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对于道德现象的划分,一般是内在于道德,分析道德现象的构成并将其划分为道德活动现象、道德规范现象和道德思维(道德意识)现象。这种划分方法对于了解人们的道德活动是很有意义的,但对伦理学学科的自身理解来说,这种划分却应该让位于一种新的、纵向的层次划分方法。

  • 标签: 道德现象 层次结构 伦理学学科
  • 简介:公共治理理论的授权、协商、多元共治的理念为软法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教育的独特性决定了教育法在很大程度上也符合软法的基本定义。当前,我国政府在教育法治中的缺位状态和民众对教育的认识,要求教育法的设计和实施必须重视其强制力的体现和完善,从而实现教育法制的软硬共治。

  • 标签: 教育 软法 公共治理
  • 简介:目前,我国司法改革工作已经启动,力度可谓是空前的,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但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全国各地的法院系统不断传出一些法官特别是青年法官辞职的消息,其中,基层人民法院成为辞职较多的地方。法官辞职成了眼下一个热门话题。

  • 标签: 法官 流失现象 反思 基层人民法院 改革工作 法院系统
  • 简介:责令履行行政判决系行政相对人起诉行政机关不作为或乱作为而设立的一种判决方式,目的在于为行政相对人提供司法救济、监督行政机关依法履行法定职责。然而在司法实践中,一些行政机关对责令履行行政判决消极应付现象屡见不鲜,其常作出与原具体行政行为相同或相似的行为予以敷衍。人民法院采取诸如发送司法建议、对其负责人予以罚款等措施尚不足以制止、惩戒和纠正此类消极履行行为,行政相对人不得不提起撤销之诉,从而产生循环诉讼现象。本文旨在通过实证分析,探寻制约责令履行行政判决法律效力发挥的内在根源,并借鉴法国的完全管辖权之诉、德国的裁判时机成熟理论等域外经验,提出合理界定司法权与行政权的运作范围、适时突破司法权不得捂越行政权的界限、加大行政机关怠于履行行政判决的违法成本等建议,以期对有效规制“为官乱为、为官不为”现象有所裨益。

  • 标签: 行政不作为 判决 法律失效 循环诉讼
  • 简介:一、引言传统上,我国刑事诉讼法学界对公诉制度的研究侧重于公诉权的扩展问题,具体包括不起诉制度和量刑建议制度〔1〕,即增加不起诉制度的类型,扩大检察官的自由裁量权,增加量刑建议制度,增强检察官对法官量刑的制约作用,等等。在这一背景下,学界对公诉权制约问题只有零星的研究。〔2〕直至2007年,谢小剑博士以《公诉权制约制度研究》为题的博士论文才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系统化的研究。与以往侧重于公诉权

  • 标签: 现象评析 诉讼中过度 起诉现象
  • 简介:防止"伪公开"以追求实质性公开,是裁判文书上网公开改革中的一个基本目标。从总体上看,设置科学的文书公开范围是解决"伪公开"问题的基本要求,强调裁判文书说理的充分性是解决"伪公开"问题的关键环节,打造精确、迅捷的检索系统是解决"伪公开"问题的必要条件,构建有效的反馈信息处理机制是解决"伪公开"问题的有益补充。离开了上述任何一个方面,裁判文书的实质性公开就会难以实现,网上公开制度的功能就会大打折扣,甚至于最终沦为具有作秀之嫌的"伪公开"。

  • 标签: 裁判文书 上网公开 实质性公开 伪公开
  • 简介: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目前面临的制度短板主要显现于其法治方面的缺失,而法治的缺失又以宪法保障的缺失最为明显。域外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备多种宪法保障机制和相应的制度设计,我国区域经济未来的发展还需要依靠宪法的顶层设计、原则设定以及相应的利益补偿机制的构建,辅之以具体的法律实施和制度落实。

  • 标签: 区域经济 宪法保障 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