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极端犯罪的共同心理现象是行为性质极其严重;诱发因素与行为及结果相比明显缺乏逻辑联系;犯罪人经历过早期的挫折及心理创伤有严重情绪积累。极端犯罪行为人心理有共同本质即需要获得对生命、财产的控制权。其形成有内在因素,也有外在因素。极端犯罪行为的预防与应对包括社会和警察两个方面:即全社会需要对极端犯罪行为加强预防;警察对极端犯罪行为也要有特别的应对。

  • 标签: 极端犯罪 心理机制 犯罪预防 犯罪应对
  • 简介:极端主义犯罪侵犯的是公共生活的安宁权,极端主义以系统的理论和主张为支撑,其与恐怖主义的区分在于是否以政治指向性为必要。不宜将单纯制作极端主义物品的行为认定为宣扬,因个人诉求得不到满足而煽动或胁迫群众抵制法律制度实施的不属于利用极端主义破坏法律实施,强制他人留有极端主义发型或在身体上纹刻极端主义图案的不属于强制穿戴,非法持有宣扬极端主义物品罪中的宣扬强调的是物品本身在客观上彰显、体现了极端主义思想,而不能将其理解为主观的超过要素。

  • 标签: 刑法教义学 价值 极端主义犯罪
  • 简介:近年来,我国个人极端暴力频发,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及极大的社会负面影响。刑罚作为惩罚犯罪的手段,在惩罚个人极端暴力犯罪问题上却表现出种种局限性。个人极端暴力犯罪所存在的突发性、极端性、仿效性等特征,不仅使得个人极端暴力犯罪的危害性极大,而且还导致刑罚对其预防作用难以实现。对此,可以从刑罚以及社会制度多角度来探讨预防个人极端暴力犯罪的有效措施。

  • 标签: 个人极端暴力犯罪 刑罚 预防
  • 简介:公力救济的严格程序法定限制了私权保护,其所依据的法律的正当性决定了人们对私力救济的选择。法理上,法律本身的局限性,使公力救济无法提供正当的评判依据;法律实践上,实体法提供的评判标准不正当:适用法律不当,赔偿制度及赔偿标准的制定失当、缺乏客观公正的特别证明,致使人们抛弃公力救济。

  • 标签: 公力救济 私力救济 极端方式 制度性缺陷
  • 简介:一、事件缘起挪威当地时间7月22日下午3时20分,32岁的挪威男子安德斯·贝林·布雷维克先是在首都奥斯陆市中心的政府办公楼群附近引爆了威力巨大的汽车炸弹,使得挪威政府办公大楼以及旁边的财政部大楼、对面的《世界之路》报社大楼等都在爆炸中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政府办公大楼附近i00米范围内的饭店、咖啡店和商店的橱窗玻璃被震碎。

  • 标签: 奥斯陆 挪威 暴力犯罪 事件 政府办公楼 惨案
  • 简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厅、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生产建设兵团分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民检察院、公安局: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发生的暴力恐怖案件表现形式呈现多样化,且均与宗教极端犯罪活动有直接关系,对国家安全、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危害。为依法惩治暴力恐怖、宗教极端犯罪活动,有效防止暴力恐怖案件的发生,根据《刑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规定,现就办理暴力恐怖、宗教极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的若干问题提出以下意见。

  • 标签: 最高人民检察院 刑事案件 最高人民法院 法律若干问题 暴力 宗教