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当代市场经济既不是近代自由市场经济,也不同于自19世纪末以来处于政府干预下混合市场经济,而是以权利配置为前提“宪法经济”。依法治国首先要公私分明,明确区分公域和私域,用公法调整公域,用私法调整私域。通过经济立宪制约政府经济权力,防止因权力滥用对私权利侵犯,这是建立法治国家关键

  • 标签: 宪法经济 公共选择 私人选择 权力制约
  • 简介:经济20世纪世界法学体系两大创新之一。我国真正意义上"经济法学"和部门法意义上"经济法"以1978年改革开放提出为契机应运而生,至今已与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一道走过了三十年风雨历程。归纳和总结各个阶段经济法学发展主要特点,可以使我们理清经济法学在我国发展源与流,廓清经济法学长期以来存在混沌认识,在社会转型实践中检验所形成各个学说理论解释力,在动态变化中把握经济法学未来发展趋势。

  • 标签: 经济法学 三十年 成就 不足
  • 简介:史蒂文斯大法官发表了本院意见。康涅狄格州最高法院称,新伦敦市于2000年批准了一份"预计将创造1000多个就业岗位、增加税收和其他财政收入、振兴经济萧条城市,包括市中心区和海滨地区"开发规划[268Conn.1,5,843A.2d500,507(2004)]。在归集该项目所需土地时,该市开发办购买了有意出售者土地,并意欲在公平补偿基础上征收无意出售者土地。问题关键在于,该市就该土地拟议处置是否构成《宪法第五修正案》征收条款中"公共使用"。

  • 标签: 土地征收 经济萧条 伦敦市 正当理由 康涅狄格州 史蒂文斯
  • 简介:司法资源配置不合理、司法管理不到位、司法确定性不足、司法功能孱弱,严重地制约了司法供给能力,极大地激化了司法供需矛盾。我们应该通过合理配置司法人力资源、强化审判管理、增强司法确定性、推动立法等措施来有效调节司法供需关系、提高司法效率、减少司法需求、降低诉讼率,以期实现有效缓解司法供需矛盾目的。

  • 标签: 司法 供给 需求 消解 思路
  • 简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法治理论经历了“法治”与“人治”之争、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确立以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提出三个大阶段。我国法治理论有着鲜明特色,即具备了满足中国法治现实之需、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政府和学界良性互动、借鉴西方国家法治理论、百家争鸣学术氛围以及理论界主体回归等特征。这些特征又将把法治理论研究导向注重法治实践具体方式和路径、关注中国传统与现实等方向上。

  • 标签: 法治理论 历史发展 基本特点 发展趋势
  • 简介: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党中央.继承和发展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重要思想,适应新世纪新阶段发展要求。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党十七大将科学发展观写人党章,使其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指导方针。人民法院审判工作是党的事业重要组成部分。

  • 标签: 科学发展观 人民法院 根本指针 法院工作 三代中央领导集体 经济社会发展
  • 简介:在我国倡导和实践循环经济大背景下,西部地区循环经济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还存在制约其进一步发展观念、技术和制度等因素。针对这些制约因素,本文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 标签: 西部地区 循环经济 发展现状 发展对策
  • 简介:为做好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顶层设计,在"十三五"期间更好地统筹和指导全国各级法院信息化建设,推动转型升级,建成以大数据分析为核心的人民法院信息化3.0版,最高人民法院信息中心于2015年7月芪启动,并于12月底完成《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五年规划(2016-2020)》和《最高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五年规划(2016-2020)》编制工作。

  • 标签: 发展规划 顶层设计 信息化目标 数据分析 数据管理 信息中心
  • 简介:"经济法"这个概念产生及学者对其研究和其它法律部门相比,时间要短得多,仅一个世纪左右。这一个世纪世界各国发生巨大变化超过了人类社会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这种巨变在法律上亦有所反映。由于国情不同,经济发展时期变化以及认识角度差异等原因,学者对于经济理解也呈多样化之表象。但是经济法做为一个法律部门在各国所起作用是任何人都不能否认。科学态度应是加强对它认识,充分发挥其作用。

  • 标签: 经济法调整对象 根本价值 社会经济生活 经济政策目标 法律部门 国家干预
  • 简介:宪法学历史源远流长,不同时代宪法学承担不同学术使命。在改革开放背景下,中国宪法学以其学术逻辑与主体性,推动了社会发展与进步,确立了自己历史方位与功能。通过对宪法学学术使命与功能演变过程分析,对宪法学30年若干基本问题进行了学术反思,提出“后30年宪法学”发展基本课题。

  • 标签: 宪法学 学术脉络 学术主体性
  • 简介:本文探索循环经济与生态系统关系,明确生态学为循环经济立法理论依据之一,据此阐述循环经济基本法理论构架,以共生、仿生、复生作为两种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目标定位以及相关生态法律制度创新.

  • 标签: 循环经济 经济立法 科学依据 系统观 导论 生态系统
  • 简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设新民主主义政权必然选择。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各级人大与"一府两院"之间不是权力制约关系,而是人大对"一府两院"领导与监督关系。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人民行使民主权利、坚持党的领导和实行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适合我国国情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伟大实践。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依法行使国家权力,有效地保证了人民民主权利实现和我国政治制度有效运行。

  • 标签: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民主集中制 一府两院
  • 简介:多数中国学者迷信"循环"措施资源环境功能,错置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生态经济关系,误把"3R"或"4R"当作循环经济基本原则,导致对循环经济促进法泛化理解,这不仅弱化了"循环"制度功能,削弱了法律规范作用,而且不利于法律稳定。应当把循环经济促进法定位于调整废弃物循环利用关系,其核心在于促进弃用物与副产品中循环资源循环利用。构筑层次清晰包含循环经济促进法及其相关法生态法体系,理清循环经济促进法与其主要相关法分工,对于正确定位循环经济促进法至关重要。

  • 标签: 循环经济促进法 废弃物 循环
  • 简介:循环经济法能否得到积极实施要看其是否具备良好动力机制。政府、企业、个人三者在实施循环经济法方面具有不同利益需求,因而其动力机制也不同。我国循环经济法实施动力加强应从强化政府责任、增强对企业经济激励和加强对个人伦理教育三方面着手。

  • 标签: 循环经济法 实施 动力 加强
  • 简介:认识和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制定法律科学前提。党十九大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做出了科学判断和准确表述。经济理念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以消费者为中心经济法理念核心要素,平衡协调发展理念在经济法理念中体现,社会责任本位经济法理念强制性要素。满足消费者需要是党和国家工作根本宗旨在经济法中体现,实现发展经济最终目的与内在要求。经济法通过具体制度实现维护消费者权益宗旨,该宗旨与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相适应。经济法平衡协调理论对破解社会主要矛盾具有理论优势: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必须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协调经济法调整方法或基本功能。经济法中发展规划法发挥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独特作用,财税法对解决社会主要矛盾有特殊功效,金融法对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具有杠杆作用,竞争法对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发挥基础性作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和价格法直接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服务。可见,经济法对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具有制度优势。

  • 标签: 社会主要矛盾 经济法理念 经济法宗旨 经济法价值 经济法制度
  • 简介:本文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基础上,结合当前高职教育发展现状,对高职教育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就推进高职教育科学发展、寻求出路提出见解。

  • 标签: 高职教育 发展现状 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