高管薪酬积弊重重,其核心问题并不在于薪酬之高,而在于薪酬与公司绩效之间关联度低下,而且缺乏有效的程序来制约董事会的恣意。另外,过高的薪酬吸引着大量有天赋的人才涌入商学院,未能从事其他社会价值更高的行业,从而减损了社会福利。然而,市场自身力量理论、最优合同理论、管理层权力理论等均无法全面解释高管薪酬之高企。事实上,公司的自我拉抬偏差、商业判断原则对高管薪酬安排之庇护、法院因无力对高管薪酬的妥当性予以事后裁断而不愿介入相关纷争、谋求政治资本最大化的立法者的机会主义心理,以及有关公司法律的“信任型”特征,均使公司高管薪酬的制约力量极度弱化。由于诸多因素极不确定,要求以确定性和规范性为特征的法律在这些方面做出应对,其限度至为明显。

  • 标签: 高管薪酬 董事会恣意 自我拉抬偏差 商业判断原则 政治资本
  • 简介:随着法律制度体系的不断完善、公民权力意识的不断加强,我国《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在被告人权利保护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被告人权利保护的状况也不断改善,然而,与此相应,被害人权利保障的发展速度并未跟上被告人,很长时间处于“被遗忘的人”的地位。尽管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被害人是当事人,然而,在具体的制度设计、权利赋予上,被害人当事人地位的体现并不充分。在理论研究上,对被害人权利的关注热度也远不及被告人。然而,被害人作为刑事犯罪的受害者,人身权利、财产权利都受到了巨大的损害,更需要国家的保护,受损的利益需要通过一定的途径恢复。如很多伤害案件中,被害人失去独立生活能力,但是又很难从被告人处获得足额的赔偿,失去经济来源,生活悲苦;再如性犯罪案件中,很多女性受害人长期受到舆论的压力,精神极度痛苦,很难回归正常的生活。众多这样的例子,我们不得不正视,被害人才是刑事犯罪中的真正受害者,最需要国家、社会的重视和帮助。

  • 标签: 被害人权利 激励机制 财产权益 《刑事诉讼法》 独立生活能力 法律制度体系
  • 简介: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机制的建构是国有企业改革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机制建构过程中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短期激励和长期激励相结合;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激励和约束相结合。

  • 标签: 国有企业 激励机制 约束机制
  • 简介:富勒将道德分为愿望的道德和义务的道德,两种道德在行为要求、社会作用、内在经济理念、法律评价、处理程序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利他性道德行为属愿望的道德,基于两种道德的差异,对利他性道德行为应该通过法律进行激励,实现社会总体利益公正与个体权益平衡,促进社会道德观念的改变。

  • 标签: 富勒 道德行为 利他性 法律 奖励
  • 简介:当事人结构对诉讼激励的法律构造有着决定性影响。诉讼当事人结构有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之分。在民事诉讼中,表层结构以当事人之间的对抗为其基本特征,决定着诉讼收益的有无;深层结构则表现为当事人在功能上的"三位一体",决定着诉讼收益的归属。二者共同作用,使得民事诉讼的激励机制内嵌于诉讼制度本身,激励着当事人的全部诉讼行为。环境公益诉讼当事人结构的差异,不仅表现在表层结构上从对抗走向协作,而且表现在深层结构上"三位一体"的破裂,从而形成社会公众、环境公益诉讼原告以及原告律师三者之间的双层委托代理关系,环境公益诉讼的激励困境由此产生。双层委托代理关系中高昂代理成本的存在决定了原告律师应成为环境公益诉讼的激励对象,而"败诉方负担规则"因同时具备正诉激励、滥诉预防与行为矫正三重功能而成为激励律师的最佳举措。

  • 标签: 当事人结构 委托代理理论 代理成本 败诉方负担
  • 简介:口供是指犯罪嫌疑人的供述和辩解,包括对犯罪事实的陈述,也包括说明自己尤罪或罪轻的辩解。由于贪污其犯的口供系不同的主体做出,因亲历案件的程度不同而知悉案情的一部或全部,共犯之间有意隐瞒真相,

  • 标签: 口供 共犯 贪污 犯罪嫌疑人 犯罪事实 辩解
  • 简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当人们用效益的眼光来审视诉讼制度时,成本问题理应成为司法改革中不可回避的课题,成本核算虽是会计分析的专门方法。但动用至诉令过程一是基于法律价值的实现过程,二是缘于诉讼主体的物化劳动与活动的耗费过程。本文旨在这方面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并从七个方面提出了诉讼改革的成本策略思路。

  • 标签: 诉讼成本 司法改革 程序设置 举证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