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综艺节目侵权的话题近年来持续升温,但业界对其侵权的态度却莫衷一是。笔者认为,对待综艺节目的保护可以尝试从综艺节目影像与综艺节目版式两个维度进行讨论。对综艺节目影像而言,可以类比文学艺术作品中关于剽窃的认定,坚持“先部分、后整体、看比例、问大众”的原则。对待节目版式,可以尝试认定独创性高的版式为汇编作品,而对独创性相对低一些的可以尝试增设一项专门保护节目版式制作者的邻接权来保护其权利。

  • 标签: 综艺节目 综艺节目影像 综艺节目版式 汇编作品 邻接权
  • 简介:定罪量刑并非法官简单地对照刑事法律规范进行的单向的、静态的过程,而是在罪刑法定原则的框架下,由法官、行为人、被害人、社会公众四主体互动的动态过程。在此过程中,各方的互动关系分别表现为冲突、强制、合作,而情感因素则成为各种互动关系的纽带。在此基础之上,各方的情感因素有了"展示"的空间,并对定罪量刑过程、结果产生微妙影响。在定罪量刑过程中的互动过程中,各主体的情感因素的作用力划分则为:以行为人情感为基础,以法官情感为主导,以公众情感、被害人情感为参照、印证。

  • 标签: 定罪 量刑 互动情感
  • 简介:11月24日早上,江西省丰城市国电丰城电厂三期在建项目冷却塔施工平桥吊倒塌。目前事故死亡人数已上升至67人。据了解,该项目施工方为河北亿能烟塔工程有限公司,其官网显示,截至11月18日,事发的7号冷却塔筒壁施工进度刚完成三分之一。

  • 标签: 事故 神经 安全 才能 在建项目 死亡人数
  • 简介:继北京、上海公布网约车实施细则之后,全国多城市相继跟进公布,近期进入了网约车落地细则密集公布阶段。伴随一些城市的细则公布之后,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一时间众说纷纭。细则应一城一策北、上、广、深接连发布的网约车新规草案,近日引起舆论广泛关注。

  • 标签: 网约车 出租车行业 发展现状 政策措施
  • 简介:通过深入华东两省若干法院的田野调查,本文初步勾勒了当下刑事法官角色与脚本的错位逻辑。司法场域中,刑事法官缺乏足够的资本和勇气将自主性加以呈现,以至于在法律权威的分配结构中境遇尴尬;社会场域中,符号权力的移转造就社会惯习对法律惯习的反向支配,面对结构性敌对,刑事法官尚未承担起理性商谈纽带的角色;权力场域中,国家(宏观)权力的支配转化为规训(微观)权力的渗透,并不单纯的角色扮演让原本超验的职业尊荣黯然失色。刑事法官受到以上三重场域之影响,形塑成一种兼备权力、社会、法律多元化知识的一化惯习,而其中的特殊惯习与一般惯习彼此竞争却又相互糅杂,而惯习之于实践操持的意义决定了实践乱象的生成。当下司法改革需要正确理解并充分利用场域与惯习的相互勾连,从宏观和微观出发,赋予刑事法官双重认同感,使其不再困惑,借此获取司法改革的内生动力。

  • 标签: 刑事法官 司法改革 知识谱系 行为模式 场域 惯习
  • 简介:认知神经科学属于自然科学的一部分,关注的是“is”的问题。法学是社会科学的一环,不仅关注“is”,还关注“ought”的问题。认知神经科学一方面对于法律发展和完善具有积极作用,甚至具有革命性的作用;但另一方面却也对法学基础产生着破坏作用。

  • 标签: 认知神经科学 法学
  • 简介:我国现行二双轨制的地权结构,乃是建立在中国共产党公有制的政治信念与政治实践、大众民主社会物质生活平等之内在需求的基础上,同时得到了我国集体主义传统法律文化的文化正当性支持。在此政治、社会与文化的基础上,配合物权制度逻辑及所有权公益性的强化与功能的单一化,立法者在法律上构造出土地国家所有权与集体所有权及其各自的用益物权。平等、共富不仅仅是现行二地权制度旨在实现的价值目标,也应当成为我国地权革新不可改变之价值目标,土地公有制仍然具有高度的可欲性。至于现行二双轨地权结构是否足堪承受平等、共富价值目标之重,是否有其他以土地公有为前提之法律制度构造可堪实现平等、共富的价值目标,才应是我国地权制度革新所亟需研究之课题。

  • 标签: 二元地权结构 制度根源 价值目标 地权革新
  • 简介:作为刑事冤案的法定救济途径,我国刑事再审启动呈现出司法实践运行与法律文本逻辑相背离的“二分化”困境。从法律文本逻辑层面来看,无论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还是案件当事人,均可基于原审生效裁判出现错误从而启动或者申请启动刑事再审程序,救济遭受错误审判的受判决者。但是这种法律文本逻辑没有传递到司法实践当中,我国刑事冤案的救济已经陷入到“申诉难”、“纠错难”的实践难题当中。刑事冤案救济的“二分化”困境是由我国职权主导的刑事再审启动模式偏离运行所致。为了破解这种“二分化”困境,学术界和实务界分别出现了理想的诉权驱动模式改革方案和自发的综合审查模式改革方案。对于未来刑事冤案的救济路径,应当首先实现职权主导模式的内部性控制,而后借鉴、吸纳诉权驱动模式的有益经验,最后赋予申诉人对综合审查模式的选择权。

  • 标签: 刑事冤案 二元分化 职权主导模式 诉权驱动模式 综合审查模式
  • 简介:19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法律与社会运动”至今已有半个世纪的历史,为当代西方法律社会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视角与研究方法,但近年来也暴露出了一些固有的问题和缺陷。本文通过追溯美国法律与社会运动从“差距研究”到“文化转向”的发展史,以权力/不平等范式的兴起为主线,对这一法律社会学重要学术传统的基本理论立场、意识形态倾向与社会文化语境进行论述、批判和反思。文章的结语部分以此为鉴,对中国社科法学的未来走向提出几点评论和建议。

  • 标签: 法律社会学 社科法学 法律与社会运动 差距研究 文化转向
  • 简介:法律全球化特别是西方法律全球化的时代背景,引发了中国社会甚或非西方社会中法秩序的二化:一个是名义上居社会生活主流、整体上来源于西方的国家法秩序,另一个是实际上居社会生活主流却'上不了台面'的、源自于历史传统的民间法秩序。从场域公共秩序逻辑角度所建构之法律全球化背景下的民间法哲学论纲,确立了一种像国家法主体思维一样的民间法主体思维,主张:当下中国法治秩序状态的真正实现不能仅仅倚靠国家法及其所支撑的国家法治秩序,还要仰赖民间法及其所支撑的民间法治秩序;是为法律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法治二观。

  • 标签: 法治 场域公共秩序 法律全球化 民间法哲学
  • 简介:狄骥在《公法的变迁》一书中主张用'公共服务'的概念置换'主权'(公共权力)作为公法学的基础,以适应社会变迁带给公法学提出的挑战,这种法学基础理论的转变给公法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对于应对新时期内的福利行政等问题有着重要的效用。但福利行政等新问题的出现并不代表秩序行政的消失,因此简单地以公共服务理论替代主权(公共权力)理论并不全面,最为现实的路径应该是将公共服务理论和主权(公共权力)理论作为公法学理论的双重核心,共同支撑公法学理论大厦,并为实践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引。

  • 标签: 公共服务 主权(公共权力) 公法学 基础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