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近10年来以提出合法性审查建议为特色“公益上书”已经成为公民社会推动国家法制改革一种重要公益法行动。由于很多“上书”涉及宪法权利等重大问题并且是以一种向社会公开方式进行,因此这种法律行动很容易被政治化。这种状况使得负有合法性审查职权中央国家机关在建立对建议人回应机制方面持非常消极态度;这种消极态度反过来又促使提出合法性审查建议公民和组织更加依赖媒体表现“上书”价值。但这并不是中国“公益上书”与合法性审查制度全部,某些地方合法性审查机关在建立回应机制方面的实践让我们看到,在解除政治魔咒情况下,我国合法性审查制度完全可以开创出一个国家机关和公民良性互动新局面。

  • 标签: 公益上书 合法性审查 行动策略
  • 简介:网上仲裁以其与生俱来方便、快捷等优点,自问世之初就受到了广泛关注。网上仲裁虽冠有“仲裁”二字,但其与传统仲裁有明显不同。实践中,目前这种新生争议解决方式受到争议当事人冷落。其原因主要有:难以达成仲裁协议、受技术发展程度限制、执行困难、对网上仲裁公正性及权威性怀疑等。但笔者认为,虽然网上仲裁现状并非令人满意,但只要设计得当,这种网上争议解决机制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本文认为其未来理想发展模式应是以全球性网上仲裁管理机构为核心、以信誉标记模式来运作网上仲裁模式。

  • 标签: 信誉标记模式 全球性网上仲裁管理机构 网上仲裁 ODR 网上仲裁模式 网上争议解决机制
  • 简介: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法院调解制度重新获得重视,有再度兴盛之势。法院调解制度是适应国家治理社会需要产物。国家社会治理战略调整必然影响法院调解制度发展。转型时期社会自我解纷能力低下和社会纠纷特殊性,决定了法院调解制度将继续发挥社会整合与治理功能。而对法院调解实证分析表明,该制度“审判权本位”是影响其功能发挥重要因素。提高法院调解制度化程度,构建诉权对审判权制约机制,是法院调解发展未来走向。

  • 标签: 法院调解 社会转型 社会纠纷解决机制 制度化
  • 简介:阿伦特在其《人境况》中将人实践分为劳动、工作和行动三种类型。劳动和工作分别是与人生物性和世界性相关联境况,而行动则是与人独创性与多样性境况相关联。她将行动解释为一种特殊、追求主体性自由政治伦理,即体现在人出生、创造和追求幸福生命过程中、主张各种权利权利。行动理论中这种主体性自由能够克服人在劳动和工作境况中生命贬值和工具化趋势,以人性尊严和主体性心境挑战各种极权主义意识形态和社会体制。行动主体性自由不同于随心所欲擅断行为,它能以人类本性中良知和宽恕来矫正行动本身不可逆转性和不可预测性局限。人类行动作为追求自由社会现象将遵循一种自觉与宽恕原则,以便建构当今政治生活道德生态。

  • 标签: 行动自由 参与式民主 多样性极权主义
  • 简介:刑事政策始终在我国刑事法治形成和发展中处于核心指导地位。本文通过对刑事政策理论与实践分析.认为其正在发生三个转变:即从刑事法治不健全不完善阶段台前主角逐渐向刑事法治健全完善阶段幕后支配调节作用转变;从过去法制初期替代法律向现代法制成熟期指导法律角色转变;从重打击重定罪向预防、打击、改造并举方向转变。同时着重论述了我国刑事政策基本内容、结构体系、存在缺陷和未来走向等问题.

  • 标签: 刑事政策 内容体系 存在缺陷 未来走向
  • 简介:我们学文也讲"法",但是我们讲的是语法、文法,和刚才几位专家所谈到不是一回事,但是归根结底,我们还是归你们口中大法所管。刚才我都仔细听了几位教授精彩发言,我很感动。各位专家意见各有不同、各有差异,或者说是和而不同。在座各位都是非常难得中国知识分子,

  • 标签: 中国知识分子 探索者 专家
  • 简介:<正>一、少年法院历史发展少年法院是独特少年审判制度一部分。不同于一般审判少年审判在美国诞生时候,不是一项法院改革,而是一项一般监狱和教养制度改革。在19世纪初,纽约一些教友派教徒专为本市少年犯建立了一个名为"收容所"新机构,用以取代将少年犯和成年犯关押在一起旧制度。第一个少年法院直到近一个世纪以后方才出现。几乎在整个19世纪,少年教养问题一直是司法发展一个焦点。随教友派改革者们原始措施之后,又相

  • 标签: 少年法院 未成年人案件 少年犯罪 少年罪犯 刑事法院 世纪初
  • 简介:作为一种司法制度,调解既转型社会结构产物,也是社会结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与此同时,作为一种行为方式和权力技术实践,调解还是当事人和调解人行为策略一个组成部分,是不同的当事人与调解人运用不同行动策略和话语策略混合物。这样,调解制度及其运作就必须重视当事人在其中力量;惟有此,才能重视当事人各种行动以及话语策略与法官所采取行动策略与权力技术之间紧张但却又是结构上映照关系,进而凸现当事人对于调解制度运作可能意义,从而真正发现影响调解制度在中国发展主要因素和制约性力量。

  • 标签: 调解 行动 话语策略 权力技术 案件结构
  • 简介:公安机关实施清查行动是针对犯罪分子或重大犯罪嫌疑人可能藏身落脚或来往出没地点、场所进行清理和检查一类作战行动.警察通过清查行动其目的在于寻找、发现和缉捕违法、犯罪分子或犯罪嫌疑人.心理战是攻心战.警察心理战,是通过各种有效途径、渠道,运用不同方式、方法及手段,为了治理、防控、打击、制服社会违法犯罪,而积极地影响、作用或利用执法对象心理状态、品格及其心理弱点活动过程.而清查行动中实施战术心理战,则是警察为了在执行清理和检查任务时,为达到战术目的而进行心理攻势,这是一种对抗状态下战术心理战运用.通过清查行动中战术心理战应用,尽快识别作战对象,从而达到清查行动战术组织实施目的,提高清理检查行动适应性和效率效益.

  • 标签: 警察 清查行动 战术心理战
  • 简介:二战以后建立联合国及其安理会,为使后世免遭“惨不堪言之战祸”,创设了“维持和平行动”。五十余年来,它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作用。然而,维和行动就像一把双刃剑。在维护和平、安全与人权同时,也存在着侵犯人权隐患与现实问题。本文以国际刑法为视角对此问题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了强化维和行动中人权保护几点思考。

  • 标签: 维和行动 人权保护 国际刑法 和平 安理会 侵犯
  • 简介:对于“中华文明未来”这样论题,一直以来,主要是研究中华文明,特别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学者在讨论。但对这个问题思考,需要有跨文化或跨文明大视野和比较文明研究,对中华文明命运,需要站在中华文明之外对之进行反观和审视。

  • 标签: 中华文明 中国传统文化 西方文明 大视野 跨文明 跨文化
  • 简介:<正>“人逢佳节倍思亲。在外流浪这么多年,听说母亲一只手一只脚不能动了,所以趁着过年回来看看年迈两位老人”。这是“2·16”搜捕行动归案逃犯於国华心里话。正是抓住了逃犯这种心理特点,1999年初,江苏省监狱管理局制定了在全省监狱系统追捕历年在逃犯人

  • 标签: 监狱人民警察 在逃犯 派出所 公安部门 河南信阳 江苏省
  • 简介:<正>克罗曼(AnthonyKronman)(美国耶鲁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到中国后,我与许多律师、法官和法学教师进行了对话。有意思是,在每次对话中,总会谈到"依法治国"这个词。这个词重复率很高,从而令我思考依法治国含义。依法治国以已公布、完备、运行良好用以调节公众及个人行为规范制度为核心内容。简言之,依法治国是指一系列法律规则以及一个复杂体制,包括在执政、适用和解释法律方面健全、运作良好法律体制。如由独立、公正、负

  • 标签: 美国法学教育 法学院 依法治国 法律教育 学生实习 法律体制
  • 简介:物权法草案第三编是用益物权。用益物权在大陆法系民法中不过是一个理论用语,能擢升为法典用语,大概是主流物权理论想证明自、己也重视财产利用而努力结果。鸡不会因为飞上了屋顶而成为鹰,用益物权虽然入阁拜相,但在主流物权理论那儿仍是一个见着所有权就直不起腰来包衣奴才。主流物权理论给用益物权定了两道家规:一是用益物权不能有处分权,二是用益物权只能限于不动产,用益物权一旦逾制,就按物权法定原则予以惩罚。主流物权理论是中国大陆一些主流学者在这十多年间从中国台湾地区贩运过来,为了保证原汁原味,他们自己不掺什么东西,也绝不让别人掺,至于合不合大陆人口味,他们是不管

  • 标签: 物权法定原则 用益物权 物权理论 中国台湾省地区 大陆法系 中国大陆
  • 简介:美国高等教育肯定性行动日益受到了白人社会挑战。自1978年巴克案以来,联邦最高法院坚持判定肯定性行动合宪。在2003年密歇根大学肯定性行动录取案中,美国最高法院以五比四多数判决判定法学院入学政策合宪,肯定了肯定性行动有助于大学实现学术多元化目标。司法审查对肯定性行动支持,实现了实质平等理论、体现了司法保护少数人权利和对代议制民主补强功能、维护了美国多元化社会价值,而且通过司法实践,联邦最高法院建立了高等教育肯定性行动严格审查基准和三阶段步骤制度。

  • 标签: 肯定性行动 违宪审查 少数人
  • 简介:中国法学60年,以1978年为界,可划分为两个阶段。就其指导思想即法学认识论和价值论而言,前30年主要是“法学教条主义”、“法律经验主义”、“法律虚无主义”、“法律工具主义”、“法学实用主义”。后30年进步,主要是摒弃这“五个主义”结果。经30年努力,“五个主义”远未彻底摒弃,有些问题仍还比较严重地存在。中国法学如果要起到它指导中国法治建设实践所应当起作用,只有继续反对和彻底拼弃这“五个主义”。

  • 标签: 中国法学 法制建设 “五个主义”
  • 简介:作为民事权利保障法侵权法在民法典中居于什么样地位,是我国在设计未来民法典时必须面对重要问题。在未来民法典中单独设立侵权行为编,是便权法重要地位反映。我国未来侵权法应当践行无过错即无责任一般归则原则,仅仅在行为人有过错时始责令行为人对他人承担侵权责任,除非某种制定法要求行为人就自己非过错行为承担侵权责任。我国未来侵权法应当采取原则性规定与具体规定相结合结构模式,对侵权法一般原则、客观过错制度、就他人行为所承担侵权责任、严格责任以及侵权损害赔偿等制度作出明确规定。

  • 标签: 民法典 侵权法 归则原则 结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