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2 个结果
  • 简介:政策透明度原则是WTO规则中最基本的原则之一。它是实现WTO总体目标,保证国际贸易可预见性的关键。“贸易政策审议机制”是乌拉圭回合为提高各成员国贸易政策透明度常设的最重要的制约机制。随着我国入世临近,WTO及各成员国更加关注并首先考虑我国法律体系的透明度和稳定性。我国政府应进一步增强贸易政策的透明度,改善政策信息传递的技术手段。我国企业应充分利用透明度机制,以利于企业的经营决策。

  • 标签: WTO 政策透明度原则 成员方义务 制约机制
  • 简介:国际民事关系由于介入了外国因素,从而使国际民事关系涉及到不同国家的法律,由于不同国家法律存在差异,当所涉各国均认为含有自己国家的因素而主张行使管辖权时,就会产生法律冲突,从而需要作出法律的选择.在当事人没有选择或选择不明、选择无效而无法以意思自治原则确定合同准据法时,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有人提出应以传统的缔结地法或履行地法作为合同准据法,但由于国际贸易方式和通讯交通工具的高度发展,合同关系的内容和性质、合同种类更趋复杂多样,各国对不同性质合同的政策也有所不同,如果按照传统的机械、僵固的确定合同准据法的方法去调整错综复杂的合同关系,时常会因缺乏针对性而显得力不从心.最密切联系原则正是在扬弃传统国际私法的基础上产生并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确定合同准据法的方法.

  • 标签: 民事关系 国际合同 最密切联系原则 合同准据法 意思自治原则 法律冲突
  • 简介:正当法律程序原则要求批捕机关中立,我国现行体制下,检察机关批准逮捕符合中立性的要求,检察机关行使批捕权有正当性和合理性。批捕机关审查批捕案件应听取犯罪嫌疑人陈述和申辩,部分案件还应当举行听证会,听取侦查人员、犯罪嫌疑人及代理律师的意见。批捕机关批准逮捕或不批准逮捕均应说明理由。

  • 标签: 正当法律程序 批准逮捕 司法改革 刑事诉讼
  • 简介:当前,国际投资仲裁体系由于过度干预国家主权,因而面临着正当性危机。欧洲人权法院判例中采用的裁量余地原则能够较好地平衡国家主权与人权保护之冲突。目前国际投资仲裁庭对国家规制行为的审查标准不一,进一步影响到投资仲裁体系的正当性问题,因此,可以引入欧洲人权法院判例中的裁量余地作为对国家规制行为的审查标准,同时辅之于比例分析,以解决投资仲裁面临的正当性危机,这将会减少对国家主权的干扰,因而在政治上更加能够容忍。

  • 标签: 国际投资仲裁 裁量余地 比例原则
  • 简介:试论主权原则与人权原则的关系宋小林人权问题是国际社会论争的主要问题之一。就其焦点而言,如何正确处理主权原则与人权原则的关系是其核心所在。一、主权原则和人权原则是主从关系,人权原则首先要遵守主权原则。1945年《联合国宪章》开宗明义地宣告:“我联合国人...

  • 标签: 人权原则 主权原则 人权的国际保护 国际社会 人权和基本自由 主权国家
  • 简介:司法公开是国际准则中公正审判权的要求,也是公民知情权的要求.司法公开包括庭审公开和判决公开.司法公开有三种例外,即基于民主社会中道德的、公共秩序的或国家安全的理由不公开;基于诉讼当事人私生活的利益不公开;基于特殊情况下法庭认为公开审判会损害司法利益不公开.国际准则对司法公开提出了新要求,即应当最大限度地公开,以电子形式公开,鼓励司法机关向媒体提供信息,违反司法公开应当有救济机制.

  • 标签: 司法公开 审判公开 国际准则
  • 简介:法律原则是法的构成要素之一。法律原则具有抽象性、稳定性、平衡补充性的特征,是不同于法律规则的法律规范。深入研究和掌握法律原则,不仅有利于借助立法的形式,进一步完善法律体系,保持其内部和谐,更有利于执法水平的提高,以确保法律适用的准确,全面发挥法律的调控作用。

  • 标签: 法律原则 特点 作用
  • 简介:<正>现代国家对经济实行全面管理,主要是对经济企业部门,进出口贸易,国内外投资,交通运输,农业生产和私人银行的全面管理。为了促进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往来,它们必须缔结各种各样的协定。这些协定有双边的贸易协定,如商业和航海协定,但更多的是多边协定,如1944年7月山联合国决定建立起来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等。根据1957年3月25日罗马协定建立起欧洲经济共同体,1947年10月30日建立的

  • 标签: 国际经济法 基本准则 发展中国家 联合国大会 经济权利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 简介:<正>一、保障宪法实施,必须遵守“以宪法为根本”的准则宪法《序言》明确指出: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所以,宪法在我国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它是我国一切立法、司法和行政等活动的根本。

  • 标签: 宪法实施 法律效力 法律地位 国家机关 根本法 武装力量
  • 简介:行政法理论一般认为依法行政原则是行政法的基本原则,然而,对作为其重要内容的法律优越原则却存在较大歧见.理解法律优越的准确含义必须符合现代实质法治主义理念的要求,故文章提出,法律优越中的法律应当包含作为法律之一般精神的人性尊严的尊重、平等保护、明确性与可预测性、禁止过分、信赖保护及公开性等内容.

  • 标签: 法律优越 人性尊严 法律原则
  • 简介:<正>我国宪法根据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的原则,规定中央和地方适当分权,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加强了地方的职权,规定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有权制定和颁布地方性法规。为了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在积极下放立法权的同时,宪法和法律又规定了地方立法的不抵触原则,如宪法和《地方组织法》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和它们的常务委员会,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和颁布地方性法规,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国务院备案。作这样规定的目的是避免各地我行我素,违背整个国家法制的统一。可见,不抵触原则是中央积极慎重下放立法权的产物。

  • 标签: 地方性法规 立法权限范围 地方立法 抵触 社会主义法制 依据原则
  • 简介:损失填补原则,是保险法上最重要的法律原则之一,包括三个层面的基本涵义,具有禁止不当得利、控制道德危险和维护保险制度的基本功能。对于保险人的损失填补责任,具有法定和约定的限度。另一方面,损失填补原则在保险法领域存在着适用例外,包括量的例外和质的例外。围绕着损失填补原则之例外,学说上存在着绝对说、相对说以及修正绝对说的争议,这些争议对于深化对保险、保险利益和损失等概念的认识,颇有助益。

  • 标签: 损失填补原则 不当得利 道德危险
  • 简介:在我国,近年来发生了一系列是否需要直接适用宪法给当事人提供救济的案件或者事件。这些案件或者事件中所涉及的适用法律还是适用宪法的问题,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争议。如2001年的齐玉苓诉陈晓琪等侵犯受教育权案、2002年的蒋韬诉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身高歧视案、2003年的孙志刚被收容遣送案、2004年的张先著诉芜湖市人事局拒绝录用案等。一些学者认为,只有直接适用宪法才能给当事人提供有效的救济,一些学者依据立法法的规定甚至直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对有关的规范性法律文

  • 标签: 宪法救济原则 宪法 案件性原则 法律权利 中国 时效性原则
  • 简介:论宪法的效益原则李忠*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国民经济持续、高效、健康发展的战略方针,最大限度地优化利用和配置资源已成为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主题,效益问题日益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经济体制改革和法律制度建设的共同关注。社会主义...

  • 标签: 效益原则 宪法解释制度 法的效益 宪法效益 交易成本 价值取向
  • 简介:现代侦查是法治侦查,应遵循刑事法治、程序法治和警察法治的一些基本原则。其中,适用于宪法和基本法律的一般性原则包括:罪刑法定原则、无罪推定原则、程序法定原则、司法审查原则、比例原则等;适用于侦查程序和侦查活动的具体性原则包括:任意侦查原则、强制侦查法定原则、适度公开原则、侦查有效原则等。

  • 标签: 侦查法治 法律原则 一般性原则 具体性原则
  • 简介:<正>为了更加自觉地运用和体现上层建筑必须积极地为经济基础服务的规律,使司法工作能够为经济发展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我认为在司法工作中引进和树立司法的经济原则是十分必要的和重要的。所谓司法的经济原则,就是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法律观、政策观的指导下,以经济改革、开放的政策为依据,在法律的范围内,在具体的司法工作中,要有助于生产的

  • 标签: 司法工作 司法实践 罚金刑 经济原则 法制原则 社会危害性
  • 简介:禁止重复授权原则是2008年12月27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的《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的决定》新增加的内容。该原则最早由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于1865年首创,此后成为专利制度中的一项金科玉律。各国专利法都是按照该原则而进行相应的制度设计.我国《专利法》也不例外。但是,在《专利法》中明确写入“同样的发明创造只能被授予一项专利权”规定的国家或地区却为数不多。我国此次修改之前的《专利法》就没有作这样的规定。本文结合我国的具体实践,对禁止重复授权原则作一分析见解。

  • 标签: 禁止重复授权 利益平衡 补充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