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习惯习惯法及公序良俗均为不确定的概念,因内涵上相互交融而难以完全区分。习惯习惯法具有自发性、区域性、非正式性等特征,其适用可弥补成文法的不足,有利于现代民法对实质正义的追求。就功能论而言,公序良俗原则是习惯习惯法的过滤器,起着净化习惯习惯法的作用。也就是说,无论是习惯法还是事实上的习惯,只要违反公序良俗,均无适用的余地。

  • 标签: 公序良俗 习惯 习惯法 权衡
  • 简介:<正>民国以来,学者在考察、反思清末修律活动时,均认为《大清民律草案》未能充分吸纳本土民事习惯并对此多有批评。如曾亲历清末修律的法学家江庸后来评论道:"前案(指前清法律馆修订之民商法草案)多继承外国法,于本国固有法源,未甚措意,如民法债权编于通行之‘会,物权编于‘老佃’、‘典’、‘先买’,商法于‘铺底’等全无规定,而此等法典之得失,于社会经济消长盈虚,影响极巨,未可置之不顾。"~①1923年杨元洁在为《中国民事习

  • 标签: 法律馆 修律 物权编 前景 地上权 土地所有人
  • 简介:民间借贷是公民之间、公民与非金融企业之间以及非金融企业之间的资金借贷行为。①民间借贷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是各个社会形态中特定物质生活条件的产物,是社会经济生活的组成部分。民间借贷既能解决社会问题,又会产生社会问题,因此,在各个历史时期政府都对其进行法律规制,只不过规制的范围和力度大小不同而已。与此同时。民间借贷也在很大程度上依靠民间的规则进行自我约束和规制,这种规则就是民间借贷中的习惯、习俗或者交易习惯

  • 标签: 民间借贷 司法审判 非金融企业 物质生活条件 社会经济生活 法律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