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续上期]第一案法律的主要内容有如下一些方面:提供资金、贷款、租税等方面的优惠。如《中小企业现代化促进法》第六条规定:“政府对现代化计划中规定的指定行业中小企业购置现代化设备,……实施结构改善事业……,实施新领域的发展事业,应确保必要的资金和尽力协助通融资金”。《中小企业基本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国家为充实中小企业的资本,有利于企业的合理经营,应采取必要措施,设置向中小企业顺利进行投资的机构,并使中小企业的租税负担适

  • 标签: 经济立法 促进法 临时措施 法律 外资法 对外经济
  • 简介:长江经济带省市因长江而紧密地联结在一起,因国家战略而具有共同任务,因具有地方事权、可裁量性和法律上的“协商条款”而具有法律基础,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必须协同。长江经济带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和实施的协同,需要建立和完善下列行为法机制:征求和听取意见、联席会议、列席人代会、法律合同、协同基金以及第三方评估;需要建立和完善组织法机制,改革现有的长江水利和航运机构,组建统一的领导机关即长江经济带发展合作委员会,可作为国务院的直属机构或中央政府的大区级派出机关。

  • 标签: 长江经济带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协同要件 协同机制
  • 简介: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试行)》,已经公布了,这是我国法制建设中的一件大事.本刊编辑部于三月十三日邀请上海市法学界部分学者、专家、法学理论工作者和司法实际部门的同志,就这个法典举行讨论会.会上,大家各抒己见,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畅谈了学习法典的体会.因病未能出席的同志,抱病写了书面发言,派人赶送会场.这些同志的发言,从不同的角度,阐明我国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和特点.本刊特开辟这个专栏予以发表.

  • 标签: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理论与实践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法制建设 基本原则 企业事业单位
  • 简介:罗马法以财产和地域为基础的身份人格,人的伦理价值被排斥于人格的构成之外,罗马法上的“财产”之享有,乃是“人格”享有之标志。在古典自然法学说和理性主义思潮的影响下,人的理性与价值得以在实在法中成为人格的基础,财产要素在人格基础上被摒除。较之于法国民总体财产的“财产能力”或者“财产权利能力”本质而未能扬弃强烈的人格的伦理性,德国民法中的权利能力彻底张扬了人格的权利载体意义,并且为民法的发展创造了至关重要的条件。从而可以说,财产、伦理要素从人格中不断剥离正是人格平等的历史进程。那种将财产作为人格要素的认识,乃是以否定人格平等的近代法律的基本价值作为代价的。

  • 标签: 人格 财产 总体财产 权利能力
  • 简介:<正>关心现代化事业的国人在急切盼望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加速进程时,日益感到我们的法律处于滞后状态,这种状态严重阻碍了改革的进程,并有使改革的既得成果随时遭到毁灭的危险。热情的人们于是把冷静的眼光集中到法制现代化问题上来了。对法律现代化问题的思考,促使人们认识到,我们所希

  • 标签: 西方法律文化 政治体制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 国民 西方现代化 法制现代化
  • 简介:一、孙中山关于国民大会的构想(一)孙文学说对于代议政治的扬弃——“权能分治”理论北洋时期十几年时间里,国会履被解散、功能不彰;很多议员素质不佳,在国会上演了一幕幕活剧。议员们与军阀政客勾结,打着“法统”的旗号为当权者正名,为自己牟利;他们毁法造法、受私利驱使南来北往、互相争夺饭碗、为自己延任加薪,最后甚至卖身沦为“猪仔议员”,造成国会的“最后自杀”。

  • 标签: 国民大会 理论与实践 北洋时期 权能分治 代议政治 孙中山
  • 简介:<正>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推动和组织下,广州国民政府于一九二六年七月一日发表《北伐宣言》,九日即正式誓师北伐。不到半年时间就打下了武汉。为适应形势的发展,国民政府于同年十二月由广州迁都武汉。武汉国民政府是国共合作的联合政府,是带有新民主主义色彩的政权。武汉政府是很重视法制建设的。虽然武汉政府仅存在了八个月,但在中国近现代法制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中许多有益的经验,对于我国当前加强法制建设有着借鉴作用。现将武汉国民政府法制建设的几个主要特点简要评介如下,以期引起大家探讨的兴趣。(一)重视立法工作,积极向有法可依的方向努力

  • 标签: 武汉国民政府 武汉政府 法制建设 土豪劣绅 工作人员 立法工作
  • 简介:<正>强权,在任何社会都表现为纯自然的力量强弱关系或社会实力关系。中国“胜者王侯败者贼”的成语,日语中也有一句与此十分类似“贼军”的说法,均形象地描述了这种强权关系。任何社会(包括原始人类)只要存在自然的差别和等级(诸如性别、种族、年龄、社会地位、经济实力、体力和智力的不同),那么就

  • 标签: 强权 原始人类 总体精神 纯自然 社会地位 法文化
  • 简介:1804年的《法国民法典》不仅仅是法国大革命直接催生的产物,更是经深思熟虑、长期历史发展的成果。该法典不仅仅是法国私法的核心,而且也是整个大陆法系诸私法法典编纂的伟大范例;既强烈反映了自由与平等的革命需求,又十分关注社会现实与以社会形态为基础的法律的重合。在纪念《法国民法典》颁布200周年的今天,学习与研究《法国民法典》,进一步挖掘其制度文明的生成规律,深刻领会其基本精神与思想史上的价值.对于推进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民法典的制定具有重要的启迪与借鉴意义。

  • 标签: 法国民法典 基本精神 制典运动 借鉴意义
  • 简介:在西方学者看来,20世纪末多数西方国家所进行的民事司法改革源起于所谓的"司法危机"。这种"司法危机"表现为许多国家经历其民事司法制度运作上的困难。司法的目的在于实现社会正义。因此,司法的危机也可以说是正义的危.机。在当今世界,民事司法制度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是大多数国家所面临的共同的问题。在相当多的国家中,高额的诉讼费用与漫长的诉讼过程已成为人们寻求司法救济的重大障碍,法院无

  • 标签: 民事司法制度 司法制度改革 英国民事司法改革 当事人主义 新规则 法律援助制度
  • 简介:民事诉讼目的是我国民事诉讼基本理论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国内有关该理论的学术观点不一而论,其中不乏直接引进国外的学说,例如纠纷解决说,还有学者自己的创新观点,例如利益保障说。利益保障说的观点比较符合我国现有对民事诉讼程序既要保障当事人的程序利益,又要维护当事人实体利益的需要。这对构建符合我国特色的诉讼程序模式提供了理论指导。

  • 标签: 民事诉讼 民事诉讼目的 利益保障说 中国 当事人
  • 简介:国民待遇制度在国际贸易法和国际投资法中都有体现,但是两者既有区别又有密切的联系。本文在介绍国民待遇制度的历史沿革的基础上,比较国际贸易法和国际投资法中国民待遇的异同,进而讨论在国际贸易法和国际投资法的国民待遇都可以援引的情形下,从当事人的角度出发,选择一个更加有利于保护其利益的争端解决途径。

  • 标签: 国民待遇 国际贸易法 国际投资法
  • 简介:试论我国民事审判方式改革方向赵红学对我国民事审判方式的改革方向把握不准,认识不清,已使这场重要的改革陷入困境。显然,要使改革顺利地进行下去,并达到预期目的,确定科学的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事审判方式改革方向,无疑是十分必要的。当前,在确定改革方向问题上,存...

  • 标签: 民事审判方式改革 对抗制审判 当事人主义 法官 民诉法 改革方向
  • 简介:<正>我国民法草案的一至四稿,编入合同编的合同达二十一种之多,连实践中少见的居间合同也列了专节。可是,实际生活中大量存在、对国家经济建设关系重大、审判实践中收案率较高的搬迁合同竟未列入,这是值得考虑的问题。人类社会特别是现代社会要进行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都必须进行大规模的基本建设,这就必然产生大量的搬迁问题,形成大量的搬迁经济关系。从我国情况来看,

  • 标签: 我国民法 搬迁 居间合同 经济关系 经济建设 民法草案
  • 简介:<正>我国民法要不要规定占有时效制度,在民法起草中意见颇不一致。作者近来曾在沈阳等地调查,发现各基层法院都有数件年深日久的积案,其中不只是债权方面的纠纷,也有些是所有权方面的纠纷。有这样一个案例:甲(女)与乙(男)系叔嫂关系,土改时住沈阳市郊农村,共有砖瓦房两间。一九四九年甲与其夫(巳故)搬到

  • 标签: 我国民法 时效制度 占有不动产 行使权利 时效取得 所有权
  • 简介:我国环境法基本制度的总体评价和未来走向●中山大学法律系李挚萍一、我国环境法基本制度的产生和发展我国环境保护起步晚,直到70年代末才受到一定的重视并逐步展开。面对污染已经相当严重,而刚从文革十年浩劫中走出来的中国,国力不强,百废待兴的历史背景,我们不可...

  • 标签: 建设项目 环境法 环境影响评价 总量控制 排污许可证制度 集中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